海域承载力论文_狄乾斌,吕东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域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海域,海洋,产业结构,多维,耦合度,滨海。

海域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狄乾斌,吕东晖[1](2019)在《我国海域承载力与海洋经济效益测度及其响应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DPSIR框架、借鉴陆域经济理论分别构建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拟退火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TOPSIS多目标决策分析法进行量化,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探讨沿海11省份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沿海叁大经济区的海域承载力水平呈现明显差异,但海洋经济效益水平没有体现出明显空间分异。(2)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互为反馈的机制,且影响方向正负波动;海域承载力对海洋经济效益的影响从滞后一期以后开始,海洋经济效益对海域承载力的影响从滞后一期开始。(3)各省份海洋经济效益对海域承载力的响应有所不同,整体可划分为先负后正型、先正后负型和正负波动型。(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狄乾斌,李霞[2](2018)在《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脉冲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中国沿海11省市1996~2014年的海洋产业结构和海域承载力的相关数据,基于VAR(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综合运用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其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综合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叁大区域的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间互为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叁者的脉冲响应图可见,海洋产业结构对海域承载力存在正负向影响程度不同且存在明显差异。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分析两者之间影响波动的情况。(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武红庆,柯丽娜,王权明[3](2018)在《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锦州湾海域承载力评价及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满足人海协调发展的海域利用的适应性规模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文提取整理了2007年、2014年的锦州湾海域使用类型面积及海洋功能区划面积,依据其资源耗用系数及允许开发因子,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计算模型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对2007~2014年锦州湾附近海域使用状况和海域承载力进行评价预警,并研究其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2007~2014年,锦州湾海域使用面积增加,海域开发承载力从临界超载变成超载,且锦州湾附近海域使用类型向资源耗用系数高的海域使用类型转变;(2)锦州湾中部区域的海域开发承载力级别特征值和承载力指数高于北部和南部区域,2014年其海域开发承载力预警等级达到了极重警,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合理规划和调整中部区域的海域利用结构;(3)2007~2014年锦州湾南部区域海域开发利用活动强烈,海域开发承载力指数增长了39.6%,增长速度高于北部及中部区域。(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董颖娜[4](2018)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域承载力时空分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叁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叁个系统耦合阶段和发展水平,结果如下:(1)在时间上,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成波动增长趋势,且两者上升趋势趋同;(2)在空间上,辽宁沿海经济带从2004-2014共10年间盘锦市耦合度最高,锦州市次之,耦合协调度盘锦市和大连市最高,丹东市变化最低。(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8年04期)

郑金花,狄乾斌[5](2017)在《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海域承载力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对2000—2014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域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两者之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域承载力空间分异明显,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幅度高于海域承载力的增强幅度;15年来环渤海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海域承载力的耦合度平均值范围在0.878~0.967之间,河北处于磨合耦合类型,其它地区处于高水平耦合类型,耦合协调度平均值范围处于0.604~0.749之间,且耦合协调度水平波动增长,逐渐趋于最优状态;2014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域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度空间分异格局为山东>辽宁>天津>河北,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格局为:天津>山东>辽宁>河北。(本文来源于《海洋经济》期刊2017年05期)

狄乾斌,郑金花[6](2017)在《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海域承载力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沿海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SPSS系统聚类法,对沿海地区2000~2013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域承载力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11个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域承载力空间分异明显,海洋经济的发展高于海域承载力的增强;(2)11个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海域承载力的耦合度范围处于高水平耦合,耦合协调度范围为0.65~0.84,耦合协调度水平波动增长,逐渐趋于最优状态;(3)沿海地区11个地域单元分为叁个类型:高耦合—高发展水平、高耦合—中高发展水平和中高耦合—低发展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经济》期刊2017年01期)

单春红,崔莎莎[7](2016)在《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战略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海域承载力和发展潜力两个方面构建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相应的得分,最后基于DP战略矩阵为滨海旅游业选择发展战略。以我国2015年沿海六个省份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海域承载力方面,江苏省得分最高0.397,河北省最低0.083;发展潜力方面,江苏省得分最高0.420,河北省得分最低0.087;江苏、浙江和广东叁省处于领先地位,适宜选择稳定发展战略;山东适宜选择密切关注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争取获得肯定;辽宁和河北两省适宜选择调整发展战略。(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狄乾斌,王萌,孟雪[8](2016)在《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的匹配关系探讨——以辽宁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产业结构和海域承载力之间存在多种耦合匹配关系,其匹配程度是影响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准确地定量化评价这种匹配关系是准确把握海洋产业结构是否失衡的关键环节。文章将海域承载力引入海洋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首先对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域承载力定量化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数列的匹配度计算方法测度辽宁省海域承载状况与海洋产业结构水平的匹配度,探讨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海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匹配度数值较高,二者之间存在较匹配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海洋开发与管理》期刊2016年04期)

李明,董少彧,张海红,狄乾斌[9](2015)在《基于多维状态空间与神经网络模型的山东省海域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借鉴有关区域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维状态空间法对海域理想状态承载力以及现实的承载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海域承载状况仿真预警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山东海域承载状况进行了仿真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海域1996-2010年处于超载状态,但其承载状况逐年好转;在资源环境子、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处于"高发展"情景下,2015年山东海域将达到弱可持续发展状态;BP神经网络用于海域承载状况的仿真预警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海洋通报》期刊2015年06期)

于谨凯,莫丹丹[10](2015)在《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优化研究——基于响应面法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响应面法构建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优化模型,以山东半岛蓝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海水产品产值规模、海洋渔业第一产业与第叁产业产值比、海上养殖和滩涂养殖单位面积产量、海洋渔业劳动力集聚度分别调整为700.88亿元、12.5:1、7吨/公顷、6吨/公顷、2.49,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优化程度最高,海域承载力指数达0.9961;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呈波动下降趋势,海域承载力视角下的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则明显优化,为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选择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优化的发展路径;为实现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优化,应控制海水产品产值规模过快增长、提高海洋休闲渔业比重、适度降低海上养殖和滩涂养殖产出密度和根据对海洋渔业集聚与海域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贡献最大化原则,调控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劳动力集聚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海域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中国沿海11省市1996~2014年的海洋产业结构和海域承载力的相关数据,基于VAR(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综合运用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其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综合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叁大区域的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间互为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叁者的脉冲响应图可见,海洋产业结构对海域承载力存在正负向影响程度不同且存在明显差异。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分析两者之间影响波动的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域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狄乾斌,吕东晖.我国海域承载力与海洋经济效益测度及其响应关系探讨[J].生态经济.2019

[2].狄乾斌,李霞.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脉冲响应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8

[3].武红庆,柯丽娜,王权明.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锦州湾海域承载力评价及预警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8

[4].董颖娜.辽宁沿海经济带海域承载力时空分异分析[J].城市地理.2018

[5].郑金花,狄乾斌.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海域承载力耦合分析[J].海洋经济.2017

[6].狄乾斌,郑金花.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海域承载力耦合分析[J].中国海洋经济.2017

[7].单春红,崔莎莎.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战略选择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狄乾斌,王萌,孟雪.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的匹配关系探讨——以辽宁省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

[9].李明,董少彧,张海红,狄乾斌.基于多维状态空间与神经网络模型的山东省海域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研究[J].海洋通报.2015

[10].于谨凯,莫丹丹.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适应性优化研究——基于响应面法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河北省海域承载力变化趋势海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布局关系初...河北省近海海域承载力变化趋势沿海11省市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海域承载力及承载状况的状态空间...

标签:;  ;  ;  ;  ;  ;  ;  

海域承载力论文_狄乾斌,吕东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