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归因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方式,自我,效能,心理健康,儿童期,社会支持,家庭。
归因方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万明,钱梦烨,安宁[1](2019)在《大学生创业失败归因、失败学习方式与后续创业意愿的关系——基于风险容忍力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创业失败经历对于后续创业意愿的影响十分关键.通过214份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大学生创业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构建检验创业失败归因对大学生后续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业失败归因的内部性程度、可控性程度对失败学习方式和后续创业意愿有显着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方式对后续创业意愿也有显着正向影响,但探索式学习方式对后续创业意愿有显着负向影响.创业失败学习方式在创业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风险容忍力在失败学习方式与后续创业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21期)
王喆妍,王腊梅[2](2019)在《父亲管教和归因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3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父母的管教方式和教养理念是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假设父母的管教与归因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有预测作用。本研究对深圳市42户26个月(M=26.71, SD=1.82)的幼儿(男孩26个,女孩16个)家庭进行了家访研究,参与研究的包括39位父亲和42位母亲。研究任务包括对幼儿的行为测量、亲子互动的录像编码以及父母对幼儿行为的归因方式测量。其中,幼儿行为测量包括自我控制能力中的抑制控制(Stroop任务)与行为自控(Don’t touch任务);亲子互动通过对Don’t touch任务录像并编码,考察了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并通过NoCAT(Naughty or Clumsy Attribution Task)电脑任务考察了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归因方式。研究结果显示,父亲与母亲在管教方式和归因方式上均无显着差异,只有父亲的管教方式和归因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其中,父亲的负性管教方式(B=-1.163, p <0.001, R~2=0.523)对幼儿的行为自控能力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对儿童行为的负性归因方式(B=-0.43,p <0.05, R~2=0.205)对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负性管教方式中的肢体冲突、妥协放任以及过度反应维度对幼儿行为自控能力均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B=-0.933,p <0.05; B=-0.995, p <0.05; B=-2.366, p=0.01; R~2=0.454);而正性管教方式中的支持维度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B=1.028,p=0.001, R~2=0.26)。如果父亲在对孩子的管教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持,采用较少的负性管教方式,会更有利于孩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较少负性归因的父亲在对儿童行为归因时更多认为孩子产生不好后果的行为是探索时无意造成的,这样会有助于孩子在自由探索中发展自我控制;而母亲的相应变量对幼儿自我控制并没有显着预测作用。这一结果也符合中国文化中严父慈母的家庭模式,父亲往往是家庭教育中更为严格的一方,通常负责规则的制订和执行,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家庭作用模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讨父母在幼儿自我控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父亲的教养理念和管教方式对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家庭功能对儿童的影响研究。(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刘婷[3](2019)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情况关系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归因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归因方式问卷(ASQ)中正性事件持久性维度与心理健康水平量表(SCL-90)总分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负相关;负性事件整体性维度与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正相关。结论表明,倾向于认为"导致正性事件的原因会持久地存在并影响其他事件、导致负性事件的原因不会影响生活中其他事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更高。(本文来源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崔晓红,任燕,于菲,郭琴,白晓瑛[4](2019)在《抑郁症患者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与成年后应对及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和成年后归因方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82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120名健康人群进行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调查表(CECA)、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归因方式问卷(ASQ)调查。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抑郁症患者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消极应对和消极归因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积极应对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抑郁症患者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与消极归因和消极应对以及抑郁总分值呈正相关(P<0.01),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1)。③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中的母憎恨和母忽视对消极归因与消极应对以及抑郁症状有显着预测性(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情况多于健康人群,且与成年后归因和应对方式偏消极存在相关关系,对成人后归因和应对方式偏消极及抑郁症状具有预测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5期)
仰姝[5](2019)在《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及学习成绩的归因方式是否对英语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以独立学院共197名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对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较为显着。(2)英语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英语成绩成正相关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7期)
胡坤,贾兵[6](2019)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竞赛成就归因研究综述:归因方式与归因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综述的方式展开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竞赛成就归因倾向与归因元素的评述,旨在探讨在不同运动项目、不同个体因素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员在竞赛成就归因上有何特点,既为运动员正确认识比赛结果,客观评价个人得失,也为教练员全面掌握不同情境下的运动员归因倾向与归因元素的特点,并对运动员心理训练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体育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进[7](2019)在《基于多元归因视角的辱虐管理动因及应对方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辱虐管理作为一种破坏性领导被学者们广泛关注。辱虐管理的成因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少有文献涉及应对策略,且现有综述性大多都是按照主管、员工、组织叁个层面和多元理论这两种方式对成因进行阐述。创新性地通过四元归因的方式分析了辱虐管理的影响因素,再从主管、员工、组织叁个层面有针对地提出应对辱虐管理的建议性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21期)
姬新娟[8](2019)在《小学高年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学业任务的加重,在心理层面上需要更多的外界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指个体对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的主观评价,即个体有被理解、被支持的主观体验及对此的满意度。良好的领悟社会支持,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与此同时,随着学习情境中成败经历的增加,如何进行学业成败归因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有着重大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主观判断,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本研究选取选取洛阳市两所城市小学,两所农村小学高年级共1000名学生,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运用SPSS22.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等处理分析方法。研究结论如下:(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在不同性别、年级、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班干部经历上存在差异;(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归因方式以内归因为主,且不同性别、年级、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及班干部经历的小学生归因方式存在差异;(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整体状况良好,且在年龄、父母文化程度与班干部经历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两之间存在显着相关;(5)内归因与外归因均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两个变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归因方式间接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研究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探讨,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及策略:多方面提高小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引导小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增强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博[9](2019)在《中学生压力、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社会,有关中学生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使中学生的压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了解中学生压力的现状,归因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并研究叁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学生面对压力的方式及如何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也能为降低中学生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学生压力、归因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选取从初一到高叁的60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手段,探讨中学生压力、归因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分析归因方式在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第二部分为归因训练,从研究一中挑选30名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对照组学生不接受任何干预。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学生的压力水平较高,且在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上具有显着的个体差异;(2)中学生的归因方式较悲观,且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和生源地上具有显着的个体差异;(3)中学生存在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在性别、年级上具有显着的个体差异;(4)中学生的压力、归因方式和心理健康存在显着相关;(5)中学生归因方式在压力和心理健康中起中介作用;(6)归因训练可以有效降低中学生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归因训练,学生的归因方式变得更加乐观。(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庆伟,曾海萍,黄彩英,薛坤喜,万静[10](2019)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归因方式与精神症状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归因方式的特点及其急性期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内在、他人、环境归因问卷(IPSAQ)对5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在入院时、第4周及第8周进行精神症状与归因方式的重复测评,并分析入院时(急性期)归因方式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及其与49例健康对照(对照组)归因方式的差异。结果: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病例组急性期负性事件外部他人归因分数显着高于对照组(U=827.00,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阳性症状评分与负性事件内归因分数呈正相关(r=0.336,P<0.05),与负性事件外部他人归因呈负相关(r=-0.379,P<0.01);PANSS总分与负性事件内归因分数呈正相关(r=0.297,P<0.05),与EB呈负相关(r=-0.297,P<0.05)。Friedman检验显示归因维度负性外部他人归因分数、EB随着治疗时间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195、9.556,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人群有更高的负性事件外部他人归因倾向,精神症状越严重,其"自我责备"的倾向越明显,提示患者的归因方式具有一定的特质性及状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15期)
归因方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3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父母的管教方式和教养理念是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假设父母的管教与归因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有预测作用。本研究对深圳市42户26个月(M=26.71, SD=1.82)的幼儿(男孩26个,女孩16个)家庭进行了家访研究,参与研究的包括39位父亲和42位母亲。研究任务包括对幼儿的行为测量、亲子互动的录像编码以及父母对幼儿行为的归因方式测量。其中,幼儿行为测量包括自我控制能力中的抑制控制(Stroop任务)与行为自控(Don’t touch任务);亲子互动通过对Don’t touch任务录像并编码,考察了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并通过NoCAT(Naughty or Clumsy Attribution Task)电脑任务考察了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归因方式。研究结果显示,父亲与母亲在管教方式和归因方式上均无显着差异,只有父亲的管教方式和归因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其中,父亲的负性管教方式(B=-1.163, p <0.001, R~2=0.523)对幼儿的行为自控能力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对儿童行为的负性归因方式(B=-0.43,p <0.05, R~2=0.205)对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负性管教方式中的肢体冲突、妥协放任以及过度反应维度对幼儿行为自控能力均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B=-0.933,p <0.05; B=-0.995, p <0.05; B=-2.366, p=0.01; R~2=0.454);而正性管教方式中的支持维度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B=1.028,p=0.001, R~2=0.26)。如果父亲在对孩子的管教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持,采用较少的负性管教方式,会更有利于孩子发展自我控制能力;较少负性归因的父亲在对儿童行为归因时更多认为孩子产生不好后果的行为是探索时无意造成的,这样会有助于孩子在自由探索中发展自我控制;而母亲的相应变量对幼儿自我控制并没有显着预测作用。这一结果也符合中国文化中严父慈母的家庭模式,父亲往往是家庭教育中更为严格的一方,通常负责规则的制订和执行,反映了社会文化对家庭作用模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讨父母在幼儿自我控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父亲的教养理念和管教方式对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影响,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家庭功能对儿童的影响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归因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万明,钱梦烨,安宁.大学生创业失败归因、失败学习方式与后续创业意愿的关系——基于风险容忍力的调节作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2].王喆妍,王腊梅.父亲管教和归因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的影响[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刘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情况关系调查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崔晓红,任燕,于菲,郭琴,白晓瑛.抑郁症患者儿童期不良家庭环境与成年后应对及归因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
[5].仰姝.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
[6].胡坤,贾兵.体育运动领域中竞赛成就归因研究综述:归因方式与归因元素[J].四川体育科学.2019
[7].刘进.基于多元归因视角的辱虐管理动因及应对方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
[8].姬新娟.小学高年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对策[D].河南大学.2019
[9].张博.中学生压力、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河北大学.2019
[10].李庆伟,曾海萍,黄彩英,薛坤喜,万静.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归因方式与精神症状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