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动弹性模量论文_李扬,王伯昕,陈冬昕,王清,张中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对动弹性模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模量,混凝土,高温,硫酸盐,合金,涂层,拍频。

相对动弹性模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扬,王伯昕,陈冬昕,王清,张中琼[1](2018)在《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复合盐侵蚀后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复合盐侵蚀后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在分析BP神经网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用BP神经网络模拟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率与复合盐溶液质量分数、侵蚀时间之间关系的方法。根据侵蚀试验的实际工况,分别建立了叁维输入向量,一维输出向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39组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与精确性。结果表明: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吻合,并且平均误差百分比为2.08%,该BP神经网络模型能较准确地快速预测侵蚀后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率。(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8年07期)

聂光临[2](2018)在《基于相对法技术评价工程材料高温与超高温弹性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领域,均涉及到材料在高温与超高温(HT&UHT)环境下的服役,弹性模量是重要的力学性能参数之一,准确地测试评价工程材料的HT&UHT弹性模量对高温材料的研制、高温构件的经济合理设计与安全服役至关重要。然而,在材料HT&UHT弹性模量测试技术研究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尚未建立块体材料、厚壁管材与涂层材料HT&UHT弹性模量的测试评价技术。本文基于相对法技术和材料力学理论,针对以上叁种材料制品形式,提出了HT&UHT弹性模量测试方法,并基于此研究了一些典型工程材料弹性模量—温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变化机制。首先,本文利用相对法技术实现了块体材料HT&UHT变形的准确测量,继而实现了块体材料HT&UHT模量的测试评价。i)结合叁点弯曲试验与四点弯曲试验,提出了相对叁点弯曲法与相对四点弯曲法(统称为挠度修正法),即将去除下支承辊的梁试样作为参比试样,利用参比试样的横梁位移增量扣除试验机的系统误差,然后通过弯曲试样与参比试样的横梁位移间接测得梁试样的真实挠度变形,代入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可得梁试样的HT&UHT弹性模量。氧化铝陶瓷室温~1300°C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表明,脉冲激励技术(IET)与挠度修正法测得的弹性模量—温度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且IET测试结果较挠度修正法测试结果略大(符合文献报道),由此证明了挠度修正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利用相对叁点弯曲法对C/C复合材料室温~1700°C弹性模量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表明了相对叁点弯曲法的易行性与有效性。ii)结合压缩试验,提出了相对压缩法,通过高温压缩试验与高温参比试验的横梁位移增量间接测得块体试样的高温压缩变形,继而可得其高温压缩模量。室温下利用电感量仪测得的多孔刚玉—莫来石质耐火材料压缩模量与相对压缩法的测试结果相近,二者仅相差2.57%,由此证明了相对压缩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继而利用了相对压缩法测得了多孔刚玉—莫来石质耐火材料室温~1300°C压缩模量。其次,针对厚壁管材HT&UHT弹性模量的测试技术难题,本文将径向力与切向力对管材试样变形能的影响考虑在内,基于曲杆分析法,提出了适用范围更广的广义缺口环法与广义闭口环法。分别利用叁点弯曲法、缺口环法与广义缺口环法、闭口环法与广义闭口环法测得了同一批次石英玻璃梁试样与管材试样的弹性模量与弯曲强度,测试结果表明:i)对于缺口环压缩试验,测试弹性模量时,在r/R>0.55(r为内半径,R为外半径)的范围内,缺口环法与广义缺口环法测得的模量值相近;而当r/R≤0.55,须利用广义缺口环法的测试环试样的弹性模量;测试弯曲强度时,当r/R≤0.75,广义缺口环法测得的弯曲强度更加准确(与叁点弯曲法测试结果更相近)。ii)闭口环压缩试验测试弹性模量时,当r/R≤0.75,广义闭口环法的模量测试值更准确;测试弯曲强度时,当r/R≤0.70,广义闭口环法测试结果更准确。利用广义缺口环法、广义闭口环法、叁点弯曲法分别测得了水泥砂浆梁试样与管材试样室温弹性模量与弯曲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叁者测试结果相近,由此证明了广义缺口环法与广义闭口环法测试管材试样力学性能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一步结合了相对法技术,提出广义缺口环相对法与广义闭口环相对法,实现了管材HT&UHT弹性模量测量。试验测得了水泥砂浆环试样-70~800°C弹性模量、石英玻璃室温~1200°C弹性模量与石墨环试样室温~2100°C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表明了广义缺口环相对法、广义闭口环相对法测试管材HT&UHT弹性模量的正确性与良好的可操作性。最后,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梁试样表面(单面、双面)涂层与管材表面(外侧、内侧、两侧)涂层HT&UHT弹性模量测试评价的叁点弯二次相对法与缺口环二次相对法。分别利用叁点弯二次相对法与缺口环二次相对法测得了石墨基体梁/环试样表面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CVD-SiC)涂层室温~2100°C弹性模量,二种测试方法测得的CVD-SiC涂层模量值相近,二者互相证明了二次相对法测试涂层HT&UHT弹性模量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室温下利用电感量仪与二次相对法测得的涂层弹性模量相近,由此也证明了二次相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本文提出的二次相对法原位(涂层粘结于基体)测得的涂层模量是涂层真实、整体的弹性模量,是根据材料的宏观力学响应参数测得的,不同于压痕法测得的局部模量和剥离后涂层的弹性模量;且测试精度取决于试验机横梁位移,不受测试环境温度的限制,可应用于HT&UHT环境条件下。试验测得了8YSZ热障涂层室温~800°C弹性模量、CVD-SiC涂层室温~2100°C弹性模量,并对其模量—温度演化规律及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此外,针对管材叁种涂层结构形式,提出了管材涂层弯曲强度的测试方法,即缺口环法测试外侧涂层弯曲强度;闭口环法测试内侧涂层弯曲强度;缺口环法/闭口环法测试两侧涂层弯曲强度。利用叁点弯曲法结合相对法技术对石墨基体梁试样表面CVD-SiC涂层的弯曲强度进行测试,同时利用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测得了石墨基体环试样表面同种CVD-SiC涂层的弯曲强度。试验测得的管材涂层弯曲强度与梁试样表面涂层弯曲强度基本相近,由此即可证明管材涂层弯曲强度测试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期刊2018-07-01)

刘钊,聂光临,包亦望,万德田[3](2016)在《相对缺口环法评价管材涂层的弹性模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缺口环法和相对法的新方法用于解决管材涂层的弹性模量评价,探讨了2种涂层模式。缺口环法为管材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评价系统;相对法则用于建立有涂层和无涂层缺口环试件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单侧涂层模式测得的CVD-SiC涂层弹性模量(外侧:403.82 GPa,内侧:400.35 GPa)与相关数据十分接近。由于双侧涂层的非对称性问题,校正后的计算公式得到的CVD-SiC涂层弹性模量也与单侧涂层的数据吻合,证明了相对缺口环法用于评价管材涂层弹性模量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禹虹机,王伯昕,王清,张中琼[4](2016)在《不同类盐蚀对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盐离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实际工程结构中,不同盐类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试验证明在干湿交替环境下,硫酸盐的侵蚀破坏程度大于碳酸氢盐以及氯盐,而且硫酸盐的侵蚀破坏时间将比碳酸氢盐侵蚀破坏提前10%,比氯盐侵蚀破坏提前33%。根据试验建立了混凝土在不同类盐蚀环境下相对动弹性模量与侵蚀时间的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6年09期)

刘钊[5](2016)在《基于缺口环法和相对法评价材料在特殊条件下的弹性模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种先进材料在多种领域的快速发展,需要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组装复合后使用或开发高性能微观尺度元件,从而使其能够在各种特殊条件下安全服役并发挥作用,包括材料外部及其内部的特殊条件。其中,弹性模量是材料的重要核心力学性能及结构参数之一,对于材料设计与安全使用至关重要。本文发挥本课题组提出的相对法与缺口环法各自以及相结合的优势,开展材料在超高温下弹性模量评价、管材涂层弹性模量评价及其他表征工作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首先,本文利用相对法解决了超高温下缺口环变形测量的难题,即通过对比缺口环试件和刚性圆板试件的横梁位移差即可得到缺口环试件的真实变形,从而得到材料在1500℃以上的弹性模量。该方法解决了高温及超高温下变形难测量的世界性难题,且无需其他先进复杂设备仪器,实现了在此极端环境下材料弹性模量快速、高效、准确、便捷的评价与表征。其次,基于管材涂层弹性模量较难评价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对法和缺口环法推导了叁种管材涂层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用于评价石墨管材上CVD-SiC涂层的弹性模量。通过建立有涂层和无涂层缺口环试件之间的数学等价关系,测量二者间的弹性模量之比及压缩位移之比即可得到管材涂层上的弹性模量。除了上述两项结合相对法和缺口环法评价材料在特殊条件下的力学性能外,本文还针对单独的缺口环法或相对法进行了一些相应的延伸和拓展。1)本文将相对法测试高温变形的原理引入叁点弯曲法后用于评价低刚度材料在超高温极端环境下的弹性模量,例如石墨。同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孔隙率对石墨在1500~2000℃范围内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对石墨的超高温弹性模量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故存在一个最佳孔隙率使得石墨弹性模量的拐点温度更高,且在2000℃后相比其他石墨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2)本文推导了闭口环法计算公式用于评价低刚度管材的弹性模量与弯曲强度,特别是纤维复合增强管材。作为缺口环法的重要补充内容,两种方法互补不足,可用于评价大多数管材的力学特征。3)本文在原有相对法测试涂层弹性模量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推导出可以评价涂层在水平方向的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完善了涂层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的表征与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期刊2016-05-01)

李群,王清,李晓娜,高晓霞,董闯[6](2013)在《叁元β-Ti-Mo-Zr(Sn)合金析出相对弹性模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低弹性模量β-Ti合金[MoTi14]Zr1Ti78.2Mo11.2Zr10.6和[SnTi14]Mo1Ti75.7Mo10.9Sn13.4中第二相析出对弹性模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拉伸过程中合金组成相的变化.利用Cu模吸铸快冷技术制备了直径6 mm的合金棒,并采用XRD和TEM分析合金拉伸前后的相析出行为及组织.结果表明,在β基体上只有少量α″的析出使得[SnTi14]Mo1合金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70 GPa),而ω相的存在使得[MoTi14]Zr1合金的弹性模量略高(80 GPa);且[SnTi14]Mo1合金中较细的薄片状β孪晶组织使得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在拉伸过程中,[MoTi14]Zr1合金中应力诱发的马氏体含量增加,而在[SnTi14]Mo1合金中β基体晶粒易于发生扭转,从而合金塑性提高.(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曹大富,富立志,杨忠伟,秦晓川[7](2012)在《冻融循环下砼力学性能与相对动弹性模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后混凝土受拉峰值应力、受压峰值应力、受拉峰值应变、受压峰值应变、受压极限应变及受拉初始弹性模量与相对动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对经过0,25,50,75,100和125次冻融循环作用的C20,C30,C40和C50抗拉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对经过0,25,50和75次冻融循环作用的C20棱柱体试件进行抗压试验,得出各力学性能随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的规律,回归得出相关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后,随着相对动弹性模量的降低,混凝土的受拉峰值应力、受压峰值应力及受拉峰值应变等力学性能指标逐渐减小,而受压峰值应变及受压极限应变却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乔宏霞,周茗如,何忠茂,刘翠兰[8](2009)在《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及微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掺粉煤灰制成的混凝土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抗硫酸盐水泥制成的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在硫酸钠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后,通过相对动弹性模量的测量以及对混凝土SEM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对硫酸盐侵蚀有较好的抵抗性能;掺加粉煤灰能够与混凝土内部的不利成分Ca(OH)2发生二次水化反应,生成有利的C-S-H凝胶,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09年05期)

冀玉领,王丽琴,李永贵,秦荣先,胡志林[9](1990)在《用激光空腔锁定技术测量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的相对误差》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一激光器的工作频率锁定在Fabry-Perot标准具(简称F-P)的共振峰上,利用F-P标准具光学共振频率随腔长的灵敏响应特性,用光学拍频方法测得F一P腔体材料在微小应力作用下的应变值,就可得到材料的弹性模量.本文就此提出了测量材料拉、压弹性模量相对误差的一种方法,并且实测了石英材料拉、压弹性模量的相对误差(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1990年06期)

相对动弹性模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领域,均涉及到材料在高温与超高温(HT&UHT)环境下的服役,弹性模量是重要的力学性能参数之一,准确地测试评价工程材料的HT&UHT弹性模量对高温材料的研制、高温构件的经济合理设计与安全服役至关重要。然而,在材料HT&UHT弹性模量测试技术研究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尚未建立块体材料、厚壁管材与涂层材料HT&UHT弹性模量的测试评价技术。本文基于相对法技术和材料力学理论,针对以上叁种材料制品形式,提出了HT&UHT弹性模量测试方法,并基于此研究了一些典型工程材料弹性模量—温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变化机制。首先,本文利用相对法技术实现了块体材料HT&UHT变形的准确测量,继而实现了块体材料HT&UHT模量的测试评价。i)结合叁点弯曲试验与四点弯曲试验,提出了相对叁点弯曲法与相对四点弯曲法(统称为挠度修正法),即将去除下支承辊的梁试样作为参比试样,利用参比试样的横梁位移增量扣除试验机的系统误差,然后通过弯曲试样与参比试样的横梁位移间接测得梁试样的真实挠度变形,代入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可得梁试样的HT&UHT弹性模量。氧化铝陶瓷室温~1300°C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表明,脉冲激励技术(IET)与挠度修正法测得的弹性模量—温度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且IET测试结果较挠度修正法测试结果略大(符合文献报道),由此证明了挠度修正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利用相对叁点弯曲法对C/C复合材料室温~1700°C弹性模量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表明了相对叁点弯曲法的易行性与有效性。ii)结合压缩试验,提出了相对压缩法,通过高温压缩试验与高温参比试验的横梁位移增量间接测得块体试样的高温压缩变形,继而可得其高温压缩模量。室温下利用电感量仪测得的多孔刚玉—莫来石质耐火材料压缩模量与相对压缩法的测试结果相近,二者仅相差2.57%,由此证明了相对压缩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继而利用了相对压缩法测得了多孔刚玉—莫来石质耐火材料室温~1300°C压缩模量。其次,针对厚壁管材HT&UHT弹性模量的测试技术难题,本文将径向力与切向力对管材试样变形能的影响考虑在内,基于曲杆分析法,提出了适用范围更广的广义缺口环法与广义闭口环法。分别利用叁点弯曲法、缺口环法与广义缺口环法、闭口环法与广义闭口环法测得了同一批次石英玻璃梁试样与管材试样的弹性模量与弯曲强度,测试结果表明:i)对于缺口环压缩试验,测试弹性模量时,在r/R>0.55(r为内半径,R为外半径)的范围内,缺口环法与广义缺口环法测得的模量值相近;而当r/R≤0.55,须利用广义缺口环法的测试环试样的弹性模量;测试弯曲强度时,当r/R≤0.75,广义缺口环法测得的弯曲强度更加准确(与叁点弯曲法测试结果更相近)。ii)闭口环压缩试验测试弹性模量时,当r/R≤0.75,广义闭口环法的模量测试值更准确;测试弯曲强度时,当r/R≤0.70,广义闭口环法测试结果更准确。利用广义缺口环法、广义闭口环法、叁点弯曲法分别测得了水泥砂浆梁试样与管材试样室温弹性模量与弯曲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叁者测试结果相近,由此证明了广义缺口环法与广义闭口环法测试管材试样力学性能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一步结合了相对法技术,提出广义缺口环相对法与广义闭口环相对法,实现了管材HT&UHT弹性模量测量。试验测得了水泥砂浆环试样-70~800°C弹性模量、石英玻璃室温~1200°C弹性模量与石墨环试样室温~2100°C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表明了广义缺口环相对法、广义闭口环相对法测试管材HT&UHT弹性模量的正确性与良好的可操作性。最后,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梁试样表面(单面、双面)涂层与管材表面(外侧、内侧、两侧)涂层HT&UHT弹性模量测试评价的叁点弯二次相对法与缺口环二次相对法。分别利用叁点弯二次相对法与缺口环二次相对法测得了石墨基体梁/环试样表面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硅(CVD-SiC)涂层室温~2100°C弹性模量,二种测试方法测得的CVD-SiC涂层模量值相近,二者互相证明了二次相对法测试涂层HT&UHT弹性模量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室温下利用电感量仪与二次相对法测得的涂层弹性模量相近,由此也证明了二次相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本文提出的二次相对法原位(涂层粘结于基体)测得的涂层模量是涂层真实、整体的弹性模量,是根据材料的宏观力学响应参数测得的,不同于压痕法测得的局部模量和剥离后涂层的弹性模量;且测试精度取决于试验机横梁位移,不受测试环境温度的限制,可应用于HT&UHT环境条件下。试验测得了8YSZ热障涂层室温~800°C弹性模量、CVD-SiC涂层室温~2100°C弹性模量,并对其模量—温度演化规律及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此外,针对管材叁种涂层结构形式,提出了管材涂层弯曲强度的测试方法,即缺口环法测试外侧涂层弯曲强度;闭口环法测试内侧涂层弯曲强度;缺口环法/闭口环法测试两侧涂层弯曲强度。利用叁点弯曲法结合相对法技术对石墨基体梁试样表面CVD-SiC涂层的弯曲强度进行测试,同时利用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测得了石墨基体环试样表面同种CVD-SiC涂层的弯曲强度。试验测得的管材涂层弯曲强度与梁试样表面涂层弯曲强度基本相近,由此即可证明管材涂层弯曲强度测试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对动弹性模量论文参考文献

[1].李扬,王伯昕,陈冬昕,王清,张中琼.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复合盐侵蚀后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J].混凝土.2018

[2].聂光临.基于相对法技术评价工程材料高温与超高温弹性模量[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8

[3].刘钊,聂光临,包亦望,万德田.相对缺口环法评价管材涂层的弹性模量(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6

[4].禹虹机,王伯昕,王清,张中琼.不同类盐蚀对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J].混凝土.2016

[5].刘钊.基于缺口环法和相对法评价材料在特殊条件下的弹性模量[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6

[6].李群,王清,李晓娜,高晓霞,董闯.叁元β-Ti-Mo-Zr(Sn)合金析出相对弹性模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2013

[7].曹大富,富立志,杨忠伟,秦晓川.冻融循环下砼力学性能与相对动弹性模量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乔宏霞,周茗如,何忠茂,刘翠兰.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及微观机理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9

[9].冀玉领,王丽琴,李永贵,秦荣先,胡志林.用激光空腔锁定技术测量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的相对误差[J].光学学报.1990

论文知识图

饱和面干吸水率经时变化抗弯拉强度经时变化腐蚀因子经时变化抗弯拉强度经时变化腐蚀因子经时变化饱和面干吸水率经时变化

标签:;  ;  ;  ;  ;  ;  ;  

相对动弹性模量论文_李扬,王伯昕,陈冬昕,王清,张中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