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移位论文_王许可,李无阴,周英杰,赵刚,郑怀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椎间盘移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椎间盘,靶向,腰椎,脊柱,腰椎间盘突出,力学,关节。

椎间盘移位论文文献综述

王许可,李无阴,周英杰,赵刚,郑怀亮[1](2019)在《椎间孔镜单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高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o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l discectomy,PETD)治疗青年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且术后随访大于12月的重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其中PETD 23例,男18例,女5例,平均(34.91±7.54)岁(27~44岁),病程(21.43±10.78)月(3~48月)。椎板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 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7.89±5.27)岁(20~44岁),病程(23.00±14.00)月(6~60月)。随访12-36月,平均22±8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应用、住院时间、并发症率和复发率、以及手术前后腰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swestry,ODI)和改良MacNab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PETD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比例及住院时间方面小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组手术时间小于PE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前后下肢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D组在术后1天、术后1月腰痛评分及术后1月ODI评分方面,PETD组小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PETD组:优15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5.7%,FD组优12例、良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4%,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可达到与椎板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在创伤大小和术后早期恢复方面,显示出了更优的临床效果,但椎间隙高度丢失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0-18)

王许可,周英杰,李无阴,赵刚,郑怀亮[2](2019)在《椎间孔镜单通道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下髓核摘除术(TO-PETD)治疗青年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ML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2月入住本院且手术治疗的重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椎板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FD) 18例。比较两组VAS腿痛和腰痛评分、ODI评分和改良MacNab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TO-PETD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应用比例及住院时间方面小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ETD组手术时间长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6个月,平均(21.68±7.52)个月。两组手术前后VAS-下肢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VAS-腰痛评分及术后1个月ODI评分,TO-PETD组小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改良MacNab评定临床优良率和椎间隙高度丢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可达到与椎板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吴冠男,张世民,刘昱彰,马明,靳蛟[3](2018)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特点、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15例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19~63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及单侧下肢放射性神经痛,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均为单节段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节段:L_(4,5)8例,L3,44例,L_(2,3)3例。按Lee标准将移位的髓核位于椎管内位置分为4个局域:Ⅰ区2例,Ⅱ区3例,Ⅲ区5例,Ⅳ区5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VAS和JOA评分对患者腰腿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末次随访采用Mac Nab功能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椎间盘突出物切除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根、硬膜囊损伤、术后出血及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54.8 min。住院时间3~4 d,平均3 d。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3个月,平均12.2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8.2±1.4、3.0±0.6、1.7±0.5。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8.76±3.32、23.61±2.14、24.82±3.43,术后各时间点VAS、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术中需做椎板成形,局麻下施术患者可能神经刺激反应敏感。(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8年08期)

晏怡果,齐蔚霖,薛静波,欧阳智华,李学林[4](2018)在《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高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与短期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微创治疗手段,高度移位型LDH的手术相对比较困难,入路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或经椎板间入路PELD治疗高度移位型LDH的技术要点、入路选择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采用PELD治疗高度移位型LDH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4~69岁,平均48岁。13例向尾侧脱出移位,6例向头侧脱出移位;责任节段包括L3/4 1例,L4/5 11例,L5/S1 7例。患者均有腰腿痛症状,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63.5%±10.7%,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5.2±2.1)分,腿痛(7.1±2.4)分。14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5例采用经椎板间入路。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70 min。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0.8个月。末次随访时,ODI为10.8%±6.8%,VAS腰痛评分(2.1±1.1)分、腿痛评分(1.8±0.9)分。与术前相比,ODI与VAS评分均显着下降(P<0.05)。Mac Nab法疗效评定结果为优14例、良4例、可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7 d腿痛症状复发,椎间孔镜下探查未见再疝出,消肿镇痛等对症处理2周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未发生感染、神经根损伤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PELD治疗高度移位型LDH时,经椎间孔入路或经椎板间入路的选择需根据LDH的节段与移位的方向个性化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薛鲁,武汉,赵东旭,姜睿[5](2018)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特点表现为髓核脱出进入椎管并向头侧或尾侧游离,因造成神经或硬膜囊压迫而出现神经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常选择手术治疗。以往多采用后路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的发展,经皮脊柱内镜技术逐渐应用到此类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此类疾病的手术入路有经椎间孔入路,经椎弓根肩上入路,经椎弓根入路等。(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8年07期)

师宁宁,沈国权,郭汝宝,何水勇[6](2017)在《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60个月,平均(12.64±2.19)个月。拍摄患者腰椎侧位X线片81张,测量腰椎曲度,L4-L5或L5-S1椎间隙的距离及腰骶角,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L_5S_1DH中女性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男性患者[(22.18±8.62)°vs(16.17±4.97)°,P<0.05]。LDH中腰椎曲度与腰骶角呈正相关性(R=0.48,P<0.01,y=7.25+0.38x,P<0.01);男性患者在L4,5DH中较明显(R=0.55,P<0.05,y=5.80+0.43x,P<0.01);女性患者在L_5S_1DH中尤为明显(R=0.74,P<0.01,y=0.91x-5.30,P<0.01)。L4,5DH中腰骶角与L4,5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P<0.05);而在L_5S_1DH中L_5S_1椎间隙与腰骶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新的认识理念与治疗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7年03期)

蒋毅,左如俊,吴磊,黄承,石岩[7](2017)在《微创内窥镜下经不同入路治疗重度脱出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治疗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微创内窥镜治疗的68例重度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3种不同入路完成手术。其中采用经椎间孔入路45例(A组),经椎板间隙入路15例(B组),经椎弓根入路8例(C组)。男43例,女25例;L2,3节段1例,L3,4节段12例,L4,5节段36例,L5S1节段19例;头端移位23例,尾端移位45例;年龄11~77岁,平均(42.29±15.92)岁。术前通过MRI证实诊断,术后复查MRI明确摘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返回工作岗位时间(术后恢复时间),观察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腿痛视觉疼痛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应用Mac Nab评价标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18.0±15.9)个月。术后7例(A组3例,B组3例,C组1例)患者出现患肢短暂性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或皮节支配区减退),予以对症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缓解,末次随访无残留症状。B组1例推挤管道时硬膜撕裂,未予处理,术后无头痛及皮肤窦道等并发症。A、B、C组术前腿痛VAS评分分别为6.93±1.34,6.33±1.23,6.13±1.7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80±0.87,0.73±0.70,0.38±0.52;JOA评分术前分别为9.09±2.62,9.80±2.31,10.50±2.9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6.82±1.53,25.93±1.58,26.50±1.51;3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的VAS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3种手术入路在出血量、术后返回工作岗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较短。依据Mac Nab评价标准评定疗效,优42例,良21例,可5例。结论:微创内窥镜技术可以很好地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种不同入路应依据术前患者解剖学特点选择,经椎弓根入路摘除向尾端重度脱出移位髓核直接方便,但对手术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7年02期)

师宁宁,金钰钧,兰鹏飞,SHEN,Guo-quan,HE,Shui-yong[8](2016)在《骶骨倾斜移位与L5-S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5-S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性45名,女性36名;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为45.39±1.30岁;病程在1~60个月,平均为12.64±2.19月。拍摄患者腰椎侧位片81张,测量腰椎曲度,L4-5L或L5-S1椎间隙的距离及腰骶角,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L5S1DH中女性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男性患者的22.18±8.62°vs 16.17±4.97°,P<0.05。LDH中腰椎曲度与腰骶角呈正相关性R=0.48,P<0.01,y=7.25+0.38x,P<0.01;男性患者在L4-5DH中较明显R=0.55,P<0.05,y=5.80+0.43x,P<0.01;女性患者在L5S1DH中尤为明显R=0.74,P<0.01,y=0.91x-5.30,P<0.01。L4-5DH中腰骶角与L4-L5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P<0.05;而在L5S1 DH中L5-S1椎间隙与腰骶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骶骨倾斜移位与腰5骶1椎间盘退变之间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新的认识理念与治疗途径。(本文来源于《甘肃省针灸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暨针灸推拿科研思路设计培训班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期刊2016-10-14)

段丽群,张文志,贺瑞,李旭,葛畅[9](2016)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6月,共有32例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按照Choi分型,其中高度脱垂移位14例,轻度脱垂移位1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6.6±4.5)个月(3~39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0.8±0.1)cm、(82.8±13.2)min、(5.0±1.5)d,术中透视次数为(33±6.5)次,患者术后腰腿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1例出现术中颈部疼痛;1例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术中出现髓核残留,1例出现行走根损伤,经康复后症状好转。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高度脱垂移位型85.7%(12/14),轻度脱垂移位型100%(18/18),总体优良率93.8%(30/32)。[结论]PTED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对于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仍是一项挑战,髓核残留及神经并发症有一定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15期)

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郭汝宝[10](2016)在《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为防治L_(4,5)椎间盘的退变、突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68例。其中L_(4,5)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9~63岁,平均(51.78±20.18)岁;病程1~126个月,平均(11.18±9.23)个月。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骶髂关节紊乱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45.53±27.23)年;病程0.5~103个月,平均(11.99±12.56)个月。为患者拍摄腰椎正位片68张,腰椎侧位片68张,骨盆平片68张,测量骨盆倾斜度、腰椎侧弯度和椎间盘厚度。直线与回归方法研究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度、腰椎侧弯度与椎间盘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L_(4,5)椎间盘突出中骨盆倾斜度与腰椎侧弯之间呈正相关性(R=0.49,P=0.00),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3.05+1.07X,P=0.00),男性L_(4,5)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侧弯与L4-L5椎间隙之间呈负相关(R=-0.50,P=0.01),两变量之间有因果直线关系与良好的比例关系(Y=13.09-0.27X,P=0.02),而L5S1椎间盘突出中男性患者腰椎侧弯与L5S1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R=0.46,P=0.04)。结论: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突出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_(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了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6年05期)

椎间盘移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下髓核摘除术(TO-PETD)治疗青年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MLD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12月入住本院且手术治疗的重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1例,椎板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FD) 18例。比较两组VAS腿痛和腰痛评分、ODI评分和改良MacNab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TO-PETD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药应用比例及住院时间方面小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ETD组手术时间长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6个月,平均(21.68±7.52)个月。两组手术前后VAS-下肢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VAS-腰痛评分及术后1个月ODI评分,TO-PETD组小于F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改良MacNab评定临床优良率和椎间隙高度丢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可达到与椎板开窗单纯髓核摘除术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间盘移位论文参考文献

[1].王许可,李无阴,周英杰,赵刚,郑怀亮.椎间孔镜单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高度脱出移位型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C].第五届“华夏黄河骨科大会”、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脊柱疾患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2019

[2].王许可,周英杰,李无阴,赵刚,郑怀亮.椎间孔镜单通道治疗重度脱出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3].吴冠男,张世民,刘昱彰,马明,靳蛟.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L_2-L_5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18

[4].晏怡果,齐蔚霖,薛静波,欧阳智华,李学林.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髓核摘除术治疗高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与短期临床疗效[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

[5].薛鲁,武汉,赵东旭,姜睿.经皮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现状[J].医学综述.2018

[6].师宁宁,沈国权,郭汝宝,何水勇.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骨伤.2017

[7].蒋毅,左如俊,吴磊,黄承,石岩.微创内窥镜下经不同入路治疗重度脱出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17

[8].师宁宁,金钰钧,兰鹏飞,SHEN,Guo-quan,HE,Shui-yong.骶骨倾斜移位与L5-S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C].甘肃省针灸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暨针灸推拿科研思路设计培训班郑氏针法的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2016

[9].段丽群,张文志,贺瑞,李旭,葛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

[10].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郭汝宝.髂骨旋转移位与L_(4,5)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骨伤.2016

论文知识图

加权像改良C1型损伤:椎间盘加权像改良B型损伤:C2/3椎间组...6 MRI对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的诊断价值8 MRI对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的诊断价值1 MRI对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的诊断价值颈椎椎间盘向上方脱出

标签:;  ;  ;  ;  ;  ;  ;  

椎间盘移位论文_王许可,李无阴,周英杰,赵刚,郑怀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