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淋巴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淋巴,蛋白,家蝇,幼虫,工蜂,蜜蜂,意大利。
血淋巴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董彬,叶小芳,向敏,扈鸿霞,于非[1](2018)在《短时高温暴露下东亚飞蝗雌虫血淋巴蛋白表达分析及质谱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短时高温对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血淋巴蛋白的影响,采用Bradford法、SDSPAGE电泳和质谱等方法,对东亚飞蝗雌虫血淋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对血淋巴蛋白含量有显着影响(P<0.01),36℃-4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血淋巴蛋白浓度亦升高,其中39℃、42℃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1);短时高温对血淋巴蛋白种类存在一定影响,对照组雌虫血淋巴中存在11种蛋白,高温处理后,4种蛋白含量逐渐增加,6种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1种蛋白消失;经质谱检测,鉴定了5种蛋白,分别为载脂蛋白前体、酚氧化酶原、2个储存蛋白和19 kDa血淋巴蛋白,另外6条蛋白未被鉴定。推测载脂蛋白前体、酚氧化酶原、储存蛋白在东亚飞蝗应对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琦[2](2017)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19 kDa血淋巴蛋白HP19的表达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血淋巴19kDa蛋白(HP19)主要负责调控昆虫的变态发育。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蜂群内叁种大小、重量、发育历期及生物学功能完全不同的工蜂、雄蜂和蜂王组成,且在其基因组内发现了hp19基因,这为研究hp19对蜜蜂发育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基因的功能与其在生物体内的时空表达特性密切相关,为探究hp19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叁型蜂体内的表达和功能,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p19在西方蜜蜂工蜂,雄蜂,蜂王各个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进行测定。测定的结果显示,hp19基因在工蜂3龄幼虫阶段高表达,表达量为参照基因的103-10~4倍,5龄幼虫阶段显着降低到参照的10-10~2倍,末龄幼虫表达量最低,与参照基因处在同一水平。雄蜂在末龄幼虫阶段表达量也由3龄幼虫参照基因的10~4-10~5倍降至最低的10~2倍。蜂王在幼虫期表达量稳定保持在参照的10~2倍,封盖后逐渐上升,至化蛹前达到10~4-10~5倍。羽化后哺育和采集工蜂体内表达量稳定保持在1O4倍。但在新羽化蜂王和雄蜂体内表达水平为107倍。在产卵蜂王和性成熟雄蜂体内表达显着降低至10~4。总体而言,雄蜂和蜂王由于个体大,物质能量需求大于工蜂,hp19的表达量也远高于工蜂。蜂王作为正常蜂群中唯一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专饲生殖,而雄蜂仅承担着交配的任务,并且雄蜂在蛹的末期至羽化出房后不久生殖系统发育完全并产生生殖细胞,蜂王在羽化后卵巢也开始膨大进一步发育,与之对应的是hp19在雄蜂和蜂王体内及对应发育阶段的高表达,这说明hp19也可能与蜜蜂的生殖调控有关。通过对不同发育历期工蜂脂肪体细胞膜蛋白进行磷酸化检测,结果显示,在3龄,5龄幼虫脂肪体细胞膜蛋白上并没有检测到磷酸化的蛋白,从封盖后的末龄幼虫开始直至羽化出房前都可以检测到磷酸化的蛋白,与同时电泳经过考马斯亮蓝染色的凝胶对比,试剂盒检测到的蛋白条带约为120kDa,符合储存蛋白受体的大小。随着羽化后hp19表达量的再次升高,在蛋白层面也未能在成年蜜蜂脂肪体细胞膜蛋白上检测到磷酸化蛋白。这些结果证明了 HP19对于储存蛋白受体的磷酸化起到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深入探究hp19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试剂盒体外合成大量纯净的hp19 dsRNA,通过显微注射向2龄工蜂幼虫体内注射2 ug的dsRNA,每隔12 h检测干扰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目的基因仍有较高表达水平,该手段未能沉默hp19的表达。综上所述,本实验对hp19在西方蜜蜂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发现该基因在不同的叁种级型中具有不完全相同的转录模式,揭示了这不仅是一个在变态发育期起重要调控作用的蛋白,可能还与蜜蜂的生殖调控,级型发育和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这些结果丰富了蜜蜂发育及其调控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也为深入研究蜜蜂体内hp19的功能及其与级型发育、生殖等生物学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7-03-01)
徐明,徐福元,吴小芹[3](2015)在《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幼虫中肠蛋白酶、血淋巴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定Bt、灭幼脲及其混剂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体内中肠有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用混剂防治幼虫的增效机制。【方法】分别将Bt、灭幼脲及其混剂设置为5个浓度;采用生化测定法分别测定药剂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血淋巴蛋白和中肠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5个浓度的Bt、灭幼脲及其混剂处理4龄幼虫后,混剂对幼虫中肠蛋白酶、血淋巴蛋白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单剂。混剂处理6 h后,幼虫体内中肠蛋白酶活力低于对照,各浓度处理间差异显着;24 h后各浓度处理的幼虫中肠蛋白酶的活性较对照明显降低,且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Bt+灭幼脲混剂处理明显抑制白蛾4龄幼虫的中肠蛋白酶活力,进而直接影响到幼虫的取食。混剂处理美国白蛾4龄幼虫6 h后,幼虫的血淋巴蛋白含量分别为11.8,18.0,19.7,23.4和13.9 mg·m L-1,高于对照的14.0 mg·m L-1,处理组血淋巴蛋白含量增加,说明美国白蛾4龄幼虫启动防御反应;处理12 h后,血淋巴中部分蛋白质被消耗或破坏,其含量降低明显,且与处理时间呈负相关关系;至72 h后处理组幼虫体内血淋巴蛋白含量分别为6.2,8.9,2.3,3.2和9.0 mg·m L-1,均明显低于72 h对照的13.3 mg·m L-1,与对照相比下降显着(P<0.01)。【结论】Bt+灭幼脲混剂对白蛾4龄幼虫体内中肠蛋白酶活力和血淋巴蛋白的抑制作用均大于单剂,混剂有较强的增效作用,可加速白蛾4龄幼虫的死亡,提高死亡率。(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李迎春,钟杨生,蒋诗梦,秦铭月,刘金波[4](2013)在《饥饿胁迫对家蚕五龄幼虫血淋巴蛋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家蚕品种932的血淋巴为实验材料,通过一维电泳比较了五龄起蚕后经过48h饥饿胁迫时的血淋巴总蛋白的差异变化,发现分子量在116.21kDa、75.34kDa、66.22kDa、48.86kDa、45.73kDa、36.74kDa的这些类蛋白在对照组中的蛋白表达量在不同发育时期都很高,然而,饥饿组整体表达量非常低,尤其是分子量在116.21kDa的这类蛋白。推测这些类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受到饥饿胁迫的抑制,也有可能是这些类蛋白是消耗了,用于机体抵抗饥饿胁迫。与此不同的是,分子量在38.54kDa、30.66kDa、29.45kDa、27.23kDa、24.92kDa、23.35kDa、22.12kDa的这些类蛋白由于受到了饥饿胁迫的诱导,在饥饿组中的蛋白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差异变化,推测其可能参与饥饿调控。(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3年02期)
张勇,吴建伟,付萍,国果[5](2012)在《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组及血淋巴中热稳定蛋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研究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组学特征及其中的热稳定蛋白。方法使用破壁法提取叁龄幼虫血淋巴原液,设置全血淋巴组、沸水浴处理组,采用不同pH范围双向电泳胶条,分析血淋巴中蛋白的pH、分子量分布特点,采用二级质谱对蛋白点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家蝇幼虫血淋巴中蛋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kDa~66kDa之间,采用pH3~10的IPG胶,检测到286个蛋白点,采用pH4~7的IPG胶,测到601个蛋白点;血淋巴经沸水浴处理后,检测到41个蛋白点,分子量低于30kDa,比未处理组减少了93.1%,对其中11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出4个功能蛋白,包括存储蛋白、气味结合蛋白、铁蛋白重链样蛋白和铁蛋白2轻链蛋白同系物。结论双向电泳能很好地分析家蝇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血淋巴中的蛋白等电点主要分布在pH4~7之间;血淋巴经沸水浴处理后可去掉大量变性蛋白,其上清中可能包含耐热性较好的功能蛋白。(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2年06期)
魏洪,吴建伟,国果,付萍[6](2012)在《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MAC-1诱导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anticancer protein from Musca domestica larva hemolymph,MAC-1)诱导人宫颈癌细胞系(Cervical cancer cell lines,HeLa)的凋亡过程中fas、caspase 8、bcl-2凋亡调节基因的相互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流式细胞术(FCM)观察MAC-1蛋白作用细胞凋亡及增殖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MAC-1蛋白作用前后凋亡相关基因fas、caspase 8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 MAC-1蛋白诱导后HeLa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发现细胞凋亡率随蛋白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蛋白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免疫细胞化学法提示MAC-1蛋白作用HeLa细胞后fas和caspase 8的染色增强(P<0.05),bcl-2的染色减弱(P<0.05)。结论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MAC-1能够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此作用随着蛋白的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反而降低,其机制可能与fas、caspase 8和bcl-2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方文富,郭海坤,黄文英,王丽容,赖福平[7](2012)在《不同配比黄豆粉饲料对意蜂成年工蜂血淋巴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5种不同配比油菜花粉与黄豆粉饲料饲喂意大利蜜蜂,就不同蛋白质饲料对成年工蜂血淋巴的种类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⑴饲喂不同蛋白质饲料培育的工蜂成虫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⑵SDS-PAGE图谱显示,饲喂不同蛋白质饲料培育的工蜂成虫血淋巴中的蛋白质种类总体比较一致,但也存在个别蛋白条带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2年Z1期)
方文富,郭海坤,赖福平,王丽容,黄文英[8](2011)在《不同配比黄豆粉饲料对意蜂6日龄工蜂幼虫血淋巴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5种不同配比油菜花粉与黄豆粉饲料饲喂意大利蜜蜂,就不同配比蛋白质饲料对意蜂6日龄工蜂幼虫血淋巴中蛋白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1)饲喂不同蛋白质饲料培育的6日龄工蜂幼虫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着(P>0.05);(2)SDS-PAGE图谱表明,不同配比蛋白质饲料培育的6日龄工蜂幼虫血淋巴中蛋白质种类总体一致,个别蛋白存在量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1年Z4期)
张勇,吴建伟,付萍,国果[9](2011)在《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组学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家蝇幼虫血淋巴的蛋白组学,筛选重要的功能蛋白。方法使用破壁法提取叁龄幼虫血淋巴,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另一部分进行沸水浴处理后离心取上清,透析脱盐后进行不同条件的双向电泳,探索合适的分析方法,筛选部分重要功能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家蝇幼虫血淋巴中蛋白点的等电点范围主要分布在p H4-7,沸水处理后的血淋巴蛋白量明显减少,其中包含41个蛋白点,筛选了17个电白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4个功能蛋白,包括存储蛋白、气味结合蛋白、铁蛋白等。结论研究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组可采用p H4-7的双向电泳,同时加热处理后的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量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杂蛋白的干扰,保留的部分热稳定蛋白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1-05)
孟海燕[10](2009)在《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幼虫血淋巴蛋白、免疫系统、细胞微丝骨架及保护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菜蛾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世界性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与品质,因其对多种化学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防治很困难。小菜蛾颗粒体病毒(Plutella xylostella granulvirus,PlxyGV)对小菜蛾有较强致病力,是一种有效的生物杀虫剂,但小菜蛾感染病毒至死亡历时较长,且幼虫感病后仍可取食为害。有关PlxyGV对小菜蛾的免疫系统和生理生化的机制的资料较少,本实验以PlxvGV-小菜蛾幼虫这一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PlxyGV对小菜蛾幼虫血淋巴蛋白、免疫系统、细胞微丝骨架及保护酶活力的影响,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血淋巴是昆虫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代谢过程中各种物质储存和交换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的多种蛋白质不仅与组织形成的物质代谢有关,而且与虫体生长发育的激素调节、抗药性的产生和免疫机制等都有密切关系。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对照组中随着幼虫的发育大体上是不断增加的;感染组在第1天较对照组稍高,第2-7天一直低于对照组;PAGE表明:第1天感染组蛋白条带较对照组略多,第2-4天血淋巴蛋白条带和条带浓度差异不大,但从第5天开始血淋巴蛋白条带及浓度都明显减少。2.昆虫免疫系统较独特,主要是由昆虫血淋巴承担的,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血细胞主要承担细胞免疫,血浆中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凝集素、抗菌肽等承担体液免疫,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和血细胞在防御外源异物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在本实验中随PlxyGV感染,浆血胞延展被抑制,血细胞和胞核均变大,随后,有的血细胞裂解释放出大颗粒、细胞空泡化,有些细胞内出现大量的致密细小颗粒(可能是病毒包涵体)。感染组血细胞总数前3天均高于对照组,且浆血胞所占比例在前4天显着增加,而粒血胞所占比例几乎没变化。对照组虫体内PO活力随日龄增大而下降;除第5天外,感染组虫体内PO活力与对照组相比相对升高,但感染进程中PO活力起伏变化。3.资料表明,许多病毒的感染会破坏细胞骨架系统。本实验中对照组随着幼虫的发育浆细胞微丝骨架几乎没有变化;而感染组随着感染的延长微丝骨架发生异常:第1天浆血胞微丝骨架仅有细短丝状伪足;第2天有些出现黑色小空泡,第3天出现树枝状或丝状伪足;第4天有的一端有毛刷状伪足,有的出现较大空泡且周围有细长伪足;第5天微丝骨架凝集,第6天出现黄色颗粒;第7天有较大空泡,变得不完整。4.昆虫体内存在保护酶:即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它们可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防止毒害以维持昆虫的正常生理活动。PlxyGV对小菜蛾幼虫的叁种保护酶影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其中,CAT活力在对照组和感染组虫体中均随日龄增大而升高;感染组虫体CAT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相比之下,PlxyGV对小菜蛾幼虫体内SOD和POD活力变化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血淋巴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昆虫血淋巴19kDa蛋白(HP19)主要负责调控昆虫的变态发育。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蜂群内叁种大小、重量、发育历期及生物学功能完全不同的工蜂、雄蜂和蜂王组成,且在其基因组内发现了hp19基因,这为研究hp19对蜜蜂发育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基因的功能与其在生物体内的时空表达特性密切相关,为探究hp19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叁型蜂体内的表达和功能,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p19在西方蜜蜂工蜂,雄蜂,蜂王各个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进行测定。测定的结果显示,hp19基因在工蜂3龄幼虫阶段高表达,表达量为参照基因的103-10~4倍,5龄幼虫阶段显着降低到参照的10-10~2倍,末龄幼虫表达量最低,与参照基因处在同一水平。雄蜂在末龄幼虫阶段表达量也由3龄幼虫参照基因的10~4-10~5倍降至最低的10~2倍。蜂王在幼虫期表达量稳定保持在参照的10~2倍,封盖后逐渐上升,至化蛹前达到10~4-10~5倍。羽化后哺育和采集工蜂体内表达量稳定保持在1O4倍。但在新羽化蜂王和雄蜂体内表达水平为107倍。在产卵蜂王和性成熟雄蜂体内表达显着降低至10~4。总体而言,雄蜂和蜂王由于个体大,物质能量需求大于工蜂,hp19的表达量也远高于工蜂。蜂王作为正常蜂群中唯一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专饲生殖,而雄蜂仅承担着交配的任务,并且雄蜂在蛹的末期至羽化出房后不久生殖系统发育完全并产生生殖细胞,蜂王在羽化后卵巢也开始膨大进一步发育,与之对应的是hp19在雄蜂和蜂王体内及对应发育阶段的高表达,这说明hp19也可能与蜜蜂的生殖调控有关。通过对不同发育历期工蜂脂肪体细胞膜蛋白进行磷酸化检测,结果显示,在3龄,5龄幼虫脂肪体细胞膜蛋白上并没有检测到磷酸化的蛋白,从封盖后的末龄幼虫开始直至羽化出房前都可以检测到磷酸化的蛋白,与同时电泳经过考马斯亮蓝染色的凝胶对比,试剂盒检测到的蛋白条带约为120kDa,符合储存蛋白受体的大小。随着羽化后hp19表达量的再次升高,在蛋白层面也未能在成年蜜蜂脂肪体细胞膜蛋白上检测到磷酸化蛋白。这些结果证明了 HP19对于储存蛋白受体的磷酸化起到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深入探究hp19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试剂盒体外合成大量纯净的hp19 dsRNA,通过显微注射向2龄工蜂幼虫体内注射2 ug的dsRNA,每隔12 h检测干扰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目的基因仍有较高表达水平,该手段未能沉默hp19的表达。综上所述,本实验对hp19在西方蜜蜂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发现该基因在不同的叁种级型中具有不完全相同的转录模式,揭示了这不仅是一个在变态发育期起重要调控作用的蛋白,可能还与蜜蜂的生殖调控,级型发育和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这些结果丰富了蜜蜂发育及其调控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也为深入研究蜜蜂体内hp19的功能及其与级型发育、生殖等生物学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淋巴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董彬,叶小芳,向敏,扈鸿霞,于非.短时高温暴露下东亚飞蝗雌虫血淋巴蛋白表达分析及质谱鉴定[J].环境昆虫学报.2018
[2].王琦.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19kDa血淋巴蛋白HP19的表达与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
[3].徐明,徐福元,吴小芹.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幼虫中肠蛋白酶、血淋巴蛋白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5
[4].李迎春,钟杨生,蒋诗梦,秦铭月,刘金波.饥饿胁迫对家蚕五龄幼虫血淋巴蛋白的影响分析[J].广东蚕业.2013
[5].张勇,吴建伟,付萍,国果.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组及血淋巴中热稳定蛋白研究[J].四川动物.2012
[6].魏洪,吴建伟,国果,付萍.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MAC-1诱导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实验[J].肿瘤防治研究.2012
[7].方文富,郭海坤,黄文英,王丽容,赖福平.不同配比黄豆粉饲料对意蜂成年工蜂血淋巴蛋白的影响[J].中国蜂业.2012
[8].方文富,郭海坤,赖福平,王丽容,黄文英.不同配比黄豆粉饲料对意蜂6日龄工蜂幼虫血淋巴蛋白的影响[J].中国蜂业.2011
[9].张勇,吴建伟,付萍,国果.家蝇幼虫血淋巴蛋白组学研究初探[C].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叁次全国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国际寄生虫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10].孟海燕.颗粒体病毒对小菜蛾幼虫血淋巴蛋白、免疫系统、细胞微丝骨架及保护酶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9
论文知识图
![昆虫中激素的分泌与调控Figure1-2Sec...](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242633.nh0004&suffix=.jpg)
![基因mRNA在健康对照组和...](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337236.nh0015&suffix=.jpg)
![蛋白在健康对照组和不同活动度S...](/uploads/article/2020/01/05/e06aaef2840b0ec7b115011b.jpg)
![重组蛋白联合免疫组与对照组小鼠肌幼...](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192667.nh0027&suffix=.jpg)
![侧..日.目.口甘.勺...目.](/uploads/article/2020/01/05/8ecb8810f5daf29fadb28fe9.jpg)
![蛋白在健康对照组和不同活...](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337236.nh0018&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