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播种论文_胡飞,刘远,陈彩蓉,尹文庆,李骅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密播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密,玉米,可调,刚体,装置,播种机,动力学。

精密播种论文文献综述

胡飞,刘远,陈彩蓉,尹文庆,李骅[1](2019)在《基于LabVIEW的蔬菜精密播种监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蔬菜播种作业中存在的精度低,难以对小粒径种子进行精确播种监测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器和LabVIEW的单粒精密播种监测系统。采用光纤传感器和光纤放大器进行排种检测,采用光电编码器采集传送带和排种轮的速度,设计了以数据采集卡为核心的硬件系统,并在LabVIEW平台上开发了上位机监测软件,采用3种不同粒径的蔬菜种子进行单粒播种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粒径1 mm以上的单粒种子排种监测准确率达97.37%以上。系统监测效果良好,能够满足蔬菜精密播种监测的实际需求。(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10期)

王臻,李建军,康辉,李秉坤,潘宠[2](2019)在《基于Arduino的电驱精密播种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大田玉米机播株距误差大、漏播重播问题,设计一套针对大田玉米播种的电驱式精密播种控制系统。以Arduino单片机为控制器,传感器采集地轮速度信号,单片机根据程序及算法将所需的脉冲信号输出给步进电机,实现地轮前进与播种器运转同步控制,通过试验,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张卓[3](2019)在《基于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大豆精密播种技术研究及配套耕播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平衡玉米和大豆的产量,逐步摸索出多种适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的轮作技术,其中玉米大豆轮作技术是逐渐兴起的一项轮作技术。玉米大豆轮作技术为前两年播种玉米,第叁年播种大豆,依次循环往复,这种轮作技术具有蓄水保墒、降低风蚀水蚀、根茬降解腐烂程度高、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优势。由于采取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因而在大豆播种作业时,地表上残留大量玉米秸秆和根茬,致使大豆播种作业时发生如下问题:秸秆、根茬易堵塞开沟装置,破茬作业需同时针对秸秆和根茬进行作业;在播种过程中解决大豆的精密排种问题;拖拉机行驶轮和机具在作业时均会接触到残留于地表的根茬,机具震动增加,排种器易发生掉种现象。上述问题使传统的大豆播种机很难适用于玉米大豆轮作种植模式,因而本文对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下的精密播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研制一种适用于玉米大豆轮作技术的大豆耕播机。本研究结合玉米大豆轮作技术特点和东北地区实际作业条件,通过理论分析、试验设计、数学建模、仿真分析等方法,研究关键部件的几何形态、结构参数、作业方式与作业效果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和量化其规律,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排种、破茬、传动等关键部件,最终设计出与玉米大豆轮作技术相配套的大豆耕播机具。1、针对玉米秸秆覆盖模式下的破茬需要,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玉米大豆轮作种植模式的播种机防堵装置,其采用组合刀片式结构,具有作业功耗小、秸秆切断率高等优点。通过理论建模和动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切刀片滑切秸秆的过程进行研究,得出滑切刀片侧切刃最优曲线应为一条等滑切角曲线。通过叁因素叁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得出滑切刀片的最佳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2 m/s、耕作深度35 mm、滑切刀片回转半径为185 mm,并进行验证试验得出秸秆切断率为91%,单把刀片功耗为8.2 W。2、设计了一种大豆气吸式双圆盘排种器。通过分析气吸式双圆盘排种器取种、排种作业原理,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优化。以排种器播种吸盘转速、气流运动速度为试验因素,漏播率为试验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得出回归曲面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最佳因素组合为气流速度220 m/s、排种器播种吸盘转速100 r/min,此时漏播率为2.79%。3、本文设计的液控起降摩擦轮传动装置,通过理论分析和现有研究资料对比确定两个传动轮胎的径向尺寸,并合理选择传动轮胎。将整个传动机构建立叁维模型,运用ADAMS仿真软件实现传动机构的运动学仿真分析,取得了东北地区坡度等级下的摩擦轮作业过程中的纵向偏差。经计算可知实现传动的最大摩擦轮胎压值为25.9psi。根据田间试验测试摩擦轮传动装置的传动效果,通过更改摩擦轮胎压值测量各轮胎转数和移动距离,并根据测得结果计算对比不同胎压摩擦轮的滑移率,做出摩擦轮的滑移率变化曲线,并求得摩擦轮传动效果最好的胎压最优值为24.345 psi。4、针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与大豆耕播机配套的镇压辊压实土壤不均匀、相关耕播机具纵向尺寸过长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仿形弹性镇压辊,采用弹性辐条结构,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镇压辊的主要结构参数:直径D=450 mm,宽度B=210 mm,弹性辐条数量n=12。综合上述技术,本文研制了2BDG-6型大豆耕播机,经田间试验表明其在作业速度6 km/h的前提下,粒距合格指数86.8%,漏播指数5.2%,播种深度合格率93.75%,种子破损率仅为0.3%,机具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超过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指标要求,可为玉米大豆轮作技术在东北地区的推广起到装备与技术支撑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天月[4](2019)在《精密播种单体及其关键部件工作过程的试验研究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密播种机工作时,始终存在着工作部件——开沟器、排肥器、排种器、覆土和镇压部件与散粒物料——土壤颗粒、肥料和种子的接触作用及散粒物料颗粒的流动过程,精密播种种子的最终位置,是由仿形机构、开沟器、排种器、覆土和镇压部件等综合作业的结果。由于精密播种过程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进行精密播种机的设计、性能分析和优化,大都依靠设计者的经验,或采用试验方法,或采用传统连续介质力学的分析方法,如牛顿力学、多刚体动力学和光滑粒子法等。但这些方法均不能很好地解决精密播种机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排种器的工作过程、排种器投种时种子与土壤的接触碰撞过程、投种后的覆土和镇压过程等,研究了各个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法和离散元法与多刚体动力学耦合的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排种器的工作过程、排种器投种时种子与土壤的接触碰撞过程、投种后的覆土和镇压过程等,并将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以检验采用离散元法和离散元法与多刚体动力学耦合的方法,分析精密播种单体及其关键部件工作过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对土壤颗粒的物理力学属性进行测试分析,采用球填充组合形式建立了3种具有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土壤颗粒模型。采用Hertz-Mindlin+JKR模型,计算土壤颗粒的接触作用力。通过圆筒堆积角度试验、圆锥贯入所受阻力试验的仿真与试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土壤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可知,随着土壤颗粒摩擦系数、土壤颗粒的表面能的减小,土壤颗粒的流动性增大,更易散落;贯入速度对贯入阻力的影响较大,且贯入速度越大,所受阻力越大。(2)以4个品种的大豆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颗粒的几何形状与椭球(基于大豆种子叁轴尺寸建立的椭球)之间的近似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形状较为接近,所以可以将大豆种子简化成椭球建模。对种子颗粒的几何尺寸进行了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球填充的单个大豆种子颗粒和群体大豆种子颗粒的建模方法。分别采用堆积试验、“自流筛分”试验,对所建立的大豆种子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堆积角度、流型及透筛率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的大豆种子颗粒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以2种排种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台架试验对2种排种器的工作过程及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利用EDEM软件对排种器工作过程及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排种性能的影响,通过排种性能及种子群体运动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两者结果接近且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地验证提出的大豆种子建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对大豆种子投种后种子与土壤接触的弹跳滚动位移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率、投种高度、传送带带速以及排种盘圆周速度等因素,对种子弹跳滚动位移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知,影响种子间距不均匀性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投种高度>传送带带速>土壤的含水率>排种轮圆周速度。同时采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大豆种子的触土弹跳滚动过程进行仿真,通过种子触土后的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的试验值与仿真值对比,发现两者数值接近且变化趋势一致,由此验证采用离散元法分析种子与土壤接触的弹跳滚动位移的可行性。(5)分别进行了播种后覆土的土槽试验和播种覆土后的镇压的土槽试验,研究了台车的前进速度、覆土圆盘张角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推导离散元法DEM与多刚体动力学法MBD的耦合算法。同时采用离散元软件EDEM和多刚体动力学软件ADAMS的耦合,对覆土及镇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趋势相同且数值相近,由此验证该耦合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明娟,杨京京,陈江鲁,刘朝巍,丁变红[5](2019)在《奇台农场玉米精密播种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在新疆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二分场对气吸式播种机(2MBQ-4/8)和传统机械式播种机(2MBJ-1/2)这2种不同类型机械的玉米精密播种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探讨不同播种机械及农机手播种水平对玉米精密播种的影响,以为提高奇台农场精密播种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MBQ-4/8播种质量优于2MBJ-1/2播种机,2种机型之间的播深、窄行距、宽行距和株距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性差异,但2种播种机械都存在不同农机手播种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2MBQ-4/8播种机机手间在播深、宽行距、窄行距和株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2MBJ-1/2机手间在播深、播量、宽行距和窄行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精密播种质量,建议使用2MBQ-4/8型及同类型播种机,同时加强农机手耕作技术和机具维护知识培训。(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龚智强,周智文,赵湛,路玲[6](2019)在《一种旋转输送气吸振动式精密播种装置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气吸振动式精密播种装置的结构复杂、合格率低、伤种严重等问题,结合气吸振动原理及连续输送传动方法研究一种旋转输送气吸振动式精密播种装置,设计种盒装置、称重装置、种盘装置、吸种装置、落种装置等关键部件,通过种盒装置中的电磁开关和网孔板实现种子定量排出和杂质分离,称重装置内设有称重传感器,通过控制单元与种盒装置配合,实现精量均匀加种,种盘装置可做二自由度振动,使得种盘内种群实现"沸腾"运动,便于吸种装置对种子的精密吸附,落种装置可实现精准排种。本播种装置可用于超级稻种子的精密播种,测算工作效率可达到309盘/h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段永彬,高清海,申海平[7](2019)在《精密播种关键技术在玉米免耕播种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质的提高。优良的玉米种子、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大量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促进了我国玉米产量的提升。但是应该注意到精确播种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9年02期)

刘永洪[8](2018)在《电磁振动式棉花精密播种装置的主要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籽棉种,设计了一种电磁振动式精密播种装置,结合电磁振动理论和棉种结构,对排种盘的结构进行设计,实现了棉种的单列有序排列;通过分流通道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棉种的分流和单粒精播。通过试验表明,该装置达到了棉种单粒精播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8年12期)

付卫强[9](2018)在《玉米免耕精密播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精密播种可以提高玉米单产。玉米精密播种的行距、株距以及播种深度的均匀度与稳定性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证。针对播种机开沟深度易受机组质量、土壤质地、田地地形等外界因素影响,进而影响播种深度一致性的问题,开展了播种深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开发了播种单体下压力控制系统。针对玉米播种作业过程中小麦残茬和地表秸秆致使地轮滑移率变化范围大导致粒距均匀度降低的问题,开展了玉米播量控制技术研究,研制了种肥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试验与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研究了地形变化与作业速度耦合对播种深度一致性的影响。为了保证试验地形的可重复性以提高试验效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地形上下起伏和倾斜的农田地形模拟系统。以限深轮与地表压力为对象开展地形与作业速度耦合对播种深度一致性影响的研究。通过低、中、高3种作业速度下的台架试验发现,播种深度小于设定值的概率分别为0.39%、0.94%和4.20%。试验结果表明,地形变化和作业速度对播种深度合格率和变异系数产生影响是非线性的,随播种作业速度增大播种深度不合格率成几何级数增长。(2)研究了播种深度一致性控制方法。针对被动作用式机械仿形机构的不足,开展了主动作用式播种深度一致性控制方法研究。以2BQX—6型玉米免耕精密播种机为平台,研制了玉米播种单体下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对系统进行数字建模仿真确定了 PID控制器参数,并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系统性能田间静态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超调量≤29.00%,控制误差≤5.00%,能满足一般控制系统控制精度要求;系统性能田间动态测试结果表明,下压力与目标下压力值相一致,限深轮保持与地表紧密接触,播种深度受地形变化变化影响很小。(3)设计了玉米种肥播施控制系统。针对地轮驱动播种机存在地轮滑移率变化范围大导致粒距均匀度差的问题,开展了玉米播量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农机作业速度测量方法研究,提出一种基于GNSS/IMU技术组合测速方法并研制相应测速装置。对种肥播施控制系统进行了延时测试。地轮驱动、基于单点GNSS测速的电控系统、基于GNSS/IMU组合测速的电控系统延迟距离最大值分别为56.4 cm、191.2 cm、97.6 cm。基于GNSS/IMU组合测速的电控系统延迟距离指标优于基于单点GNSS测速的电控系统。对种肥播施控制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验证试验。静态排肥量误差和动态排肥量误差分别为2.79%和4.91%。静态排种量误差和动态排种量误差分别为1.64%和3.44%,满足一般控制系统控制精度要求。(4)进行了播种质量控制系统田间试验。在播种深度判定标准为5.0±1.0 cm时,下压力机械调控方式和下压力电控调控方式下的播种深度合格率均值分别为77.04%和90.37%,将播种深度判定标准提高至5.0±0.5 cm后,对应播种深度合格率分别为31.11%和56.30%。按地轮驱动和播量控制系统驱动的进行播种试验,平均粒距合格指数分别为87.25%和96.00%。在缩小正常粒距40%的范围内,相应的粒距合格指数分别为63.23%和90.01%。播种质量控制系统能提高种子深度一致性和种子粒距均匀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龚智强,曹荣辉,孙艳,赵湛[10](2018)在《可调平振动气吸嵌入式精密播种装置设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精密播种装置播种过程复杂、工作效率低、容易造成空穴等问题,设计一种可调平振动气吸嵌入式精密播种装置,由加种器、卸种装置、抖种机构、种盘调节机构、吸种装置、控制器等组成,种盘调节机构可用于种盘的角度调节,使播种装置适应不同工况,抖种机构可使种子群产生"沸腾"运动,采用吸种盘向种盘递进吸嘴嵌入的方式,实现种子的精密吸附,简化吸种过程,提高吸种率,通过加种器的限流海绵体、截流体以及卸种装置实现精量均匀加种,满足播种装置长时间连续播种作业的需求,可用于谷物类的自动穴盘育苗播种,对种子损伤率小,提高播种合格率,工作效率可达到360盘/h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精密播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当前大田玉米机播株距误差大、漏播重播问题,设计一套针对大田玉米播种的电驱式精密播种控制系统。以Arduino单片机为控制器,传感器采集地轮速度信号,单片机根据程序及算法将所需的脉冲信号输出给步进电机,实现地轮前进与播种器运转同步控制,通过试验,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密播种论文参考文献

[1].胡飞,刘远,陈彩蓉,尹文庆,李骅.基于LabVIEW的蔬菜精密播种监测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2].王臻,李建军,康辉,李秉坤,潘宠.基于Arduino的电驱精密播种控制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19

[3].张卓.基于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大豆精密播种技术研究及配套耕播机设计[D].吉林大学.2019

[4].徐天月.精密播种单体及其关键部件工作过程的试验研究与仿真分析[D].吉林大学.2019

[5].王明娟,杨京京,陈江鲁,刘朝巍,丁变红.奇台农场玉米精密播种调查分析[J].新疆农垦科技.2019

[6].龚智强,周智文,赵湛,路玲.一种旋转输送气吸振动式精密播种装置结构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

[7].段永彬,高清海,申海平.精密播种关键技术在玉米免耕播种机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19

[8].刘永洪.电磁振动式棉花精密播种装置的主要结构设计[J].时代农机.2018

[9].付卫强.玉米免耕精密播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10].龚智强,曹荣辉,孙艳,赵湛.可调平振动气吸嵌入式精密播种装置设计与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中修改、校验模型电液仿形控制器液压系统原理图播种单体性能试验型麦茬地免耕覆秸大豆精密播种粒数、播深、粒距现场检测

标签:;  ;  ;  ;  ;  ;  ;  

精密播种论文_胡飞,刘远,陈彩蓉,尹文庆,李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