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抗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教养,方式,社会工作,小班,儿童心理,开放式,亲子。
反抗期论文文献综述
颜士州[1](2019)在《宝宝也有“反抗期”》一文中研究指出傍晚,隔壁又传来佳佳的哭叫声,还伴随着他父亲的打骂声。佳佳是个叁岁半的男孩子,长得十分聪明可爱,左邻右舍都很喜爱他,可不知怎么,他父母近来却经常打骂他。过了几天,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刚好碰上他爸爸,话题很快谈到了佳佳。他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小时候很听话,可现在脾气就是坏,你要他这样,他(本文来源于《养生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喻云[2](2019)在《家有“第一反抗期”宝宝》一文中研究指出宝宝长到两叁岁时,爸爸妈妈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变化:从前那个听话的小人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处处和你作对的淘气包。每当你说向东、宝宝却偏向西的时候,该骂还是该打他呢?别急别急,你的宝宝只是进入了"第一反抗期",好的应对方法不是打骂,而是智慧地和他过过招。糟糕的2岁,恐怖的3岁,这是国外流行的一种关于幼儿成长的说法,指的是宝宝在18个月到叁四岁间,由于身心的发育而会相应产生一系列行为上(本文来源于《黄河.黄土.黄种人》期刊2019年09期)
平婕[3](2019)在《请别打扰“第一反抗期”的宝宝自然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有人说,如果你培养了一个善于争辩的孩子,你应该感到高兴。从孩子的心理发育角度讲,适度、礼貌地争辩,好处多多。当一声啼哭划过长空,一位小天使从天而降,从此改变了你,也改变了你的生活。他的天真无邪让你没有理由不去用自己的生命爱他、呵护他;同时,你也习惯了他对你的依赖和顺从。但不知(本文来源于《家教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王普华[4](2018)在《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第一反抗期发展进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第一反抗期开始的时间大致相同,但结束的时间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如果家庭教养中家长能尊重和满足儿童运动、探索和自主做事的生命成长需要,并能坚持一贯的家庭教养原则,对儿童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大约在2岁左右结束,此时儿童会与家人建立配合的亲子关系。反之,就会使儿童第一反抗期延长。(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下半月)》期刊2018年10期)
陈晓瑜[5](2018)在《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反抗期是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巧妙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本文立足航航这一小班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并着重从运动能力、自我意识、情绪叁个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作文成功之路(下)》期刊2018年04期)
张颖[6](2017)在《第二反抗期滞后的大学生学校社会工作干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和不平衡性,个体反抗期的显现可能会提前或者滞后。第二反抗期滞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学业、心理和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育者应当总结分析第二反抗期滞后的大学生的表现和原因,从学校社会工作视角尝试探索针对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多元介入措施,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一阶段,促使其成长发展。(本文来源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马银梅[7](2017)在《应对孩子第二反抗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微信朋友圈中频繁看到孩子离家出走、家人寻找的消息。而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些孩子的年龄集中在12—15岁,该年龄段处于心理学中的第二次反抗期,这时的孩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有明显的变化、情绪变得不稳定、渴望自主独立的做决定,开始对父母的管教进行反抗,父母与孩子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致使问题严重化,为孩子成长带来隐患。本文针对帮助孩子度过第二反抗期,从父母和学校两方面入手,给出如下建议:第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二、初中校园应当加强心理建设。(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09期)
龚婧[8](2017)在《如何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的家长、老师都发现,儿童一般到了叁岁左右,也就是小班入园后,就会变得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他们可能会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发脾气,也会变得爱说"不",像是在故意顶撞或是对着干一样,性格也会变得执拗和任性。如果这时候大人强行制止他们,或者在事前就限定好不许他们做一些事情,儿童就会表现出烦躁和反抗的情绪。儿童的这种"反抗"行为和情绪一般会延续半年到一年,一直持续到大约四岁。这个反抗期是(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7年12期)
王普华[9](2016)在《应对儿童第一反抗期的教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个陪伴儿童成长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两岁之后的孩子开始不再依赖和听命于成人,甚至故意与父母对抗,这让很多父母感到不适应。虽然心理学家总是谆谆告诫父母,孩子反抗就说明他长大了、自主了、独立了,父母应该感到高兴,但有的孩子四五岁之后还一直在反抗,第一反抗期到底会持续多长?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表现得比较懂道理和乐于(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6年Z5期)
马冬雪[10](2015)在《浅谈第一反抗期的儿童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父母会发现,儿童到了叁岁左右,没有之前乖巧听话了,喜欢说不,爱发脾气,爱摔东西等,这个变化困扰了很多的父母,这个阶段如果父母不能从孩子心理特点出发给予教育,将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育学上这种变化被称为"第一反抗期",在孩子叁岁左右表现比较明显。本文旨在分析幼儿第一反抗的特点,并给予可操作化的教育建议。(本文来源于《赤子(上中旬)》期刊2015年18期)
反抗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宝宝长到两叁岁时,爸爸妈妈明显感觉到孩子的变化:从前那个听话的小人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处处和你作对的淘气包。每当你说向东、宝宝却偏向西的时候,该骂还是该打他呢?别急别急,你的宝宝只是进入了"第一反抗期",好的应对方法不是打骂,而是智慧地和他过过招。糟糕的2岁,恐怖的3岁,这是国外流行的一种关于幼儿成长的说法,指的是宝宝在18个月到叁四岁间,由于身心的发育而会相应产生一系列行为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抗期论文参考文献
[1].颜士州.宝宝也有“反抗期”[J].养生月刊.2019
[2].喻云.家有“第一反抗期”宝宝[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9
[3].平婕.请别打扰“第一反抗期”的宝宝自然生长[J].家教世界.2019
[4].王普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第一反抗期发展进程影响的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
[5].陈晓瑜.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
[6].张颖.第二反抗期滞后的大学生学校社会工作干预策略[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7].马银梅.应对孩子第二反抗期的研究[J].北方文学.2017
[8].龚婧.如何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J].科普童话.2017
[9].王普华.应对儿童第一反抗期的教养策略[J].山东教育.2016
[10].马冬雪.浅谈第一反抗期的儿童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