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质点弹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道,质点,模型,子母弹,曲线,特性,稳定。
质点弹道论文文献综述
马国梁[1](2019)在《基于修正质点弹道模型的双旋弹控制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固定鸭舵双旋弹,提出基于修正质点弹道模型的控制效果分析方法.将前体鸭舵滚转角作为控制量,在地面坐标系中建立了固定鸭舵双旋弹的6自由度外弹道模型.在鸭舵滚转角保持常值的条件下推导了动力平衡角计算公式,并得到修正质点弹道模型.给出了射程方向修正加速度和侧偏方向修正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主导修正系数的定义.分析了主导修正系数对修正方向和修正距离的影响,说明该系数是决定固定鸭舵双旋弹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仿真示例表明,用动力平衡角可以近似估算弹丸的攻角而且修正质点外弹道模型与6自由度外弹道模型的位置计算结果接近.(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卓长飞,姚文进,武晓松,徐文科,封锋[2](2015)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质点弹道耦合的底部排气弹工作过程以及射程预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优点以及目前底部排气弹射程预示问题,采用计算空气动力学和质点外弹道学耦合的方法求解底部排气弹的飞行弹道,获得在整个减阻阶段底部排气弹底排装置工作参数、工作状态、底排流场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发射的底部排气弹在减阻阶段的排气参数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大的趋势,但在减阻末阶段,变化趋势变缓;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阻力系数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变得平缓,甚至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海拔0 km发射的底部排气弹在减阻阶段前期,底排装置以底排减阻模式工作,到减阻阶段中后期,底排装置的工作模式介于底排减阻模式和火箭增程模式之间。(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潘艳华,孙传杰[3](2011)在《基于随机纵风场的高阻型子弹质点弹道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往的子弹落点分布模型未考虑到风场的随机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基于随机纵风场的质点弹道模型,该模型研究了高阻力型子弹在风场为随机变化条件下的落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高阻力型子弹群在随机纵风场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吴宪举,倪庆杰,郭文革,裴宏广[4](2010)在《改进的质点弹道在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底弹2DOF弹道程序为基础,通过对2DOF弹道模型进行改进处理,即把整个弹道进行分段处理,以及对弹道跟踪V-T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完整的对落点诸元符合性很好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弹道模型,该模型在实际射击试验及弹丸设计中有较大的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刘玉文,陈春,马建华,张跃华[5](2004)在《基于质点弹道快速决定火箭炮射击诸元》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利用质点弹道快速、精确确定火箭炮射击诸元的弹道模型,包括非标准条件下的质点弹道方程组、弹道条件、气象条件、地形条件非标准时的符合修正处理方法以及弹道快速逼近目标方法,并以某火箭炮为例,通过数值模拟表明模型正确,精度高于拟合法,计算速度远快于刚体或简化刚体弹道模型。该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大大提高了火力反应速度,可作为炮兵 C~3I 系统或火控系统(训练模拟器材)的基础模型。(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余雄刚[6](2004)在《空地导弹质点弹道和动态分析仿真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力学是研究飞行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飞行力学作为飞行的理论基础,是随着人类飞行实践活动的不断开拓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讨论的质点弹道和动态分析是飞行力学两个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它们在理论上和实际工程中都得到广泛的运用,技术比较成熟。本文着重于对这部分理论进行软件仿真实现和讨论,并在理论和实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首先,给出了质点弹道(方案弹道)的数学模型,结合空地导弹给出了导弹飞行的各个阶段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俯仰角规律设计软件包。 导弹动态特性分析,或者称为飞行特性分析,是讨论实际弹道与理想弹道之间动力学问题。本文在小扰动的基础上的导弹线性化扰动方程组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讨论了导弹的动态特性分析。工程上运用的叁通道动态分析,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它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它的软件仿真实现;同时,也在导弹线性化扰动方程组上,建立了一个线性微分状态方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时域分析的实例。 另外,本文给出了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工具包的实现。它能够实现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动态分析即是在这个工具包上进行。 最后,介绍了本文涉及到的软件,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另外,本文涉及到的软件均从属于某型号导弹的六自由度仿真平台,是其中的一部分。软件采用了模块化,面向对象思想和技术。(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4-03-01)
袁志华,周秋忠,郝博,安长星[7](2003)在《榴弹弹丸质点弹道性能分析与可视化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榴弹弹丸质点弹道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和软件实现;该课题除具有同类软件的计算功能外,还以可视化的形式模拟仿真弹丸在空中的飞行全过程,并生成各种特性曲线提供设计时参考,同时具有智能捕捉功能和查询功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3年10期)
郭泽荣,李世义,罗会甫[8](2003)在《二维弹道修正可控段质点弹道的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用庞特里亚金最小值原理对二维鸭舵式弹道修正可控段质点弹道进行优化的方法,得到消耗能量最小的优化质点弹道和法向过载变化规律的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3年S2期)
周秋忠,袁志华,刘绍杰,郝博,安长星[9](2003)在《榴弹弹丸质点弹道性能分析与可视化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榴弹设计中的计算分析精度 ,加快弹种的研发速度 ,建立了一个弹丸质点弹道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和软件实现 ;本软件除具有同类软件的计算功能外 ,还以可视化的形式模拟弹丸在空中的飞行全过程 ,并生成各种特性曲线 ,同时具有智能捕捉功能、查询功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原丽萍[10](1997)在《尾翼稳定弹改进的质点弹道仿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尾翼稳定弹改进的质点弹道仿真模型,此模型考虑了静止偏航角的估计值,以模拟尾翼稳定的迫击炮弹、航空炸弹,以及尾翼稳定的脱壳穿甲弹的弹道。这就将国际上用于旋转稳定弹改进的质点弹道模型扩展到尾翼稳定弹丸上。模型中强调了尾翼稳定弹丸与空气相互作用的物理意义,这样就使得其数学表达式合理而又明显。模型中进行了等效阻尼系数的选择。对于旋转的尾翼稳定弹,静稳定性尾翼稳定与陀螺特性的效果结合在一个模型里。为评价该改进的质点弹道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文中给出了六自由度模型,该改进的质点弹道模型以及与原有的质点弹道模型的计算结果的比较。(本文来源于《弹箭技术》期刊1997年03期)
质点弹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优点以及目前底部排气弹射程预示问题,采用计算空气动力学和质点外弹道学耦合的方法求解底部排气弹的飞行弹道,获得在整个减阻阶段底部排气弹底排装置工作参数、工作状态、底排流场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发射的底部排气弹在减阻阶段的排气参数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大的趋势,但在减阻末阶段,变化趋势变缓;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阻力系数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变得平缓,甚至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海拔0 km发射的底部排气弹在减阻阶段前期,底排装置以底排减阻模式工作,到减阻阶段中后期,底排装置的工作模式介于底排减阻模式和火箭增程模式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点弹道论文参考文献
[1].马国梁.基于修正质点弹道模型的双旋弹控制效果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9
[2].卓长飞,姚文进,武晓松,徐文科,封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质点弹道耦合的底部排气弹工作过程以及射程预示[J].兵工学报.2015
[3].潘艳华,孙传杰.基于随机纵风场的高阻型子弹质点弹道模型[J].四川兵工学报.2011
[4].吴宪举,倪庆杰,郭文革,裴宏广.改进的质点弹道在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上的应用[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0
[5].刘玉文,陈春,马建华,张跃华.基于质点弹道快速决定火箭炮射击诸元[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4
[6].余雄刚.空地导弹质点弹道和动态分析仿真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
[7].袁志华,周秋忠,郝博,安长星.榴弹弹丸质点弹道性能分析与可视化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3
[8].郭泽荣,李世义,罗会甫.二维弹道修正可控段质点弹道的优化方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
[9].周秋忠,袁志华,刘绍杰,郝博,安长星.榴弹弹丸质点弹道性能分析与可视化仿真[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3
[10].原丽萍.尾翼稳定弹改进的质点弹道仿真模型[J].弹箭技术.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