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收纳盒。壳体上设有一个可旋转开合的侧盖,侧盖的内侧面设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用于放置电子烟的容纳腔,侧盖底部与壳体铰接,侧盖可绕着底部与壳体的铰接处旋转打开;当侧盖闭合于壳体上,侧盖上部通过一个按压扣合结构与壳体内部连接;当侧盖旋转打开时,侧盖上部与壳体内部脱离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可开合的侧盖设置容纳腔来放置电子烟,收纳时将电子烟放入容纳腔并闭合侧盖,电子烟被包围在壳体内,避免了电子烟脱离、掉出,也避免了粘尘,提高电子烟的清洁度,使用时将侧盖打开将电子烟取出即可,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同时侧盖打开取出电子烟的方式类似于普通香烟取出方式,让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其壳体上设有一个可旋转开合的侧盖,所述侧盖的内侧面设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用于放置电子烟的容纳腔,所述侧盖底部与壳体铰接,所述侧盖可绕着底部与壳体的铰接处旋转打开;当侧盖闭合于壳体上,所述侧盖上部通过一个按压扣合结构与壳体内部连接;当侧盖旋转打开时,所述侧盖上部与壳体内部脱离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其壳体上设有一个可旋转开合的侧盖,所述侧盖的内侧面设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用于放置电子烟的容纳腔,所述侧盖底部与壳体铰接,所述侧盖可绕着底部与壳体的铰接处旋转打开;当侧盖闭合于壳体上,所述侧盖上部通过一个按压扣合结构与壳体内部连接;当侧盖旋转打开时,所述侧盖上部与壳体内部脱离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扣合结构为门扣及对应的卡舌,所述门扣设在壳体内部,所述卡舌设在侧盖上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扣为双牙门扣或者两个并列的单牙门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内架,所述门扣设在内架上,所述卡舌设在容纳腔的外侧上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底部与壳体通过一个销轴实现铰接,所述销轴穿入一个用于提供开启力推动侧盖打开的扭簧,所述扭簧的其中一脚相对于壳体固定,另一端抵于侧盖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内架,所述销轴设在内架的底板上,底板上开设一个凹槽,所述销轴贯穿凹槽并且扭簧设在凹槽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内架,所述内架的外侧边设有一个限位斜面,所述限位斜面法线朝向下,所述侧盖后方设有一块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在限位斜面的下方,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斜面配合限制侧盖的最大旋转打开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旋转打开过程中,所述限位板跟随侧盖逐渐向上旋转;当侧盖旋转打开至最大角度时,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被限位斜面抵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开口与侧盖的顶部之间留有握持空间。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子烟收纳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盒可对放入其中的电子烟进行充电。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收纳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烟收纳盒。
背景技术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它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烟油等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通常的电子烟会带有收纳盒,收纳盒既有收纳功能,也可以具有充电功能。市面上一般的电子烟收纳盒有一个可放置电子烟的条形孔,将电子烟放入其中便可以实现收纳。这种收纳盒结构中的电子烟容易没有松脱而脱离,同时电子烟外表没有防护,容易粘尘,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而提供一种电子烟收纳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烟收纳盒,其壳体上设有一个可旋转开合的侧盖,侧盖的内侧面设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用于放置电子烟的容纳腔,侧盖底部与壳体铰接,侧盖可绕着底部与壳体的铰接处旋转打开;当侧盖闭合于壳体上,侧盖上部通过一个按压扣合结构与壳体内部连接;当侧盖旋转打开时,侧盖上部与壳体内部脱离连接。
进一步地,按压扣合结构为门扣及对应的卡舌,门扣设在壳体内部,卡舌设在侧盖上部。门扣为双牙门扣或者两个并列的单牙门扣。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内架,门扣设在内架上,卡舌设在容纳腔的外侧上部。
进一步地,侧盖底部与壳体通过一个销轴实现铰接,销轴穿入一个用于提供开启力推动侧盖打开的扭簧,扭簧的其中一脚相对于壳体固定,另一端抵于侧盖底部。
进一步地,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内架,销轴设在内架的底板上,底板上开设一个凹槽,销轴贯穿凹槽并且扭簧设在凹槽中。
进一步地,壳体内包含有一个内架,内架的外侧边设有一个限位斜面,限位斜面法线朝向下,侧盖后方设有一块限位板,限位板设在限位斜面的下方,限位板与限位斜面配合限制侧盖的最大旋转打开角度。
进一步地,侧盖旋转打开过程中,限位板跟随侧盖逐渐向上旋转;当侧盖旋转打开至最大角度时,限位板的顶部被限位斜面抵顶。
进一步地,容纳腔的顶部开口与侧盖的顶部之间留有握持空间。
进一步地,收纳盒可对放入其中的电子烟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个可开合的侧盖设置容纳腔来放置电子烟,收纳时将电子烟放入容纳腔并闭合侧盖,电子烟被包围在壳体内,避免了电子烟脱离、掉出,也避免了粘尘,提高电子烟的清洁度,使用时将侧盖打开将电子烟取出即可,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同时侧盖打开取出电子烟的方式类似于普通香烟取出方式,让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收纳盒的侧盖闭合时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收纳盒的侧盖打开时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收纳盒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收纳盒的侧盖闭合时并省略壳体的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收纳盒的侧盖打开时并省略壳体的状态图。
图6、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烟收纳盒的门扣两种类型正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视图所示产品均为适应图纸大小及视图清楚而进行了适当的缩小\/放大,并不对视图所示产品大小加以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烟收纳盒壳体10上设有一个可旋转开合的侧盖20。侧盖20底部与壳体10铰接,侧盖20可绕着底部与壳体10的铰接处旋转打开。侧盖20的内侧面设有一个开口朝上的用于放置电子烟的容纳腔21。图1为侧盖20闭合时的状态,图2为侧盖20打开至最大角度时的状态。本实施例的收纳盒可对放入其中的电子烟进行充电。壳体10内放置电池、电路板、充电线圈\/充电电极,如果采用无线充电,则需要采用充电线圈,如果是电极充电,则需要在电子烟放置的容纳腔内设置充电电极。
如图3所示,壳体10内包含有一个内架11,内架11下方有一个底板14。侧盖20底部与壳体10的内架11通过一个销轴16实现铰接,销轴16设在内架11的底板14上。销轴16穿入一个用于提供开启力推动侧盖20打开的扭簧17,扭簧17的其中一脚相对于壳体10固定,另一端抵于侧盖20底部。底板14上开设一个凹槽15,销轴16贯穿凹槽15并且扭簧17设在凹槽15中。
当侧盖20闭合于壳体10上,侧盖20上部通过一个按压扣合结构30与壳体10内部连接。如图3所示,按压扣合结构30为门扣31及对应的卡舌32,门扣31设在壳体10内架11上,卡舌32设在侧盖20容纳腔21的外侧上部,卡舌32位置与门扣31需要对应。需要将侧盖20收合时,将侧盖20向壳体10内旋转,将卡舌32插入门扣31中并按压一次,使得门扣31扣住卡舌32,侧盖20便被固定住。当侧盖20从收合状态换成打开状态时,将侧盖20往壳体10内部按压一次,让卡舌32脱离门扣31,扭簧17的回复力自动将侧盖20向外旋转打开。本实施例中,门扣31为双牙门扣(如图6)或者两个并列的单牙门扣(如图7)。双牙门扣可采用GeckoInternational CO.的DL-1型号门扣,单牙门扣可采用Gecko International CO.的DL-5型号门扣。
如图3、5所示,容纳腔21的顶部开口与侧盖20的顶部之间留有握持空间22,当电子烟插入容纳腔21中时,电子烟的部分会置于握持空间22处,使得用户在取出电子烟的时候能够手握着电子烟外露部分将电子烟抽出,保证了取出方便性。而内架11对应握持空间22的位置设有两块护板12。
如图3、4、5所示,内架11的外侧边设有一个限位斜面13,限位斜面13法线朝向下。侧盖20后方设有一块限位板23,当侧盖20与壳体10装配之后,限位板23设在限位斜面13的下方。限位板23与限位斜面13用于配合限制侧盖20的最大旋转打开角度。当侧盖20闭合的时候,如图4所示,限位板23处于水平位置。侧盖20旋转打开过程中,限位板23跟随侧盖20逐渐向上旋转,侧盖20上部与壳体10内部脱离连接。而当侧盖20旋转打开至最大角度时,如图5所示,限位板23的顶部被限位斜面13抵顶而侧盖20被限制不能再旋转。
电子烟收纳盒通过一个可开合的侧盖20设置容纳腔21来放置电子烟,收纳时将电子烟放入容纳腔21并闭合侧盖20,电子烟被包围在壳体10内,避免了电子烟脱离、掉出,也避免了粘尘,提高电子烟的清洁度,使用时将侧盖20打开将电子烟取出即可,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同时侧盖20打开取出电子烟的方式类似于普通香烟取出方式,让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1011.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11533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A24F47/00
专利分类号:A24F47/00
范畴分类:15P;
申请人:蓝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蓝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丽山路65号民企科技园3栋5楼509室
发明人:姜文
第一发明人:姜文
当前权利人:蓝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代理人:井杰;高真辉
代理机构:4451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余梅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51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