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南华县吕合盆地古近纪晚期古环境恢复及构造演化研究

云南省南华县吕合盆地古近纪晚期古环境恢复及构造演化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吕合盆地的控盆构造、盆内构造、充填物及其古生物为研究对象,以盆地动力学和沉积理论为指导,在对己有资料进行充分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对吕合盆地的动力学背景、控盆断裂研究和盆内构造,确定吕合盆地的动力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同时结合盆地的充填序列研究和沉积体系时空分布分析研究,再通过对粘土矿物和孢粉气候指标,反演盆地演化阶段的古气候,最后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和古环境演化来探讨吕合盆地对于青藏高原隆升和以及与之相关的亚洲季风问题响应的研究。本次取得成果如下:(1)沉积相分析显示:吕合盆地在中晚始新世为辫状河流相;在始新世末期为湖泊相夹有火山爆发相;在渐新世早期为网状河流相,在渐新世中晚期为河流-沼泽相。(2)粘土矿物研究显示:吕合盆地在中晚始新世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少量的高岭石和绿泥石,(S+K)/(I+C)含量比值介于0.41-2.73之间,平均值为1.07,相对剖面其他阶段是比较高的,指示着一种相对温暖的环境;始新世末期粘土矿物为主要伊利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少量高岭石和绿泥石,(S+K)/(I+C)含量比值介于0.064-3.33之间,平均值为1.28,相对剖面其他阶段是最高的,代表着相对温暖环境;渐新世早期粘土矿物为主要伊利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少量的高岭石和绿泥石,(S+K)/(I+C)含量比值介于0.67-1.47之间,平均值为0.97,相对剖面其他阶段是最低的,代表着一种物理风化强而化学风化弱的相对干冷气候环境;渐新世中晚期伊利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为主要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少伊利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为主要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少,本阶段相对前一阶段各项数据变化不明显。(S+K)/(I+C)含量比值介于0.56-2.64之间,平均值为1,相对剖面其他阶段是比较低的。指示着一种相对温暖的环境。(3)古植物群落研究显示:吕合盆地周边地区在中晚始新世植物群的组成反映在这个沉积时期植被具有垂直分带特征,沉积地附近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包括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和漆树科等植物,以及多种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成分;林中混生少量针叶树(如松属和杉科等);林内蕨类植物较少;距沉积地较远的海拔较高的地区分布由铁杉属和云杉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古气候定量年均温为13.3-20.9°C,年降雨量为803.6-1254.7mm。总体为温和半湿润亚热带气候环境。始新世末期植物群的组成反映在这个沉积时期植被具有垂直分带特征,沉积地附近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包括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和漆树科等植物,以及多种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成分,林中混生少量针叶树(如松属、杉科和柏科等),少量蕨类植物距沉积地较远的海拔较高的地区分布由铁杉属和云杉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古气候定量年均温15.3-23.6°C,年降雨量为1023.6-1453.8mm。总体为温暖湿润亚热带气候环境。渐新世早期植物群的组成反映在这个沉积时期植被具有垂直分带特征。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沉积地附近,以壳斗科的栎属和拷属为主,混生漆树科、榆科、寥科、大戟科和胡桃科胡桃属等植物,少量草本植物,林内少量蕨类植物,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距沉积地较远海拔较高的山地,主要包括松属,铁杉属,罗汉松属和一些阔叶植物类群;云杉林、冷杉林和铁杉林分布在更高海拔地区。古气候定量的年均温为11.3-18.5°C,年降雨量为588.4-993.6mm。总体为温凉半干旱温带气候环境。渐新世中晚期物群的组成反映在这个沉积时期植被具有垂直分带特征。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沉积地附近,以壳斗科的栎属、青冈属和拷属为主,混生漆树科、桃金娘科、寥科、大戟科和金缕梅科的枫香属等植物,少量草本植物,林内少量蕨类植物,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距沉积地较远海拔较高的山地,主要包括松属,铁杉属,罗汉松属和一些阔叶植物类群;云杉林、冷杉林和铁杉林分布在更高海拔地区。古气候定量的年均温为12.6-20.1°C,年降雨量为796.6-1183.3mm。总体为温和半湿润温带气候环境。(4)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显示:中晚始新世,受到北东向的挤压,楚雄-南华断裂带的龙川江断裂北东盘白垩统的普昌河组岩层发生逆冲,而使断裂西南盘产生挠曲沉降,而形成吕合盆地;始新世晚期,哀牢山-红河断裂也处于伸展应力状态,前进-普棚断裂同样发生伸展,而断裂北东盘相对西南盘下降,盆地整体横向扩展;渐新世早期,印支地块向南东逃逸,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作为逃逸块体的北边界表现为左旋走滑,前进-普棚断裂、龙川江断裂两条断裂也同样表现为左旋走滑,使得吕合盆地沿断裂走滑走向萎缩;断裂挤压走滑一直持续到渐新世晚期,随着青藏高原东南缘继续逃逸,云南地区整体抬升,盆地逐渐沿北东向尖灭消亡。(5)综合从吕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和青藏高原东南缘景谷一镇沅早盆地和兰坪盆地等其他古近纪晚期盆地:从吕合盆地构造演化来看,很好响应了中始新世-渐新世晚期喜马拉雅运动第Ⅰ幕强烈影响。所以,吕合盆地晚古近纪盆地的形成演化并非偶然,它和青藏高原周缘的盆地同受两大板块碰撞挤压控制和影响,与区域性构造事件具明显的耦合关系。这对研究岩石圈区域应力场演化和块体的运动对盆地的控制作用,以及造山带与盆地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范例;综合吕合盆地沉积体系、孢粉和粘土矿物古环境分析和我国西南及和东南亚地区古环境分析:吕合盆地的沉积古近纪晚期(类似的沉积在其它沉积盆地中也存在比之前认为的年代要早约20 Ma。这表明,中国西南地区现代生态系统环境的形成可能发生在始新世始新世–渐新世的交界时期,表明西南季风始于始新世或始新世–渐新世的交界,不支持亚洲季风始于中新世的观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青藏高原隆升研究进展
  •     1.2.2 亚洲季风研究进展
  •     1.2.3 走滑挤压盆地研究进展
  •     1.2.4 古气候学研究现状
  •     1.2.5 吕合盆地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理地质背景
  •   2.1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     2.1.1 位置及交通状况
  •     2.1.2 自然地理概况
  •   2.2 构造背景
  •   2.3 区域构造演化史
  •     2.3.1 云南古近纪构造演化
  •     2.3.2 滇中古近纪构造演化
  • 第三章 吕合盆地形成机制分析
  •   3.1 走滑挤压盆地形成机制
  •   3.2 盆地基底
  •   3.3 控盆断裂
  •   3.4 盆内构造
  •   3.5 盆地形成机制分析
  • 第四章 吕合盆地沉积充填研究
  •   3.1 盆地充填系列
  •     3.1.1 盆地充填特征
  •     3.1.2 吕合剖面
  •   3.2 盆地沉积体系研究
  •     3.2.1 沉积体系划分和沉积环境
  •     3.2.2 吕合盆地沉积体系
  • 第五章 古近纪古环境恢复研究
  •   5.1 粘土矿物特征及古环境研究
  •     5.1.1 采样与方法
  •     5.1.2 粘土矿物XRD定性分析
  •     5.1.3 粘土矿物XRD定量分析
  •     5.1.4 粘土矿物古气候恢复
  •   5.2 孢粉组合特征及古环境恢复研究
  •     5.2.1 孢粉采样与方法
  •     5.2.2 孢粉群植物概况
  •     5.2.3 孢粉带恢复研究
  •     5.2.4 古植被恢复研究
  •     5.2.5 古气候恢复研究
  • 第六章 盆地演化及其对青藏高原隆升和亚洲季风的响应
  •   6.1 吕合盆地古环境恢复
  •   6.2 吕合盆地构造演化
  •   6.3 对青藏高原隆升和亚洲季风响应
  •     6.3.1 对青藏高原的响应
  •     6.3.2 对亚洲季风的响应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7.2.1 存在问题
  •     7.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吕合剖面样品1-18 号孢粉个数统计表
  • 附录Ⅱ 吕合剖面样品19-33 号孢粉个数统计表
  • 附录Ⅲ 吕合剖面样品1-18 号孢粉孢粉百分含量统计表
  • 附录Ⅳ 吕合剖面样品19-33 号孢粉孢粉百分含量统计表
  • 附录Ⅴ 吕合孢粉植物群主要孢粉类型及形态描述
  • 附录Ⅵ 吕合孢粉植物群主要孢粉图版
  • 附录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文章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盛

    导师: 张世涛

    关键词: 吕合盆地,古近纪晚期,沉积相,粘土矿物,孢粉,构造演化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地质学,地质学,地质学

    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基金: NSFC-云南省联合基金项目“若干植物类群的演化与灭绝及其对亚洲季风气候的响应”

    分类号: P534.6;Q914;P532

    DOI: 10.27200/d.cnki.gkmlu.2019.001814

    总页数: 152

    文件大小: 5337k

    下载量: 25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重磁资料的南薇西盆地断裂及火成岩分布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21)
    • [2].天生盆地必有油[J]. 石油知识 2020(01)
    • [3].盆地“原型”及其相关外延称谓与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5)
    • [4].松辽盆地天然气中氦气的检测与提纯方法[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0(05)
    • [5].人类活动对长治盆地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分析[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01)
    • [6].渭河盆地地裂缝发育规律综述[J]. 山西建筑 2017(13)
    • [7].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4+5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分析[J]. 石化技术 2017(05)
    • [8].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特点及油藏地质研究方法分析[J]. 石化技术 2017(06)
    • [9].欧亚大陆中部盆地群大剖面的编制及其构造意义[J]. 地质学报 2015(12)
    • [10].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J]. 石化技术 2016(08)
    • [11].鄂尔多斯盆地地区低渗透油田发开技术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08)
    • [12].鄂尔多斯盆地底层特点与油藏地质研究[J]. 化工管理 2015(20)
    • [13].从人到神,一场献给自然的祭祀——《穿越共和盆地》中的人性探究[J]. 参花(上) 2020(08)
    • [14].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在哪里[J]. 儿童故事画报 2018(44)
    • [15].盆地:无法消退的屏障(组诗)[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4(07)
    • [16].盆地与高原(外二首)[J]. 青年作家 2012(12)
    • [17].盆地风沙雾霾[J]. 青年作家 2013(04)
    • [18].墨西哥西部海岸坦皮克盆地构造单元与沉积充填特征[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7)
    • [19].内蒙古蓝旗盆地结构特征分析[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0(03)
    • [20].基岩倾角对盆地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J].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4)
    • [21].郯庐断裂带白垩纪伸展活动对合肥盆地的制约[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12)
    • [22].渭河盆地及邻区场地响应和非弹性衰减研究[J]. 华南地震 2020(03)
    • [23].松辽盆地页岩油勘探前景与对策建议[J]. 中国矿业 2017(03)
    • [24].月球莫斯科盆地多环结构分析与区域形貌研究(英文)[J]. 地质学刊 2017(03)
    • [25].赞比亚铜带省姆蓬韦盆地成矿地质特征对比研究[J]. 矿产与地质 2016(02)
    • [26].阿尔泰南缘克兰盆地矿化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 矿床地质 2014(S1)
    • [27].陕西渭河盆地富氦天然气异常的影响因素[J]. 地质通报 2014(11)
    • [28].地震动峰值放大与盆地深度关系的初步数值模拟[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S1)
    • [29].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类型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J]. 地质科学 2015(02)
    • [30].中国盆地家族的“四大金刚”[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19(29)

    标签:;  ;  ;  ;  ;  ;  

    云南省南华县吕合盆地古近纪晚期古环境恢复及构造演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