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营养培养论文_张会贞,陈娇敏,魏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营养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旋藻,营养,碳源,罗非鱼,下脚料,葡萄糖,小球藻。

混合营养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张会贞,陈娇敏,魏东[1](2017)在《活性炭脱色糖蜜酵母废水混合营养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净化水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活性炭用于糖蜜酵母废水脱色的预处理效果,结合出水混合营养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净化水质,开发了两阶段工艺。经比较八种市售活性炭粉的脱色效果,证实活性炭200#在剂量为3.0%(m/V)、p H 3.00时脱色效果最好,色度去除率高达98.96%,同时废水COD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54.50%和46.75%。脱色出水混合营养培养蛋白核小球藻,8 d后获得的生物量浓度(2.29 g/L)、COD和TP去除率(72.41%和79.36%)都显着高于未经预处理的原废水(p<0.05)。该两步法整体工艺对废水COD、TN和TP的总去除率分别高达87.82%、68.26%和78.57%。这些结果说明活性炭脱色显着提高了糖蜜酵母废水的透光性、显着降低了废水浓度,在蛋白核小球藻后续培养过程实现了深度净化。因此,两阶段工艺是一种能将高效净化废水和生产小球藻生物质结合在一起的优化工艺。(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杨萍,孙佳,洪鹏志[2](2012)在《温度对罗非鱼下脚料蛋白酶解液混合营养培养螺旋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规的Zarrouk培养基中添加1000∶3(v/v)的罗非鱼下脚料蛋白酶解液对钝顶螺旋藻进行混合营养培养,考察在光照强度230μmol/m2.s、温度15~40℃范围内对螺旋藻生物量、叶绿素、藻胆蛋白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酶解液在15~35℃时能够显着提高螺旋藻生物量,35℃时增幅最大为38.2%;在30~40℃时添加酶解液显着提高螺旋藻叶绿素的含量,30℃时含量提高了11.7%;在15~20℃低温条件下添加酶解液显着提高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15℃时增幅达15.1%;在15~35℃范围内添加酶解液显着提高蛋白质含量,30℃时增幅最大为13.7%。(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2年02期)

田辉,谯顺彬,彭晓东,李林,张义明[3](2011)在《无机与有机碳源混合营养培养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考察碳源混合营养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中的无机碳源(NaHCO3)与有机碳源(葡萄糖)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螺旋藻在基础培养基条件下,添加1.5g/L葡萄糖时,最终生物量为1.242 9g/L;在以最佳葡萄糖添加浓度时,NaHCO3的最佳添加浓度为8.4g/L;经响应面分析,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时,无机碳源与有机碳源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0期)

田华,远凌威,张义明[4](2011)在《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中碳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过程中无机碳HCO3-和有机碳源葡萄糖进行详细的检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3d时各组所添加的葡萄糖基本用完,培养9d时,葡萄糖浓度为3.0g/L组培养液HCO3-含量最低。同时优选了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NaHCO3添加量,研究发现NaHCO3含量对螺旋藻混合营养细胞积累有很大的影响,NaHCO3的浓度在8.4g/L 16.8g/L时基本对螺旋藻生物量的积累没有太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1年04期)

喻国策,施定基,蔡昭铃,丛威,欧阳藩[5](2011)在《蓝细菌鱼腥藻7120混合营养培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Mixotrophic growth is one potential mode for mass culture of microalgae and cyanobacteria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 value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fine chemicals.The typical heterocystous cyanobacterium Anabaena sp.PCC 7120 was grown in the presence of exogenous glucose in light.Glucose improved the cell growth evidently,the maximal specific growth rate under mixotrophic condition(0.38 d1)being 1.6-fold of that of photoautotrophic growth.Mixotrophy caused a variation in cellular pigment composition,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a and decreasing the contents of carotenoid and phycobiliprotein relative to chlorophyll a.Fluorescence emission from photosystem II(PSII)relative to photosystem I was enhanced in mixotrophic cells,implying an increased energy distribution in PSII.Glucokinase(EC 2.7.1.2)activity was further in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glucose.The mixotrophic culture was scaled up in a 15 L airlift photobioreactor equipped with an inner and an outer light source.A modified Monod model incorporating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the average light intensity in the reactor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cell growth appropriately.The understanding of mixotrophic growth and relevant 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Anabaena sp.PCC 7120 would be meaningful for cultiv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his important cyanobacterial strain.(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1年01期)

田华,张义明[6](2010)在《Vc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及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抗氧化剂Vc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细胞干质量的影响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当Vc浓度为4 mg/L时干质量达到最大值1.81 g/L,是对照的1.31倍,Vc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螺旋藻生物量的积累。影响的可能机理是:Vc通过与O2-和OH.反应,清除这些自由基的同时自身转变为脱氢抗坏血酸来实现抗过氧化,过量的Vc在Fe2+存在条件下自身氧化加速了自由基OH.的生成,加速了过氧化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0年06期)

孙佳[7](2010)在《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混合营养培养钝顶螺旋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在Zarrouk基础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进行混合营养培养钝顶螺旋藻,研究酶解液对钝顶螺旋藻生长、氮素代谢变化的影响以及温度与光照对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优化混合营养培养基,为探索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用于螺旋藻养殖,开拓罗非鱼下脚料利用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罗非鱼下脚料的木瓜蛋白酶酶解液和鱼汁对螺旋藻进行混合营养培养,结果显示,添加酶解液能提高螺旋藻生物量40.4%,叶绿素含量35.4%,添加鱼汁对螺旋藻生物量无影响,叶绿素含量提高21.1%,同时,酶解液和鱼汁对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均无影响。可见对螺旋藻促生长效果上酶解液优于鱼汁。2.考察了不同的酶解液添加量对螺旋藻生长影响不同。结果显示,酶解液添加量在0.5‰~5.0‰范围内时,酶解液有促进螺旋藻的生长作用,其中添加量为3.0‰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均为最大,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0.4%、35.4%、34.3%和48.7%(第2d时),添加量为7.5‰时,酶解液抑制了螺旋藻的生长。此外,酶解液能对螺旋藻培养液pH值变化有一定缓冲作用,但对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不大。3.在光照强度为450μmol·m~(-2)·s~(-1)下,考察15℃~40℃温度范围内不同温度对酶解液混合营养培养螺旋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酶解液在15℃~35℃时能够提高螺旋藻生物量,35℃时增幅最大,为38.2%;(2)在30℃~40℃时则有利于螺旋藻叶绿素的积累,其中30℃时,叶绿素含量最高;(3)藻胆蛋白积累最适温度范围为25℃~35℃扩宽为20℃~35℃,其中30℃的藻胆蛋白含量最高,为15.04%,在15℃~20℃低温条件下也提高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其中15℃时增幅达15.1%(;4)在15℃~35℃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含量,特别是降低了15℃~20℃低温条件对蛋白质积累的不良影响。4.在温度为30℃时,考察180μmol·m~(-2)·s~(-1)~720μmol·m~(-2)·s~(-1)光照强度范围内不同光照强度对酶解液混合营养培养螺旋藻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酶解液能够在光照强度180μmol·m~(-2)·s~(-1)~540μmol·m~(-2)·s~(-1)范围内提高螺旋藻生物量,其中450μmol·m~(-2)·s~(-1)时生物量最高;(2)在180μmol·m~(-2)·s~(-1)~ 450μmol·m~(-2)·s~(-1)光照强度范围内明显提高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其中在450μmol·m~(-2)·s~(-1)时叶绿素含量增幅最大,达11.7%;(3)在低光照强度270μmol·m~(-2)·s~(-1)时蛋白质含量增幅最为明显,达20.0%,但不显着提高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5.温度为15℃,光照强度为180μmol·m~(-2)·s~(-1)的低温低光强下,添加酶解液能够提高螺旋藻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但藻胆蛋白含量无显着性差异,其中生物量提高33.3%,叶绿素含量提高10.2%,蛋白质含量提高16.6%。6.以提高生物量为出发点,对混合营养培养培养基碳源NaHCO3、氮源NaNO3、磷源K2HPO4叁种主要物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添加培养基体积比为3.0‰的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时,NaHCO3 12.6g/L、NaNO3 1.5g/L、K2HPO4 0.4g/L即可满足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对这叁大营养元素的生长需要,与传统的Zarrouk培养基混合营养培养相比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对采用优化基培养的螺旋藻进行质量分析,结果发现,氨基酸总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7.59%;矿质元素Mn、Mg和K含量比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Mn含量增幅最大,达137.17%;蛋白质含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8.09%、22.79%、37.57%;但对藻胆蛋白含量无显着性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期刊2010-04-20)

田华[8](2009)在《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中葡萄糖和Na_2S_2O_3参数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回归正交设计及梯度法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过程中有机碳源葡萄糖及抗氧化剂Na2S2O3的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葡萄糖)=2.9g/L、C(Na2S2O3)=3g/L时,细胞干重最大,平均为2.30g/L。(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09年08期)

田华,张义明[9](2008)在《谷氨酸钠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未经灭菌的Zarrouk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酸钠和葡萄糖,考察其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的最佳添加浓度为3g/L,螺旋藻中的叶绿素含量和藻胆蛋白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1.13倍;在3g/L葡萄糖浓度下,考察不同浓度的谷氨酸钠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以干重、叶绿素及藻胆蛋白含量、藻液的污染程度为主要指标,得出1.2g/L为最佳添加量。(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8年10期)

田华,张义明[10](2008)在《几种抗氧化剂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浓度抗氧化剂Na2S2O3、Vc、Cys对钝顶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以干质量作为生长指标,培养9 d后,测定细胞干质量,发现随着抗氧化剂浓度的增加,细胞干质量逐渐增加,但到一定浓度后,细胞干质量开始下降.最大细胞干质量分别是:2.42、1.81、1.71 g/L,抗氧化效果以Na2S2O3最好.(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混合营养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常规的Zarrouk培养基中添加1000∶3(v/v)的罗非鱼下脚料蛋白酶解液对钝顶螺旋藻进行混合营养培养,考察在光照强度230μmol/m2.s、温度15~40℃范围内对螺旋藻生物量、叶绿素、藻胆蛋白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酶解液在15~35℃时能够显着提高螺旋藻生物量,35℃时增幅最大为38.2%;在30~40℃时添加酶解液显着提高螺旋藻叶绿素的含量,30℃时含量提高了11.7%;在15~20℃低温条件下添加酶解液显着提高螺旋藻藻胆蛋白含量,15℃时增幅达15.1%;在15~35℃范围内添加酶解液显着提高蛋白质含量,30℃时增幅最大为13.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营养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会贞,陈娇敏,魏东.活性炭脱色糖蜜酵母废水混合营养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净化水质[J].现代食品科技.2017

[2].杨萍,孙佳,洪鹏志.温度对罗非鱼下脚料蛋白酶解液混合营养培养螺旋藻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2

[3].田辉,谯顺彬,彭晓东,李林,张义明.无机与有机碳源混合营养培养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1

[4].田华,远凌威,张义明.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中碳源分析[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

[5].喻国策,施定基,蔡昭铃,丛威,欧阳藩.蓝细菌鱼腥藻7120混合营养培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1

[6].田华,张义明.Vc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及机理分析[J].食品科技.2010

[7].孙佳.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混合营养培养钝顶螺旋藻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

[8].田华.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中葡萄糖和Na_2S_2O_3参数的优化[J].中国酿造.2009

[9].田华,张义明.谷氨酸钠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8

[10].田华,张义明.几种抗氧化剂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影响的比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论文知识图

不同搅拌速度对反应器中甘草细胞生长...Na2S2O3浓度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Vc浓度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Cys浓度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两种培养模式下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一6不同浓度NaZSZo3对螺旋藻混合营养

标签:;  ;  ;  ;  ;  ;  ;  

混合营养培养论文_张会贞,陈娇敏,魏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