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信息化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一、信息环境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谢芬[1](2021)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林彬彬[2](2021)在《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与教学研究》文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是生态环境的基础,也是人类实践的主要对象。山水文学作品,是对特定自然或人文山水审美的文本呈现,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对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选文情况和内容及教学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山水文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校本教材山水文本选文及教学提出了参考建议和教学策略。第一章阐述了山水文本相关概念及山水文本教学的意义。山水文本以山水风景、山水故事和山水情怀为内容,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山水知识、山水文化和山水美。学习山水文本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山水审美能力,还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章从年级、单元、体裁分布及内容等方面,对部编版初中语文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山水文本进行了分析。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内容主要体现在表现自然之美、探究自然之理、倾诉内心不平、抒发归隐之乐、高扬人格理想、传播圣贤思想这几个方面。第三章分析了中学语文山水文本认知及教学存在问题。调查表明,中学语文山水文本教学存在着山水文本选文不够贴近学生生活世界,山水作品独特价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充分挖掘,教学方法选用不够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等问题。第四章提出了中学语文校本教材山水文本选文建议及教学策略。中学语文校本教材山水文本选文,要展现多样性,丰富选文题材和体裁;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世界;保持典范性,传承优秀山水文化。中学语文山水文本教学,应丰富山水知识,提高学生对山水文化的认识;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山水文本学习兴趣;要沉浸山水意境,深入体悟山水文本情感哲理;重视课外阅读体验,提高学生山水文本读写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利用山水文本所蕴藏的丰厚的文化内涵,感染、陶冶学生的性情,滋养其心灵。

齐彤彤[3](2021)在《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新闻具有传播信息、记录社会、反映和引导舆论等作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文体。新闻类文本也已进入高中语文教材很多年,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信息时代下,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在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关怀社会意识、养成良好新闻阅读习惯、提升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但是,目前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教师在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中过度关注新闻文体知识的灌输、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教育资源受制于教材、忽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媒介素养等问题。本文在对目前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审视的基础上,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包括笔者研究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缘起,从理论及实践两方面论述了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意义,并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一章从社会发展需要、语文学科发展及高考考试三个角度介绍了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别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及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有效提高学生应考能力。第二章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发放纸质版和网络版调查问卷,对河北省邯郸市、石家庄市、衡水市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发现的问题分别为教师在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秉持的教学理念落后、忽略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新闻教育资源不丰富及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主体的参与。第三章笔者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后文简称“2017年版课标”)中的一些理念,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理念,全面认识新闻类文本的教学价值、转变“唯教参”的备课观念,认真研读教材,从教材出发设计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其次,教师应在信息时代和“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及时优化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关注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目标。另外,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教育资源,增强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活力。最后,针对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主体参与不足的问题,提出教师要改进新闻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分别为创设情境、把握学习任务、开展多样学习活动。

李梦菲[4](2020)在《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整本书阅读是当今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语文思维审美能力和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和意义非比寻常。针对当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积极投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规律并积累经验,力求填补空白,推进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整本书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不言而喻,但在具体实践中依旧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纵观当下语文阅读的现状,普遍存在阅读方式较为单一传统、阅读引导略失人文情怀、文本解读稍显空洞无容等诸多痛点,加之整本书阅读的实践存在诸多盲点,即使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新课题都难免会感到有压力,对于如何开展高水平的课堂实践更是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其次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的阅读问题也不容乐观,存在阅读态度显功利、阅读目标较模糊、阅读兴趣难激发等问题。诚然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教师方面,教学理念囿于定势思维、课程规划困于口头要求、专业素养停于浅肤状态;学生方面,未能有效处理好课程设计、学情状态、版本选择与自身之间的矛盾。为解决以上问题,立足立体化阅读的时代背景,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依据现代传播理论与教学实践政策,借鉴名家演播版的特点对整本书阅读主题活动进行了设计。首先在文本内容上,通过制定弹性任务、推荐阅读方法、开展导读课程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其次根据读本音频功能,设计诵读方案、组织配读活动、搭建品读平台等专题教学推进阅读方式的改变。最后在鉴赏方面,通过研读人物形象、缕清故事情节、探讨主题思想等板块设计提升文本赏析能力。做到从兴趣阅读深入到有效阅读最后升华到深度阅读,提升受教学生的阅读兴趣及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对研究对象和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讨,并由此形成了一定教学成果,总结为以下几方面:如何处理整本书阅读和教学评价问题;整本书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整本书阅读与学生个性化阅读问题;整本书阅读与语文素养培育问题等。

许雪庚[5](2020)在《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解题策略研究 ——基于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从2009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实施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9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相应的评估,于此便引进了“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鲜词汇,大众便对其投注了许多关注的目光。而这类文本本身并不陌生,它其实和连续性文本一样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甚至比连续性文本还更能融合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而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把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由之前的选考改为必考,其中的实用类文本实属非连续性文本的范畴,这看似微小的变化,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使得整张语文试卷的布局也发生了改变,而这正是语文育人导向的体现,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集中体现。本论文试图从近三年的全国语文试题中以非连续性文本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实用类文本试题进行分析和数据统计,并努力探索出一条改变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答题的有效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对与本论文相关的材料进行理论化梳理,并陈述问题提出的意义及思路,以及问题解决需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主要阐述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它与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存在价值。第三章主要是基于近三年(2017年——2019年)的高考试题中的以非连续性文本为阅读主题的试题进行分析,并归纳出非连续性文本在试题中呈现的特点进行规律性概括和总结。第四章主要是针对笔者任职学校和周边子弟学校的师生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实录,对反馈的数字进行分析和统计,据此归纳出学生学习非连续性文本具体的实际情况。第五章针对调查得出的一系列的数据进行有指向性的策略探究,这一章节尝试探究有效的阅读策略和系统化且高效的解题技巧。附录主要收集了部分问卷调查的数据和试题案例,根据第三、四章的内容进行统计和归纳。结语主要阐述了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较好的结论以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层面。

王祎祺[6](2020)在《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深入,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信息技术引起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等一系列的巨大变革。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信息社会对培养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为此,本研究构建的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为教师评价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清晰的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首先,在梳理与综述目前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学习能力、信息化学习及信息化学习能力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信息化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各学科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应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各学科学习过程最优化的能力;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指衡量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完成各学科学习任务能力的具体化依据与标准,是能够反映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水平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有机整体。第二,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搜集、修改与完成工作,运用SPSS24.0分析软件完成对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和项目分析工作,最终形成由三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指标及二十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结构体系。第三,运用专家咨询法完成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层指标两两间相对重要性的数据收集工作;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所收集的数据通过所构造的判断矩阵的计算得到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值;至此完成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四,对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进行现状研究。在评价指标体系各权重值确定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形成测评问卷;并在L市和Y市两所学校开展实践探索,测量了179位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及水平。最后,在总结与分析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依据现状提出提升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建议、“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量表”使用建议、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创新之处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悦[7](2020)在《交互决定论视域下的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关于小说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正在成为阅读教学关注的焦点。加强小说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构建高效的小说教学模式理应成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热点话题。而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引入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当今高中小说教学发展,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不同类型的小说文本对应的模式类型理应是不同的,应当在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的构建到具体操作方法的探讨,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测评。论文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将班杜拉交互决定论与高中小说教学模式进行具体概述。对交互决定论进行内涵的界定和特点分析。此外,从教学模式以及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几个层面对本论文进行规整,其中对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建构原则的研究是在为第二章的研究打基础。第二章是对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问题及归因进行分析。结合第一章的研究概括出在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最后对结果进行多维度的客观归纳,综合研究的相关结论进行统整。第三章是基于交互决定论进行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建构。以交互决定论为理论依托,建构“叙述式三元交互教学模式”、“拟剧式三元交互教学模式”以及“比较研读式三元交互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并就三类教学模式的内涵、建构依据、具体环节、特点以及相应的代表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对文本《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及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的《官场现形记》和《儒林外史》节选的两篇文本进行对比研读,进一步将交互决定论的相关要旨与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相沟通连接,深刻剖析和探讨各文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第四章是综合现阶段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交互决定论建构的高中小说教学模式体系,进行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的探析。拟将从主体层面、行为层面以及环境层面理清三类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内在要义,对三类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实施进行修正,优化课内外交互的三类高中小说教学环境模式体系。以期完善合理高效的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系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整体推进高中小说教学的长期稳健发展。本文以交互决定论为理论依据研究建构适合课堂教学的高中小说教学的模式,通过分析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于交互决定论提出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更加着眼于主体解读的认知过程,构建合理高效的评价体系,进而为语文阅读教学增加文本理解的明晰度和着眼点。

翟昀璐[8](2020)在《高中作文微课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时代发展迅速,各种新媒体使每个人的学习风格悄然发生变化。过去,传统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微课将成为各部门教师寻求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新的微课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作文教学。而是找到这两者相结合的最佳方式,探索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微课的实践方法,高中作文教学中微课制作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作文教学中微课的进一步完善。这应成为探索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一开始是绪论部分。绪论分为四部分,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微课的研究背景入手,了解相关概念的界定,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列举本论文的一些研究方法。同时,在整篇论文中,作者也一直关注“标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的新课程标准。将新课标的指导方针原则作为本文探讨的根基。第一章: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笔者所在区域三所高中的调查问卷和笔者与三所高中的学生的访谈记录,归纳总结出存在于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困惑。第二章:首先,笔者简析了微课的艺术内涵,归纳微课制作应该遵循的原则;其次,从微课的选题,微课的教学设计,微课的软件制作环境,编辑微课,设计学生学习任务清单,微课课堂检测后的反思到最后编写微课脚本,笔者都按部就班,逐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笔者就字号,字体,字数与速度,模板与背景,图画与布局,微课的录制环境等都做了相关的注意事项介绍。第三章:笔者力图探讨,微课在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上多环节的应用。如:将微课应用于作文教学的导入,将微课运用于辅导学生修改或重新写作,将微课应用于作文教学检测等多个教学环节的尝试。在本章,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合作制作微课,并将学生制作微课的教学过程和任务清单写入本章中。第四章:笔者分析调查报告及调查问卷,抽样分析国内三大微课网站的作品后,总结出微课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六点应对策略。分别为:明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大力推广简单、高效、实用的微课开发技术;注重系统性开发,由“微课”开发转向“微课程开发”;探索建立高效的微课程协同开发机制;创新教学应用模式;创建高效的微课培训模式。最后是结语部分,主要包括前四章论文总结和力图倡导运用微课进行作文教学这两个方面。实践研究表明,微课可以成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应用和有力支撑。目前虽然微课的作文教学模式正处于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实验的热潮中,但是在微课教学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笔者通过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试着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一些建议,同时笔者也希望对这篇论文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可以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注入新的动力。

曾清[9](2019)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整合研究 ——以TCA多元化设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迅猛进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对于中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来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中学语文课程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与趋势。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目前,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越来越频繁,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高中语文老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探求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新的多元化作文教学模式。本文旨在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发现其中存在的教学资源不配套、作文教法和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提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能力导向(Textbooks resources,classroom teaching and ability oriented,TCA)多元化作文教学模式。首先,文章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缘起、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的方法进行阐述。接着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明确了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然后,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作文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全方位TCA多元化作文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力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配套的分层教学资源库平台、学生测评系统、反馈系统并优化课堂作文教学的教法与评价方式。最后将构建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具体教学案例的实施与反馈,进行数据收集、评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展望其未来并分析可能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鲍晓梅[10](2019)在《自主学习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学习有效性研究 ——以福州郊区A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知识学习、文化传承、审美陶冶、提升素养的多重价值上。在新时代背景下,文言文学习的价值重新得到观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多次引用文言文相关语句阐述从政理念,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情怀可见一斑。近年来,尽管在课改中文言文学习成效虽有所提高,但现状依然堪忧,尤其是郊区地区,受制于各种因素,文言文学习困难的突出表现是成绩不佳,这就为笔者重新审视郊区高中文言文学习困难提供了现实基础。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如何提高学习有效性是笔者思索的方向。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引言主要是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结语主要是对本文做个简短的总结。正文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呈现出完整的研究脉络。首先,笔者以文言文学习问卷调查为基础,确定福州地区郊区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存在困难,在文本方面具体表现在特殊句式、字词释义、典故意象、词类活用等方面。并根据问卷表现追根溯源,从学生、文言文、环境三方面分析原因:存在学生自我认识不清,兴趣不浓,积累程度不够;文言文距今年代久远,创作手法又丰富多彩;郊区生活环境无法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土壤,整个社会大环境又不免急功近利等原因。然后,笔者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围绕学生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倡导从心理和方法两个层面双管齐下,既要保持焦虑、转变观念、提高信心、培养兴趣,又要拓展资源、发挥联想、注重吟诵、借助工具。接着,考虑到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又从教师角度提出辅助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从刺激学习兴趣、激发文言文学习动机等方面入手。最后,笔者把部分建议运用到文言文学习课堂中,再现真实的文言文学习情况,并作出评价反思,发现前文中的策略有效性良好,但还有改进空间。总之,本文将文言文学习置于学生自主学习视域下,试图搭建一个有效的文言文学习平台,力求使学生文言文学习更上一层楼。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二,一是视角上有所转变,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忖量文言文学习,跳出了“教”的传统角度。二是对策略展开了验证,不再停留在“嘴上说说”,在反思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二、信息环境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环境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2)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山水文本相关概念及山水文本教学的意义
    第一节 山水文本相关概念
        一、山水的含义
        二、山水文化的含义
        三、山水文本的含义
    第二节 山水文本教学的意义
        一、开展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二、深化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三、推动生态教育,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选文及内容分析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选文分析
        一、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分布
        二、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体裁分布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内容分析
        一、表现自然之美
        二、探究自然之理
        三、倾诉内心不平
        四、抒发归隐之乐
        五、高扬人格理想
        六、传播圣贤思想
第三章 中学语文山水文本认知及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节 中学语文山水文本认知调查
        一、学生对山水文本及教学认知调查
        二、教师对山水文本及教学认知调查
    第二节 中学语文山水文本选文及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山水文本选文不够贴近学生生活世界
        二、对山水文本的独特价值重视程度不够
        三、教学方法选用不够灵活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第四章 中学语文校本教材山水文本选文建议及教学策略
    第一节 中学语文校本教材山水文本选文建议
        一、展现多样性,丰富选文题材及体裁
        二、反映时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
        三、保持典范性,传承优秀的山水文化
    第二节 中学语文山水文本教学策略
        一、丰富山水知识,提高学生对山水文化的认识
        二、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山水文本学习兴趣
        三、沉浸山水意境,深入体悟山水文本情感哲理
        四、课外阅读体验,提高学生山水文本读写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节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三、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第二节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三节 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一、高考试题中新闻类文本出现次数呈增长趋势
        二、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
第二章 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审视
    第一节 教学理念落后
        一、新闻阅读教学需要坚持的教学理念
        二、实际新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
    第二节 教学目标不合理
        一、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二、新闻阅读教学中忽视媒介素养目标
    第三节 教育资源不丰富
        一、新闻教育资源的特点
        二、新闻阅读教育资源受制于教材
    第四节 缺乏学生主体的参与
        一、单向灌输现象严重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第三章 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节 转变教学理念
        一、全面认识新闻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二、转变“唯教参”的备课观念
    第二节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一、认识媒介素养,融入新闻教学
        二、明确报道来源,留意标题含义
        三、分析报道内容,进行质疑分辨
        四、理性参与评价,亲历报道过程
    第三节 充分挖掘新闻教育资源
        一、充分利用课内新闻资源
        二、挖掘网络媒体新闻资源
    第四节 改进新闻教学方式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把握学习任务,凸显学生主体性
        三、开展多样活动,调动学生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1.1 整本书阅读的地位
        1.1.2 《西游记》的价值
        1.1.3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的特点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4.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4.2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5 相关内容界定
        1.5.1 整本书阅读
        1.5.2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的特点
2.调查方法
    2.1 拟采用的研究范畴和方法
        2.1.1 研究范畴
        2.1.2 研究方法
    2.2 调查问卷的选取与确立
        2.2.1 调查对象的选取
        2.2.2 调查问卷编制的确立
3.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调查的数据分析
    3.1 教师问卷分析
        3.1.1 教师问卷客观题统计与分析
        3.1.2 教师问卷主观题统计与分析
    3.2 学生问卷分析
        3.2.1 学生问卷客观题统计与分析
        3.2.2 学生问卷主观题统计与分析
4.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调查探讨
    4.1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反映出来的问题
        4.1.1 教师阅读教学方面存在不足
        4.1.2 学生阅读学习方面存在不足
    4.2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问题形成的原因
        4.2.1 教师层面
        4.2.2 学生层面
5.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
    5.1 文本:阅读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5.1.1 制定弹性任务,明确阅读目标
        5.1.2 推荐阅读方法,促进阅读效果
        5.1.3 开展导读课程,奠定阅读基础
    5.2 声音:朗读者——革新阅读教学方式
        5.2.1 设计诵读方案,培养阅读习惯
        5.2.2 组织配读活动,塑造阅读体验
        5.2.3 搭建品读平台,拓宽阅读途径
    5.3 鉴赏:解读说——提升文本赏析能力
        5.3.1 填写“身份证”,绘制“朋友圈”
        5.3.2 整合思维导图,启迪剧本创作
        5.3.3 突破辩论难点,探究分层教学
6.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总结
    6.1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思考
        6.1.1 整本书阅读与教学评价问题
        6.1.2 整本书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6.1.3 整本书阅读与学生个性阅读问题
        6.1.4 整本书阅读与语文素养问题
    6.2 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价值
        6.2.1 教育:用力处,细无声
        6.2.2 教研:有所得,有所获
        6.2.3 教学:新高度,新体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解题策略研究 ——基于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1.1 源于时代的需求
        1.1.2 基于课标的要求
        1.1.3 起于个人的实践
        1.1.4 敬于师长的帮助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价值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非连续性文本及其教学价值
    2.1 界定非连续性文本的含义
        2.1.1 PISA测试定义的非连续性文本
        2.1.2 语文领域中的非连续性文本
        2.1.3 网络平台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
    2.2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
        2.2.1 实用性
        2.2.2 简明性
        2.2.3 建构性
        2.2.4 多样性
        2.2.5 综合性
    2.3 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
        2.3.1 纯文字性的非连续性文本
        2.3.2 图文组合的非连续性文本
        2.3.3 图表组合的非连续性文本
    2.4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
        2.4.1 多角度化的阅读素材,促成与生活的融合
        2.4.2 多样化的阅读积累,丰厚了课堂内容
        2.4.3 多层次的阅读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4.4 综合化的思维表达,提升了阅读素养
第3章 高考语文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使用现状调查
    3.1 高考语文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呈现情况
        3.1.1 高考语文卷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分布情况
        3.1.2 非连续性文本在高考语文卷中的发展
    3.2 高考语文试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考查的特点
        3.2.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材内容的基本特点
        3.2.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形式的基本特点
    3.3 学生解答非连续性文本类试题的得分情况
第4章 修水县第四中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情况分析
    4.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况调查分析的实施过程
    4.2 修水县第四中学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4.2.1 修水县第四中学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现状的调查
        4.2.2 修水县第四中学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习现状的分析
    4.3 修水县第四中学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4.3.1 修水县第四中学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4.3.2 修水县第四中学教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第5章 基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解题的策略
    5.1 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现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5.1.1 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5.1.2 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性
        5.1.3 提升学生信息整合能力的重要性
    5.2 探寻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5.2.1 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5.2.2 正视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
        5.2.3 重视其他因素的助力作用
    5.3 探寻高中生非连续性文本的解题策略
        5.3.1 广泛阅览各式文体,打好阅读基础
        5.3.2 积累阅读素材,提升文本阅读能力
        5.3.3 把握考试动向,强化解题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国外文献
    二、国内文献
        1.专着和标准类
        2.报纸和期刊类
        3.学位论文类
附录集
    附录1
        高中生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况调查(学生)
    附录2
        高中生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情况调查(教师)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例题展示集
    附录5
        你一个月读多少本书?
    附录6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主持课题

(6)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提高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是国家政策的应然要求
        1.1.2 提高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
        1.1.3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是信息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习能力
        2.1.2 信息化学习
        2.1.3 信息化学习能力
        2.1.4 评价指标体系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2.1 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制定的研究
        2.2.2 关于信息能力的研究
        2.2.3 关于信息化学习能力结构的研究
3 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理论
    3.2 多元智能理论
    3.3 综合评价理论
    3.4 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4 研究的总体设计
    4.1 研究过程与思路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研究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访谈法
        4.2.4 专家咨询法
        4.2.5 层次分析法
        4.2.6 数量统计分析法
    4.3 研究工具
    4.4 研究对象
        4.4.1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的研究对象
        4.4.2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验证的研究对象
        4.4.3 关于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研究对象
        4.4.4 关于评价量表实践探索研究对象
5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1.1 科学性原则
        5.1.2 可操作性原则
        5.1.3 系统性原则
        5.1.4 相互独立性原则
        5.1.5 发展性原则
    5.2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5.2.1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拟定
        5.2.2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的修订
        5.2.3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的验证
        5.2.4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5.3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5.3.2 指标权重确定的过程
        5.3.3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及体系的确定
6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现状研究
    6.1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整体水平较好
    6.2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各维度整体水平存在不同
    6.3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因不同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的差异性
    6.4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子能力存在差异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信息化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7.1.2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3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现状
    7.2 研究建议
        7.2.1 提升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建议
        7.2.2 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量表的使用建议
    7.3 研究的创新之处
    7.4 研究的不足
    7.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学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交互决定论视域下的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交互决定论与高中小说教学模式概述
    第一节 交互决定论的内涵与特点
        一、交互决定论的内涵
        二、交互决定论的特点
    第二节 高中小说教学模式概说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结构
        二、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建构原则
第二章 高中小说教学模式问题与归因分析
    第一节 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一、小说教学目标定位缺失,师生真实体验感不强
        二、小说教学方法固化,师生缺乏有效互动
        三、小说教学环节松散,阅读教学环境封闭
    第二节 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归因分析
        一、高中小说教学模式体系建构不完善
        二、教学模式与师生行为之间缺乏聚合
        三、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实施空间的单一性
第三章 交互决定论视域下的高中小说教学模式构建
    第一节 叙述式三元交互教学模式
        一、叙述式三元交互教学模式的内涵
        二、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三、具体的教学模式环节
        四、教学模式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祝福》
    第二节 拟剧式三元交互教学模式
        一、拟剧式三元交互教学模式的内涵
        二、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三、具体的教学模式环节
        四、教学模式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三节 比较研读式三元交互教学模式
        一、比较研读式三元交互教学模式的内涵
        二、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三、具体的教学模式环节
        四、教学模式的特点
        五、案例分析:《兄弟阋墙》与《匡超人》
第四章 三元交互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探析
    第一节 主体层面:理清三类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内在要义
        一、加强教师对三类小说教学模式的深切理解
        二、强化学生对三类小说教学模式的内在驱动力
        三、根据师生体验确定三类小说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
    第二节 行为层面:进行三类高中小说教学模式实施的评价
        一、开展三类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指导
        二、在转换视角中对三类小说教学模式进行修正
        三、建立三类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
    第三节 环境层面:优化课内外交互的三类高中小说教学模式
        一、利用课堂环境保障三类小说教学模式的实施
        二、利用课外环境延伸三类小说教学模式的阅读面
        三、在形式丰富的教学环境中建构紧凑的教学环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高中作文微课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困惑
    一、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困惑”问题问卷调查的背景
    二、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困惑”的调查问卷
第二章 高中作文微课的内涵及设计流程
    一、微课的艺术内涵
    二、微课的制作流程
    三、微课制作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 高中作文微课的课堂教学使用
    一、微课应用于作文教学的导入
    二、微课应用于辅助学生修改或重新写作
    三、微课应用于作文教学检测
    四、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微课
第四章 微课(MICROLECTURE)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微课(MICROLECTURE)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制约因素
    二、微课(MICROLECTURE)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合理应用的相关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整合研究 ——以TCA多元化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信息技术环境下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
        1.3.2 国外信息技术环境下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整合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2.1 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整合的内涵
        2.1.1 关于信息技术的基本认识
        2.1.2 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整合的具体内涵
    2.2 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传播学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
        3.1.1 问卷内容设计
        3.1.2 问卷对象与回收效度
        3.1.3 问卷结果分析
    3.2 访谈实录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结果分析
    3.3 调查基本结论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全方位TCA多元化作文教学
    4.1 多元化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4.1.1 多元化教学
        4.1.2 多元化作文教学
    4.2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全方位TCA多元化作文教学模式构建
        4.2.1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全方位TCA多元化作文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及理念
        4.2.2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全方位TCA多元化作文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全方位TCA多元化作文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5.1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全方位TCA多元化作文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5.2 教学案例总结与反思
        5.2.1 教师教学总结与反思
        5.2.2 教学反馈与问卷调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未来展望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6.2.1 未来展望
        6.2.2 可能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10)自主学习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学习有效性研究 ——以福州郊区A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高中文言文学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高中文言文学习现状分析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第二章 提高高中文言文学习成效的策略
    第一节 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第二节 教师主导作用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第三章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学习策略的教学实践
    第一节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学习策略的应用案例及评价
    第二节 高中文言文有效性学习策略的应用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谢辞
个人简介

四、信息环境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研究[D]. 谢芬. 西南大学, 2021
  • [2]中学语文教材山水文本与教学研究[D]. 林彬彬.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3]高中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 齐彤彤.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名家演播版《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 李梦菲.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5)
  • [5]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解题策略研究 ——基于近三年全国高考试题的分析[D]. 许雪庚.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6]中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王祎祺.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交互决定论视域下的高中小说教学模式研究[D]. 李悦. 扬州大学, 2020(02)
  • [8]高中作文微课教学实践研究[D]. 翟昀璐. 西南大学, 2020(01)
  • [9]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整合研究 ——以TCA多元化设计为例[D]. 曾清.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10]自主学习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学习有效性研究 ——以福州郊区A中学为例[D]. 鲍晓梅. 宁夏大学, 2019(02)

标签:;  ;  ;  ;  

信息化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