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生增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生,系统,液氧,火箭发动机,泡沫,往复泵,运载火箭。
自生增压论文文献综述
黄启龙,李进贤[1](2016)在《往复泵自生增压系统动态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往复泵自生增压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轨姿控发动机增压系统,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考虑传热过程的自由活塞往复泵模型以及增压系统仿真模型。针对该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仿真,获得了增压系统启动特性以及往复泵的热特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增压输送过程,为系统和组件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6年09期)
赵耀中,郑然,彭龙涛,刘屹[2](2015)在《运载火箭氧自生增压不锈钢管道的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运载火箭液氧贮箱氧自生增压用不锈钢管道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机理分析,认为管道系统中存在的多余物是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了一套掺杂高温氧气流安全性试验系统,为确保试验系统安全,采用水浴换热器对氧气加热,并在高温氧气流进入试验件前掺入杂质颗粒。氧自身增压管道试验件入口温度范围为380~410 K,入口压力为1 MPa。多余物颗粒为增压管道中常有的5种金属材料,粒径范围10~500μm。搭建了试验系统,并开展了两轮时长为400 s的高温氧气流掺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管道可以适应运载火箭氧自生增压系统工况,受控状态下掺入少许金属颗粒的高温氧气流不会造成管道烧蚀或燃爆事故。试验表明,采用水浴加热方式可以安全地获得高温氧气流,可为类似系统借鉴。(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15年06期)
史淑娟,张志广,雷丽萍,丁镇军[3](2015)在《高温内压下自生增压管路系统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火箭自生增压管路系统,展开了动力学环境计算分析.首先,基于ANSYS进行了高温内压环境下的管路系统随机振动计算,然后在计算的基础上,对响应应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了管路系统的应力薄弱处,有效指导了后续的试验.最后振动分析结果经过地面试验的考核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尹奇志,王占林[4](2015)在《氧箱自生增压地面试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模拟某型号火箭芯二级氧箱自生增压状态,考核验证增压系统参数选择的正确性和工作协调性,设计并建立了芯二级氧箱自生增压试验地面试验系统,解决了某型号火箭芯二级氧箱自生增压试验系统建设的技术难题,例如,高温氧气的安全获取、高压氧气试验工艺管路的安全设计、大流量变工况液氧的出口流量控制、低温贮箱小气枕增压稳压技术等通过多次试验验证,芯二级氧箱自生增压试验系统涉及的诸多关键技术难题也得以解决,圆满完成了试验任务,对后续其它型号火箭的氧箱自生增压试验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期刊2015年11期)
杨修东,尚存存,王文[5](2014)在《液氧贮箱自生增压过程中气枕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液氧贮箱自生增压过程气枕空间状态进行了研究。基于双膜阻理论建立了热质交换模型,模拟贮箱内非稳态热流过程,分析了气枕空间在增压气体输送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气枕内氦气对温度场的影响及其排液过程中液面的波动。(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4年04期)
赵汗青,张颖轩,彭泳卿,郑帮林[6](2012)在《氧自生增压系统中的金属材料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采用氢氧发动机的运载火箭,其自生增压系统会产生温度较高、压力较大、流速较快的氧气流,因此有必要对氧自生增压输送管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随氧气流高速运动的颗粒杂质对结构体壁面的高速撞击是引发结构体点燃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弹塑性力学分析和热分析理论,对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建模。仿真计算结果与NASA的试验结果得到了较好的吻合。基于该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颗粒速度,颗粒半径和颗粒材料等因素对碰撞接触面最大温升的影响,对氧自生增压系统中金属材料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本文来源于《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2-08-21)
方行,向丽,屈静,邱玲[7](2011)在《新型延迟自生热增压泡沫压裂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川西地区中浅层气藏采出程度加深,地层能量逐渐降低,压裂液返排率下降,常规压裂技术已不能适应开发需要。为解决该问题,研制了具有低腐蚀低伤害性能、泡沫携砂性好、低滤失、返排速度快的新型延迟自生热增压泡沫压裂液,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压后返排速度快,见气早,施工工艺成功率为100%。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川西中浅层压裂改造的增产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1年05期)
张家由,方行,赵素惠,宋燕高[8](2011)在《自生热增压类泡沫压裂液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四五家子油田W20区块存在地层温度低(平均28.7℃),原油含蜡量高(30%~40%),地层能量低(地压系数0.85~0.95)的难点,通过理论研究和室内实验,研究出一套适合于W20区块的自生热增压类泡沫压裂液,并在W20-5井进行现场应用,成功完成该井设计为18m3的加砂规模,施工中液体性能良好,压后测试产油由压前的0.24t增加到2.0t,与同区块常规压裂液对比,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说明自生热增压类泡沫压裂液在该油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技术与经济》期刊2011年02期)
谢雪梅,陈国邦,李琦芬,孔博,包锐[9](2005)在《液氧贮箱自生增压输液模拟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液氮为模拟推进剂,含二氧化碳的氮气为增压气体,进行了液氧煤油火箭的液氧箱自生增压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增压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别模拟了液氧加热气化增压输送和富氧燃气增压输送,同时进行了二氧化碳在液氮中的结晶小试验,通过试验,从原理上验证了含二氧化碳的氮气增压输送液氮方案是可行的,为进一步试验研究及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05年03期)
张化照,田玉蓉,张福忠[10](2004)在《某型火箭氧箱自生增压可行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火箭液氧箱的自生增压方案中可能存在由于增压气氧不纯而引起的杂质气体凝固堵塞氧泵入口过滤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进行了原理性模拟试验研究 ,得出初步结论。(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04年05期)
自生增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某型运载火箭液氧贮箱氧自生增压用不锈钢管道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与试验研究。通过机理分析,认为管道系统中存在的多余物是影响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设计了一套掺杂高温氧气流安全性试验系统,为确保试验系统安全,采用水浴换热器对氧气加热,并在高温氧气流进入试验件前掺入杂质颗粒。氧自身增压管道试验件入口温度范围为380~410 K,入口压力为1 MPa。多余物颗粒为增压管道中常有的5种金属材料,粒径范围10~500μm。搭建了试验系统,并开展了两轮时长为400 s的高温氧气流掺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管道可以适应运载火箭氧自生增压系统工况,受控状态下掺入少许金属颗粒的高温氧气流不会造成管道烧蚀或燃爆事故。试验表明,采用水浴加热方式可以安全地获得高温氧气流,可为类似系统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生增压论文参考文献
[1].黄启龙,李进贤.往复泵自生增压系统动态特性仿真[J].机械与电子.2016
[2].赵耀中,郑然,彭龙涛,刘屹.运载火箭氧自生增压不锈钢管道的安全性研究[J].火箭推进.2015
[3].史淑娟,张志广,雷丽萍,丁镇军.高温内压下自生增压管路系统振动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4].尹奇志,王占林.氧箱自生增压地面试验技术研究[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5
[5].杨修东,尚存存,王文.液氧贮箱自生增压过程中气枕状态分析[J].上海航天.2014
[6].赵汗青,张颖轩,彭泳卿,郑帮林.氧自生增压系统中的金属材料安全性分析[C].2012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7].方行,向丽,屈静,邱玲.新型延迟自生热增压泡沫压裂液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1
[8].张家由,方行,赵素惠,宋燕高.自生热增压类泡沫压裂液研制及应用[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
[9].谢雪梅,陈国邦,李琦芬,孔博,包锐.液氧贮箱自生增压输液模拟试验[J].推进技术.2005
[10].张化照,田玉蓉,张福忠.某型火箭氧箱自生增压可行性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