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毒害论文_李苹,魏春雪,王雁,许庆龙,肖家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铜毒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海州,赤霉素,香薷,淀粉酶,水杨酸,抗性,根系。

铜毒害论文文献综述

李苹,魏春雪,王雁,许庆龙,肖家欣[1](2017)在《接种根内球囊霉对白叁叶抗铜毒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接种白叁叶(Trifolium repens L.)对高度铜(Cu)污染(300mg/kg)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铜污染降低了白叁叶单株干重、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糖、脯氨酸、过氧化氢酶(CAT)及各部位磷(P)水平,而提高了叶片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ASA)、过氧化氢(H_2O_2)、地上部镁(Mg)和各部位Cu水平以及Cu迁移量;AM真菌显着提高了Cu污染条件下白叁叶单株干重、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POD、CAT、ASA、P、Cu及各部位Mg水平,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和H_2O_2含量;在Cu正常和Cu污染条件下,接种株的Cu迁移量均显着高于未接种株。可见,接种根内球囊霉不仅促进了Cu污染条件下白叁叶生长及Cu在地上部的积累量,还通过提高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来增强其抗Cu毒害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彭海涛,陈炜炀,姜永平[2](2014)在《松花菜对铜胁迫的响应及外源水杨酸和赤霉素对铜毒害的缓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铜胁迫对松花菜的毒害以及水杨酸和赤霉素对铜毒害的缓解效应,通过水培试验,用0.01、0.05、0.25、0.50 mmol/L的铜处理松花菜幼苗,并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赤霉素诱导0.50 mmol/L铜胁迫的幼苗,测定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有机酸、硝酸盐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铜胁迫可引起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对松花菜幼苗产生不同的毒害效应,水杨酸和赤霉素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铜的毒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成珍珍[3](2014)在《CrGNAT调节莱茵衣藻耐铜毒害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重金属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尤其对水体的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利用藻类生物修复和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研究藻类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理,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对重金属有高耐受、高富集性的转基因藻类,是目前重要的生物学研究内容。组蛋白乙酰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基因转录表达活性,并可作为诱导转录因子间相互结合的信号,更进一步地完成对基因转录的调控。CrGNAT属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一个亚家族,其基因功能尚不明确。为了研究CrGNAT基因的功能,本文克隆了莱茵衣藻中CrGNAT的基因全长,构建了35S::CrGNAT过表达载体和35S::Anti-CrGNAT反义表达载体。通过玻璃珠转化法,各自筛选并鉴定出2个可以稳定性表达的遗传转化株系。本文选铜(Cu)作为重金属胁迫元素,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铜浓度的处理,并进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发现,在同一铜浓度的处理下,35S::CrGNAT过表达的转基因莱茵衣藻比WT对重金属有更强的耐受性,细胞生长数目和细胞内叶绿素含量都比WT高;而35S::Anti-CrGNAT反义表达的转基因莱茵衣藻对重金属毒害比WT更为敏感,在重金属处理下,细胞更容易死亡。另一方面,在基因水平上,经铜处理后,35S::CrGNAT过表达转基因株系的CrGNAT基因表达量要高于WT,而35S::Anti-CrGNAT反义表达转基因株系的CrGNAT基因表达量则低于WT。并且,基因表达量的高低与细胞受Cu毒害作用的大小呈正比,说明CrGNAT基因可以调节莱茵衣藻对Cu胁迫的耐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彭向永,常宝,徐术人,吴巍莉,石磊[4](2012)在《谷胱甘肽对小麦幼苗铜毒害的缓解作用及其与氮、硫、磷积累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培法,对外源谷胱甘肽(GSH)缓解小麦幼苗铜毒害及其与氮、硫、磷等元素积累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处理(T0组)显着抑制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导致根长、茎叶长、生物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氮元素积累量下降,诱导了植株蛋白质、内源GSH含量以及硫、磷元素积累量上升。随施用外源GSH浓度的升高,GSH处理(T1、T2、T3组)的小麦幼苗茎叶长、根长、生物量,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内源GSH含量以及氮、硫、磷等营养元素积累量持续上升;其中,T2组小麦幼苗的各项指标与T0组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与对照组(CK)无显着差异。外源GSH促进了植株对铜离子的吸收、转运和积累,而外源和内源GSH均与铜胁迫下小麦幼苗氮、硫、磷等营养元素的积累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其中以T2处理组缓解小麦幼苗铜毒害的作用最显着。(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陈玉胜[5](2012)在《外源谷胱甘肽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铜毒害的缓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0、0.5、1.0、2.0和4.0 mmol.L-1铜离子浓度梯度,同时在各浓度梯度中分别添加0.16和0.32 mmol.L-1的谷胱甘肽(GSH),进行大豆种子萌发试验,通过测定萌发率、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研究了GSH对大豆种子铜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1.0 mmol.L-1以上浓度铜显着降低大豆种子的活力指数及幼根长,显着提高电解质渗透率及脯氨酸含量;2.0 mmol.L-1以上浓度铜离子显着降低大豆种子的发芽指数及α-淀粉酶活性;4.0 mmol.L-1铜离子显着抑制萌发率。添加0.16和0.32 mmol.L-1的GSH能显着提高1.0 mmol.L-1以上浓度铜毒害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增加幼根长,并能显着降低2.0 mmol.L-1以上浓度铜毒害下的电解质渗透率;4.0 mmol.L-1浓度铜毒害条件下,添加0.32 mmol.L-1的GSH能显着提高大豆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综合考虑,0.16和0.32 mmol.L-1的GSH能够通过提高α-淀粉酶活性来增强大豆种子的萌发能力,并通过维持细胞膜完整性来缓解一定浓度的铜胁迫。(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2年02期)

钱猛,朱昌华[6](2010)在《外源GSH对海州香薷铜毒害的缓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源GSH对海州香薷铜毒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00μmol·L~(-1)Cu处理6天可以抑制海州香薷根系伸长生长,降低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增加植株中膜脂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100μmol·L~(-1)Cu处理下施加GSH可以缓解Cu对海州香薷的毒害作用,促进根系伸长生长,增加生物量,提高叶绿体色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植株中Cu含量。(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通讯》期刊2010年12期)

于敏,王文国,王胜华,陈放[7](2010)在《外源柠檬酸对水稻铜毒害的缓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稻(宜香4106,Oryza sativa L.cv.Yixiang4106)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铜(Cu)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外施柠檬酸对铜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Cu2+(20、50、80μmol/L)胁迫下,水稻幼苗的芽长、胚根长、须根数和活力指数均明显下降.当Cu2+浓度达到80μmol/L时,与未胁迫处理相比,幼苗芽长和胚根长度抑制率分别高达23.6%和96.7%.2mmol/L的外源柠檬酸可缓解Cu2+的抑制作用,水稻种子萌发的活力指数提高,根系长度增长近7倍,幼苗平均每株根数增加约8.8倍,水稻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提高41.9%,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为铜胁迫处理的2.9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李波,马义兵,刘继芳,韦东普,陈世宝[8](2010)在《西红柿铜毒害的土壤主控因子和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代表性的16种中国土壤的外源铜的西红柿毒害试验,发现淋洗(使用模拟的人工雨水滤洗定量的土壤样品)可以显着提高有机碳和盐分含量较高的土壤的毒性阈值。土壤pH是影响西红柿铜毒性阈值最重要的因子。基于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的两因子回归方程能够很好地预测淋洗和非淋洗土壤上铜对西红柿生物量50%抑制的毒性阈值(EC50),且相关性均达到了80%以上。当考虑到黏粒含量或阳离子交换量对EC50的影响时,对于非淋洗和淋洗土壤来说,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到了0.862和0.891。本试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土壤性状(土壤pH,有机碳含量以及黏粒含量或阳离子交换量)可以较好地预测土壤中外源铜对西红柿生长的毒性阈值。(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庄春花[9](2010)在《坚尼草幼苗对铜胁迫的响应及多效唑对铜毒害的缓解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能源危机和耕地资源日益耗竭的双重压力下,在重金属污染或尾矿污染的土壤中开发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能源植物,成为修复污染土壤、缓解能源压力的可行性强的重要途径。C4热带牧草植物种植成本低、管理简便、生态适应性好、收益高、生产周期短,作为能源植物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但是其对重金属的抗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试验以两个坚尼草品种,夏小牧(Panicum maximum var. Natsukomaki)和夏风(Panicum maximum var. Natsukaze)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铜对坚尼草植株生长和幼苗生理的影响,以及多效唑预处理对坚尼草幼苗铜胁迫的缓解作用,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在水培试验中,研究了不同浓度铜胁迫对坚尼草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坚尼草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积累的铜含量也逐渐增加,且主要积累在植株的根系中;铜胁迫能够抑制幼苗的生长,坚尼草幼苗的株高、根长、地下和地上部分的鲜重及干重都逐渐下降;铜胁迫对植物根系造成了伤害,使根系活力降低,且对根系的伤害作用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加剧;铜胁迫可以导致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并阻碍叶绿素的合成,所以坚尼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是其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铜胁迫的响应不同,铜对新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对从上往下第二张叶的影响其次,而第叁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则相对稳定。夏小牧和夏风的各指标在铜胁迫下的总体趋势类似,但是两者对铜的敏感度略有差别,根据铜胁迫对两种植物鲜重的影响作拟合曲线得出拟合方程式,从而得到夏小牧和夏风在水培条件下铜的半效应浓度,分别为245.89和308.59μmol/L,综合各指标对铜胁迫的敏感度,我们得出夏风比夏小牧对铜具有更好的抗性。2.田间试验中,以窦村土壤作为对照,以汤山伏牛村土壤作为受铜尾矿影响而造成铜污染的土壤,比较两种坚尼草在两地的生长状况,发现虽然伏牛村浅层土壤中(0-20cm)的含铜量可达到869.2mg/kg,超出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叁级标准(≤400mg/kg),对一些铜敏感的植物已达到产生毒害的水平,然而,生长在该地的坚尼草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铜毒害症状,仍然能够保持较大的生物量,并且其植株生物量和单位能值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但是在不同的品种间,夏风的生物量和能值都要比夏小牧高,说明两种坚尼草对铜都具有较好的抗性,且在现有的品种中可以优先选择夏风作为能源植物在铜污染的土地上种植。3.在水培条件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200,400,600mg/L)的多效唑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铜胁迫对坚尼草幼苗生长和生理造成的影响。我们发现,仅用多效唑处理的植株根系发达,分枝数增加,植株的鲜重和干重也较对照显着增加,说明多效唑可以显着地促进坚尼草幼苗生长。同时在300μM的铜胁迫下,多效唑预处理可以减少植株对铜的吸收量,减少植株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的降低,提高铜胁迫下植株的根系活力,缓解铜胁迫对幼苗叶片叶绿素的伤害,降低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从而提高了坚尼草对铜胁迫的抗性,结果表明多效唑预处理浓度为400mg/L时,其对坚尼草铜胁迫的缓解作用最佳。(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0-05-01)

丁佳红,王洲,薛正莲[10](2010)在《小飞蓬的铜毒害和抗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铜污染区的小飞蓬进行盆栽实验,在不同Cu浓度处理下,对小飞蓬的电导率、叶绿素以及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电导率随着Cu浓度的提高而增大,而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先微增后持续减少,这说明Cu损害了小飞蓬的细胞膜,并影响了小飞蓬的光合作用和蛋白质的合成。对小飞蓬的抗性机制研究表明,当土壤Cu浓度升高时,小飞蓬根部Cu含量随着增加,相关系数为0.974**;而地上部分Cu含量的上升并不明显;转移到地上部分的Cu随着土壤铜含量的提高,亚细胞组分铜的总量增加;其中组分F1(细胞壁以及未破碎残渣)、F3(线粒体部分)、F4(核蛋白和可溶性组分)中Cu含量也呈现增加趋势,相关系数为0.992**、0.973**、0.995**,呈现极显着的正相关性;以F1所占比例最高,约为34.7%~40.9%,F4次之,约为26.8%~32.3%。随着土壤Cu浓度的提高,Cu在根部的存在形态中以醋酸提取态为主,其次为盐酸提取态;地上部分的Cu提取态中活性较低的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所占比例提高,活性较高的氯化钠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下降,水提取态变化幅度不是很明显,但总体上以氯化钠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在Cu浓度增加时,活性增强,其中CAT、POD与Cu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0*、0.924*,呈现显着的正相关性,这3种酶组成的清除自由基系统对小飞蓬的耐Cu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0年01期)

铜毒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铜胁迫对松花菜的毒害以及水杨酸和赤霉素对铜毒害的缓解效应,通过水培试验,用0.01、0.05、0.25、0.50 mmol/L的铜处理松花菜幼苗,并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赤霉素诱导0.50 mmol/L铜胁迫的幼苗,测定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有机酸、硝酸盐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铜胁迫可引起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对松花菜幼苗产生不同的毒害效应,水杨酸和赤霉素能够不同程度地缓解铜的毒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毒害论文参考文献

[1].李苹,魏春雪,王雁,许庆龙,肖家欣.接种根内球囊霉对白叁叶抗铜毒害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7

[2].彭海涛,陈炜炀,姜永平.松花菜对铜胁迫的响应及外源水杨酸和赤霉素对铜毒害的缓解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4

[3].成珍珍.CrGNAT调节莱茵衣藻耐铜毒害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

[4].彭向永,常宝,徐术人,吴巍莉,石磊.谷胱甘肽对小麦幼苗铜毒害的缓解作用及其与氮、硫、磷积累的相关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

[5].陈玉胜.外源谷胱甘肽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铜毒害的缓解效应[J].大豆科学.2012

[6].钱猛,朱昌华.外源GSH对海州香薷铜毒害的缓解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

[7].于敏,王文国,王胜华,陈放.外源柠檬酸对水稻铜毒害的缓解效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0

[8].李波,马义兵,刘继芳,韦东普,陈世宝.西红柿铜毒害的土壤主控因子和预测模型研究[J].土壤学报.2010

[9].庄春花.坚尼草幼苗对铜胁迫的响应及多效唑对铜毒害的缓解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0

[10].丁佳红,王洲,薛正莲.小飞蓬的铜毒害和抗性机制研究[J].土壤通报.2010

论文知识图

Na2SO4、K2SO4、NaC l和KC l对水稻种...外源柠檬酸对水稻铜毒害的缓解...外源柠檬酸对水稻铜毒害的缓解效...) 外源柠檬酸对水稻铜毒害的缓解...铜毒害对小麦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铜毒害对小麦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

标签:;  ;  ;  ;  ;  ;  ;  

铜毒害论文_李苹,魏春雪,王雁,许庆龙,肖家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