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栅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极,太阳能电池,函数,栅极,多晶,导电性,合金。
栅电极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朱云龙,王驰远,程晓鼎[1](2016)在《太阳电池超细栅电极喷印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丝网印刷技术制造太阳电池金属化栅极容易造成基材破损,且制造的栅极精度和高宽比很难提高的问题,采用喷墨技术直接将纳米银墨水打印到太阳电池基材上实现栅极金属化,并设计实现了太阳电池栅极喷印样机系统.样机系统通过USB模块实现高速数据通信;两组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内存模块构成乒乓操作,实现不间断打印;喷印控制模块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产生喷头复杂时序波形和压电驱动波形.基于流体体积法建立了微液滴喷射模型,研究了微滴喷射机制及压电驱动波形幅值对微液滴尺寸、速度一致性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优化喷印分辨率和在线固化温度进行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多晶硅硅片固化温度80℃条件下,随着喷印层数的增加,栅极高度线性增加,喷印一层大约增高0.5μm,栅极宽度基本维持在35~40μm,打印层数60~80层时,形成叁维形貌均匀的具有高"高宽比"的栅极.(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16年03期)
刘博洋[2](2015)在《面向超细栅电极制备的图像处理及在线检测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绿色、环保能源的太阳能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开发利用这样这一新型能源,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技术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关键问题。在形形色色的太阳电池制造技术中,“3D打印电子技术”是以颗粒小、致密性好的纳米银墨水作为正电极导电材料,喷墨打印制备宽度小于40um。而在喷印制备的过程中喷射出的纳米银微滴体积小,有较快的飞行速度,难以用裸眼观察其喷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专用的图像检测系统,用以获取清晰的液滴图像。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面向超细栅电极制备的图像处理及在线检测系统。本文在开始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首先介绍3D打印电子技术与太阳电池超细栅电极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然后对印刷电子技术制备电池栅线的优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在超细栅电极制备过程中纳米银墨水微滴状态在线检测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最后给出本文章的整体结构。接着对整个实验平台的系统设计进行概述。主要包含叁部分的介绍,超细栅电极喷印制备平台的组成、纳米银颗粒微滴精密喷射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微滴图像获取系统的构成。然后是超细栅电极喷印数据解析处理系统的介绍。主要内容是打印文件prt数据的解析及转换的介绍,主要包括文件解析、基于多喷头阵列的数据转换技术及多喷头喷印数据处理系统叁个方面。最后是微滴图像处理及检测系统。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液滴图像的处理方法及超细栅电极喷印制备缺陷的在线检测。第一部分包含液滴图像预处理方法、液滴图像的灰度化处理以及微滴图像的阈值分割与特征提取等内容。第二部分包含微滴图像的获取与预处理、微滴图像的缺陷检测、功能模块与算法的集成设计以及实际应用案例。(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5-12-10)
陆舒逸,李冬梅,杨伟光,黄璐,金晶[3](2015)在《HgI_2探测器的共面栅电极设计及有限元模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晶碘化汞膜正逐渐成为制备室温下X射线成像探测器的优异半导体材料.设计8组不同栅宽和沟宽的共面栅探测器电极结构,进而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其进行模拟分析,得到相应的电势分布.结果发现,结构E(栅宽为150μm,沟宽为500μm)的电极设计效果最佳.之后,进一步设计了2组电极结构,用以研究在不对称电极形状所导致的边缘效应影响下的电势分布,结果发现通过加宽边缘第二个栅极(结构N)可以实现优化共面栅电极设计的目的,从而降低边缘效应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张立锋[4](2015)在《基于DSP的栅电极电容位移测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容位移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能实现非接触测量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直线位移、角度位移以及空间位移等精密测量领域。但传统的电容位移传感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变极距型电容位移传感器量程较小、线性度差;栅电极电容位移传感器的电容变化信号耦合因素多、缺少方向鉴别功能等。研究结构简单、线性度好、精度高、量程大的电容位移测量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对现有电容位移传感器结构及信号处理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基于传统栅电极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大量程电容位移测量方案,包括一对相互交叉的发射电极和具有电气正交特性的双通道接收电极。通过等幅、反相位的高频正弦电压源分别激励交叉发射电极,可在其表面形成连续分布的相位交变电场,双通道接收电极通过电容耦合效应将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间的相对位移转换成一对正交调幅信号输出。文中首先采用ANSOFT MAXWELL软件构建了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的仿真模型,模拟了电容耦合特性,推导了单通道接收电极的调制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通道间输出信号幅值与相位的相对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本方案具有近似标准正余弦增量位移信号输出特性,表明其具有位移测量细分及位移方向鉴别能力。针对接收电极与发射电极间气隙变化与单通道输出信号幅值的耦合干扰,提出采用双通道瞬时输出信号实现幅值归一化处理的算法,有效抑制了气隙波动对位移测量的负面影响。继而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TMS320F28335设计了双通道接收电极的信号处理系统,通过对电极耦合信号的带通滤波、信号放大、幅值解调、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了位移实时测量。并基于精密微动工作台及位移测量参考元件搭建了系统测试平台,评估了交叉发射电极、双通道接收电极电容位移测量系统的综合性能。在0.2~1.1mm的气隙条件下,该测量系统分辨率范围为82.3~4.2nm,灵敏度范围为3.6~72.6mV/μm,非线性误差<2‰,整脉冲位移测量重复精度为±1μm,连续位移检测重复精度>2μm,量程为100mm。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整脉冲重复精度高,位移检测的细分及方向鉴别处理便捷,对气隙波动的干扰抑制强,在精密位移检测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5-05-23)
刘兴辉,赵宏亮,李天宇,张仁,李松杰[5](2013)在《基于异质双栅电极结构提高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电子输运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CNTFET)器件性能,提高电子输运效率,提出了一种异质双金属栅(HDMG)电极结构CNTFET器件.通过对单金属栅(SMG)-CNTFET器件输运模型的适当修改,实现了对HDMG-CNTFET器件电子输运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所提出的HDMG结构器件,如果固定源端金属栅S-gate的功函数WGS使其等于本征CNT的功函数,而选取漏端金属栅D-gate的功函数WGd,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小于WGS,可优化器件沟道中的电场分布,提高器件沟道电子平均输运速率;同时由于HDMG-CNTFET的D-gate对沟道电势具有调制作用,使该器件阈值电压降低,导致在相同的工作电压下,HDMG-CNTFET器件具有更大的通态电流;而D-gate对漏电压的屏蔽作用又使HDMG-CNTFET与SMG-CNTFET相比具有更好的栅控能力及减小漏极感应势垒降低效应、热电子效应和双极导电性等优点.本研究通过合理选取HDMG-CNTFET双栅电极的功函数,有效克服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改善CNTFET性能需要以减小通态电流为代价的不足,重要的是提高了器件的电子输运效率,进而可提高特征频率、减小延迟时间,有利于将CNTFET器件应用于高速/高频电路.(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4期)
许桂贵,吴景,黄志高[6](2012)在《表面合金化对NiPt金属栅电极功函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Ni1-xPtx(111)和Ni1-xPtx(001)表面合金的功函数.计算结果表明,Pt原子掺杂在表面层时对功函数影响较大,而且表面层Pt原子掺杂后的合金结构最为稳定;对于Ni1-xPtx(001),当表面层Pt原子的覆盖度从0增加到100%时,功函数近线性增加了0.6eV;而对于Ni1-xPtx(111),当表面层Pt原子的覆盖度从0增加到25%时,功函数增加了0.22eV,覆盖度从25%增加到100%时,功函数却几乎不再变化.上述结果表明,表面层合金化对功函数有重要影响,而金属功函数又强烈依赖于表面取向.(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黄波[7](2012)在《对太阳能电池埋栅电极制造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采用新技术制造太阳能电池片,对传统工艺的改造可有效降低栅线电极成本,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进行了探讨分析。(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2年04期)
黄旭[8](2011)在《金属栅电极功函数和Fe基材料磁性及其功函数的自旋调制:第一性原理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快速发展,CMOS器件的尺寸始终按照一定的比例不断缩小,传统Si02尺寸缩小已经到了极限,因此需要High-κ材料代替传统SiO2。由于多晶硅与High-κ栅介质结合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多晶硅栅耗尽效应、过高的栅电阻、费米能级的钉扎、严重的硼穿透等,因此,金属栅电极取代多晶硅是CMOS器件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近年来理论和实验科学家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吸附效应、自旋极化效应、合金化对金属栅电极功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和自旋极化对金属功函数有重要影响;对于给定的吸附浓度,吸附原子重新分布的模型的功函数值差别较小,表明吸附的重新分布对金属功函数影响较小。我们还研究了Fe(100)磁矩分布和功函数,各层磁矩成对称分布,顺磁功函数与铁磁功函数的值差别较大,同时还研究了Fe表面合金化(掺Cr)和自旋极化对功函数的影响。本文共分四部分: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包括:传统SiO2栅介质尺寸缩小的问题,金属栅电极代替多晶硅的必然性和困难,磁性材料。同时,还详细介绍了本论文所涉及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基本理论基础和VASP软件。其次,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Mo(110)吸附O对功函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表面层O吸附对Mo(110)功函数有重要影响,次表面、第叁层甚至更远层吸附对功函数影响较小,表面吸附功函数随着O原子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给定的表面层O原子吸附浓度,O原子不同分布对功函数影响较小,所得结果为实验指明了表面吸附可能是一种调制金属功函数的方法。接着,研究了Fe(100)磁性和功函数。计算结果发现,各层磁矩呈对称分布,表面磁矩最大,表面磁性增强现象明显,d轨道磁矩对平均磁矩贡献最大,d轨道磁矩与对应层磁矩几乎相等,顺磁功函数与铁磁功函数的值有明显差别,说明自旋极化对功函数有重要影响,自旋调制金属功函数成为可能。最后,研究了Fe(100)、(110)、(111)表面掺Cr磁性和功函数。计算结果发现表面掺杂和不同的表面掺杂浓度(覆盖度)对功函数有重要影响,不同取向和自旋极化对功函数也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李华高,赵梁博,邓涛,曾武贤,向华兵[9](2010)在《CCD用透明栅电极的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应溅射法制备了ITO透明导电薄膜材料,薄膜电阻率为2.59×10-4Ω·cm,可见光透过率可达90%;通过优化光刻工艺条件,选择合适的ITO薄膜刻蚀液,完成了ITO透明栅电极的制作;使用ITO透明电极代替其中一相多晶硅电极,制作的CCD图像传感器,其蓝光响应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0年05期)
欧萌,靳志强[10](2010)在《太阳能电池埋栅电极制造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用电镀法来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埋栅电极方法,对各镀层所需的溶液配制及操作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与传统工艺的比较,可以看出采用新技术制造太阳能电池片,可有效降低栅线电极成本,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期刊2010年04期)
栅电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绿色、环保能源的太阳能在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开发利用这样这一新型能源,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技术成为很多人关注的关键问题。在形形色色的太阳电池制造技术中,“3D打印电子技术”是以颗粒小、致密性好的纳米银墨水作为正电极导电材料,喷墨打印制备宽度小于40um。而在喷印制备的过程中喷射出的纳米银微滴体积小,有较快的飞行速度,难以用裸眼观察其喷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专用的图像检测系统,用以获取清晰的液滴图像。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实现了面向超细栅电极制备的图像处理及在线检测系统。本文在开始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首先介绍3D打印电子技术与太阳电池超细栅电极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然后对印刷电子技术制备电池栅线的优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在超细栅电极制备过程中纳米银墨水微滴状态在线检测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最后给出本文章的整体结构。接着对整个实验平台的系统设计进行概述。主要包含叁部分的介绍,超细栅电极喷印制备平台的组成、纳米银颗粒微滴精密喷射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微滴图像获取系统的构成。然后是超细栅电极喷印数据解析处理系统的介绍。主要内容是打印文件prt数据的解析及转换的介绍,主要包括文件解析、基于多喷头阵列的数据转换技术及多喷头喷印数据处理系统叁个方面。最后是微滴图像处理及检测系统。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液滴图像的处理方法及超细栅电极喷印制备缺陷的在线检测。第一部分包含液滴图像预处理方法、液滴图像的灰度化处理以及微滴图像的阈值分割与特征提取等内容。第二部分包含微滴图像的获取与预处理、微滴图像的缺陷检测、功能模块与算法的集成设计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栅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张磊,朱云龙,王驰远,程晓鼎.太阳电池超细栅电极喷印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控制.2016
[2].刘博洋.面向超细栅电极制备的图像处理及在线检测研发[D].沈阳理工大学.2015
[3].陆舒逸,李冬梅,杨伟光,黄璐,金晶.HgI_2探测器的共面栅电极设计及有限元模拟优化[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张立锋.基于DSP的栅电极电容位移测量系统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5].刘兴辉,赵宏亮,李天宇,张仁,李松杰.基于异质双栅电极结构提高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电子输运效率[J].物理学报.2013
[6].许桂贵,吴景,黄志高.表面合金化对NiPt金属栅电极功函数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黄波.对太阳能电池埋栅电极制造技术探讨[J].广东建材.2012
[8].黄旭.金属栅电极功函数和Fe基材料磁性及其功函数的自旋调制:第一性原理计算[D].福建师范大学.2011
[9].李华高,赵梁博,邓涛,曾武贤,向华兵.CCD用透明栅电极的制作[J].半导体光电.2010
[10].欧萌,靳志强.太阳能电池埋栅电极制造新技术[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