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色胺转运蛋白论文_汪涛,陈园园,徐祥清,赵松,张桂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羟色胺转运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羟色胺,蛋白,受体,胰蛋白酶,基因,雌激素,综合征。

羟色胺转运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汪涛,陈园园,徐祥清,赵松,张桂森[1](2017)在《基于5-羟色胺转运蛋白和sigma-1受体的苯基哌嗪烷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抑郁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5-羟色胺转运蛋白和sigma-1受体为靶点,设计合成苯基哌嗪烷胺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研究其体内外生物活性。方法以间氰基苯胺和氰基取代吲哚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经还原胺化、烷基化反应,再与相应的苯基哌嗪类衍生物进行缩合制备系列化合物。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实验和sigma-1受体结合实验进行体外活性筛选,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小鼠悬尾实验对其中化合物39和42进行体内抗抑郁活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合成3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结构。体内外药理研究表明:化合物39和42具有较强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作用和sigma-1受体高亲和力,Ki值分别为5.77 nmol·L~(-1)/49.95 nmol·L~(-1)和3.48 nmol·L~(-1)/3.30 nmol·L~(-1)。39在两种抑郁模型上均显示出良好的抗抑郁活性,具有作为新型抗抑郁活性分子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闵文蛟,周波,马敏,李云歌,刘传新[2](2016)在《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5-HTTLPR及STin2与抑郁症临床症状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1名中国汉族抑郁症患者,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对5-HTTLPR及STin2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HAMD-17及HAMA量表评估;然后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1)5-HTTLPR各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分布有显着性差异(F=3.281,p=0.039),L/S组患者发病年龄最小,L/L组患者发病年龄最大。同时叁组基因型患者的HAMA1因子(焦虑心境)得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L/S组患者得分显着高于L/L及S/S组患者(前者p=0.041,后者p=0.006)。(2)STin 2各基因型患者的HAMD10(精神性焦虑)、HAMA1(焦虑心境)、HAMA3(害怕)及精神性焦虑因子分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分别为:0.014、0.044、0.036及0.006),其中12/10基因型组患者得分最高,且与12/12组患者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006、0.022、0.024、0.002)。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中国汉族抑郁症人群中,5-HTTLPR与抑郁症发病年龄相关;5-HTTLPR及STin2两种基因多态性均与患者焦虑样症状表型存在关联,杂合子患者的焦虑症状更为突出,为抑郁症临床分型及优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本文来源于《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精神病学学术会议暨第叁次心身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集》期刊2016-05-26)

徐烨,王鸣,彭炜,黄震[3](2016)在《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对替加色罗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基因5’启动子区域插入/缺失片段(5-HTTLPR)的多态性对替加色罗(高选择性HT-4受体部分激动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罗马III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入组患者35名,年龄39-76岁,男性16人,女性19人,利用PCR(酶链聚合反应)技术检测5-HTTLPR多肽位点的等位基因,根据基因型分为叁组,分别为S/S,L/S及L/L组,予以口服替加色罗(6mg Bid疗程4周)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各组间治疗后Wexner排便评分、以及各组间治疗后单独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各组治疗后Wexner排便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后S/S基因组患者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单独症状方面,L/L基因组患者治疗后手助排便及排便失败症状改善率不如其他两组患者,其余各症状各组间治疗后改善率无差别。结论替加色罗对慢性功能便秘患者具有总体治疗效果,对于5-HTTLPR位点S/S基因型的患者,其总体治疗效果更佳。L/L型基因型患者治疗后排便失败及手助排便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07期)

张晓军,刘健,李云钢,田嘉禾,张锦明[4](2015)在《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C-DASB的自动化合成及Micro PET/CT显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自动化合成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 C-DASB并进行大鼠Micro PET/CT显像;方法:通过改变甲基化试剂、溶解前体溶剂及反应条件,得到优化的标记条件作为碳-11多功能合成模块的输入参数,进行自动化合成11 C-DASB,大鼠静脉注射11 C-DASB 45 min后进行显像;结果:采用11 C-CH3-Triflate作为甲基化试剂,通入新配制的含1mg去甲基DASB前体的500μL DMSO溶液内,80℃下加热2min,标准率为63.7%,大鼠显像表明,11 C-DASB特异性的浓聚于SERT富集区域;结论:经优化,11 C-DASB自动化合成可得到较高产率,大鼠显像表明,其特异性浓聚于SERT富集区域,有望作为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本文来源于《同位素》期刊2015年01期)

何青,谢玉珍,李映桃,周伯荣[5](2015)在《雌激素受体及五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围产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围产期抑郁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愈率疾病,发病率约为20%~36.5%。围生期雌激素水平的急剧波动是围产期抑郁发生的特征性生理诱因,雌激素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围产期抑郁可能相关。研究显示,五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集中在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连锁多肽性区域,但是否与围产期抑郁症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本文对雌激素受体、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及两者之间与围产期抑郁症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5年04期)

邱春[6](2014)在《神经分子影像技术平台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影像是指应用影像学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分子影像将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反映作为疾病基础的分子水平的异常,而非分子变化导致的终末效应,因而成为了人类进一步探索自身生理病理改变内在机制的理想手段。PET神经分子显像作为其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依赖于高亲和力、高结合特异性的分子探针,敏感、快速、高分辨力的成像技术,简便而可靠的图像分析手段。目前,5-羟色胺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PET分子显像研究较多,主要得益于相应正电子显像剂的发展。其中,多巴胺转运蛋白和5-羟色胺受体均具备了性能优越的显像剂,然而PET显像方法和数据分析手段的复杂性限制了其进一步运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①实现自主制备适用于人体脑部5-羟色胺受体及多巴胺转运蛋白的PET显像剂;②分析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转运蛋白两种PET显像剂的代谢动力学及脑内正常分布,寻找合适的图像采集、处理及分析方法,从而建立5-羟色胺受体及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显像技术平台;③利用PET显像研究针刺镇痛相关穴位对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及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影响,验证上述显像方法学的可行性,同时进一步完善PET神经分子影像学技术平台。第一部分中枢神经系统5-HT1A受体及DAT PET显像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一)5-HT1A受体显像剂18F-MPPF的制备、质量控制目的:根据国内外合成经验,建立利用前体进行的5-HT1A受体PET显像剂18F-MPPF的快速而有效的标记方法,并对产物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氟化聚铵(氨基聚醚/K18F)为亲核试剂,在二甲亚砜溶液中与MPPF的前体MPPNO2进行氟代亲核置换反应,用HPLC法检测放射性化学纯度,并对产物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鉴定。结果:合成产物18F-MPPF的放射性图谱与标准品MPPF的紫外图谱一致,放射性化学纯度大于95%,物理、化学及生物学鉴定结果符合要求。结论:利用亲核取代法标记18F-MPPF操作简便,产物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高效、快捷的制备方法为18F-MPPF显像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DAT显像剂11C-CFT的制备、质量控制目的:根据国内外研究经验,建立应用国产11C模块在线自动化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显像剂11C-CFT的方法,并对合成产物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使用单管法合成11C-碘代甲烷,反应生成11C-叁氟甲基磺酰甲烷,继而与前体nor-β-CFT反应,生成产物在线转移到反相C-18柱上进行纯化。检测产物放射性化学纯度,并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鉴定。结果:合成产物11C-CFT的放射性图谱与标准品CFT的紫外图谱一致,放射性化学纯度大于95%,物理、化学及生物学鉴定结果符合要求。结论:利用国产11C模块制备11C-CFT实现了全程自动化,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为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第二部分:正常人脑部5-HT1A受体及DAT PET显像方法学的建立(一)正常人脑部18F-MPPF5-HT1A受体PET显像方法学探讨及正常分布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18F-MPPF在健康人脑部的正常分布及代谢变化,摸索合适的静态显像及图像分析方法,建立人体中枢神经系统5-HT1A受体PET显像的方法学。方法:使用18F-MPPF对9例正常人进行脑部5-HT1A受体PET显像,其中1例进行60min动态显像,其余8例进行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获得TAC曲线、BP值、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RI,ROI放射性计数/小脑放射性计数-1)、SUV值、SUVR值,进而分析显像剂在各脑区的分布及动力学情况;使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正常人左右侧5-HT1A受体分布的差异,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性别之间5-HT1A受体分布的差异。结果:18F-MPPF注射后全脑放射性摄取迅速达到峰值后又迅速下降,约20min各脑区分布达到稳定;海马及杏仁核摄取最高(BP值为2.2-3.2),洗脱最慢;岛叶、颞极及颞叶内侧、扣带回、中缝核群洗脱较快,BP值为1-1.8;小脑、基底节、丘脑、额、顶、枕叶洗脱最快,BP值均<1。正常人杏仁核、海马结构、扣带回、颞极、岛叶、中缝核群的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双侧均值)分别为4.47±1.23、5.29±1.32、1.52±0.42、2.46±0.64、2.67±0.64、2.94±0.69;SUV值分别为0.40±0.13、0.46±0.13;SUVR值分别为5.47±1.23、6.29±1.32、2.52±0.42、3.46±0.64、3.67±0.64、0.19±0.07、0.25±0.06、0.27±0.08、0.29±0.07。左右侧18F-MPPF摄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与女性双侧岛叶及颞极的18F-MPPF SUV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右侧岛叶)=0.046;P(左侧岛叶)=0.037;P(右侧颞极)=0.06;P(左侧颞极)=0.04;均<0.05),其余脑区的SUV值及所有脑区RI及SUV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8F-MPPF在脑内的摄取与5-HT1A受体分布基本一致,注射后20min达到动态平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5-HT1A受体PET显像剂;规范的图像采集和分析方法有利于保证显像结果的准确性。(二)正常人脑部11C-CFT PET显像方法学探讨及正常分布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11C-CFT在健康人脑部的正常分布及代谢情况,摸索合适的静态显像及图像分析方法,分析和建立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正常值,为临床DATPET显像的广泛开展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对1例健康受试者进行90min11C-CFT动态显像,利用ROI方法分析各脑区TAC曲线及BP值;将31例健康受试者分为叁组,分别在注射11C-CFT后40-60min、60-80min和80-100min进行PET静态显像,使用SPM自动ROI方法,获得不同显像时间窗内尾状核及壳核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ROI放射性计数/顶枕叶放射性计数-1),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脑区半定量比值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年龄和性别对尾状核及壳核半定量比值的影响。结果:注射11C-CFT后,双侧尾状核、壳核放射性摄取持续增加,60min后达到平衡;小脑、顶叶及枕叶、眶回5-10min抵达摄取峰值后迅速洗脱。左右侧尾状核、前壳核、后壳核的BP值分别为1.7545、1.9083、2.1113、1.9917、2.2323、1.9053,明显高于其它脑区。左侧尾状核、右侧前壳核、双侧后壳核的放射性计数RI在叁个时间窗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88、4.479、3.557;P<0.05),其中,40-60min显像与60-80min、80-100min相比,尾状核、壳核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80min与80-100min显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下的正常人尾状核、壳核RI高于60岁以上(左右侧尾状核、前壳核及后部比较t值分别为-3.26、-3.09、-3.27、-3.19、-2.27及-3.11,P值均<0.05);不同性别尾状核及壳核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C-CFT主要分布在脑内尾状核及壳核,与DAT分布一致,其摄取具有显着的年龄差异;注射后60min达到动态平衡,最佳静态显像时间窗为注射后60-80min。SPM自动勾画法为定量分析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途径。显像时间窗的统一,不同年龄段正常摄取值的建立,有助于推动11C-CFT PET显像的广泛应用。第叁部分:针刺疼痛相关穴位对脑部5-HT1A受体及DAT的影响目的:利用已初步建立的18F-MPPF及11C-CFT显像方法学,分析针刺镇痛相关穴位对正常人脑部DAT及5-HT1A受体的影响,验证并进一步完善上述方法学。方法:选取9位健康受试者,对其双侧合谷、太冲及金门穴进行2-100Hz电针刺激,针刺时间为20~40min。受试者先后在静息和电针刺激两种状态下进行脑部11C-CFI、18F-MPPF PET显像,利用ROI方法分析相关脑区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及SUVR值。使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针刺前后的上述摄取参数的变化,并根据性别分组进行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全部受试者针刺前后脑部DAT及5-HT1A受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与女性受试者分组分析,针刺前后脑部DAT及5-HT1A受体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个体分析显示,针刺后DAT呈现下降趋势,5-HT1A受体则出现上调趋势。结论:本研究将PET神经分子显像技术成功运用于针刺镇痛中枢机制分子水平的研究,实现了方法学上的突破。针刺双侧合谷、太冲、金门穴对人脑内DAT及5-HT1A受体不产生显着影响,仅存在DAT下调,同时5-HT1A受体上调的大体趋势。灵活处理显像方法与研究目的之间的矛盾,最大程度地发挥前者的功能同时满足后者的需求,是完善神经分子影像学技术平台的根本问题。小结1.18F-MPPF采用亲核取代法进行标记,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合成方式;18F-MPPF注射后20min脑内摄取达到平衡,主要分布在边缘系统,与5-HT1A受体分布基本一致;注射后20~40min适于静态显像;利用其进行5-HT1A受体静态显像的定量分析时,可采用以小脑为参考区的SUVR值或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2. 11C-CFT利用标记前体nor-β-CFT在线自动化合成,方法简便,比活度高;注射后60min脑内摄取达到平衡,主要分布在双侧尾状核及壳核,与DAT脑内分布一致。最佳静态显像时间窗为60-80min,年龄对11C-CFT的摄取有明显影响。SPM软件自动勾画法是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3.针刺镇痛相关的双侧合谷、太冲、金门穴对正常人脑内DAT及5-HT1A受体不产生显着影响,仅存在DAT下调,同时5-HT1A受体上调的大体趋势。4.神经分子影像学技术平台的建立主要依靠分子探针、成像技术、图像分析方法的逐渐成熟,而技术平台进一步的完善则有赖于在实践中灵活处理显像方法学与研究目的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方法学优势的同时,尽量满足研究需要。(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4-07)

刘瑞婷,张瑞星[7](2013)在《5-羟色胺转运蛋白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对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蛋白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器质性胃肠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收集腹泻型IBS、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和结肠腺癌组织标本各1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各组5-羟色胺转运蛋白及MCT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5-羟色胺转运蛋白灰度值(154.8±10.5)相比,腹泻型IBS组(169.1±10.1,P﹤0.01)、溃疡性结肠炎组(173.0±8.4,P﹤0.01)灰度值升高,表达下降;结肠腺癌组(155.2±12.2,P﹥0.05)及结肠息肉组(148.4±11.7,P﹥0.05)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MCT灰度值(116.4±8.6)相比,腹泻型IBS组(98.7±10.5,P﹤0.01)、溃疡性结肠炎组(101.8±7.5,P﹤0.01)灰度值降低,表达增加;结肠息肉组(111.4±12.0,P﹥0.05)、结肠腺癌组(110.0±9.3,P﹥0.05)无明显差异。5-羟色胺转运蛋白与MCT表达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呈负性相关(P﹤0.01)。结论:5-羟色胺转运蛋白表达下降和MCT表达升高与腹泻型IBS的发病有关;5-羟色胺转运蛋白及MCT可能与结肠腺癌和结肠息肉的发病无关。(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3年05期)

汤信海,曾凯敏[8](2012)在《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连锁启动区(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 linked promoter region,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病、自杀行为是否相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中国汉族脑卒中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90例(PSD组)和无抑郁脑卒中患者90例(非PSD组)的5-HTTLP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别验证各种基因型与脑卒中抑郁症发病及自杀行为的相关性。结果:PSD组SS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频率(64.4%,75.6%)明显高于非PSD组(38.9%,58.3%),S等位基因携带者PSD患病率为LL型纯合子的1.29倍(OR=1.29,P<0.001,95%CI:1.11~1.50);对PSD组自杀行为分层比较,有自杀行为组SS基因型及S等位基因频率(76.8%,75.6%)明显高于无自杀行为组(44.1%,58.3%),PSD患者中,S等位基因携带者自杀行为发生概率为LL纯合子的1.3倍(OR=1.3,P<0.01,95%CI:1.08~1.6)。结论:5-HTTLPR基因可能是PSD的易感基因,S等位基因可能与PSD及自杀行为相关。(本文来源于《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李露[9](2012)在《5-羟色胺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在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脊髓的差异性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的行为学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以及5-羟色胺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在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脊髓T13-S1节段的差异性表达,观察艾司西酞普兰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5d、60d、90d;治疗15d组、治疗45d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采用免疫佐剂法造模,治疗组于造模第46d开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mg.kg~(-1).d~(-1)灌胃,分别持续15d和45d。通过开野实验和糖水消耗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模型组45d、60d、90d处死大鼠取材,治疗组用药后15d、45d取材,观察前列腺组织的大体、光镜病理形态学表现;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IL~(-1)0、IL-2、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T13-L2、L3-L4、L5-S1节段5-HT、SERT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T13-L2、L3-L4、L5-S1节段SERT的mRNA表达。结果:45d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出现炎症细胞侵润表现,60d炎症反应达高峰,前列腺间质及血管周围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90d出现前列腺组织上皮节段性坏死表现。90d模型组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及糖水消耗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治疗15d组及治疗45d组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和糖水消耗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0d、90d模型组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TNF-α、IL~(-1)β和lL~(-1)0水平均升高;治疗15d组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TNF-α和lL~(-1)0水平均升高,前列腺组织中的IL~(-1)β升高,治疗45d组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lL~(-1)0水平均升高;与60d模型比较,治疗15d组血清及前列腺组织中的lL~(-1)0水平升高,IL~(-1)β水平降低;与90d模型比较,治疗45d组前列腺组织中的lL~(-1)0水平升高,血清IL~(-1)β水平降低。前列腺炎诱导下,45d模型组L3-L4节段前角和背角的5-HT平均灰度值,60d模型组T13-L2节段背角5-HT平均灰度值,90d模型组T13-L2节段前角、背角和L3-L4节段背角和L5-S1节段前角的5-HT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90d CP大鼠L5-S1节段前角和背角SERT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治疗15d组L3-L4节段前角、背角5-HT平均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治疗45d组T13-L4节段前角和背角的SERT平均灰度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T13-S1节段前角和背角的SERT平均灰度值、T13-L2节段背角和L5-S1节段前角5-HT平均灰度值均较同期的90d模型组显着降低。脊髓T13-S1节段SERT mRN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在T13-L2脊髓节段模型45d、60d、90d组、治疗15d组和治疗45d组SERT的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在L3-L4节段,模型45d、60d组和治疗15d组SERT的mRNA水平均下降;在L5-S1节段,模型60d、90d组SERT的mRNA水平均下降,治疗45d组SERT的mRNA水平均升高。治疗15d组L5-S1节段SERT的mRNA水平与同期60d模型组比较显着升高;治疗45d组T13-L2节段SERT的mRNA水平较同期90d模型组降低,L5-S1节段SERT的mRNA水平与同期90d模型组比较显着升高。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表现出抑郁症状,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lL~(-1)0上调;脊髓T13-S1节段的5-羟色胺、5-羟色胺转运蛋白和SERT的mRNA水平在慢性前列腺炎的不同时间段出现差异性表达,提示5-羟色胺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可能参与了慢性前列腺炎炎症进展的调节。艾司西酞普兰可改善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的病理学表现和抑郁行为,调节局部免疫状态和脊髓T13-S1节段5-羟色胺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及的SERT的mRNA表达。(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刘瑞婷[10](2012)在《五羟色胺转运蛋白及类胰蛋白酶对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特征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心理、感染等因素所致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对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医疗费用等均有很大影响。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参与胃肠运动、摄食、睡眠、情绪、认知及生殖等在内的生理功能调控。5-羟色胺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是广泛存在于大脑边缘系统、胃肠道嗜铬细胞膜和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前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与5-HT有较高亲和力。大部分5-HT在效应部位发挥生理效应之后迅速被SERT重新摄取而失去其相应效能。SERT基因存在多态区,不同基因型可影响SERT基因的转录效率、mRNA的稳定性,以及SERT的数量、亲和力和5-HT重吸收,进而引起腹泻、便秘等不同症状。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是肥大细胞激活后通过脱颗粒释放的炎症介质,它可以通过PAR-2介导途径导致IBS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等各种临床症状。本研究目的:1.进一步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2.探索SERT及MCT在肠易激综合征及器质性胃肠疾病中的表达差别,为肠易激综合征与器质性胃肠病的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标本采集:收集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腹泻型IBS患者乙状结肠标本10例,收集结肠管状腺瘤息肉标本10例,在距离结肠息肉5-10cm处取正常肠粘膜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结合肠镜表现和病理结果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处标本10例。我院病理科提供结肠腺癌组织标本10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各组SERT及MCT表达水平。在显微镜下(×400)每张切片随机选取3个视野对阳性染色细胞进行观察,通过图像数码采集系统和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报告分析系统计算平均灰度值,灰度值与表达水平呈反比,即灰度值越高,表达水平越低。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统计学处理数据用mean±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变量之间关系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ERT广泛存在于结肠多种细胞膜上及胞浆中,阳性细胞呈棕黄色。SERT各组灰度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各组p=0.2>0.1)。与对照组SERT灰度值(154.85±10.50)相比,腹泻型IBS组(169.13±10.11)、溃疡性结肠炎组(173.04±8.40)灰度值升高,表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组p=0.004,溃疡性结肠炎组p=0.000);结肠腺癌组(155.22±12.15)及结肠管状腺瘤息肉组(148.43±11.74)灰度值变化较对照组有所升高或降低,但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肠腺癌组p=0.939,结肠管状腺瘤息肉组p=0.185)。2MCT主要表达在肥大细胞胞浆中。幼稚肥大细胞胞质少,边界清,成熟的肥大细胞胞质多,并可见脱颗粒现象,边界不清,细胞不规则。与对照组MCT灰度值(116.41±8.62)相比,腹泻型IBS组(98.69±10.46)、溃疡性结肠炎组(101.76±7.51)灰度值降低,即表达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组p=0.000,溃疡性结肠炎组p=0.002);结肠管状腺瘤息肉组(111.40±12.02)、结肠腺癌组(109.96±9.29)灰度值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肠管状腺瘤息肉组p=0.247,结肠腺癌组p=0.147)。3SERT与MCT表达相关分析结果:SERT灰度值及MCT灰度值均符合正态分布(p=0.2),两变量散点图呈线性趋势,两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r=-0.47,两者之间呈负性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MCT表达越多,SERT表达越少。结论:1腹泻型IBS患者的SERT和MCT表达异常,即SERT表达的下降和MCT表达的升高与腹泻型IBS的发病有关。2结肠腺癌组和管状腺瘤息肉组SERT和MCT的表达与对照组相似,提示SERT及MCT可能与结肠腺癌和结肠管状腺瘤息肉的发病无关。3SERT和MCT可作为腹泻型IBS与结肠腺癌及结肠管状腺瘤息肉的鉴别指标。(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2-03-01)

羟色胺转运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5-HTTLPR及STin2与抑郁症临床症状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01名中国汉族抑郁症患者,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对5-HTTLPR及STin2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HAMD-17及HAMA量表评估;然后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1)5-HTTLPR各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分布有显着性差异(F=3.281,p=0.039),L/S组患者发病年龄最小,L/L组患者发病年龄最大。同时叁组基因型患者的HAMA1因子(焦虑心境)得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L/S组患者得分显着高于L/L及S/S组患者(前者p=0.041,后者p=0.006)。(2)STin 2各基因型患者的HAMD10(精神性焦虑)、HAMA1(焦虑心境)、HAMA3(害怕)及精神性焦虑因子分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分别为:0.014、0.044、0.036及0.006),其中12/10基因型组患者得分最高,且与12/12组患者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006、0.022、0.024、0.002)。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中国汉族抑郁症人群中,5-HTTLPR与抑郁症发病年龄相关;5-HTTLPR及STin2两种基因多态性均与患者焦虑样症状表型存在关联,杂合子患者的焦虑症状更为突出,为抑郁症临床分型及优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线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色胺转运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汪涛,陈园园,徐祥清,赵松,张桂森.基于5-羟色胺转运蛋白和sigma-1受体的苯基哌嗪烷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抑郁活性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7

[2].闵文蛟,周波,马敏,李云歌,刘传新.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研究[C].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五次精神病学学术会议暨第叁次心身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集.2016

[3].徐烨,王鸣,彭炜,黄震.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对替加色罗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4].张晓军,刘健,李云钢,田嘉禾,张锦明.5-羟色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C-DASB的自动化合成及MicroPET/CT显像[J].同位素.2015

[5].何青,谢玉珍,李映桃,周伯荣.雌激素受体及五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围产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

[6].邱春.神经分子影像技术平台的建立[D].复旦大学.2014

[7].刘瑞婷,张瑞星.5-羟色胺转运蛋白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对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影响[J].新医学.2013

[8].汤信海,曾凯敏.5-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联[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2

[9].李露.5-羟色胺和5-羟色胺转运蛋白在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脊髓的差异性表达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

[10].刘瑞婷.五羟色胺转运蛋白及类胰蛋白酶对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的转运模型图及5-羟色胺转运蛋白灰度值散点...羟色胺转运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00)SERT参与中枢神经精神疾病病理过程中...受到药物影响,QDs-配体的键合位点产生...

标签:;  ;  ;  ;  ;  ;  ;  

羟色胺转运蛋白论文_汪涛,陈园园,徐祥清,赵松,张桂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