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肽论文-张孟倩

引导肽论文-张孟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引导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Rubisco,SSU引导肽,融合基因

引导肽论文文献综述

张孟倩[1](2009)在《RSV CP在水稻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作用下的致病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亚热带和温带稻区最重要的病毒病之一。在我国的粳稻产区一般会造成20% - 30%的损失,特别是近年来已上升为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水稻病毒病。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CP)是一种与症状密切相关的蛋白,本文利用PCR扩增获得水稻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基因和RSV CP基因,分别借助于pGEX-4T-1和pET-29a表达载体,构建了二者的融合基因PR-CP和PR-S-CP,并根据农杆菌EHA105菌株介导法转化水稻的需要,分别将RSV CP与PR-CP连接到水稻转化常用载体pTCK303,通过转基因手段初步研究水稻叶绿体引导肽在RSV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RSV的致病机理打下基础。利用农杆菌EHA105菌株的介导,将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水稻模式品种日本晴的成熟愈伤组织。对转化体系的研究表明,NB培养基中2.3mg/L的2,4-D的使用促进了愈伤组织的分生能力,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10mg/L的KT和0.5mg/L的NAA,提高了愈伤组织的分化效率,农杆菌培养液中100μM As(乙酰丁香酮)的加入有效地诱导了农杆菌Vir基因的活化,从而促进了外源基因的整合并使转化效率得到提高。利用PCR方法对转化得到的水稻进行目的基因检测,确定获得T0代转基因水稻27株(其中转CP基因苗12株,转PR-CP基因苗15株)。收获转基因植株T1代种子,在含潮霉素(30mg/L)的NB培养基中,20天后观察其发芽情况,发现T1代种子中,抗性和敏感性种子按3:1的比例分离,说明了整合入T0代基因组的目的基因向T1代的稳定遗传。从转基因苗的表型症状上看,转CP基因植株在农艺性状上与对照差异不大,转PR-CP基因植株则有明显的矮化、生长缓慢症状,说明进入叶绿体的CP会对水稻的正常生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9-04-01)

鹿连明,林丽明,谢荔岩,林奇英,吴祖建[2](2008)在《水稻条纹病毒CP与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PCR扩增获得水稻(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基因和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分别借助于pGEX-4T-1和pET-29a表达载体,通过两种方法构建了融合基因PR-CP和PR-S-CP。测序表明,其读码框完整,连接部位正确。将重组子pGEX-PR-CP和pET-PR-S-CP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并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其表达产物分子量分别为64和40kD,与预期结果大小一致。Western blot鉴定发现,两种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均能与RSV CP抗体特异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中RSV CP蛋白保持了自身的抗原活性,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并未影响其正确表达。可以推断两种融合基因PR-CP和PR-S-CP在生物体内表达时,融合蛋白中的Rubisco SSU引导肽和RSV CP蛋白可能都能保持各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杨萍,祝建波,张煜星[3](2007)在《Sporamin引导肽基因序列与sacB基因融合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B)在植物中表达,可以明显提高果聚糖的积累,增强植物的耐寒、耐旱和抗盐碱的能力。本实验采用PCR方法从枯草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出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B),序列分析结果与Ebskamp公布的编码果聚糖转移酶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采用PCR方法从甘薯总DNA中获得sporamin基因的定位于液泡的引导肽序列,序列分析与GenBank上公布的sporamin基因引导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将sporamin引导肽基因序列与sacB基因体外重组,构建了融合植物表达载体pBI-sacB和pBI-sp-sacB,为下一步作物的遗传转化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07年07期)

王丽,华攀玉,高瑞娟,杨琼,宋金娜[4](2005)在《不同的引导肽对丝状噬菌体基因8蛋白展示外源多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的引导肽对在基因8蛋白上展示外源多肽的影响,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将一短肽插入基因8蛋白的N端,并将引导多肽去除或用基因3蛋白的引导肽序列替代基因8的引导肽序列.采用放射性脉冲追踪技术检测不同的引导肽对在基因8蛋白上展示外源多肽的作用.结果表明,无引导肽序列的引导,蛋白前体无法向成熟蛋白转化.基因3蛋白的引导肽可以引导展示有外源多肽的基因8蛋白,完成从前体向成熟蛋白的转化,但转化率明显下降.研究结果对阐明噬菌体外壳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跨膜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引导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PCR扩增获得水稻(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基因和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分别借助于pGEX-4T-1和pET-29a表达载体,通过两种方法构建了融合基因PR-CP和PR-S-CP。测序表明,其读码框完整,连接部位正确。将重组子pGEX-PR-CP和pET-PR-S-CP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并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其表达产物分子量分别为64和40kD,与预期结果大小一致。Western blot鉴定发现,两种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均能与RSV CP抗体特异结合,说明融合蛋白中RSV CP蛋白保持了自身的抗原活性,叶绿体Rubisco SSU引导肽并未影响其正确表达。可以推断两种融合基因PR-CP和PR-S-CP在生物体内表达时,融合蛋白中的Rubisco SSU引导肽和RSV CP蛋白可能都能保持各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引导肽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孟倩.RSVCP在水稻叶绿体RubiscoSSU引导肽作用下的致病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

[2].鹿连明,林丽明,谢荔岩,林奇英,吴祖建.水稻条纹病毒CP与叶绿体RubiscoSSU引导肽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原核表达[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

[3].杨萍,祝建波,张煜星.Sporamin引导肽基因序列与sacB基因融合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

[4].王丽,华攀玉,高瑞娟,杨琼,宋金娜.不同的引导肽对丝状噬菌体基因8蛋白展示外源多肽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

标签:;  ;  ;  ;  ;  

引导肽论文-张孟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