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面雷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面,电磁,环境,脉冲,效应,相控阵,防护。
地面雷达论文文献综述
冯澍[1](2019)在《提升地面雷达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雷达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会受到使用环境、器件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装备研制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使用环境通过全面分析和优化设计,提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其在运行过程中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为使用方提供性能更优良、可靠性更好的装备。根据机电设备在雷达系统中的作用来看,机电设备工作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方位机扫雷达对空中目标的搜索,在地面高机动雷达系统中的作用更为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刘亚玮,李志强,何强[2](2018)在《地面雷达通视判断及地面增益矩阵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了在真实地形情况下对地面雷达通视判断的操作,并针对地形的通视判断操作,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寻径与判别方法,并对两种通视判断方法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了仿真结果,得到了其各自的适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雷达的天线方向图仿真得到雷达在通视范围内的地面增益情况,综合考虑了雷达架设位置的客观环境,为以后进行雷达地面杂波仿真提供了较为真实的地理环境数据,提高了仿真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12期)
[3](2018)在《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一文中研究指出各有关单位:雷达是实现精确感知、精确打击的基础,对于信息化战争下的国家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雷达工作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雷达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进而会影响作战进程甚至作战结局。因此,提高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相关方亟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4](2018)在《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相关方亟需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中国雷达行业协会核心期刊《现代雷达》编辑部拟于2018年11月20日至23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授课教师为:空军研究院某所副所长王华彬高工、国防科大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雪松教授、中电科首席科学家金林研究员级(本文来源于《雷达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于大明[5](2018)在《地面雷达机电系统安全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面雷达机电系统安全性设计,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地面雷达机电系统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进行机电系统设计时,做好安全性把控,对提升地面雷达的整体性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28期)
[6](2018)在《现代雷达关于举办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的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各相关单位:雷达是实现精确感知、精确打击的基础,对于信息化战争下的国家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雷达工作的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雷达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进而会影响作战进程甚至作战结局。因此,提高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长期在该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并有着丰富经验的空军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的知名专家、高级工程师等,拟于2018年11月中旬在广州市举办第二(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冀鑫炜,田锦,孙珊珊,曹原[7](2018)在《地面雷达系统强电磁脉冲防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简要介绍非核强电磁脉冲定向能武器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空基非核强电磁脉冲源辐射功率随距离的变化情况,相应的辐射强度可能对雷达系统的敏感部分造成干扰、降级、损伤甚至损毁等不同结果。分析计算不同强度空间辐射场耦合进入雷达天线系统的功率水平,对比分析美军标提供的强电磁环境考核数据,提出防护量级水平。在此基础上,分析强电磁脉冲进入地面雷达系统的前后门耦合途径及可能的毁伤效应。针对不同的耦合路径,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信息化装备的强电磁脉冲防护加固和战技术应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8年07期)
常健,赵克俊,郑传荣,胡峰,刘文科[8](2018)在《某地面雷达水铰链漏液故障分析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地面雷达水铰链漏液故障进行详细的分析,定位了故障位置,找到了故障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措施进行力学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证明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8年06期)
韦有平[9](2018)在《地面雷达结构维修性的弊病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地面雷达结构维修性问题在雷达装置中是普遍存在的,并渗透至地面雷达全生命周期,在地面雷达产品的制作、设计及使用过程中,我们要从根本分析所涉及的结构维修性问题。现阶段地面雷达的结构相对繁琐,因此对地面雷达结构维修性的设计通常要通过相关专业工作者的全面配合。文章将以地面雷达结构维修性研究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许鹏振[10](2017)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地面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雷达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现代战争中,雷达不仅是获取战场信息的重要武器,而且能够控制火力单元精确打击目标。但是在复杂的电子环境中,雷达面临着来自自然界和人为的各种干扰。干扰的存在使得雷达检测目标的性能下降,甚至是丧失。因此如何抑制干扰,提升雷达检测目标能力,是目前和未来雷达都要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地面雷达在搜索目标所遇到的杂波干扰及其抑制方法。雷达杂波是雷达接收到的非目标反射源反射或者散射形成的回波信号。雷达杂波的存在使雷达处于更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影响地面雷达对空搜索,强杂波甚至会淹没目标信号。只有有效抑制杂波才能提升雷达性能,提高雷达的战场生存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面雷达中常见的杂波类型,分析杂波的特征,总结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推导了地面雷达中常见的雷达杂波的回波信号。通过对传统的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的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劣。为了减小雷达检测中“盲速”带来的影响,依据参差滤波理论设计的滑动参差滤波器应用到了杂波抑制中。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滑动参差滤波器的参差码的优化设计,利用粒子群算法自身的优势,实现快速有效寻优,达到了提升“盲速”、有效抑制单、多杂波的影响,同时减小目标信号的最大程度损失。本研究能够应用到具体环境的参数调整,对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地面雷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助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了在真实地形情况下对地面雷达通视判断的操作,并针对地形的通视判断操作,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寻径与判别方法,并对两种通视判断方法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了仿真结果,得到了其各自的适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雷达的天线方向图仿真得到雷达在通视范围内的地面增益情况,综合考虑了雷达架设位置的客观环境,为以后进行雷达地面杂波仿真提供了较为真实的地理环境数据,提高了仿真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面雷达论文参考文献
[1].冯澍.提升地面雷达机电系统安全运行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9
[2].刘亚玮,李志强,何强.地面雷达通视判断及地面增益矩阵生成[J].计算机仿真.2018
[3]..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
[4]..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研讨班通知[J].雷达学报.2018
[5].于大明.地面雷达机电系统安全性设计研究[J].居舍.2018
[6]..现代雷达关于举办第二届“地面雷达复杂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培训的通知[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
[7].冀鑫炜,田锦,孙珊珊,曹原.地面雷达系统强电磁脉冲防护分析[J].现代雷达.2018
[8].常健,赵克俊,郑传荣,胡峰,刘文科.某地面雷达水铰链漏液故障分析及改进[J].机械与电子.2018
[9].韦有平.地面雷达结构维修性的弊病与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
[10].许鹏振.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地面雷达杂波抑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