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石波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速,岩石,模型,系数,过渡带,碳酸盐,地壳。
岩石波速论文文献综述
王密[1](2018)在《基于岩石声弹一般理论的岩石波速与静水围压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地球介质的不可入性,天然或人工地震波成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应力状态的可靠手段之一。通过比较特定岩石在一定围压下实验室测量超声波波速与天然或人工地震波反演的深部岩石的波速来推断出地球深部的物质的组成、结构。这就涉及到岩石波速与静水围压的定量关系研究。目前该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数理统计对一定围压下实验室测量超声波波速数据进行拟合,给出岩石波速与静水围压的关系模型,其中拟合参数缺少明确的力学意义。本文主要目的是基于岩石声弹性一般理论和非线性岩石本构关系给出岩石波速与静水围压的定量关系模型,其中模型的未知参数具有明确的力学意义。该项研究对于深部地球物质的判定、地壳应力评估等相关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给出了岩石介质的声弹性一般理论以及考虑温度影响的岩石介质的热声弹理论。其次,引入考虑孔隙和裂缝影响的岩石非线性本构关系,基于岩石介质的声弹性一般理论推导出岩石纵横波波速与静水围压的一般定量关系。该一般定量关系经过适当简化后可得到岩石纵波和横波波速-静水围压的耦合关系模型,未知参数与岩石的模量相关联。该耦合模型应用到静水围压作用下岩石超声纵横波的波速测量数据的拟合分析,通过与常规的非耦合模型的比较,来验证耦合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纵波和横波波速-静水围压的耦合关系模型,不仅未知参数力学意义明确,而且统计学意义更加明确。第叁,在考虑孔隙和裂缝影响的岩石非线性本构关系中引入温度影响,基于岩石介质的声弹性一般理论推导出岩石纵横波波速与温度的一般定量关系。该一般定量关系经过适当简化后可得到岩石纵波和横波波速-温度的耦合关系模型。该耦合模型应用到不同温度下岩石超声纵横波的波速测量数据的拟合分析,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波速-温度的耦合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线性模型的拟合结果。最后,基于岩石纵横波波速与静水围压的一般定量关系,通过对静水围压作用下岩石超声纵横波的波速测量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到完整岩石的二阶、叁阶弹性模量以及与岩石裂缝或孔隙相关的模量或参数。通过与本文提出的岩石纵波和横波波速-静水围压的耦合关系模型计算得到完整岩石的二阶、叁阶弹性模量以及与岩石裂缝或孔隙相关的模量或参数相比较,讨论本文提出的岩石纵波和横波波速-静水围压的耦合关系模型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基于岩石声弹一般理论对岩石波速与静水围压关系的研究,具有以下创新点:一、引入考虑孔隙和裂缝影响的岩石非线性关系,基于岩石介质的声弹性一般理论首次推导出岩石纵横波波速与静水围压的一般定量关系。基于该一般定量关系给出了岩石纵横波波速-静水围压的耦合关系模型,模型的未知参数力学意义明确,而且统计学意义更加明确;二、引入考虑孔隙和裂缝影响的岩石非线性热弹性本构关系,基于岩石介质的声弹性一般理论推导出岩石纵横波波速-温度的耦合关系模型;叁、首次提出了基于岩石纵横波波速与静水围压的一般定量关系的完整岩石的二阶、叁阶弹性模量以及与岩石裂缝或孔隙相关的模量或参数的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期刊2018-06-01)
马春德,郭春志,付伟,周亚楠[2](2018)在《弹性范围内加卸载时岩石波速-应力-储能对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岩石储能的定量化表征方法,基于岩石内部储能可以通过其受载状态下岩石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下的面积来定量化计算的原理,在实验室内测试了岩石试样在弹性范围内反复加卸载下波速-应力、应力-储能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对处于弹性阶段的大理岩试件进行多次反复加卸载,加载过程中波速随压应力线性增加,卸载过程中波速随压应力减少而线性下降;且同一应力下,加载对应的波速一般低于卸载时波速,但随着加卸载次数增加,这种同一应力下的加卸载波速之间的差值会越来越小,趋近于相同,此时整体的线性规律性更加明显。测试结果还显示,弹性阶段内,大理岩试样的单轴加卸载应力与能量密度较好地符合复合幂函数关系。通过应力作桥梁,构建出波速与能量之间的量化对应函数关系,从而找到了一种用波速来表征岩石储能的定量化方法。(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张国凯,李海波,夏祥,李俊如[3](2015)在《岩石波速与损伤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波速随应力的变化对研究损伤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颗粒流程序建立9种不同模型,在模型内设置激发源和接收器,通过对激发源施加速度脉冲并记录接收器信号模拟波的传播与衰减,可以得出:配位数与孔隙率呈线性变化关系,波幅衰减与枝矢量分布直接相关,波速主要受孔隙率、配位数张量和刚度张量影响。模拟岩石双轴压缩应力–应变过程中轴向和侧向波速,微裂纹主要沿轴向分布,相比剪切裂纹,张拉裂纹优势导向与轴向夹角较小,且随着裂纹的增多,波速及枝矢量分布各向异性逐渐增大。波速变化的内在原因是新接触点的形成、黏结断裂和接触点的分开,波速变化依赖于刚度张量相应分量的平方根,二者变化规律基本保持一致。通过刚度张量及枝矢量分布变化确定损伤特性及导向,是一种量化波速与损伤的新方法,可为损伤演化规律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刘鲁文,荣辉[4](2012)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岩石波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在孔隙度—波速转化关系中,对于给定的孔隙度,岩石波速呈现明显的波动。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碳酸盐岩的复杂成岩作用,它可引起储层地震解释和反演的多解性。因此,对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而言,建立成岩作用与岩石波速之间的预测关系是极为重要的。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成岩作用与地震波速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为了解成岩作用过程中岩石波速的变化行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发现,成岩历史、孔隙类型、白云石类型的差异均可造成碳酸盐岩储层波速对于给定的孔隙度出现明显波动:在孔隙度一定的情况下,经历早期胶结作用的储层波速低于经历早期压实作用的储层波速,以微孔隙为主的储层波速明显低于以铸模孔隙或骨架内孔隙为主的储层波速,砂糖状白云石储层波速低于具有白云石胶结物的储层波速。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粒滩为例,通过地震剖面模拟实验发现,与优质储层形成有关的成岩相在地震剖面上响应明显,地震反射表现为连续性好、振幅强,这说明根据地震资料进行储层成岩相的预测是可行的。建议今后应加强成岩作用与岩石波速之间关系的研究,为国内深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12年06期)
孟祥翠,陈祖安[5](2011)在《部分熔融岩石波速的有限元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波探测发现在大陆地壳内部,特别是在当今构造活动带的不同深度上断续地存在壳内低速层.例如,在青藏高原的15~35 km,40~50km和50~60km的深度上存在低速层,其Vp、Vs分别为5.7~6.0 km/s和3.2~3.5 km/s;在南纬21°~23°的安第斯山脉的中段,自西科迪勒拉到东科迪勒拉长约350 km的区段内普遍发育15~20km和30~60km的壳内低速层。低速层常常以低的地震波波速、低Q值和高电导率值为特征。很多学者认为部分熔融和脱水作用是引起岩石地震波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Ito,1990;宋茂双等,1996;高平等,1994;林传勇等,2001)。(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7)
袁志亮,吴治平[6](2007)在《声波测井岩石波速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不同岩性的声波速度不同,同一岩性因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不同,声波速度也不相同。声波测井技术就是依据岩层的这一特性,划分不同岩层及岩层的风化破碎程度。这里对某铁路线的勘测的声波测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测区钻孔揭露的主要岩石较完整状态的声波波速统计值和异常发育概率统计。(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07年S1期)
杨仁虎,曹俊兴,贺振华[7](2006)在《计算岩石波速空间平均的极限近似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传统的岩石波速空间平均模型(Voight模型,Ruess模型,Hill模型和几何平均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极限近似模型.在这种模型中,它是利用作者提出的一个基于Hill模型(即代数平均模型)和几何平均模型的递推关系式,并利用这个关系式计算求出模型的极限近似值,该值介于Hill模型和几何平均模型之间,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个值.(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06年02期)
吴晓东,刘均荣,秦积舜[8](2003)在《热处理对岩石波速及孔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压条件下 ,对干燥粉砂岩、灰岩和砾岩 3种储层岩石进行了高温处理 ,测量并分析了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热处理过程中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存在一个突变温度域。经过高温处理后的岩石 ,其波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渗透率和孔隙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阈值温度附近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幅度最大 ;高于阈值温度后 ,影响岩石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的主要机理是早期产生的微裂纹宽度增加。该实验结果为现场储层热处理效果评价及技术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4期)
樊祺诚,隋建立,张宏福,翟明国,谢鸿森[9](2002)在《汉诺坝地区下地壳与壳-幔过渡带岩石波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镁铁质麻粒岩相斜长辉石岩、榴辉岩相石榴辉石岩和辉石岩捕虏体,以及普通的太古代地体麻粒岩,进行高温高压下的波速测定和研究表明:高V_p(7.0~8.0km/s)镁铁质捕虏体揭示现今下地壳和壳-幔过渡带组成特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地壳垂向增生和壳-幔过渡带形成提供了新证据;低V_p(<7.0km/s)太古代地体麻粒岩,乃早期下地壳或上部下地壳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进展》期刊2002年10期)
范景辉,杨晓松[10](2002)在《岩石波速温度和压力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在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组成和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认为它是把地球物理模型同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结合起来必不可少的一个中间环节 .通过分析典型的试验结果 ,介绍了在实验室测定岩石波速温度系数 ( V/ T) P、压力系数 ( V/ P) T 和岩石本征波速 (V0 )的方法 ,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波速外推的原理 .结合前人工作实例 ,阐明了将此技术与地质及地球物理研究结合 ,为地球物理测深资料的解释提供实验约束的研究思路 .针对在前人工作中实验参数及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的现象 ,着重探讨了实验条件和流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认为 ,在用回归方法计算 ( V/ P) T 时 ,通常应在大于 30 0MPa的压力段上采集实验数据 ,以消除岩石内部先存微裂隙的影响 ;在计算 ( V/ T) P 时 ,为抑制热裂隙的产生 ,还应满足不小于 1MPa/℃的压力增量 ;另外 ,测定 ( V/ T) P 时 ,实验温度不宜太高 ,以避免引起岩石内部的矿物相变和物态变化 .(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02年03期)
岩石波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获得岩石储能的定量化表征方法,基于岩石内部储能可以通过其受载状态下岩石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下的面积来定量化计算的原理,在实验室内测试了岩石试样在弹性范围内反复加卸载下波速-应力、应力-储能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对处于弹性阶段的大理岩试件进行多次反复加卸载,加载过程中波速随压应力线性增加,卸载过程中波速随压应力减少而线性下降;且同一应力下,加载对应的波速一般低于卸载时波速,但随着加卸载次数增加,这种同一应力下的加卸载波速之间的差值会越来越小,趋近于相同,此时整体的线性规律性更加明显。测试结果还显示,弹性阶段内,大理岩试样的单轴加卸载应力与能量密度较好地符合复合幂函数关系。通过应力作桥梁,构建出波速与能量之间的量化对应函数关系,从而找到了一种用波速来表征岩石储能的定量化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石波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密.基于岩石声弹一般理论的岩石波速与静水围压关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18
[2].马春德,郭春志,付伟,周亚楠.弹性范围内加卸载时岩石波速-应力-储能对应关系研究[J].矿冶工程.2018
[3].张国凯,李海波,夏祥,李俊如.岩石波速与损伤演化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
[4].刘鲁文,荣辉.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岩石波速的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12
[5].孟祥翠,陈祖安.部分熔融岩石波速的有限元数值模拟[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2011
[6].袁志亮,吴治平.声波测井岩石波速统计分析[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
[7].杨仁虎,曹俊兴,贺振华.计算岩石波速空间平均的极限近似模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
[8].吴晓东,刘均荣,秦积舜.热处理对岩石波速及孔渗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9].樊祺诚,隋建立,张宏福,翟明国,谢鸿森.汉诺坝地区下地壳与壳-幔过渡带岩石波速实验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2
[10].范景辉,杨晓松.岩石波速温度和压力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