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氮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土壤,硝酸钙,有机肥,冬小麦,硫酸铵,物理性质。
土壤氮素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秦洁,红雨,杨殿林,周广帆[1](2019)在《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团聚体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氮沉降增加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现象,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掌握氮沉降对草原土壤团聚体碳(C)、氮(N)和磷(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可为全面分析和评估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自2010年起,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典型地段设置N_0(0 kg N·hm~(-2)·yr~(-1))、N_(15)(15 kg N·hm~(-2)·yr~(-1))、N_(30)(30 kg N·hm~(-2)·yr~(-1))、N_(50)(50 kg N·hm~(-2)·yr~(-1))、N_(100)(100 kg N·hm~(-2)·yr~(-1))、N_(150)(150 kg N·hm~(-2)·yr~(-1)) 6个氮素添加处理模拟氮沉降野外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氮素添加极显着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2 mm团聚体比例(P<0.01);各氮素添加处理中0.25~2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粒径(P<0.05),全磷含量在各粒径团聚体中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相比,氮素添加显着提高了>0.25 mm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P<0.05),对全磷无显着影响;氮素添加导致>0.25 mm土壤大团聚体C/N降低,0.25~2 mm土壤团聚体C/P、N/P升高(P<0.05)。综合分析,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的固碳潜力,提高了土壤团聚体有机质的矿化速率,随着氮素添加水平的提高,土壤团聚体中P元素成为限制草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王祥植,张胜,李星星,高翔,苑志强[2](2019)在《追氮时期及次数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有利于提高马铃薯氮肥利用率及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最佳追氮时期,为膜下滴灌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氮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追氮次数及时期组合,对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与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时,1、2、3次追氮处理块茎氮素吸收积累量平均比CK高1.61倍,1.91倍,1.98倍,2、3次追氮处理较1次追氮处理平均提高18.53%,22.82%,以B3处理161.23 kg/hm2为最高。2、3次追氮处理的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比1次追氮处理高21.89%,20.74%,57.98%和20.66%,17.80%,49.75%;各处理的产量、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以B3处理最高,分别为46.98 t/hm2,51.32%,149.14 kg/kg和76.57 kg/kg。收获时3次追氮处理60~80 cm土层的硝态氮积累量显着低于1、2次追氮处理。覆膜滴灌条件下在基施43%氮肥的基础上,剩余氮肥的22.8%和34.2%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和膨大中期分2次追施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樊晓东,孟会生[3](2019)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生物炭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采煤塌陷区复垦5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化肥和有机肥处理下通过增施生物炭,探讨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下的复垦土壤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与对照差异显着;在施肥处理下,增施生物炭复垦土壤氮素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复垦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5%,11.1%,20.3%和8.8%;对于酸解性氮组分含量,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7%,9.2%,3.6%,化肥+有机肥+生物炭与化肥+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4%,16.3%,4.3%,且差异均达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李鹏程,郑苍松,孙淼,冯卫娜,邵晶晶[4](2019)在《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桶栽试验,研究尿素、硫酸铵、硝酸钙3种氮肥等量氮投入在不同土壤全氮含量条件下(分别为0.67、0.71、0.86、0.93、1.30 g·kg~(-1))对棉花的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5种不同土壤全氮含量的土壤,副区为3种不同氮肥。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着水平,但对棉株铃重和氮素积累量无显着影响,土壤全氮含量1.30 g·kg~(-1)处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显着高于土壤全氮含量0.67、0.71、0.86 g·kg~(-1)处理,但与土壤全氮含量0.93 g·kg~(-1)处理无显着差异。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单株成铃数、籽棉产量、单株氮素吸收量的互作效应不显着。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9年11期)
李燕青,温延臣,林治安,赵秉强[5](2019)在《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不同类型畜禽粪便有机肥在成分和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研究了华北地区主要有机肥与化肥以不同比例配施后,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本地区有机肥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进行田间试验。以推荐养分施用量(每季作物N 225kg/hm2)为基础,设置了1个常规单施化肥处理(CF),12个鸡粪、猪粪和牛粪氮分别与化肥氮配比处理(有机肥氮素占比25%、50%、75%、100%),化肥及3种有机肥的加倍单施处理,同时设1个不施肥处理为对照,共18个处理。分析了作物的氮素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测定了0—20、20—40 cm土层土壤氮、磷、钾含量。【结果】常规施肥量下,单施鸡粪、猪粪、牛粪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NHI)均与化肥处理相当,平均为79.06%;单施牛粪处理的氮素生理利用率(NPE)为64.42 kg/kg,显着高于化肥处理;而单施鸡粪、猪粪处理的NPE与化肥处理相当,平均为55.14 kg/kg。与常规施肥量相比,加倍施用鸡粪、猪粪和化肥处理的显着降低NHI值和NPE值,而加倍牛粪处理的NHI与NPE值没有降低。牛粪、鸡粪、猪粪与化肥配施的处理间NHI与NPE值均未表现出显着性差异,且与单施化肥的处理相当。常规施氮量下,单施猪粪、鸡粪处理的氮素偏生产力(PFP)和回收率(NRE)接近,均值为分别39.67 kg/kg和41.85%,达到了单施化肥处理的水平,而牛粪处理的氮素PFP以及NRE仅为29.08 kg/kg和15.6%,显着低于化肥、鸡粪和猪粪处理。与常规施氮量相比,加倍施用牛粪、鸡粪、猪粪和化肥处理的氮素的PFP值平均降低了49.1%,氮肥NRE值平均降低了23.2%。牛粪、鸡粪、猪粪与化肥各配施比例处理的氮素PFP和NRE值均达到了单施化肥的水平。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配施没有明显提高土壤全氮含量,但显着提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单施鸡粪、猪粪处理土壤表层有效磷含量分别是单施化肥处理的5.82和7.06倍。【结论】推荐施肥量下,鸡粪或猪粪单独施用或配施少量化肥氮,牛粪配施75%左右的化肥氮可实现与化肥相当的氮素利用效率,同时提升土壤肥力。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有机肥特性调节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例,实现有机肥的科学利用。(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蕾,高山雪,ZHOU,George[6](2019)在《施加炭基缓释肥对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蔬菜地氮肥用量大、灌水量和频率较高,因而氮素流失量大,给周边水体带来严重的污染,因此改善肥料施用方式或开发环境友好型的肥料是当前的发展趋势。以荷叶为原料烧制生物质炭,并以其为包膜材料制备炭基缓释肥,通过盆栽试验和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常规施用复合肥、添加荷叶生物质炭以及施用炭基缓释肥对小白菜种植土壤中氮素的渗漏流失及径流流失的影响。研究发现:小白菜种植土壤渗漏流失及径流流失的氮素以硝态氮为主。与常规施用复合肥相比,添加荷叶生物质炭使小白菜增产32.6%,对土壤总氮的渗漏流失量削减了26.9%,对土壤总氮的大雨径流流失量削减了23.3%,对土壤总氮的暴雨径流流失量削减了32.3%;而施用炭基缓释肥使小白菜增产42.8%,对土壤总氮的渗漏流失量削减了36.6%,对土壤总氮的大雨径流流失量削减了38.1%,对土壤总氮的暴雨径流流失量削减了43.6%。因此,利用农业废物资源荷叶烧制生物质炭并制备炭基缓释肥,对减缓农业氮素流失,控制面源污染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平,郭魏,韩洋,刘铎,杜臻杰[7](2019)在《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再生水灌溉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特征。【方法】采集再生水和清水灌溉年限为5 a的常规施氮设施土壤,风干过2 mm筛备用。采用室内常温培养的方法,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氮肥,分析不同外源施氮量对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并利用Matlab构建矿化时间、外源施氮量与氮素矿化量的耦合模型。【结果】与清水灌溉土壤相比,再生水灌溉土壤矿质氮量提高了1.85~2.64倍;与再生水对照土壤相比,外源施氮200、160、140、100 mg/kg处理土壤矿质氮量分别提高了3.43、3.34、2.85、2.38倍;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大致可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0~14 d为矿化激发阶段,第2阶段,14 d以后为稳定矿化阶段;构建了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二元二次函数模型,该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9以上,运用该模型预测最佳外源施氮量为212.83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的最大值为233.23 mg/kg,而对应的矿化时间为26.75 d。【结论】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具有正激发效应,外源施氮量为160 mg/kg时,土壤氮素净矿化量最大,达到85.89 mg/kg,土壤氮素矿化量与外源施氮量、矿化时间的关系可表达为二元二次函数。(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湛,李银坤,徐志刚,郭文忠,马丽[8](2019)在《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氮素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炭因其具有的特殊理化性质施入到农田中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及促进作物生长,已经成为农业减排和土壤微生态系统生物氮素地球化学循环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质炭作为土壤的外来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土壤氮素的周转过程中,进而对土壤中氮素的存在状态和供应能力等产生长远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后,氮素循环的变化及响应机制,重点分析了生物质炭施入农田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后由土壤微生物驱动的固氮反应、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及反硝化反应等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响应及相关机理。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生物质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5期)
张仰,龚雪伟,吕光辉,张雪梅,蒋腊梅[9](2019)在《盐生荒漠植物群落土壤氮素含量及其组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盐生植物群落土壤氮素含量及组分特征,以新疆艾比湖流域盐生荒漠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不同生长型盐生植物群落0~20、20~40和40~60 cm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各形态的氮素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生长型盐生植物群落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和C/N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含水量与之相反。同一土层,土壤总氮、有机氮和氮密度呈现从乔木、灌木再到草本盐生植物群落逐渐增加的趋势。垂直分布方面,不同生长型盐生植物群落的土壤各形态氮素含量和氮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表聚现象明显。除铵态氮以外,其他各种氮素间均表现为极显着正相关(P<0.01),且与土壤有机质、含水量和容重呈极显着相关(P<0.01)。土壤各形态氮素占总氮的比例对总氮的变化存在不同的响应,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相对稳定,有机氮与碱解氮占总氮的比例随总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占总氮的比例随总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5期)
史德军[10](2019)在《施肥对羊草草原土壤氮素转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营养元素,牧草从羊草草原土壤吸收最多的元素也是氮,氮素能推动草原生态系统发展,有机是羊草草原土壤氮存在的1种形式,通过矿化作用逐渐转变为可以吸收的无机氮,构成生态系统氮元素循环的主要过程。该文就施肥对羊草草原土壤氮素转化影响进行研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意见。(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19期)
土壤氮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确定有利于提高马铃薯氮肥利用率及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最佳追氮时期,为膜下滴灌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氮肥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追氮次数及时期组合,对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与收获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时,1、2、3次追氮处理块茎氮素吸收积累量平均比CK高1.61倍,1.91倍,1.98倍,2、3次追氮处理较1次追氮处理平均提高18.53%,22.82%,以B3处理161.23 kg/hm2为最高。2、3次追氮处理的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比1次追氮处理高21.89%,20.74%,57.98%和20.66%,17.80%,49.75%;各处理的产量、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以B3处理最高,分别为46.98 t/hm2,51.32%,149.14 kg/kg和76.57 kg/kg。收获时3次追氮处理60~80 cm土层的硝态氮积累量显着低于1、2次追氮处理。覆膜滴灌条件下在基施43%氮肥的基础上,剩余氮肥的22.8%和34.2%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和膨大中期分2次追施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氮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明,秦洁,红雨,杨殿林,周广帆.氮素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团聚体碳、氮和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2].王祥植,张胜,李星星,高翔,苑志强.追氮时期及次数对马铃薯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19
[3].樊晓东,孟会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生物炭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4].李鹏程,郑苍松,孙淼,冯卫娜,邵晶晶.土壤全氮含量和氮肥种类对棉花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9
[5].李燕青,温延臣,林治安,赵秉强.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6].陈蕾,高山雪,ZHOU,George.施加炭基缓释肥对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9
[7].李平,郭魏,韩洋,刘铎,杜臻杰.外源施氮对再生水灌溉设施土壤氮素矿化特征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8].王湛,李银坤,徐志刚,郭文忠,马丽.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氮素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土壤.2019
[9].张仰,龚雪伟,吕光辉,张雪梅,蒋腊梅.盐生荒漠植物群落土壤氮素含量及其组分特征[J].土壤.2019
[10].史德军.施肥对羊草草原土壤氮素转化影响[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