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牛乳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牛乳,蛋白质,蛋白,光谱,马斯,消化率,粒径。
牛乳蛋白质论文文献综述
杨彪,王凯,韩天宇,朱新华,郭文川[1](2019)在《便携式牛乳蛋白质含量检测仪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牛乳蛋白质含量检测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便携式仪器,基于595 nm下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中的疏水基团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质的疏水微区具有较强亲和力,从而影响光透射特性的原理,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牛乳蛋白质含量检测仪。该检测仪的硬件主要由单片机、光源模块、光传感器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和电源模块等组成;软件由Keil C51编写,并由主函数、光照度采集子函数、数据预处理子函数、显示子函数和蛋白质含量计算子函数等组成。以生鲜牛乳为对象,研究了透射光照度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透射光照度减小,二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决定系数为0. 872。对比该仪器的蛋白质检测结果表明,同凯氏定氮法相比,本检测仪的绝对误差范围是±0. 08 g/(100 g),平均绝对误差为0. 05 g/(100 g)。此外,该检测仪的检测时间小于2 s,可快速、有效地检测牛乳中蛋白质含量。(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芳,朱双双,王鸿英,王永辉,王永颖[2](2018)在《牛乳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日落黄与牛乳中蛋白质的吸附特性,探索牛乳中蛋白质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比色法,探讨了离心条件、检测试剂体积、检测试剂浓度、反应时间、检测试剂酸度以及叁聚氰胺、尿素等非蛋白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优化好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 1 ml牛乳样品,10 ml检测试剂,0.05%日落黄,反应时间1 min,13 000 r/min离心20 min可获得较好的检测结果,方法的相对偏差为0.86%。在1.0%~5.0%范围内,方法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580x~2-53.271x-0.2191。建立的方法用于牛乳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牛乳中蛋白质的快速测定和非蛋白氮的快速筛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马蓉,杨富民,杨敏,杨继涛,张光地[3](2018)在《超声处理对脱脂牛乳蛋白质结构和界面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时间20kHz超声处理对脱脂牛乳蛋白质结构和界面性质的影响.【方法】以脱脂牛乳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了不同超声时间对脱脂牛乳酪蛋白胶束平均粒径、脱脂乳浊度和荧光光谱的影响,分析了脱脂乳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脱脂乳中酪蛋白胶束的平均粒径减小,脱脂乳浊度显着降低,但乳体系pH基本不变;超声处理4min时,脱脂牛乳内源荧光最大发射波长λmax达到最大值,最大荧光强度突然增大.ANS荧光λmax在超声处理2min时迅速增大,之后基本保持不变;最大荧光强度在2min时降至最低,之后增大.【结论】就界面性质而言,4min超声处理的脱脂牛乳乳化活力指数和起泡性最大,分别比未处理的提高了35.14%和21.74%.试验结果可为超声技术在液态乳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葛婧昕,高叁思,何平,黄宝银,杨威[4](2018)在《牛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牛乳是新生犊牛在可以消化食物之前提供的主要营养来源,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牛乳进行系统、整体地研究,可以认识牛乳蛋白质的构成以及对机体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在牛乳研究中的进展,旨在为分析不同的牛乳成分,为其将来在奶牛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8年07期)
刘晓,姜竹茂,芦晶,张书文,刘鹭[5](2017)在《热处理对牛乳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牛乳蛋白消化的影响,通过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尺寸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各个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蛋白消化能力逐步降低;鲜牛乳中蛋白质被消化为游离氨基酸及小肽的程度较加热乳制品高;乳中蛋白质经消化主要生成分子量低于1500 u的肽段,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7年11期)
李耀姝[6](2017)在《牛乳蛋白质检测试纸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牛乳蛋白质含量是评价牛乳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掺假兑水现象时有发生。牛乳增重掺水导致蛋白质含量降低,国家标准凯氏定氮法检测的是所有含氮类物质,其中包括非蛋白类物质。为掩盖掺伪,不法商贩添加尿素、铵盐、叁聚氰胺等非蛋白氮类物质来蒙混过关。因此,一种经济快速的蛋白质测定方法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凯氏定氮法、光度法、色谱法、电泳法、滴定法等方法,但都存在有一定缺陷,主要问题有:或操作复杂,仪器设备昂贵,成本高;或检测灵敏度低;或无法辨别非蛋白氮类物质;或检测耗时长,需要专业人员。试纸法将化学反应由试管里转移到试纸上进行,随着适用于试纸法检测的微型仪器的出现,试纸的半定量检测逐渐转化为精确的定量分析。因此,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的蛋白质检测试纸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配以便携式检测仪器还可以满足定量检测的需要。分光光度法是蛋白质检测的常用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福林-酚试剂法、双缩脲法、考马斯亮蓝叁种方法检测蛋白质的线性范围、精密度、相关性、灵敏度、准确度等指标,综合考虑牛乳样品特性,确定利用双缩脲原理进行试纸的制作。本研究应用光电测色仪检测试纸颜色,以显色效果为指标进行试纸制备条件及使用条件的优化,最终采用中厚度吸水纸为试纸制作载体,浸泡液为3倍双缩脲标准试剂浓度,添加2%的Tween 80,0.5%的无水乙醇,2%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浸泡10 min,60℃烘干30 min。使用时将试纸浸入牛乳样品2s后25℃条件下反应6 min,进行检测。本研究应用试纸测定相同浓度乳白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溶液,反光值无明显差异,可见蛋白质种类不同对检测结果无显着影响,故选取酪蛋白配制系列浓度样品,得蛋白质含量与反光值的标准曲线,并对试纸法进行评价: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71~4.78%之间,回收率在94~99%之间。通过对巴氏杀菌乳、乳粉、UHT乳、生乳等不同乳样品进行检测,测得结果与国标法无显着差异。4℃密封保存3个月依旧可以正常使用,试纸稳定性有待提高。本研究制备的试纸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携带、检测速度快等优点,配以自制的便携式光电测色仪进行定量分析,为蛋白质检测提供了简便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威[7](2017)在《N-糖基化对人乳及牛乳蛋白质抗菌活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寡糖是乳中含量第叁的大分子物质,包括游离寡糖和糖蛋白等复合物寡糖。市售婴儿配方奶粉的研发已经将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在种类、含量上调整到接近甚至高于母乳的水平,但是奶粉喂养的婴儿其健康状况仍明显不如母乳喂养的婴儿,这种现象使得配方奶粉的开发优化亟需新的方向——乳寡糖。目前对于乳中游离寡糖功能的研究已经有了大量的报道,但对于乳中糖蛋白寡糖的关注却较少。众所周知,在生物体内糖基化对蛋白质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乳中糖蛋白作为一种外源性蛋白质,糖基化对其功能的影响又如何呢?本实验室前期对人乳和牛乳N-链寡糖组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两者均具有抗菌及促益生的作用,但人乳要明显优于牛乳。该结果是针对从蛋白质上释放下来的自由N-链寡糖的结果,然而在乳中,N-链寡糖是连接在蛋白上以糖蛋白的形式被摄入婴儿体内的,当糖以糖蛋白形式进入婴儿体内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如何尚未可知,因此,对乳蛋白质糖基化进行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乳和牛乳蛋白质、去糖蛋白质及N-链寡糖组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乳蛋白去糖基化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N-链寡糖在乳蛋白上的结合(即N-糖基化)对乳蛋白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对牛乳及人乳源样品的抗菌活性(抑制病原菌生长和抗致病菌粘附活性)功能进行比较。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去糖基化方法的建立和优化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样品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一个合适的方法。本文主要对其中的如下关键环节进行了试验和优化:脂质的去除、游离糖的去除、乳中蛋白质的去糖基化、NN-链寡糖与去糖蛋白的分离和N-链寡糖的进一步纯化。最终确立的最佳的组合为:用分子截留量为8000~14000 Da的透析袋对去脂乳进行低温透析以去除游离寡糖和其他小分子,获取乳蛋白质;采用PNGaseF酶水解释放N-链寡糖,连续反应叁次,每次加入新的酶,总时间为16×3 h;用10 kDa超滤管进行低温离心以达到使去糖蛋白与N-链寡糖分离的目的;所得N-链寡糖组进一步采用G-25葡聚糖凝胶层析柱进行纯化。2、N-基化对乳蛋白质抑制病原菌生长活性的影响研究本研究以4种常见致病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作为目标菌种,以人乳及牛乳蛋白质、N-链寡糖组和去糖蛋白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目标底物对致病菌的抑生长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去糖基化前后,人乳与牛乳蛋白样品的抑生长作用并无明显变化,而且无统一的规律,其主要因致病菌的不同而不同。简言之,糖基化与否对人乳与牛乳蛋白抑制致病菌生长作用无显着影响。人乳和牛乳释放下来的N-链寡糖对4种常见致病菌均具有非常显着的抑制生长活性,所有乳蛋白样品活性均显着低于N-链寡糖,且人乳与牛乳无显着差异。经模拟胃液消化后,人乳与牛乳蛋白对致病菌的抑生长作用与未经模拟胃液消化的结果没有大的差别。3、N-糖基化对乳蛋白抗致病菌粘附活性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常见致病性病原菌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目标菌种,以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 cell)为细胞粘附模型,以人乳及牛乳蛋白质、N-链寡糖组和去糖蛋白质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目标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致病菌粘附作用(细胞培养和平板计数法)。实验结果表明:去糖基化后,人乳和牛乳蛋白的抗致病菌粘附活性都显着降低,证明N-糖基化有助于人乳和牛乳蛋白的抗致病菌粘附活性。人乳和牛乳中释放下来的N-链寡糖对沙门氏菌粘附Caco2细胞均有非常显着的抑制作用;所有乳蛋白样品活性均显着低于N-链寡糖样品。人乳和牛乳蛋白质均有抗致病菌粘附活性且二者活性无显着差异。消化后人乳蛋白样品(无论去糖基化与否)均显着优于牛乳。(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孙佳悦,钱方,姜淑娟,妥彦峰,牟光庆[8](2017)在《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热处理对牛乳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乳蛋白及其酰胺Ⅰ带进行解析,进一步用红外解谱法对其二级结构进行表征。以原料乳为对照,研究65℃/30 min(低温长时巴氏杀菌)、80℃/15 s(高温短时巴氏杀菌)、95℃/5 min(酸乳热处理)、137℃/5 s(超高温灭菌)等不同热处理条件对乳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会导致乳蛋白间发生相互作用,乳蛋白原空间结构受到破坏,导致分子内氢键被破坏。不同热处理程度的乳蛋白酰胺Ⅰ带均向低波数方向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表明乳蛋白变性过程中疏水氨基酸残基暴露形成分子间氢键。同时热处理后乳蛋白各二级结构比例发生明显改变。α-螺旋含量显着降低(P<0.05),无规卷曲含量显着升高(P<0.05),β-转角及β-折迭含量在加热过程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变化趋势,表明热处理程度增强导致部分有序结构向无规卷曲结构转化,蛋白质热变性后会发生热聚集现象,且β-折迭、β-转角结构在热聚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孙佳悦,钱方,牟光庆[9](2016)在《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热处理对牛乳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乳蛋白及其酰胺Ⅰ带进行解析,进一步用红外解谱法对其二级结构进行表征。以原料乳为对照,研究65℃/30 min(低温长时巴氏杀菌)、80℃/15s(高温短时巴氏杀菌)、95℃/5 min(酸乳热处理)、137℃/5s(超高温灭菌)等不同热处理条件对乳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程度的乳蛋白酰胺Ⅰ带均向低波数方向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说明热处理导致乳蛋白间发生相互作用,分子内氢键破坏,分子间形成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同时热处理后乳蛋白各二级结构比例发生明显改变。α-螺旋含量降低,无规则卷曲含量显着增高,β-转角及β-折迭在加热过程均呈先增加后减少变化趋势,表明热处理程度增强导致部分有序结构向无规则卷曲结构转化,蛋白质热变性后会发生热聚集现象,且β-折迭和β-转角结构在热聚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叁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9)
钟雨婷,王君[10](2016)在《我国生牛乳蛋白质含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我国当前生牛乳的蛋白质含量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覆盖17个省(市、自治区)18个乳品企业2014年1月—2015年2月连续12个月共30 531份生牛乳样品蛋白质含量数据,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生牛乳中蛋白质的平均含量为(3.14±0.15)g/100 g,规模化牧场、养殖小区和散户的生牛乳中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3.18±0.14)、(3.07±0.12)和(3.00±0.14)g/100 g,南方、西部、华北、东北内蒙古和大城市周边地区生牛乳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3.17±0.14)、(3.16±0.14)、(3.14±0.17)、(3.09±0.17)和(3.09±0.10)g/100 g,春、夏、秋、冬季生牛乳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3.09±0.13)、(3.07±0.13)、(3.21±0.13)、(3.20±0.14)g/100 g。结论我国生牛乳的蛋白质含量有八成以上达到3.0 g/100 g。养殖模式、养殖区域、季节和月份均会影响生牛乳中的蛋白质含量。乳脂肪、非脂乳固体、相对密度与乳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牛乳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日落黄与牛乳中蛋白质的吸附特性,探索牛乳中蛋白质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利用比色法,探讨了离心条件、检测试剂体积、检测试剂浓度、反应时间、检测试剂酸度以及叁聚氰胺、尿素等非蛋白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优化好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 1 ml牛乳样品,10 ml检测试剂,0.05%日落黄,反应时间1 min,13 000 r/min离心20 min可获得较好的检测结果,方法的相对偏差为0.86%。在1.0%~5.0%范围内,方法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580x~2-53.271x-0.2191。建立的方法用于牛乳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牛乳中蛋白质的快速测定和非蛋白氮的快速筛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牛乳蛋白质论文参考文献
[1].杨彪,王凯,韩天宇,朱新华,郭文川.便携式牛乳蛋白质含量检测仪设计与验证[J].农业机械学报.2019
[2].刘芳,朱双双,王鸿英,王永辉,王永颖.牛乳蛋白质含量快速检测方法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
[3].马蓉,杨富民,杨敏,杨继涛,张光地.超声处理对脱脂牛乳蛋白质结构和界面性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
[4].葛婧昕,高叁思,何平,黄宝银,杨威.牛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18
[5].刘晓,姜竹茂,芦晶,张书文,刘鹭.热处理对牛乳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17
[6].李耀姝.牛乳蛋白质检测试纸的研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7
[7].王威.N-糖基化对人乳及牛乳蛋白质抗菌活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8].孙佳悦,钱方,姜淑娟,妥彦峰,牟光庆.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热处理对牛乳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7
[9].孙佳悦,钱方,牟光庆.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热处理对牛乳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叁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6
[10].钟雨婷,王君.我国生牛乳蛋白质含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