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员素质提高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邓泽宇,王旭[1](2021)在《“四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素质优化策略》文中指出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核心的四全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质量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馆员胜任力的素质。在论述四全媒体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的影响基础上,从科研素质、全媒体素质、参考咨询素质、数据获取与利用素质等方面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四全媒体胜任力素质现实要求,提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应努力做不忘初心的科研型馆员、技术精湛的全媒体馆员、响应迅速的咨询型馆员与精益求精的数据型馆员,推动高校图书馆实现基于四全媒体的学科服务转型。
汤国梁[2](2021)在《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综合素质探讨》文中指出新时代高校馆员综合素质诸要素可协调配合相互转化促进,构成有机完整系统,思想意识优先,知识和能力是基础,心理素质是馆员更适应多变挑战环境。综合素质原则内容等是馆员提升综合素质方向、目标、方法、着力点及行动路线图,是正确形成和提升综合素质的根本保障。构建馆员综合素质完整结构需从意识、知识、能力及心理四个基本层面出发,需明确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打造有机动态开放综合素质系统,指导馆员具体实践活动,主动适应社会和现代读者发展需求,推动图书馆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刘琳[3](2021)在《新时代图书馆员能力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作为向公众开放的服务类场所,正在面临革新的发展压力,要想让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获得提升,就一定要对图书馆进行全面优化,让图书馆馆员的能力获得提升。新时代对图书馆馆员的能力要求更加多元化,因此,图书馆一定要做好新时代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工作,让培训机制变得更加现代化,使图书馆馆员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综合能力和服务质量。
李进霞[4](2021)在《我国女性馆员研究可视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CNKI收录的女性馆员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以CiteSpace软件为工具对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文献年代分布、核心作者及机构、论文期刊分布、高被引论文等方面分析女性馆员的研究现状、演化路径及研究热点,预判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看法。
张晋鹤,凌征强[5](2021)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能力提升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职教育"双高计划"和"百万扩招"的改革背景下,学校的专业建设对图书馆专业馆员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专业馆员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馆员制度的建立完善成为当下要务。通过文献和网络调研,分析高职院校专业馆员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馆员服务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学科馆员模式,应立足高职院校的实际需要,转变对服务的认知,利用图情知识的特长重点开展教学支持服务,从专业能力提升、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机制、绩效考核制度多方面建立系统的专业馆员能力提升机制。
邢航[6](2021)在《M图书馆馆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闻航[7](2021)在《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模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智慧服务理念的不断普及,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实现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资源空间、用户空间的有机整合,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智慧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实现的基础是对用户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和深入分析,这增加了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泄露的风险,用户信息的应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图书馆用户隐私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因此,图书馆在利用新技术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运用新技术来解决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区块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和非对称加密等特点,在隐私保护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为解决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图书馆开展智慧化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图书馆用户隐私和区块链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本文涉及的现代人权观、个人秘密权、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梳理;其次,通过文献调研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总结当前我国图书馆用户隐私安全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创建阶段知情权风险、信息组织加工阶段操控权风险、信息传输存储阶段访问权风险、信息传播共享阶段真实性风险、信息利用服务阶段关联性风险、信息侵权反馈阶段所有权风险;再次,介绍区块链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区块链基础架构模型,对区块链用于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的可行性从应用领域、主要优势、技术原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模型,指出模型构建应该遵循主动性、整体性、应用性、可扩展性等原则,对模型结构设计从利益相关者、信息生命周期、隐私风险识别、区块链基础架构四个模块展开介绍,并对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模型实现机理进行阐述。以期解决图书馆开展智慧化服务过程中面临的用户隐私问题,为智慧化服务理念下的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提供参考。
黄雨晴[8](2021)在《图书馆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图书馆作为本科生的“第二课堂”,在高校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高校图书馆的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有积极影响,而国内相关研究相对缺乏,在实践领域也未得到足够重视。本研究立足中国高等教育背景,考察高校图书馆对本科生学习成果的影响。本研究以实证的方式调研国内一所服务相对规范的S大学图书馆,调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考察S大学本科生图书馆利用情况;二是探讨图书馆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三是探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研发现,一是S大学本科生对图书馆的整体及各项服务的利用情况较好,满意度较高,但本科生阅读积极性不高,与馆员的互动有待提升;二是图书馆利用频率、自习时长、借阅量对本科生学习成果有显着正向影响;三是图书馆不同服务的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四是在本科生和教师的感知中,图书馆在提高信息素养能力上承担重要角色;五是当前图书馆缺少完整长效的本科生学习成果评估机制。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及实地观察,认为上述结论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一方面,优质资源及多样化课程助力本科生提升信息素养能力;空间建设与阅读推广融合发展模式激发本科生阅读能力;高影响力活动潜移默化促进本科生团队合作能力;馆员育人情怀提升本科生批判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本科生对图书馆有效利用的主动性不足;高校缺少对图书馆学习成果评估体系的统筹设计。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大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继续发挥馆藏资源优势最大化,引导本科生高效阅读;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着力培养本科生信息素养能力;加强智慧化建设,重视图书馆空间规划与设计;促进寓教于乐,开展多元化高影响力活动;提升馆员专业素养,打造高素质馆员队伍;引导本科生主动提升对图书馆利用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图书馆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影响的评估体系。最终实现图书馆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的正向影响发挥价值的最大化。
毛韵寒[9](2021)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培养少年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核心环节,并且可以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少年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是存在差异性,其心理成熟度、阅读能力、阅读需求等都在时刻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利用其公益性的特点,按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阅读能力为他们提供高效且恰当的分级阅读服务。然而,目前针对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是否良好有序地展开缺乏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很难对其是否真正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做出评判,从而导致了在实际的分级阅读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少儿读者的阅读体验,降低分级阅读服务的质量及效果。因此,本文将利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构建我国少儿分级阅读服务评价体系,并以南京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验证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是否具有可行性,同时发现少儿分级阅读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能为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的发展给出帮助。
吴雅威[10](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二、馆员素质提高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馆员素质提高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四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素质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四全媒体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的影响 |
(1)一站式聚合优质资源 |
(2)开辟全媒体服务场景 |
(3)实现情境化资源推荐 |
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四全媒体胜任力素质的现实要求 |
3.1 全程媒体的现实要求:动态跟踪用户需求,促进多主体实时互动 |
3.2 全息媒体的现实要求:生动呈现资源数据,实现立体化融合传播 |
3.3 全员媒体的现实要求:组建参考咨询社群,互助式解答用户咨询 |
3.4 全效媒体的现实要求:持续获得受众资源,提供全链条数据服务 |
4基于四全媒体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素质优化策略 |
4.1 巩固业务能力素质,做不忘初心的科研型馆员 |
4.2 提高资源服务素质,做技术精湛的全媒体馆员 |
4.3 强化互动咨询意识,做响应迅速的咨询型馆员 |
4.4 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做精益求精的数据型馆员 |
5结语 |
(2)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综合素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 |
二、新时代高校馆员综合素质结构和内容 |
1. 思想方面 |
2. 知识方面 |
3. 能力方面 |
4. 心理方面 |
三、高校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方法 |
1.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引领 |
2. 优化人员结构,开发馆员潜能 |
3. 积极参与社会,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
(3)新时代图书馆员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图书馆馆员的现状 |
1.1 新时代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低 |
1.2 新时代图书馆缺乏专业性人才 |
1.3 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 |
1.4 缺乏竞争意识 |
2 新时代图书馆馆员面临的挑战 |
2.1 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对馆员能力的挑战 |
2.2 信息技术发展对馆员能力的挑战 |
2.3 职业责任意识提高对馆员能力的挑战 |
3 新时代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的策略 |
3.1 对图书馆馆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保障馆员的地位 |
3.2 建立专业的培养体系,健全运行机制 |
3.3 建立完善的考评和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3.3.1 帮助图书馆馆员树立职业理念,培养责任意识 |
3.3.2 对新时代图书馆员能力建设方向的思考 |
4 结束语 |
(4)我国女性馆员研究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三、我国女性馆员研究现状 |
(一)文献年代分布 |
(二)核心作者及机构分析 |
(三)论文期刊分布分析 |
(四)高被引论文分析 |
四、我国女性馆员研究演进路径及热点分析 |
(一)研究演进路径 |
(二)研究热点分析 |
1. 女性馆员与图书馆研究 |
2. 女性馆员职业相关研究 |
3. 女性馆员心理研究 |
4. 女性馆员人力资源研究 |
五、研究趋势分析 |
(一)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将更深入 |
(二)新方法、新理论将更多用于研究 |
(三)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将更普遍 |
(四)女性馆员职业研究将有更多探讨 |
六、思考 |
(5)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能力提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服务现状与成因 |
2.1 发展现状 |
2.1.1 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
2.1.2 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
2.1.3 发展模式多样化 |
2.2 影响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服务的主要因素 |
2.2.1 人力资源匮乏,运营经费紧张 |
2.2.2 脱离实际情况,未能抓准用户需求 |
2.2.3 服务理念滞后,缺乏顶层设计思维 |
3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馆员服务水平的建议 |
3.1 转变对专业馆员服务的认知 |
3.2 提升专业馆员的业务服务能力 |
3.3 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
3.4 构建良性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
3.5 设计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
4结语 |
(7)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研究述评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调研法 |
1.5.2 调查问卷法 |
1.5.3 访谈法 |
1.6 创新点 |
1.7 论文结构及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隐私及隐私权 |
2.1.2 智慧图书馆 |
2.1.3 图书馆用户隐私 |
2.1.4 区块链 |
2.2 相关理论 |
2.2.1 现代人权观 |
2.2.2 个人秘密权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4 信息生命周期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隐私保护情况调研 |
3.1 调研概况 |
3.1.1 调查目的和意义 |
3.1.2 调查时间、方式和对象 |
3.1.3 调查问题设计 |
3.2 图书馆用户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
3.2.2 用户对隐私权的态度 |
3.2.3 用户对隐私声明的态度 |
3.2.4 用户隐私素养水平 |
3.2.5 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态度 |
3.2.6 用户对隐私保护措施的态度 |
3.3 图书馆馆员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
3.3.2 馆员对隐私权的态度 |
3.3.3 馆员对隐私声明的态度 |
3.3.4 馆员隐私素养水平 |
3.3.5 馆员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态度 |
3.3.6 馆员对隐私保护措施的态度 |
3.4 调研结论 |
3.4.1 隐私保护意识方面 |
3.4.2 隐私保护措施方面 |
3.4.3 用户和馆员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块链用于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
4.1 区块链与区块链基础架构模型 |
4.1.1 区块链概述 |
4.1.2 区块链基础架构模型 |
4.2 区块链在隐私保护领域的应用及优势 |
4.2.1 区块链在隐私保护领域的应用 |
4.2.2 区块链在隐私保护领域的优势 |
4.3 区块链用于图书馆隐私保护的可行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模型构建及其实现机理 |
5.1 图书馆用户隐私风险识别 |
5.1.1 信息采集创建阶段知情权风险 |
5.1.2 信息组织加工阶段操控权风险 |
5.1.3 信息传输存储阶段访问权风险 |
5.1.4 信息传播共享阶段真实性风险 |
5.1.5 信息利用服务阶段关联性风险 |
5.1.6 信息侵权反馈阶段所有权风险 |
5.2 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模型构建 |
5.2.1 模型构建原则 |
5.2.2 模型结构设计 |
5.3 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模型实现机理 |
5.3.1 信息采集创建阶段 |
5.3.2 信息组织加工阶段 |
5.3.3 信息传输存储阶段 |
5.3.4 信息传播共享阶段 |
5.3.5 信息利用服务阶段 |
5.3.6 信息侵权反馈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关于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情况的调查问卷(用户问卷) |
附录Ⅱ 关于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情况的调查问卷(馆员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图书馆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一)个案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统计分析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借鉴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高校图书馆 |
(二)本科生学习成果 |
(三)本科生学习成果评估 |
二、理论借鉴 |
(一)教育目标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设计 |
(一)评估指标 |
(二)调研内容 |
(三)研究假设 |
二、研究过程 |
(一)样本选择及描述 |
(二)问卷调研 |
(三)访谈调研 |
第四章 图书馆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影响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一、S大学本科生图书馆利用情况 |
(一)本科生对图书馆整体利用情况 |
(二)本科生对图书馆各项服务利用情况 |
二、图书馆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的积极影响 |
(一)利用频率、自习时长、借阅量对本科生学习成果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
(二)图书馆资源和课程促进本科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 |
(三)图书馆空间促进本科生阅读能力提升 |
(四)图书馆活动促进本科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 |
(五)图书馆馆员服务促进本科生批判思维能力提升 |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一)本科生阅读积极性不高 |
(二)本科生与馆员之间互动较少 |
(三)图书馆缺少本科生学习成果评估机制 |
四、结果讨论及原因分析 |
(一)优质资源及多样化课程助力本科生提升信息素养能力 |
(二)空间建设与阅读推广融合发展模式激发本科生阅读能力 |
(三)高影响力活动潜移默化促进本科生团队合作能力 |
(四)馆员育人情怀引领本科生批判思维能力 |
(五)本科生对图书馆有效利用的主动性不足 |
(六)高校缺少对图书馆学习成果评估体系的统筹设计 |
第五章 图书馆利用促进本科生学习成果提升的改进策略 |
一、发挥馆藏资源优势最大化,引导本科生高效阅读 |
(一)明确本科生需求,保障馆藏资源丰富性 |
(二)建设数字图书馆,填充本科生碎片化时间 |
(三)加强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
二、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着力培养本科生信息素养能力 |
(一)促进信息素养课程教师与学科教师合作 |
(二)建设高水平信息素养课程师资团队 |
三、加强智慧化建设,重视空间规划与设计 |
(一)重视规划和服务效能的持续增值 |
(二)促进空间服务的现代化和智慧化 |
(三)打造书香萦绕的空间学习氛围 |
四、促进寓教于乐,开展多元化高影响力活动 |
(一)鼓励引导本科生积极加入志愿者团队 |
(二)持续推进以育人为目的的导读活动 |
五、提升馆员专业素养,打造高素质馆员队伍 |
(一)提升馆员主动服务意识 |
(二)提升馆员专业技能水平 |
六、引导本科生主动提升对图书馆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
(一)提升本科生对图书馆利用的主动性 |
(二)为本科生有效利用图书馆提供方法指导 |
七、完善图书馆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影响的评估体系 |
(一)建立专门评估部门,保证评估周期性和持续性 |
(二)加强图书馆与各学科合作,预设明确的本科生学习成果 |
(三)开发多元化评估方法,挖掘本科生真实学习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调查问卷 |
附录 B:针对本科生代表的访谈提纲 |
附录 C:针对副馆长的访谈提纲 |
附录 D:针对教师的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 |
(9)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选题的目的 |
三、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分级阅读的概念界定及国内外分级标准 |
一、分级阅读的概念 |
二、国内分级阅读标准 |
三、国外分级阅读标准 |
四、国内外分级阅读标准比较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阅读学与儿童教育学相关理论 |
二、平衡计分卡理论 |
第三章 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评价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评价体系指标分类 |
一、效益层面 |
二、用户层面 |
三、内部流程层面 |
四、学习与成长层面 |
第二节 评价体系指标筛选 |
一、效益评价指标 |
二、用户评价指标 |
三、内部流程评价指标 |
四、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 |
五、评价体系指标的确立 |
第三节 评价体系的权重确定 |
一、建立判断矩阵 |
二、专家给出判断矩阵标度 |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四节 评价指标量化计分标准 |
一、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
二、指标得分计算标准 |
第四章 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实证调研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
二、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
第二节 实证调研的结果分析 |
一、调查问卷中服务评价得分表的分析 |
二、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 |
第三节 评价体系的优势与不足 |
一、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评价体系的优势 |
二、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评价体系的不足 |
第五章 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的优化建议 |
第一节 推进少儿分级阅读模式的更新 |
一、制定全新发展战略 |
二、多元化普及分级阅读理念 |
三、建立科学统一的分级阅读标准 |
第二节 组建专业化的少儿分级阅读服务团队 |
一、优化馆内分级阅读指导服务 |
二、聘用及培养相关专业的馆员及志愿者 |
三、定期开展培训提升馆员业务能力及服务素养 |
第三节 加强向家长普及少儿分级阅读的重要性 |
一、动员少儿读者家长参加馆内的阅读活动 |
二、为家长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评价体系指标重要性专家咨询表 |
附录2 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调查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
1.2.4 评述与分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智库 |
2.1.2 智慧服务 |
2.1.3 智慧数据服务 |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据管理理论 |
2.2.2 扎根理论 |
2.2.3 用户场景理论 |
2.2.4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
3.1.3 结果分析 |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
4.2.1 图情机构主体 |
4.2.2 智慧数据 |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
4.3.1 数据多源性 |
4.3.2 技术智能性 |
4.3.3 服务场景化 |
4.4 案例分析 |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
5.2.2 智库需求感知 |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
5.2.4 智能化推荐 |
5.2.5 案例分析 |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
5.3.1 智库活动层 |
5.3.2 嵌入层 |
5.3.3 融合层 |
5.3.4 服务层 |
5.3.5 案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
6.1.1 智库特征识别 |
6.1.2 智库需求确定 |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
6.3 多源数据融合 |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1 场景化服务 |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
7.5.3 评价指标优化 |
7.5.4 评价指标赋权 |
7.6 实证研究 |
7.6.1 研究方法 |
7.6.2 数据分析 |
7.6.3 结果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9.2.1 研究局限 |
9.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馆员素质提高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全媒体”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胜任力素质优化策略[J]. 邓泽宇,王旭.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1(10)
- [2]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综合素质探讨[J]. 汤国梁. 理论观察, 2021(09)
- [3]新时代图书馆员能力建设研究[J]. 刘琳. 甘肃科技, 2021(15)
- [4]我国女性馆员研究可视化分析[J]. 李进霞. 肇庆学院学报, 2021(04)
- [5]高职院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 张晋鹤,凌征强.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1(04)
- [6]M图书馆馆员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 邢航.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7]基于区块链的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模型研究[D]. 闻航. 河北大学, 2021(02)
- [8]图书馆利用对本科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黄雨晴.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9]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服务评价研究[D]. 毛韵寒.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10]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