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转移论文_张秋芳,谢锦升,陈奶寿,陈坦,吕茂奎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胚乳,卵黄,红壤,马尾松,雏鸡,干旱,养分。

磷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张秋芳,谢锦升,陈奶寿,陈坦,吕茂奎[1](2017)在《生态恢复对马尾松叶片化学计量及氮磷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生态恢复对侵蚀红壤恢复的马尾松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及氮磷养分转移的影响,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典型侵蚀红壤区选取恢复13、30、33a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未治理侵蚀地(CK1)和次生林(CK2)分别作为恢复前和恢复后的对照,通过测定马尾松叶片的碳、氮、磷含量,计算其计量比,内稳性指数和氮磷转移率,分析了侵蚀红壤生长的马尾松养分限制与养分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侵蚀红壤恢复过程中,马尾松1年龄叶片C、N、P含量及1年龄叶片C∶N、C∶P、N∶P变化较小,这与马尾松较高的内稳性有关(N和P内稳性指数分别为7.57和3.89)。所有实验地马尾松1年龄叶片N∶P处于11.0—13.4之间,表明马尾松的生长受N、P共同限制,其中马尾松叶片N转移率显着低于P转移率,这与生态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养分利用效率、生长需求以及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有关。1年龄叶片C∶N、C∶P分别与马尾松N、P转移率成负相关关系,当马尾松叶片C∶N、C∶P较低时,表明N、P利用效率较低,叶片衰老时更多的N和P被转移利用;反之,则N、P利用效率较高,转移率低。同时,C∶N、C∶P分别与树高、胸径成显着负相关关系,即马尾松生长对N、P的需求同样会影响化学计量比的变化,从而影响养分转移。虽然侵蚀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N、P含量增加,但仍较贫瘠,不足以满足马尾松的生长,马尾松养分转移率较高,因此,为了提高侵蚀地恢复的马尾松林的生产力,建议下一步恢复措施中适当施加N肥和P肥。该研究将侵蚀红壤不同生态恢复年限的马尾松叶片C、N、P化学计量及养分转移结合,有助于全面、系统地揭示生态恢复过程马尾松林的养分循环,对指导侵蚀红壤恢复和提高马尾松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阴卫军[2](2014)在《干旱胁迫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发育与植株磷转移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的产量主要取决于籽粒淀粉含量,而淀粉的合成受AGPase限速调控,AGPase活性又受无机磷(Pi)抑制,无机磷(Pi)是植物体内磷的主要运输形式,其吸收和转运由位于细胞质膜上的磷转运蛋白介导。磷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与土壤养分、水分、pH值和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干旱是导致我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解决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是当务之急。但干旱胁迫下玉米籽粒淀粉发育与磷循环的关系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拟设计不同的干旱胁迫处理,重点研究籽粒发育不同阶段胚乳淀粉粒的发育特点、结构及粒度分布特征,以及磷在玉米植株体内的转移特征;旨在探明干旱胁迫下玉米籽粒胚乳淀粉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胚乳的淀粉粒度分布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干旱胁迫能够延迟玉米籽粒形态建成,主要表现在内、外珠被组织解体和胚乳淀粉粒积累的速度减缓。至授粉后7d,干旱胁迫处理的玉米籽粒外珠被仍未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间的界限模糊;而此时,正常供水处理的籽粒外珠被已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间出现清晰界限。授粉后11d,两处理的胚乳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容物显着增多,大大小小的淀粉粒已明显可见,但在正常供水处理条件下,淀粉粒明显大且多。授粉后15d,糊粉层以内的胚乳细胞中出现大量淀粉粒,与授粉后11d时相比,淀粉粒的体积和数量明显增加。干旱胁迫抑制了玉米籽粒淀粉粒的发育,降低了籽粒淀粉的积累量。在干旱胁迫处理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分布均呈单峰曲线,而正常供水处理条件下,淀粉粒数目呈单峰曲线分布,表面积和体积呈双峰曲线分布。干旱胁迫可降低A型但增加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百分比。2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体内磷转移规律干旱胁迫显着影响玉米株高、茎粗及叶面积,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正常条件下分别降低5.37%、26.14%和7.66%,其各器官的干重、磷含量和磷转移较正常条件下均降低;干旱胁迫10d后玉米整株干重是正常条件下的87.5%,上部叶磷积累量是正常条件下的51.3%,木质部和韧皮部中运输的磷分别是正常条件下的22.0%和39.8%。这说明干旱胁迫降低玉米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各器官磷素的积累及磷的运输,而促进中下部叶中磷素向上部叶的运移。(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4-04-08)

孔学民,D,M,Anderson[3](1995)在《日粮中不同钙、磷水平对雏鸡卵黄囊中钙、磷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取自行孵化的新出壳AAA公雏鸡288只随机分为高钙—磷(Ca—P,下同)、低—P、无Ca—P和标准Ca—P 4个组。于2,4,6,8,12,16,24,36,48,72,96,120时龄每组分别取雏鸡6只,测定卵黄囊中Ca和P的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试验表明,雏鸡出壳2小时内卵黄囊中钙(Ca,下同)的含量约为27mg,磷(P,下同)的含量约为45mg。不同日粮Ca、P水平对雏鸡卵黄囊中Ca、P的转移有影响。36~72时龄,低Ca—P(低于NRC标准50%)与无Ca—P处理使雏鸡卵黄囊中Ca、P转移有加快的趋势,并导致卵黄囊中Ca P含量在72时龄后显着低于高Ca—P(高于NRC标准50%)和标准Ca—P组(P≤0.05)。48时龄前,大约60%的Ca已从卵黄囊转移到雏鸡体内,而P在同期的转移量为75%以上。(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陈松,林汝健,廖文卓[4](1993)在《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转移的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研究厦门市污水排海时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含量和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海水-颗粒物界面交换的动力学过程;提供转移模式,确定转移速率,进行磷的容量校正,为厦门西海域环境容量估算和水质控制提供定量参数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1993年01期)

磷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的产量主要取决于籽粒淀粉含量,而淀粉的合成受AGPase限速调控,AGPase活性又受无机磷(Pi)抑制,无机磷(Pi)是植物体内磷的主要运输形式,其吸收和转运由位于细胞质膜上的磷转运蛋白介导。磷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与土壤养分、水分、pH值和温度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干旱是导致我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解决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是当务之急。但干旱胁迫下玉米籽粒淀粉发育与磷循环的关系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拟设计不同的干旱胁迫处理,重点研究籽粒发育不同阶段胚乳淀粉粒的发育特点、结构及粒度分布特征,以及磷在玉米植株体内的转移特征;旨在探明干旱胁迫下玉米籽粒胚乳淀粉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胚乳的淀粉粒度分布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干旱胁迫能够延迟玉米籽粒形态建成,主要表现在内、外珠被组织解体和胚乳淀粉粒积累的速度减缓。至授粉后7d,干旱胁迫处理的玉米籽粒外珠被仍未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间的界限模糊;而此时,正常供水处理的籽粒外珠被已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间出现清晰界限。授粉后11d,两处理的胚乳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容物显着增多,大大小小的淀粉粒已明显可见,但在正常供水处理条件下,淀粉粒明显大且多。授粉后15d,糊粉层以内的胚乳细胞中出现大量淀粉粒,与授粉后11d时相比,淀粉粒的体积和数量明显增加。干旱胁迫抑制了玉米籽粒淀粉粒的发育,降低了籽粒淀粉的积累量。在干旱胁迫处理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分布均呈单峰曲线,而正常供水处理条件下,淀粉粒数目呈单峰曲线分布,表面积和体积呈双峰曲线分布。干旱胁迫可降低A型但增加B型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和体积百分比。2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体内磷转移规律干旱胁迫显着影响玉米株高、茎粗及叶面积,玉米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较正常条件下分别降低5.37%、26.14%和7.66%,其各器官的干重、磷含量和磷转移较正常条件下均降低;干旱胁迫10d后玉米整株干重是正常条件下的87.5%,上部叶磷积累量是正常条件下的51.3%,木质部和韧皮部中运输的磷分别是正常条件下的22.0%和39.8%。这说明干旱胁迫降低玉米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各器官磷素的积累及磷的运输,而促进中下部叶中磷素向上部叶的运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张秋芳,谢锦升,陈奶寿,陈坦,吕茂奎.生态恢复对马尾松叶片化学计量及氮磷转移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

[2].阴卫军.干旱胁迫对玉米胚乳淀粉粒发育与植株磷转移特征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

[3].孔学民,D,M,Anderson.日粮中不同钙、磷水平对雏鸡卵黄囊中钙、磷转移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1995

[4].陈松,林汝健,廖文卓.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转移的动力学[J].海洋与湖沼.1993

论文知识图

心磷脂的合成Fig.1-2Denovobiosynthe...基于不同空穴传输层器件的效率曲线器件量子效率和发光效率的温度依赖曲...磷光敏化荧光系统中的能量转移机理比...酶反应液的13CNMRFig4-5.13CNMRprof...蛋白-膜磷脂试验检测GST-PHLDA2的PIP...

标签:;  ;  ;  ;  ;  ;  ;  

磷转移论文_张秋芳,谢锦升,陈奶寿,陈坦,吕茂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