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胆道狭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胆道,胆管,狭窄,磁共振,造影,造影术,预见性。
胆道狭窄论文文献综述
李德新,李飞,赵晓晨[1](2019)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胆道术后肝内胆管良性狭窄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胆道术后肝内胆管良性狭窄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共7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良性狭窄患者,胆道镜探查148支胆管开口处狭窄,23支胆管狭窄经取石网篮反复扩张改善,125支狭窄胆管开口经钬激光治疗后解除;其中14处狭窄环激光治疗过程中出血,经盐水+肾上腺素局部冲洗,胆道镜头端压迫出血停止,4例出现迟发性胆道出血,给予钬激光止血及对症治疗,狭窄环解除。结论胆道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肝内胆管良性狭窄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创伤小。(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22期)
宁燕文,麦结珍,温文敏[2](2019)在《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7年8月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狭窄患者12例并接受ERCP治疗共34次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胆道支架置入术,1例由于胆道畸形未能支架置入成功,其余例数均手术成功,出现急性胰腺炎并发症4例(11.8%),出现胆道感染并发症4例(11.8%),随访6~12个月后未见死亡病例。结论胆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而ERCP胆道支架置入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案,做好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及存活率,促进术后康复。(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6期)
崔钟鸣[3](2019)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在良恶性胆道狭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在良恶性胆道狭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7例胆道狭窄患者,分别对其实施CT平扫、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病理组织活检显示,恶性胆道狭窄45例,良性胆道狭窄22例。以此为金标准, CT平扫显示,恶性胆道狭窄43例,良性胆道狭窄24例,其中漏诊10例,误诊8例;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显示,恶性胆道狭窄44例,良性胆道狭窄23例,其中漏诊2例,误诊1例。CT平扫的敏感性为77.78%(35/45),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的敏感性为95.56%(43/45),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的敏感性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 P=0.013<0.05);CT平扫的特异性为63.64%(14/22),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的为特异性95.45%(21/22),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的特异性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44, P=0.009<0.05);CT平扫的准确性为73.13%(49/67),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的准确性为95.52%(64/67),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的准确性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5, P=0.000<0.05)。结论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在胆道狭窄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有效检查出可靠的临床信息,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9期)
谢文杰,刘苗[4](2019)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导丝辅助胆道活检与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与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128例,其中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患者63例,EUS-FNA检查患者65例。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灵敏性的差异。结果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患者中36例获得组织学诊断,活检灵敏性为57.1%;行EUS-FNA检查65例患者中47例获得组织学诊断,灵敏性为72.3%;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肝门部胆管梗阻及胆总管中上段63例,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患者35例,其中23例获得组织学诊断,灵敏性为65.7%;EUS-FNA检查患者28例,18例获得组织学诊断,灵敏性为64.3%;胆总管远端胆管梗阻患者65例,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患者28例,13例获得组织学诊断,灵敏性为46.4%;EUS-FNA检查患者37例,29例获得组织学诊断,灵敏性为78.4%。结论经ERCP导丝辅助胆道活检及EUS-FNA技术均是胆道恶性梗阻的安全、简便、易于掌握的获取组织的有效手段,EUS-FNA更适用于胆总管远端梗阻的诊断。(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吴宗杨,王金波,冯济业,王金发,应立平[5](2019)在《经内镜胆道细胞刷检查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内镜细胞刷检查对胆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胆管狭窄的56例患者行胆管细胞刷检查。专业病理医师固定阅片,对照术后病理诊断和/或随访最终诊断,分析胆管细胞刷检查诊断胆管良恶性狭窄的作用。结果最终诊断35例为胆管恶性狭窄,21例良性狭窄。恶性狭窄患者中22例细胞刷检查阳性(敏感度62.9%),13例阴性;良性狭窄患者细胞刷检查均为阴性(特异度100%);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2.1%。所有患者ERCP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出现胆管炎,2例出现轻度胰腺炎,经抗感染等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术后胆管出血,经鼻胆管滴入去甲肾上腺素和应用止血药物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为7.1%。结论胆管细胞刷检查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俊钦[6](2019)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胆道狭窄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良性胆道狭窄35例,恶性胆道狭窄28例。分析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及增强CT检测良恶性胆道狭窄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然后比较分析良恶性胆道狭窄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CT差值。结果: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及增强CT检测良恶性胆道狭窄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恶性胆道狭窄各期CT差值均高于良性胆道狭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进行量化分析,能够更加准确的诊断良恶性胆道狭窄,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4期)
王敬[7](2019)在《胆道损伤及损伤性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见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胆道损伤是医源性的损伤,是肝胆外科之痛[1]。胆囊切除术是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自从外科开启了腹腔镜时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但是胆道损伤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开展腹腔镜初期,国内外研究表明胆管损伤发生率较高,接近0.5%,这可能与腹腔镜拥有其固有的"学习曲线"有关[2-3]。国外学者研究表明腹腔镜操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07期)
刘焕珍,赵青修,张艳东,候雪玲[8](2019)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联合CT动态增强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联合CT动态增强(DCE-CT)在胆道狭窄性质诊断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度。方法选取100例胆道狭窄疾病的患者分为良性胆道狭窄(48例)组和恶性胆道狭窄(52例)组。比较2组狭窄段胆管壁厚、长度、内径,狭窄段上方胆管扩张程度以及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等相关指标,将各指标进行单独及联合诊断,分析其鉴别胆道狭窄性质的准确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段壁厚、狭窄段管径、门静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和延迟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对恶性胆道狭窄的发生存在影响(P<0.05)。4项指标联合诊断良恶性胆道狭窄的AUC最高,为0.965,95%CI为0.907~0.991,敏感性86.54%,特异性93.75%。结论狭窄段胆管壁厚、管径,门静脉期、延迟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4项指标的联合能有效鉴别胆道狭窄的良恶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邹勋,孔宪炳[9](2019)在《良性胆道狭窄的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良性胆道狭窄(Benign Biliary Stenosis,BBS)是一类病因复杂的疾病,临床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其发生常常与胆道的炎性疾病及外科手术相关。对该疾病的治疗涵盖了外科手术、介入、胆道镜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支架植入等途径,实现手段主要包括切除狭窄胆管和扩张狭窄胆管并重建胆道的通畅性。目前ERCP下胆道支架植入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由于塑料支架植入需要反复多次的支架更换以及存在支架堵塞、移位等问题,全覆膜金属支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均有大量临床研究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就良性胆道狭窄的相关治疗进展加以综述。(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0期)
熊云霞,刘婉明,朱灿华[10](2019)在《预见性护理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81例,根据患者手术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划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胆道狭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7年8月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狭窄患者12例并接受ERCP治疗共34次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胆道支架置入术,1例由于胆道畸形未能支架置入成功,其余例数均手术成功,出现急性胰腺炎并发症4例(11.8%),出现胆道感染并发症4例(11.8%),随访6~12个月后未见死亡病例。结论胆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而ERCP胆道支架置入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案,做好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及存活率,促进术后康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胆道狭窄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德新,李飞,赵晓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在胆道术后肝内胆管良性狭窄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9
[2].宁燕文,麦结珍,温文敏.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3].崔钟鸣.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在良恶性胆道狭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4].谢文杰,刘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导丝辅助胆道活检与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恶性胆管狭窄的对比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
[5].吴宗杨,王金波,冯济业,王金发,应立平.经内镜胆道细胞刷检查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9
[6].李俊钦.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鉴别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王敬.胆道损伤及损伤性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见解[J].中国医刊.2019
[8].刘焕珍,赵青修,张艳东,候雪玲.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联合CT动态增强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9
[9].邹勋,孔宪炳.良性胆道狭窄的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熊云霞,刘婉明,朱灿华.预见性护理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