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级城市群区域热环境研究 ——基于都市区的新方法

中国世界级城市群区域热环境研究 ——基于都市区的新方法

论文摘要

城市群是区域城市化发展至较高阶段的产物,在城市-区域空间组织方面的先进性已被全球公认,成为全球城市化的主体。但随着高密度区域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群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严重,逐渐成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集中区。城市群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在空间组织方面发挥的同时,能否在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中表现出同样的优越性是值得去深入分析的。本文利用RS&GIS相结合的方法,采用2000至2015年MODIS地表温度(以下简称LST)产品等数据,以中国3个世界级城市群为例,提出一种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定量研究城市群区域热环境(以下简称RTE)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000至2015年期间,三个城市群的都市区均在持续地扩展,相近的都市区由于各联系要素的不断密集,在空间上也逐渐融为一体,与此同时,都市区也以极小的土地资源消耗在城市群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都市区的过剩热量通过地表能量平衡过程转移至地表城市热岛足迹(以下简称足迹)内,被其进一步地吸收和消散,在提升周边郊区LST的同时也使得城市群中大面积的高温地区在空间上聚合。从都市区整体的影响上来看,都市区所造成的地表城市热岛(以下简称SUHI)使其影响范围内的LST提升了0.45至2.23℃。而对于足迹来说,其主要的贡献是大面积的增温地区,但温度的提升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边缘区中大量零散建设用地和城镇使得城市群中原本互不干扰的足迹产生了连接甚至叠加,一些非建设用地可能需要消散双重甚至多重的热量,进一步恶化了RTE。这种由边缘区所产生的热量是不容忽视的,约占都市区总热量的23%,除此之外,这些热量还会叠加于核心区足迹之上,而造成核心区足迹在面积上平均增大约40%,在热容量上平均增大约71%。本文以都市区为基本单元分析城市群发展对RTE的影响,强调城市群的空间扩展特征,这更符合城市群热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同时,作者也希望本文能为全球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城市群空间组织
  •     1.1.2 区域热环境的重要性
  •     1.1.3 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城市群RTE的研究现状
  •     1.2.2 RTE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1.2.3 足迹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数据与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1.1 MODIS地表温度数据
  •     2.1.2 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
  •     2.1.3 土地利用/覆被产品
  •     2.1.4 夜间灯光数据
  •   2.2 研究区域
  •   2.3 研究方法
  •     2.3.1 城市群空间组织的划分
  •     2.3.2 城市群区域城镇体系划分
  •     2.3.3 温度区划分
  •     2.3.4 足迹的确定
  •     2.3.5 热岛容量与增温量的计算
  •     2.3.6 景观指数
  •     2.3.7 植被覆盖率和城市指数的计算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城市群的发展
  •   3.2 城市群RTE的时空变化分析
  •     3.2.1 城市群RTE的空间聚合特征
  •     3.2.2 城市群高温区的主要来源
  •   3.3 都市区对于RTE的影响
  •     3.3.1 都市区整体对于RTE的贡献
  •     3.3.2 都市区中足迹对于RTE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不同分层方法的对比
  •   4.2 足迹的影响因子分析
  •   4.3 高估现象的研究
  •     4.3.1 核心区足迹的高估现象
  •     4.3.2 高估现象的曲线原因分析
  •     4.3.3 高估现象的根本原因分析
  •   4.4 边缘区对于RTE的影响探究
  •   4.5 异常情况解释
  •     4.5.1 足迹异常情况的解释
  •     4.5.2 AD核心区足迹异常地大于核心区足迹的解释
  •     4.5.3 珠三角结合度的异常情况解释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景观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   核心区与AD核心区的结果对比情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李卓然

    导师: 刘理臣,李文彦

    关键词: 城市群,区域热环境,地表热岛足迹,中国

    来源: 兰州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气象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兰州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rant No.40671061 and 41271184),中央大学基础研究基金(Grant No. lzujbky-2013-m01 and lzujbky-2011-130)

    分类号: TU982.2;X16

    总页数: 64

    文件大小: 2933K

    下载量: 60

    相关论文文献

    • [1].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迈向世界级城市群[J]. 前线 2020(05)
    • [2].基于多维视角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路径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打造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做哪些科技、信息化与医疗规划?[J]. 科技新时代 2019(01)
    • [4].京津冀距离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有多远——基于熵值模型方法[J]. 宏观经济研究 2019(09)
    • [5].世界级城市群与京津冀的崛起——访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J]. 前线 2018(01)
    • [6].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实施方略研究[J]. 城市 2018(06)
    • [7].“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J]. 中国经济周刊 2017(12)
    • [8].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J]. 中国公路 2017(14)
    • [9].《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建设以首都为核心京津冀的世界级城市群[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10)
    • [10].京津冀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比较[J]. 中国经济报告 2017(11)
    • [11].京津冀,崛起中的世界级城市群[J]. 中国经济周刊 2017(47)
    • [12].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优势与短板俱在[J]. 中国经济周刊 2017(47)
    • [13].京津冀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正当时[J]. 领导之友 2016(04)
    • [14].推动湾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支撑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8(08)
    • [15].引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共享CBD”[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3)
    • [16].多元一体,长三角崛起之路[J]. 中华儿女 2017(08)
    • [17].雄安新区,中国新区3.0[J]. 中华儿女 2017(08)
    • [18].锦绣浙江[J].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17(05)
    • [19].沈抚新区:打造“东北版雄安新区”[J]. 东北之窗 2017(11)
    • [20].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现状研判与发展建议[J]. 理论与现代化 2020(04)
    • [21].北京新机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标志[J]. 北京观察 2018(03)
    • [22].世界级城市群国际比较与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以江苏为例[J]. 江海学刊 2018(02)
    • [23].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8(15)
    • [24].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 财经界 2018(25)
    • [25].新型首都圈引领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J]. 投资北京 2018(10)
    • [26].要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大格局中谋划工作[J]. 共产党员(河北) 2015(11)
    • [27].世界级城市群:优化金融生态先行[J]. 浙江经济 2010(12)
    • [28].对标世界级城市群 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J]. 商讯 2018(16)
    • [29].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J]. 中国报道 2019(04)
    • [30].雄安新城与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关系研究[J]. 现代商业 2018(12)

    标签:;  ;  ;  ;  

    中国世界级城市群区域热环境研究 ——基于都市区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