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婚姻状况对妇女乳腺癌ER、PR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仙,蔡李芬,朱娟英[1](2021)在《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40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 404例,其中<40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117例(年轻组),≥40岁的1 287例(非年轻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BMI、婚姻状况、乳腺癌家族史、分娩史、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脉管侵犯情况、皮肤累及情况、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分子分型、乳房手术方式、腋窝手术方式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婚姻状况、乳腺癌家族史、分娩史、肿瘤直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Ki-67、皮肤累及、ER、PR、HER-2、分子分型、腋窝手术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年轻组相比,年轻组患者BMI<24比例(76.9%比60.6%)、腋窝淋巴结阳性率(34.2%比24.1%)、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比例(88.0%比77.2%)、脉管侵犯率(19.7%比9.0%)、行保乳术或乳房重建术比例(21.4%比10.3%)较高,原位癌比例(9.4%比14.8%)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轻组患者与非年轻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比95%、98%比96%,均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浸润性癌比例高,淋巴结转移早,脉管侵犯率高,保乳需求高,若早期规范化治疗预后好。
齐欣[2](2021)在《基于SEER数据库对乳腺癌患者继发第二原发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后续继发第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在“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理确诊为首发乳腺癌的患者共323,435名,并将其分为单纯乳腺癌的患者及乳腺癌后继发第二原发癌的患者两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探讨乳腺癌患者后续继发第二原发癌的风险因素。采用SPSS AU及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利用Python进行绘图。乳腺双原发癌患者的标准化发病率由SEER*Stat中的多原发癌标准化发病率所计算。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学差异,进一步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确定乳腺癌患者发生第二原发癌的危险因素,最后利用泊松回归分析方法单独分析治疗相关因素。P<0.05被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作为可信区间。结果:符合条件的323,435名乳腺癌患者中,单原发乳腺癌的患者共315,147名,后续继发双原发癌患者共8,288名,两组患者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0.34岁和64.29岁,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60岁和65岁;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个月和27个月,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5.02个月和30.99个月;乳腺双原发癌患者第二原发癌平均发病年龄为66.88岁,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乳腺癌患者继发第二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7个月,平均时间为30.99个月。乳腺癌患者继发第二原发癌的高发部位依次是:乳腺(27.56%)、肺和支气管(13.26%)、子宫体(6.28%)、甲状腺(5.76%)、皮肤黑色素瘤(4.59%)、胰腺(3.81%)、肾(3.08%)、卵巢(2.61%)、膀胱(2.33%)及结内型非霍奇金淋巴瘤(2.11%)。年龄大于50岁、黑种人、丧偶、未结过婚或拥有同性伴侣、病理结果为其他类型、三阴性分子分型、行乳房部分切除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进行放射治疗为乳腺癌幸存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种族为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和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继发第二原发癌风险较小。结论:1、在乳腺癌幸存者中,年龄大于50岁、种族为黑种人、婚姻状况为丧偶或未结过婚或拥有同性伴侣、病理类型为其他、分子分型为三阴型、行乳房部分切除术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继发第二原发癌风险较高;而种族为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和进行化疗的患者则风险较低。2、对于有较高风险继发第二原发癌的乳腺癌幸存者应制定更为个性化的临床肿瘤筛查建议指南。本研究结果可以对临床医生预测患者的预后和调整个体化随访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赵亚菲[3](2021)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疏肝健脾方对其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筛选出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今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措施提供依据。并进一步观察疏肝健脾方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本专业专家,根据调查所需设计一般信息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病史资料:姓名、年龄、登记号、联系电话、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放疗史、化疗周期、靶向治疗史、内分泌用药类别、内分泌用药时间、中药用药时间,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首先对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根据临床研究纳排标准,收集符合乳腺癌“肝郁脾虚证”的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疏肝健脾方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用药8周后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中医症候评分、KPS评分、肿瘤标志物(CA153、CEA)等改善情况。结果:第一部分:根据纳排标准选择合适的入组患者,共发放调查问卷215份,收回211份,问卷有效率为98.1%,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105.00±4.97)分,按照生活质量评分均数将患者分为生活质量高、低两组。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手术方式、内分泌用药类别、内分泌用药时间、中药用药时间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况、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放疗史、化疗周期、靶向治疗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中药用药时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中药用药时间是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而在文化程度、工作状况、手术方式、内分泌用药类别、内分泌用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根据临床研究纳排标准,收集符合乳腺癌“肝郁脾虚证”的内分泌治疗的患者40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39例。结果显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较治疗前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社会/家庭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及附加关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症候总体疗效判定总有效率为82.1%。进一步比较了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候的评分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胃脘/胁肋胀痛、腹胀、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等症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患者食少纳呆、肠鸣矢气症候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比较,治疗后患者的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疗效判定有效率为56.5%;肿瘤标志物比较,治疗前后39例患者CA153、CEA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新发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结论:1.年龄、中药用药时间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中药用药时间是患者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随着服用中药时间的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2.疏肝健脾方能够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方面疗效显着。3.疏肝健脾方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胃脘/胁肋胀痛、腹胀、便溏不爽、情绪抑郁/急躁易怒、善太息、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等症候,疗效显着。4.疏肝健脾方能够提高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KPS评分。5.疏肝健脾方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张文馨[4](2021)在《乳腺肿瘤术前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术前乳腺良恶性肿瘤相关因素的异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做好乳腺癌一、二级预防,指导治疗奠定基础。进一步观察乳腺恶性肿瘤术前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探究乳腺癌各中医证型预后的一般规律。方法:收集自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住院并拟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共135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分两部分,术前中医证候采集,术后免疫病理等信息采集,并统一格式记录Excel表格中,形成基本信息库。统计分析得出结果,根据临床意义和中医基本理论分析并讨论差异,以此总结并归纳规律。结果:1.共筛选出乳腺肿瘤术前患者135例,均为女性,其中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50.60±12.47岁。乳腺良性肿瘤42例(31.10%),乳腺恶性肿瘤93例(68.90%)。2.不同因素下乳腺良恶性肿瘤发生情况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肿瘤在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经济关系、家庭氛围、工作氛围、自主评价坐月子情况、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下存在组间差异,P<0.05。进一步评估其与乳腺良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模型总体检验结果显示,卡方值为48.98,P<0.05,说明logistic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发病史的乳腺肿瘤术前患者发生恶心肿瘤的风险是没有相关发病史患者的4.5690倍。3.在135例患者中,肝郁痰凝证105例(77.78%),痰瘀互结证27例(20.00%),冲任失调证3例(2.22%)。乳腺肿瘤术前中医证型在各因素中的差异显示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史(P=0.0006)、其他器官结节累计得分(P=0.0256)和肿块大小(P=0.0178)组间差异显着。两两比较显示肝郁痰凝证组与痰瘀互结证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郁痰凝证乳腺肿瘤患者人数最多(105/135),且为良恶性唯一共同的证型。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前肝郁痰凝证异同:肝郁痰凝证恶性与良性间年龄分布存在差异,P<0.05。肝郁痰凝证恶性与良性在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工作氛围、自主评价坐月子情况、肿块分布部位、有无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BI-RADS分类和肿块大小间存在差异,P<0.05。5.乳腺癌术前各中医证型肿瘤发现方式存在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肝郁痰凝与痰瘀互结在发现方式上存在差异(P=0.0238)。乳腺癌术后肿瘤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肿瘤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肿瘤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P120ctn连环蛋白(P120ctn)、GATA结合蛋白3(GATA3)、巨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FP-15)在术前肝郁痰凝证、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组间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模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影响因素和诊断因素中发现:职业为农民、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乳腺肿瘤患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大;男女共同负担家庭经济、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评价为和谐融洽、自我评价坐月子情况等级高的乳腺肿瘤患者预后较好,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病风险。2.痰瘀互结证多为积证,是由聚证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疾病发展历程,故痰瘀互结证的乳腺良性疾病史较肝郁痰凝证发生率高;肝郁痰凝证结节或/和囊肿得分较痰瘀互结证多,故气聚初起,结节或/和囊肿循经呈散在多发性,病久由气入血,则结节数量减少,但肿物体积增大。3.肝郁痰凝证的乳腺肿瘤患者人数最多(105例),且为良恶性唯一共同的证型。在该证型中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较高的女性、有乳腺良性疾病史、BI-RADS分类较高、肿块较大的患者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自我感知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曾有专人照料、饮食荤素搭配、情志条畅的坐月子养护过程,及肿块分布双侧多发的患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小。4.该研究表明,乳腺肿瘤术前中医证型与免疫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无法从微观生物学角度明确辅助中医辨证,实现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
刘蕴宇[5](2021)在《重庆市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我国女性健康,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数据研究院大数据平台,对2010年至2019年重庆市6家医院收治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和手术方式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影响乳腺癌分期的危险因素以及随年代的变化趋势,为重庆市乳腺癌的防治提供准确的循证医学依据。同时,本研究从全社会角度出发,建立乳腺癌筛查方案的Markov模型,对临床乳腺检查(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CBE)筛查方案、乳腺钼靶(Mammography,MAM)筛查方案、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筛查方案、CBE联合MAM、CBE联合US、MAM联合US、CBE联合MAM联合US和不筛查八种乳腺癌筛查方案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重庆市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优化和卫生部门制定乳腺癌筛查政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6家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数据库,将2010年-2019年分为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五个时间段,回顾性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布情况以及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根据乳腺癌自然病史,建立循环周期为1年的Markov模型,采用队列分析法,模拟10万名女性人群中八种筛查方案下的成本效用,设定起始年龄为35岁,终止年龄为85岁,以3%贴现率进行贴现。以不筛查方案的成本和效用作为基线得到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ies ratio,ICUR),并利用单因素敏感度分析、多因素敏感度分析和Monte Carlo分析探讨模型参数波动是否影响模型模拟结果,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2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初治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近10年来重庆市6家医疗机构收治的乳腺癌住院患者呈整体递增趋势。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范围是25至95岁,中位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55.24±10.38)岁。高发年龄段为45~49岁,有393例(占20.46%)。五个时间段中位年龄分别为55、57、55、53、5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45、45-49、50-54、55-59、60-64、≥65)在五个时间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P<0.01),随着年代变化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病理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有1378例(占72.2%),其次为混合型235例(12.2%),原位癌104例占(5.4%),浸润性小叶癌71例(占3.7%),其他少见类型占比不足10%。临床分期以Ⅱ期患者为主(占52.05%),0期患者占5.41%,Ⅰ期患者占17.91%,Ⅲ期患者占21.66%,Ⅳ期患者占2.97%,五个时间段临床分期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63)。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占49.40%),Luminal A型占17.39%,三阴性亚型占16.40%,HER-2过表达型,占15.20%,五个时间段分子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8,P<0.01),HER-2型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三阴性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手术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占72.25%),五个时间段手术方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6,P<0.01),传统大范围的乳腺癌根治术呈下降趋势,保乳手术率呈递增趋势,近5年保乳手术率约12.9%。前哨淋巴结活检率近5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和Ki-67指数与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值均<0.05)。同时,本研究对不筛查和7种乳腺癌筛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与不筛查方案相比,CBE、US和CBE-US筛查方案的ICUR分别为21725.08元/QALYs、115715.67元/QALYs和215201.97元/QALYs,低于本研究设置WTP阈值标准,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用价值。单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CBE和US筛查方案具有成本效用价值的结论对模型参数波动不敏感,CBE-US筛查方案则反之。多因素敏感度分析和结果显示,CBE筛查方案、US筛查方案和CBE-US筛查方案具有成本效用价值的概率会随着WTP阈值的提高而增加,当WTP阈值高于30000元时,US筛查方案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用价值。Monte Carlo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筛查方案的成本概率、效用概率分布趋向正态分布,说明模型模拟结果是稳定的。结论:近10年来重庆市6家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例数呈递增趋势,高发年龄段为45~54岁,确诊年龄有下降趋势;病理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临床分期以Ⅱ期患者为主且比例无明显变化;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HER-2型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三阴性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手术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保乳手术率呈递增趋势;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和Ki-67>14%是影响乳腺癌分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基本反映了重庆市女性乳腺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这些特点。同时,与不筛查方案相比,CBE、US和CBE-US这三种筛查方案更具有成本效用,值得推广。因此,重庆市政府应加强CBE和US筛查的宣传力度,提高妇女筛查参与率。此外,应将乳腺癌筛查全面纳入医保名录,降低患者的自费金额。
刘佳枚[6](2021)在《体重指数、外周血细胞间比值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探究体重指数(BMI)、外周血细胞间比值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相关性,为进一步分析BMI、系统性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乳腺癌内在的联系提供临床依据,从而明确控制体重和控制炎症指标对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而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诊疗以期减少肿瘤复发和改善预后。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肿瘤外科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00例,收集并整理资料。根据BMI=体重(kg)/身高(m)2,以BMI=24.0 kg/m2为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BMI<24.0 kg/m2)和观察组(BMI≥24.0 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SII=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选取SII、NLR的中位数作为临界点,分别分为低SII组和高SII组、低NLR组和高NLR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后,我们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次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以BMI进行分组的患者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绝经状态方面,超重肥胖组里已绝经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38,P=0.042);在脉管侵犯方面,超重肥胖组里脉管侵犯表达阳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χ2=4.342,P=0.037);在EGFR方面,超重肥胖组里EGFR表达阳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14,P=0.045)。通过对SII进行分组的患者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绝经状态方面,高SII组里未绝经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低SII组(χ2=7.279,P=0.007);在组织分级方面,高SII组里组织分级为III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低SII组(χ2=14.236,P=0.001);在神经侵犯方面,高SII组里神经侵犯表达阳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低SII组(χ2=5.626,P=0.018);在Ki-67方面,高SII组里Ki-67高表达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低SII组(χ2=5.409,P=0.020)。通过对NLR进行分组的患者的比较,发现在淋巴结转移个数方面,高NLR组里淋巴结转移个数明显高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7,P=0.020);在组织分级方面,高NLR组里组织分级为III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4,P=0.035);在神经侵犯方面,高NLR组里神经侵犯表达阳性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6,P=0.018)。在BMI、SII、NLR分别与乳腺癌部分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BMI与患者的绝经状态(OR=1.879,95%CI 1.055-3.346,P=0.032)有关,术前SII与患者的绝经状态、组织分级和神经侵犯情况有关。结论:绝经后超重肥胖和未绝经女性的高SII水平均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乳腺癌患者术前高BMI、SII和NLR可能预示着她们病理组织学特征更差,临床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复发的几率更大,预后也更差。说明控制体重和控制炎症因子对肿瘤复发的预防和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改善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李珺贤[7](2020)在《乳腺癌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与预后的关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乳腺癌是一种具有不同预后的异质性疾病,近几十年来,在中国乳腺癌负担迅速增加。目前利用临床病理特征预测患者预后在临床上已经达成共识,但研究发现处于同一临床分期的患者生存率仍存在差异,患者的疾病结局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目前,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激素,乳腺密度和钙化等临床检测指标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联性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尚未得到统一的结论。另外,现存的模型大多是将乳腺癌患者当作一个整体,而关于特定分子分型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总人群和各分子亚型中,探讨临床检测指标对乳腺癌生存和进展的独立作用,通过纳入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激素,乳腺密度和钙化,提高传统预后模型的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基于天津乳腺癌病例队列,我们从中选择10836名女性患者进行研究。主要的观察终点为BCSS和DFS。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临床检测指标在流行病学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在总人群和各分子分型中,组间生存时间的差异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通过单因素Cox分析确定的有意义的预后因素,进行后向逐步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以识别多因素分析中统计上有显着意义的预后因素(P<0.05,Wald检验)。每个因素的风险估计值用HR和95%CI表达。通过C-index和ROC曲线分析来表示模型的准确性,用HosmerLemeshow检验来评价模型的一致性。结果1.在总人群中,CA15-3,CEA,卵泡刺激素和睾酮是影响BCS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Luminal A型中,CA15-3,CEA和促黄体生成素是影响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CA15-3,CEA和乳腺密度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Luminal B型中,乳腺钙化是影响BCS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HER2过表达型中,卵泡刺激素是影响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泌乳素和睾酮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基底细胞样型中,CEA和乳腺密度是影响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2.在总人群和基底细胞样型中,乳腺密度与睾酮之间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在Luminal A型和HER2过表达型中,乳腺密度分别与孕酮和泌乳素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3.全模型的AUC在总人群,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中分别为0.913和0.878,0.831和0.898,0.885和0.960,0.880和0.900,0.881和0.939。在临床病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纳入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激素,乳腺钙化和乳腺密度等因素,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结论在总人群和各分子分型中,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激素,乳腺密度和钙化对乳腺癌生存和进展的作用不同,内源性激素与乳腺密度之间的关联也不相同。针对特定的分子分型所建的模型,在纳入临床检测指标后比传统的临床病理模型在保证一定的校准度的前提下,具有更优的区分性。因此,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应该将临床检测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联合起来共同评估患者的结局,以便给特定分子分型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更重要的是,提示医生在开始治疗前应该对患者进行瘤标,激素和影像学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患者预后或治疗反应的指标。
莫秋萍[8](2020)在《术后放疗对早期单纯型乳腺黏液癌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ucinous breast cancer,PMBC)是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一种,预后较良好。然而,目前关于辅助放疗在PMBC中的获益情况尚无定论。本研究探讨了辅助放疗对早期PMB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1998年至2015年期间原发性早期(T1-2N0M0且肿瘤大小≤3cm)PMBC患者的资料。将共10764名研究对象分为三组:保乳术后放疗组,保乳术后未放疗组,乳房全切术后未放疗组。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放疗对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预后的影响。同时,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使组间基线均衡可比,亚组分析评估亚组对放疗的敏感性。结果:中位随访92个月,保乳术后放疗组的15年BCSS为94.27%,保乳术后未放疗组的为91.51%,乳房全切术后未放疗组的为92.19%(P<0.001)。在保乳人群中,与未放疗相比,放疗的风险比(Hazard ration,HR)为0.63(95%CI,0.49-0.83;P=0.001),经PSM后,放疗的BCSS获益程度未发现明显改变(HR=0.66;95%CI,0.48-0.92;P=0.015)。在保乳人群中的亚组分析未发现亚组中放疗疗效有显着差异。与保乳全切术后未放疗组比较,保乳术后放疗组也可显着延长BCSS(HR=0.72;95%CI,0.56-0.92;P=0.009),经PSM后结果也无明显改变(HR=0.62;95%CI,0.46-0.83;P=0.001)。保乳术后未放疗组与保乳全切术未放疗组比较预后BCSS无显着差异。结论:对于肿瘤大小≤3cm,淋巴结阴性的早期PMBC患者,与仅行保乳术或仅行乳房全切术相比,接受保乳术后放疗可显着改善预后BCSS。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为早期PMBC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数据支持,也可能揭示了放疗改善预后的作用可能来源于对乳房局部及全身的双重影响。
陈樱[9](2020)在《年轻乳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FAS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引言和目的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35岁患者的恶性肿瘤具有较大的侵袭性,并且预后较差。目前,≤35岁乳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在中国人群中研究较少。临床医生和患者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选择上缺少参考。近年来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特异性好、作用位点明确、作用力强、毒性小的基因治疗方面。但是目前有很多种与乳腺癌有关的基因正处于研究阶段,真正导致乳腺癌发病的关键基因还未被最终发现。近年来有多篇研究报道细胞表面死亡受体FAS(Fas cell surface deathreceptor)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但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本研究拟分析35岁及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并且系统评价亚洲人群中FAS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从而为乳腺癌的预防、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二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0例≤35岁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等。并探讨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分析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l,DFS)的预后因素。第二部分全面检索了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the 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CBM)等数据库,收集2018年11月1日前的文献。所有符合检索要求的文献都进行了确认,综述和述评类型的文献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OR值(Odds ratio)和95%置信区间(95%CI)用来评估FAS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同时评估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度分析。共有8篇文章包括2564名乳腺癌患者和2633名正常对照。结果第一部分:共130名≤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中,平均年龄31岁。肿瘤主要发生在左侧的外上象限(62.3%)。分子分型中Luminal B最常见(58.4%)。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84.6%)。改良根治术为主要的手术方式(66.9%)。浸润性导管癌(51.8%)比导管原位癌(6.3%)及其他乳腺癌(50%)更易发生淋巴结的转移(P=0.001)。象限与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肿瘤位于外上象限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数目[M(P25,P75)=1.0(0,3.5)]比其他三个象限数目更多(P=0.04)。患者术后5年OS和5年DFS分别为84.4%和77.1%。单因素分析可以看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或PR受体状态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5年OS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就诊时间是影响5年DFS的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和ER受体是影响5年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5年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第二部分:关于FAS-1377G/A,在总人群中我们仅仅发现allele G versus allele A基因型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具有明显的相关性(OR=1.100,95%CI=1.004–1.206,P=0.040)。然后我们将总人数根据种族进行分层分析,在东亚人群中AA+GA vs GG基因型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具有显着相关性(OR=1.177,95%CI=1.010–1.371,P=0.037),但是我们在西亚人群中并未发现此相关性。关于FAS-670A/G,不管是在总人群中,还是在分层分析中,结果显示在任何的基因模型中我们都没有发现其基因型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FAS基因-1377G/A和-670A/G多态性研究中,逐个剔除研究后所得的结果与原有结果相似,提示Meta分析结果受单个研究的影响较小。结论1.针对≤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即单因素分析中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ER或PR受体状态和内分泌治疗是影响5年OS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就诊时间是影响5年DFS的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和ER受体是影响5年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5年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制定出更适宜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改善其临床结局。本文结果可为未来的年轻乳腺癌研究打下基础。2.FAS-1377G/A多态性可能与亚洲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携带FAS-1377A的人群得乳腺癌的概率比携带FAS-1377G的人群的乳腺癌的概率要高10%。尤其是东亚人群,携带FAS-1377 AA+GA的人群得乳腺癌的概率比携带FAS-1377 GG的人群的乳腺癌的概率要高17%。其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预测位点。
吴寒丽[10](2019)在《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对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乳腺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较多的出现在欧美等国家。近几十年来,作为不是乳腺癌高发地区的亚洲,却出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节攀升的情况,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而在我国的沿海地区以及一线城市,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更是呈现令人担忧的状况,而年龄处于50岁左右的女性,其恶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尤为明显。为了研究是哪些因素主要影响着描述乳腺癌恶性程度的组织学分级(癌细胞分化程度),本文从美国癌症数据库中挑选了所有关于乳腺癌的影响因素。由于患者数据量以及原始选取的变量众多,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大量的清洗预处理,包括多次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的显着性来确定变量的选择,删除P值远大于0.05的变量,对有争议的的变量通过再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显着性和准确率分析来确定是否保留。最终通过留下的变量,即研究患者病理上的影响因素包括雌激素受体(ER)、肿瘤大小、年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查的区域淋巴结数目、孕激素受体(PR)、肿瘤位置以及县属性的社会影响因素包括标准化生活费用指数、贫困人口比率、9年以下受教育率、高中以下受教育率、婚姻状况、正在抽烟比率、贫困家庭比率,来对2011年2015年五年间处于45岁至74岁之间的患有乳腺癌恶性肿瘤女性患者的严重程度展开分析。而后将数据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构建多种决策树来拟合预测,最终确定使用决策树的C5.0算法和CRT算法,并获得0.8181和0.7983的准确率,在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18,效果良好,在灵敏度上获得了0.9的高分,模型对癌细胞分化较好的患者案例预测很好。通过分析得到的变量对组织学分级的影响结果,对未患病的女性有如下建议:1.定期检查,2.提升自我素质、不抽烟、学会释放经济上的压力。
二、婚姻状况对妇女乳腺癌ER、PR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婚姻状况对妇女乳腺癌ER、PR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临床资料收集 |
1.2.2 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激素受体状态评判标准 |
1.2.3 随访 |
1.3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
2.2 两组患者生存预后比较 |
3 讨论 |
(2)基于SEER数据库对乳腺癌患者继发第二原发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多原发癌概述 |
2.1.1 多原发癌定义及其分类 |
2.1.2 多原发癌的流行病学特点 |
2.1.3 多原发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2.1.4 多原发癌的预后相关研究进展 |
2.2 乳腺癌继发第二原发癌研究进展 |
2.2.1 乳腺双原发癌的流行病学相关研究 |
2.2.2 乳腺双原发癌的病因相关研究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人群 |
3.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2.1 纳入标准 |
3.2.2 排除标准 |
3.3 研究对象临床病理特征 |
3.3.1 研究对象及其纳入研究的相关因素 |
3.3.2 研究因素分组及定义 |
3.4 统计学方法 |
3.4.1 统计软件及方法 |
3.4.2 标准化发病率计算方法 |
3.4.3 泊松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乳腺癌患者第二原发癌发病年龄及间隔时间 |
4.2 乳腺癌患者第二原发癌发病部位及其风险 |
4.3 各项研究相关因素及其差异 |
4.4 乳腺癌患者发生第二原发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
4.4.1 乳腺双原发癌患者各亚组SIR结果 |
4.4.2 单因素COX分析结果 |
4.4.3 多因素COX分析结果 |
4.4.4 泊松分析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数据库选择及数据分析 |
5.2 乳腺癌患者继发第二原发癌风险 |
5.3 临床特征和风险因素分析 |
5.3.1 临床病理因素 |
5.3.2 治疗因素 |
5.4 研究意义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疏肝健脾方对其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疏肝健脾方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中医药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阶段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乳腺肿瘤术前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乳腺肿瘤的西医研究进展 |
1.2.1 定义及分类 |
1.2.2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
1.2.3 乳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1.2.4 乳腺癌的分型与治疗 |
1.2.5 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的风险 |
1.3 古代中医对乳腺肿瘤的认识 |
1.3.1 病名溯源 |
1.3.2 病因病机 |
1.3.3 治疗原则 |
1.4 现代中医对乳腺肿瘤的认识 |
1.4.1 现代中医对乳腺良性疾病的认识 |
1.4.2 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指标 |
第二章 乳腺良恶性肿瘤差异及其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
2.1 研究材料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研究工具 |
2.1.4 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标准 |
2.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1.6 纳入标准 |
2.1.7 病例排除标准 |
2.1.8 剔除和脱落 |
2.2 研究方法 |
2.2.1 人员培训 |
2.2.2 临床信息采集 |
2.2.3 数据录入 |
2.2.4 数据统计 |
2.3 研究结果 |
2.3.1 一般资料 |
2.3.2 术前中医证型分布 |
2.3.3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 |
第三章 分析与结论 |
3.1 基本资料分析 |
3.1.1 乳腺肿瘤术前患者年龄分析 |
3.1.2 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前患者各因素差异分析 |
3.2 术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
3.2.1 术前中医证型年龄等分析 |
3.2.2 术前中医证型人口学特征等各观察指标差异分析 |
3.2.3 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前肝郁痰凝证的异同分析 |
3.3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 |
3.4 结论 |
3.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重庆市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重庆市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乳腺癌患者基本资料 |
3.2 确诊时间 |
3.3 发病年龄 |
3.4 临床病理特征 |
3.5 手术方式 |
3.6 不同分期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 |
3.7 影响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危险因素 |
3.8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随年代变化趋势 |
4 讨论 |
4.1 发病年龄 |
4.2 组织学类型 |
4.3 临床分期 |
4.4 分子分型 |
4.5 手术方式 |
4.6 影响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危险因素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重庆市乳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Markov模型基本理论 |
2.2 乳腺癌筛查方案的Markov模型构建 |
2.3 乳腺癌筛查方案的Markov模型参数 |
2.4 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
3 结果 |
3.1 成本效用分析结果 |
3.2 敏感度分析结果 |
3.3 Monte Carlo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成本效用分析 |
4.2 敏感度分析 |
5 结论 |
全文总结 |
1 本研究主要进行的研究 |
2 本研究主要获得的结论 |
3 本研究创新性 |
4 本研究局限性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筛查经济学评价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体重指数、外周血细胞间比值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2.4 方法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的基本情况 |
3.2 不同体重指数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性分析 |
3.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
3.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的分析 |
3.3 不同SII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性分析 |
3.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3.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
3.4 不同NLR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相关性分析 |
3.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4.2 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
3.5 BMI、SII、NLR分别与乳腺癌部分临床病理特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肥胖与乳腺癌 |
4.2 炎症因子与乳腺癌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综述 肥胖、炎症因子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简介 |
(7)乳腺癌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与预后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因素 |
1.2.1 血清学检查 |
1.2.2 影像学检查 |
1.3 协变量 |
1.4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确定 |
1.5 质量控制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
2.2 流行病学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作用 |
2.3 肿瘤标志物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联性 |
2.4 血清学激素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联性 |
2.5 乳腺密度、钙化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关联性 |
2.6 内源性激素和乳腺密度之间的关联性 |
2.7 评估模型的表现能力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癌临床检测指标在不同分型中预后作用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术后放疗对早期单纯型乳腺黏液癌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研究分组 |
2.3 研究变量 |
2.4 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人口统计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 |
3.2 整体预后比较 |
3.3 保乳术后放疗与保乳术后未放疗的预后比较 |
3.3.1 生存分析 |
3.3.2 倾向性评分匹配 |
3.3.3 亚组分析 |
3.4 保乳术后放疗与乳房全切术未放疗的预后比较 |
3.4.1 生存分析 |
3.4.2 倾向性评分匹配 |
3.5 保乳术后未放疗与乳房全切术的预后比较 |
4 讨论 |
4.1 PM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
4.2 放疗对PMBC预后的影响 |
4.3 放疗的不良反应 |
4.4 放疗疗效的预测因素 |
4.5 放疗改善预后的机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年轻乳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FAS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35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亚洲人群FAS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年轻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10)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对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2 数据筛选 |
2.1 变量选择 |
2.2 变量解释 |
2.3 数据预处理 |
2.3.1 数据清洗 |
3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
3.1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Ⅰ |
3.2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Ⅱ |
4 决策树 |
4.1 C5.0 算法 |
4.1.1 提升模型性能 |
4.2 CRT |
4.3 模型效果比较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婚姻状况对妇女乳腺癌ER、PR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分析[J]. 王超仙,蔡李芬,朱娟英. 浙江医学, 2021(20)
- [2]基于SEER数据库对乳腺癌患者继发第二原发癌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 齐欣. 吉林大学, 2021(01)
- [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疏肝健脾方对其干预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亚菲.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乳腺肿瘤术前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D]. 张文馨. 河北大学, 2021(09)
- [5]重庆市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D]. 刘蕴宇.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体重指数、外周血细胞间比值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D]. 刘佳枚. 青海大学, 2021(01)
- [7]乳腺癌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与预后的关联研究[D]. 李珺贤.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术后放疗对早期单纯型乳腺黏液癌预后的影响[D]. 莫秋萍. 浙江大学, 2020(02)
- [9]年轻乳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及FAS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性分析[D]. 陈樱.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10]基于多元logistic回归与决策树对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研究[D]. 吴寒丽. 重庆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