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创新惯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文化史,惯习,文化遗产
创新惯习论文文献综述
杰森·拜尔德·杰克逊,约翰·缪斯克,张丽君,黄若然[1](2019)在《创新、惯习与遗产:关于文化形式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俗学者更加有意地使用遗产概念,该术语正处于我们的理论争鸣和政策辩论的中心。遗产既是民俗学者们思考的一个世界性现象,也是我们所设想的一个概念。本文以经典研究和近期成果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理想型的遗产模型。该模型将遗产定位于时间之流中,并与其他文化模式相关联——尤其是创新文化和规范文化,后者在某种不同的框架里被称作惯习。这一启发法,强调了元文化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语境中的不同程度的显着特征,并旨在为正式遗产政策补充重要的观点。(本文来源于《民间文化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奉中华,李志刚,李志武[2](2018)在《浅析“场域惯习”视角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场域惯习"视角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影响因素为研究重点,以当下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趋势为依据,首先分析"场域惯习"视角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叁个方面深入探讨"场域惯习"视角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影响因素的解决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观察》期刊2018年27期)
吴俊[3](2017)在《学习型场域与反思性惯习:基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模式的系统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场域与行动者惯习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构成了组织结构与行动者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面对知识社会的转型,科层型场域高度制度化的环境不仅形塑了组织成员对制度理性的仪式性遵从这一消极保守的常规性惯习,而且导致了组织之间惊人的制度同形,从而大大约束了组织基于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绩效提升。对此,组织场域必须借助分散化知识的整合、结构与行动的脱耦以及信心与忠诚逻辑的规则再制,重塑基于知识创新的学习型场域和行动者反思性惯习,维持组织合法性与绩效性之间的适度平衡,有效改进组织的长远绩效,真正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领导科学》期刊2017年20期)
柴改英[4](2014)在《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惯习冲击、协作创新、价值共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借用场域、资本、惯习等社会学概念,本研究揭示了外语教育场域的冲突性、协作互动性和目标一致性;分析了MOOC与外语教育场域的时空资源配置、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惯习间的冲突,从而提出:外语教学场域中,课堂教学应协同MOOC资源,通过学习共同体重建和教学方法融合创新,实现"学生全方位文化资本增值"(即"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教育价值。(本文来源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2014年03期)
庄群华[5](2012)在《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知识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基础研究、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应积极将文化繁荣与科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在布迪厄理论中,场域与惯习以实践为中介形成了紧密相关的互动结构。校园作为一个场域,对场域中学生主体的惯习有着重要影响,通过课堂教学场域、实习实践场域、组织场域叁类校园的子场域以实现校园创新文化的培育。(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2年13期)
张国举[6](2005)在《“场域——惯习”论:创新机制研究的新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场域”、“惯习”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中心概念。布迪厄不仅阐述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涵义而且也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场域—惯习”理论中的“中层理论”、关系性思维、“双重存在观”、“地方性知识”和场域的自主性生成等在社会科学创新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创新惯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以"场域惯习"视角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影响因素为研究重点,以当下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趋势为依据,首先分析"场域惯习"视角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影响因素,其次从叁个方面深入探讨"场域惯习"视角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影响因素的解决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新惯习论文参考文献
[1].杰森·拜尔德·杰克逊,约翰·缪斯克,张丽君,黄若然.创新、惯习与遗产:关于文化形式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模型[J].民间文化论坛.2019
[2].奉中华,李志刚,李志武.浅析“场域惯习”视角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影响因素[J].观察.2018
[3].吴俊.学习型场域与反思性惯习:基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模式的系统生成[J].领导科学.2017
[4].柴改英.MOOC之于外语教育场域的思考——惯习冲击、协作创新、价值共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4
[5].庄群华.基于“场域-惯习”理论的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研究[J].科技资讯.2012
[6].张国举.“场域——惯习”论:创新机制研究的新工具[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