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阶段抗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性,抗病性,甘蔗,组织,辣椒,抗生素,芒果。
阶段抗性论文文献综述
莫周美,秦昌鲜,郭强,唐利球,马文清[1](2018)在《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甘蔗亲本杂交组合实生苗的抗黑穗病特点,对2014年定制的11个杂交组合的实生苗及其F1代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黑穗病菌和自然感病处理,对其杂交组合进行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1个组合的实生苗接种黑穗病菌后有6个发病,发病率最高的达10%,而未接种的只有3个组合发病,发病率均为2%;经人工接种处理的F1代全部感病,且最高发病率达39.77%;而自然感病处理的F1代只有4个组合感病,发病率最高只有4.39%。说明人工接种处理和自然感病处理相比,人工接种处理比自然感病处理对组合的黑穗病抗性选择效果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8年04期)
杨明英,曹继芬,李向东,裴卫华,赵志坚[2](2015)在《辣椒苗期不同生长阶段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鉴定辣椒的抗性水平对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云南的辣椒疫霉优势生理小种菌株,通过游动孢子悬浮液灌根接种法,对不同辣椒品种在苗期不同生长阶段的抗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0~25℃条件下,苗龄20 d(子叶期)、40 d(3~4叶期)、60 d(5~6叶期)以及90 d(现蕾初期)的辣椒抗性、中抗以及感病品种对辣椒疫霉的抗病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不同苗龄生长阶段的抗病性水平由强至弱为90 d>60 d>40 d>20 d,表明抗病、中抗及感病辣椒品种的抗性水平与苗龄呈正相关。在辣椒苗龄60 d(5~6叶)时灌根接种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不同品种的抗性水平。本研究明确了进行辣椒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的适宜生长期,可为辣椒种质资源、品种抗病性筛选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曹继芬,杨明英,李向东,裴卫华,赵志坚[3](2011)在《辣椒不同生长阶段对疫霉根茎腐病的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生长的适宜发育期对其抗病性进行准确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分离自云南的辣椒疫霉优势生理小种菌株,通过游动孢子悬浮液灌根接种法,对不同抗性水平的辣椒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抗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抗性对照品种PDH01、中抗对照品种PDH03以及感病对照品种PDH02和PDH04在温度18~25℃条件下辣椒子叶期、40天(3~4叶)、60天(5~6叶)和90天(现蕾初)对辣椒疫霉的抗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不同生长期的抗病性水平由强至弱分别为90天>60天>40天>子叶期,表明辣椒的株龄与抗性水平呈正相关。其中在辣椒60天(5~6叶)生长株龄时进行灌根接种能够充分地体现不同品种自身的抗性水平,从而区分抗性、中抗和感病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在温度18~25℃条件下辣椒生长8周(5~6叶)株龄时接种,植株长势较好,有一定的抗逆能力,能真实反映出不同辣椒品种间抗疫霉根茎腐病的差异,可为辣椒种质资源、品种抗疫霉根茎腐病的筛选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1-06)
姚丽,吴才文,曾千春[4](2010)在《甘蔗遗传转化中不同阶段潮霉素抗性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台糖22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潮霉素(Hyg)为选择性试剂,以确定甘蔗遗传转化时的最佳筛选浓度。结果表明:潮霉素对不同阶段培养基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在甘蔗遗传转化时3种培养基的抗性筛选浓度分别以50、30、30mg/L为佳;在分化培养基内的毒性作用比在诱导培养基内更快、效果更好,故遗传转化时可直接将Hyg用于分化培养基进行抗性芽筛选试验。(本文来源于《中国糖料》期刊2010年02期)
韩建军,孟辉[5](2009)在《花卉组织培养后处理阶段提高组培苗抗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把组培苗推向市场,被人们广泛接受,要求组培苗要有较强的抗性,包括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病虫害等能力,这样才能使其由无菌状态转为有菌的状态,才能保证花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09年04期)
蒲金基,刘晓妹,梁活华[6](2004)在《芒果叶片对炭疽病的阶段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芒果叶片对炭疽病的阶段抗性,在室内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对3个芒果品种的不同成熟度叶片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病原菌分生孢子在不同成熟度叶片表面的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结果表明,在室内人工接种条件下,随着芒果叶片逐渐成熟,对炭疽病的抗性逐渐增强,处于幼嫩期的古铜色叶片最为感病,病情指数在97.0以上,淡绿色叶片表现抗病,病情指数在2.0~2.5之间,成熟的老叶表现高抗或近免疫,病情指数为0。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幼嫩的古铜色阶段是芒果叶片对炭疽病的易感期。随着芒果叶片成熟度的提高,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有下降的趋势,在古铜色叶片、淡绿色叶片和老叶表面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8.1%~99.2%、95.0%~97.0%和86.0%~92.0%,附着胞形成率分别为74.4%~81.0%、70.0%~77.8%和63.4%~69.9%。(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莫光亮[7](2004)在《市场进入抵抗性下跌阶段》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央行首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出的政策基调稍显缓和,但反弹昙花一现及股指再度大跌,显示出市场机构谨慎和观望气氛仍然较为浓重。由于宏观调控的成效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充分显现出来,在此期间决策层依据形势发展,可(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04/05/15)
罗素兰,林皎月,长孙东亭[8](2003)在《甘蔗组织培养中不同阶段的抗生素及PPT抗性筛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在甘蔗高效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在心叶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芽分化、生长以及生根各阶段的培养基中,分别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G418、潮霉素(Hyg)和除草剂PPT3种选择性试剂,以确定甘蔗遗传转化所用的最佳筛选浓度.试验表明:福农81-745(糖蔗)与Badila(果蔗)2个品种对G418、Hyg和PPT的抗性差异不大;G418、潮霉素和PPT在甘蔗组培各个阶段均对外植体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因此建议在甘蔗遗传转化中,G418和Hyg对甘蔗愈伤组织诱导生长,芽分化、生长及试管苗生根3个阶段的抗性筛选质量浓度均为30mg·L-1;PPT对愈伤诱导生长和芽分化、生长2个阶段的抗性筛选质量浓度为0.75mg·L-1,而生根阶段为1.00mg·L-1.(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罗素兰,陈若,长孙东亭[9](2003)在《番茄组培苗的不同阶段对抗生素和PPT的抗性筛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番茄高效再生体系为基础,在番茄子叶和下胚轴的出愈、芽分化生长以及生根的各阶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卡那霉素、新霉素和除草剂PPT叁种选择性试剂,以确定番茄遗传转化所需的最佳筛选质量浓度.试验表明:T79和T151两个自交系对卡那霉素、新霉素、除草剂的抗性差异不大;卡那霉素与PPT在组培的各个阶段均对外植体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新霉素对它们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在番茄组培的不同阶段、不同外植体对卡那霉素和PPT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以下胚轴出愈对卡那霉素反应最敏感,子叶出愈和生根阶段对其反应迟钝;下胚轴出愈和芽分化对PPT的反应较敏感,子叶出愈对其反应较迟钝.因此建议在番茄遗传转化中,卡那霉素对子叶出愈和生根阶段的筛选质量浓度为100mg·L-1,对下胚轴出愈为50mg·L-1,对芽分化及其生长为70mg·L-1;而除草剂PPT对子叶出愈阶段的筛选质量浓度为1.0mg·L-1,对下胚轴出愈为0.5mg·L-1,对芽分化和生根阶段为0.75mg·L-1.(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赵卫东,王开运,姜兴印,仪美芹[10](2002)在《4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抗性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致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 4种杀螨剂及其混剂对二斑叶螨抗性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致毒作用。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对雌成螨的毒力最高 ,LC50 为 0 .0 86 4mg/L ;其次为溴虫腈和阿维菌素 +哒螨灵 (1∶15 ) ,LC50 分别为 9.5 377mg/L和 1.4 4 12mg/L。对卵的毒力溴虫腈最高 ,LC50 为 0 .12 2 3mg/L ;其次为阿维菌素和阿维菌素 +哒螨灵 (1∶15 ) ,LC50 分别为 0 .4 4 2 5mg/L和0 6 82 7mg/L。对二斑叶螨的室内控制效果依次为溴虫腈 >阿维菌素 +哒螨灵 (1∶15 ) >哒螨灵 >阿维菌素 >哒螨灵 +甲氰菊酯 (1∶1) >甲氰菊酯。(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02年10期)
阶段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确鉴定辣椒的抗性水平对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云南的辣椒疫霉优势生理小种菌株,通过游动孢子悬浮液灌根接种法,对不同辣椒品种在苗期不同生长阶段的抗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0~25℃条件下,苗龄20 d(子叶期)、40 d(3~4叶期)、60 d(5~6叶期)以及90 d(现蕾初期)的辣椒抗性、中抗以及感病品种对辣椒疫霉的抗病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不同苗龄生长阶段的抗病性水平由强至弱为90 d>60 d>40 d>20 d,表明抗病、中抗及感病辣椒品种的抗性水平与苗龄呈正相关。在辣椒苗龄60 d(5~6叶)时灌根接种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不同品种的抗性水平。本研究明确了进行辣椒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的适宜生长期,可为辣椒种质资源、品种抗病性筛选和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阶段抗性论文参考文献
[1].莫周美,秦昌鲜,郭强,唐利球,马文清.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J].中国糖料.2018
[2].杨明英,曹继芬,李向东,裴卫华,赵志坚.辣椒苗期不同生长阶段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5
[3].曹继芬,杨明英,李向东,裴卫华,赵志坚.辣椒不同生长阶段对疫霉根茎腐病的抗性研究[C].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4].姚丽,吴才文,曾千春.甘蔗遗传转化中不同阶段潮霉素抗性筛选[J].中国糖料.2010
[5].韩建军,孟辉.花卉组织培养后处理阶段提高组培苗抗性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9
[6].蒲金基,刘晓妹,梁活华.芒果叶片对炭疽病的阶段抗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4
[7].莫光亮.市场进入抵抗性下跌阶段[N].中国证券报.2004
[8].罗素兰,林皎月,长孙东亭.甘蔗组织培养中不同阶段的抗生素及PPT抗性筛选试验[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9].罗素兰,陈若,长孙东亭.番茄组培苗的不同阶段对抗生素和PPT的抗性筛选试验[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0].赵卫东,王开运,姜兴印,仪美芹.4种杀螨剂对二斑叶螨抗性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致毒作用研究[J].农药.2002
论文知识图
![在抗性和敏感品系各发育阶...](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286754.nh0018&suffix=.jpg)
![在抗性和敏感品系各发育阶段...](/uploads/article/2020/01/03/42bab040b203e0941e0f0b45.jpg)
![在抗性和敏感品系各个发育期的...](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286754.nh0021&suffix=.jpg)
![转化材料不同阶段的抗性筛选](/uploads/article/2020/01/03/4d0473591dcfdee4e8ef55bf.jpg)
![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发展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JMZY2012070020001&suffix=.jpg)
![分化阶段的抗性再生苗Fig19Anti一418s...](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4109207.nh0013&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