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波静校正论文_马晶晶,苏艳丽,王晓涛,李晓峰,妥军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折射波静校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层析,地表,准噶尔盆地,波长,模型,山地,波折。

折射波静校正论文文献综述

马晶晶,苏艳丽,王晓涛,李晓峰,妥军军[1](2018)在《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山前带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腹部克拉美丽山前带沙漠区巨厚的沙丘使地震资料处理面临严重的静校正和低信噪比问题。基于微测井控制点调查数据,依据工区表层地质特征的变化规律,使用GeoEast系统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建立了较为准确的表层速度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成像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8年S1期)

宋佳,王国举[2](2016)在《折射波静校正与层析静校正在复杂山区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校正是油气以及煤田地震勘探中处理环节最为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解决近地表起伏以及地表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在处理复杂山地地震资料时尤为关键。目前,折射波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是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两种静校正技术。本文以山西复杂山地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两种静校正技术优缺点以及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煤炭与化工》期刊2016年08期)

齐春艳,陈志德,刘国友,陈斌[3](2013)在《大庆长垣油田近地表模型约束折射波层析静校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挖潜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虽然地表高程变化不大,但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复杂,现有的野外静校正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包括微测井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以及基于CMP面的前两种静校正组合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地表模型约束的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技术。在精细解释微测井数据的前提下,建立近地表模型,计算模型静校正量,并以此建立层析反演的初始速度模型;结合长垣油田近地表结构特点,拾取单炮记录的折射波初至负起跳时间,反演迭代计算层析静校正量;针对工区炮点边界及采集变观区,依据两种静校正量差异趋势面,分区域组合来确定最终静校正量。喇嘛甸工区叁维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以往所采用的静校正方法。(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3年01期)

于豪[4](2012)在《折射波静校正与层析静校正技术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任何一种类型的油气藏,构造都是十分重要的主控因素,而构造因素的影响往往与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密切相关,因此,长波长静校正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折射波静校正与层析静校正是目前资料处理中常用的静校正技术.前者适合近地表有稳定的折射层、表层速度和厚度纵横向变化不太剧烈的地区,并要预先给出风化层的速度;但是不能反映层内速度变化,不适合风化层速度变化剧烈或存在速度反转的地区.后者在算法上比前者复杂许多,适合地形起伏较大、近地表结构复杂、速度变化剧烈的地区,能够解决因速度横向剧烈变化和速度倒转引起的静校正问题;但是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存在多解性.日常工作中往往会认为层析静校正一定比折射波静校正效果好,其实不然.本文在归纳了这两种方法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低山区和黄土塬区两种典型地表结构的实际资料进行了静校正处理.从模型和剖面对比上可以证明,并不是算法越复杂处理效果就越好,只有在满足算法适用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充分体现技术优势.(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2年06期)

王智进[5](2012)在《基准网平差折射波静校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进行地震勘探的过程中,都是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观测系统所在面是平面,地下介质为均匀的层状介质。这样的话,如果炮点激发,多道接收,得到的时距曲线就应该是标准的双曲线。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进行陆上地震勘探的时候,地表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比如地面起伏),加上表层的低速带和降速带不稳定的影响,都会导致地震波传播时间的异常,这样我们就只能得到畸变的时距曲线,从而影响数据处理的效果。为了解决上段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人们提出了静校正。静校正的作用就是消除由于地表高程和地下低、降速带对地震波旅行时的影响,从而达到在同一水平面上激发和接受地震波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很多静校正的方法,在某些具有复杂地表的地区,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地表复杂地区静校正的质量,本文拟将测量学中的基准网平差的方法用到静校正数据的处理当中去,得到了一种新的基准网平差折射波静校正方法。通过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本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基准网平差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其中包括,条件方程的建立、平差值的求取、测量精度以及误差的讨论等,并对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2)对折射波静校正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来说,就当前比较常用的几种折射波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处理流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静校正方法包括:扩展广义互换法,二维交互迭代折射波静校正,叁维交互迭代折射波静校正,层析法静校正,波场延拓静校正法,全差分折射波静校正原理等。(3)为了说明基准网平差折射波静校正方法的优越性,本文设计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炮点排列,人为的给予了10ms的误差,经过计算,分配后的观测值和准确值有很好的耦合度,说明本方法切实可行。(4)将此法用到了地震数据的处理当中。通过对迭加剖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利用基准网平差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不仅解决了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避免同相轴不能同相迭加的现象;也很好地解决了低频长波长静校正,避免剖面假构造的出现。(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4-01)

安绍鹏[6](2011)在《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在马岭地区非纵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地表黄土覆盖较厚、且沟壑纵横,表层结构横向变化较大,导致地震资料干扰波发育、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了地震资料在中生界石油开发勘探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黄土山地非纵准叁维地震勘探是最近开发的采集技术,能较好避开近炮点干扰波的影响,得到较高信噪比的资料。针对该区域的非纵地震数据处理,静校正计算是最繁琐也是最关键的工作。解决黄土塬地区的静校正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论文针对非纵地震资料的特点以及目前各种静校正方法和软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详细论述了研究区的地表特征,及深层的地质、地震特点。(2)分析总结了非纵地震资料的特点,针对非纵地资料的处理做了详细的说明(3)分析了几种主要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主要包括Gauss-Seide迭代法折射波静校正、扩展广义互换法静校正、叁维合成延迟时、层析静校正、波场向下延拓技术。前叁种方法都是常规的静校正方法,在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多有关折射波静校正软件,例如:ProMAX、绿山公司的FATHMODL、Geoeast等,每一款软件都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结合该区域的正演模型记录以及实际地震资料,利用以上的几种静校正方法和软件,做了详细的对比,认为在该区域Gauss-Seidel迭代法的静校正效果比扩展广义互换算法(EGRM)、合成延迟时算法较好,适合本研究区特殊地质、地震环境。在软件应用中,ProMAX静校正软件效果最好,能得到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迭加剖面,成像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1-11-25)

陈鹰鹏[7](2011)在《地震数据折射波静校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勘探中,近地表的低降速带厚度和折射层速度的不均匀变化会引起地震波传播旅行时的不均匀延迟,导致实际观测到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发生畸变,因此极大地影响着地震剖面的成像效果,甚至造成虚假的地下构造形态。静校正就是致力于消除地表低速带复杂变化对地震资料产生的影响的重要工作。静校正工作需要依次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和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其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产生虚假构造形态,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影响剖面迭加效果。论文研究重点为目前常用的地震资料折射波静校正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掌握单水平折射层、多水平折射层、单倾斜折射层以及弯曲折射层等情况下的折射波旅行时的时距关系;研究了相遇法、广义相遇法、广义线性反演法、叁维延迟时分解法、交互迭代法等折射波静校正方法理论;分析了多种反演算法的性能,如同时迭代重构技术法(SIRT)、共轭梯度法(CG)、最小二乘QR分解法(LSQR);在调研多种地震初至波的自动拾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空变时窗约束的初至拾取方法。同时编写代码实现了旨在解决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软件,主要功能包括:地震数据的管理分析与显示,初至波的自动拾取,长波长静校正处理,短波长静校正处理。在充分研究折射波静校正方法的基础上,论文得出以下几点认识成果:(1)要做好静校正工作,不仅需要用丰富的经验来发现和判断各种复杂近地表对单炮记录初至产生的影响,还需要对各种静校正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对工区复杂地表地质特征的认识,最终综合运用各种静校正方法,才有可能较好地解决问题。(2)在勘探工区折射层较为稳定、原始数据初至信息精确的情况下,综合运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3)折射波静校正处理效果的好坏与其参数选择、初至信息偏移距范围的选择、信息的精确度紧密相关。(4)通过实例证明,在信噪比较好,野外观测系统较为规范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空变时窗约束地震波初至的拾取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效率高计算快的自动拾取方法。(5)结合野外观测获得的近地表结构信息,能很好地提高静校正工作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1-05-01)

孔令霞,邹定永,屠志慧,李楠,张琳羚[8](2010)在《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在苏码头构造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码头构造由于受地形起伏和风化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存在静校正问题,它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迭加剖面的成像效果和构造形态。为了消除近地表介质对反射波的这种影响,利用CGG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线性动校正,确定折射层的速度、偏移距的范围,然后在共炮点域、共检波点域求取折射波静校正量,再对地震道数据进行校正,有效解决了静校正问题,使苏码头构造叁维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同相轴变得更连续、更清晰,从而提高了迭加剖面的质量,改善了成像效果,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图6参5(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2010年03期)

李隆梅,温铁民[9](2009)在《空变V_0的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中,由于近地表地震和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形起伏较大,近地表岩性、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横向变化剧烈,静校正尤其是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针对复杂地表区存在的静校正问题,应用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结合野外微测井资料,尝试空变V0的计算方法,使得成像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基本解决了目标区的静校正问题,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09年S1期)

王慧茹[10](2009)在《折射波静校正与层析静校正方法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众多的静校正方法中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在生产中用得较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帮助资料处理人员在实际地选择适当的静校正方法,以便快速、有效地完成资料处理任务,提高处理质量。(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09年22期)

折射波静校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静校正是油气以及煤田地震勘探中处理环节最为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解决近地表起伏以及地表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在处理复杂山地地震资料时尤为关键。目前,折射波静校正和层析静校正是煤田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两种静校正技术。本文以山西复杂山地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两种静校正技术优缺点以及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折射波静校正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晶晶,苏艳丽,王晓涛,李晓峰,妥军军.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在准噶尔盆地山前带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8

[2].宋佳,王国举.折射波静校正与层析静校正在复杂山区适用性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6

[3].齐春艳,陈志德,刘国友,陈斌.大庆长垣油田近地表模型约束折射波层析静校正[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

[4].于豪.折射波静校正与层析静校正技术适用性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

[5].王智进.基准网平差折射波静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6].安绍鹏.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在马岭地区非纵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D].西安石油大学.2011

[7].陈鹰鹏.地震数据折射波静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8].孔令霞,邹定永,屠志慧,李楠,张琳羚.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在苏码头构造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

[9].李隆梅,温铁民.空变V_0的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

[10].王慧茹.折射波静校正与层析静校正方法对比[J].硅谷.2009

论文知识图

为应用高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4折射波静校正模型和层析静校正模...120折射波静校正模型和层析静校...折射波静校正前后的接收点部分...应用最优拟合反演折射波静校正6折射波静校正迭加剖面Fig.6...

标签:;  ;  ;  ;  ;  ;  ;  

折射波静校正论文_马晶晶,苏艳丽,王晓涛,李晓峰,妥军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