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三型分泌系统输出蛋白分泌信号研究进展

细菌三型分泌系统输出蛋白分泌信号研究进展

论文摘要

自提出三型分泌系统的概念以来,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让人们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依赖信号肽分泌途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蛋白通过细菌三型分泌系统分泌或者转运时没有可识别的保守信号序列。近期对三型分泌蛋白的研究发现了多种可以引导其分泌的分泌信号。本文分别介绍了细菌三型分泌系统的种类,分泌系统分泌蛋白的种类,并着重阐述了分泌信号的分子特性及其机制,以期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 1 三型分泌系统种类
  •   1.1 鞭毛三型分泌系统
  •   1.2 注射器状三型侵染系统
  • 2 分泌系统分泌蛋白种类
  •   2.1“早期”分泌基质——装置蛋白
  •   2.2“中期”分泌基质——转运蛋白
  •   2.3“后期”分泌基质——效应蛋白
  •   2.4 其他
  • 3 分泌蛋白的分泌信号
  •   3.1 伴侣蛋白结合区域信号
  •   3.2 氨基末端分泌信号
  •     3.2.1 核酸信号
  •       (1)位于5′非翻译区前导序列中的RNA信号
  •       (2)位于编码区域的m RNA信号
  •     3.2.2 蛋白信号
  •     3.2.3 氨基末端分泌信号识别机制
  • 4 分泌信号研究方法
  • 5 问题与展望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罗宇,牛建军,柏卜鸾,王岱

    关键词: 细菌三型分泌系统,分泌信号,新型抗菌药物

    来源: 微生物学通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3251,31370166,31741006),厦门大学校长基金(20720160060)~~

    分类号: Q936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80961

    页码: 3124-3132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436K

    下载量: 518

    相关论文文献

    • [1].空肠弯曲菌Ⅵ型分泌系统结构特征和菌株中分布[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11)
    • [2].细菌Ⅵ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5)
    • [3].金黄色葡萄球菌Ⅶ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12)
    • [4].细菌三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转运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7(10)
    • [5].不同类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分泌系统蛋白分类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5(07)
    • [6].分枝杆菌分泌系统[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0(08)
    • [7].Ⅵ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0(07)
    • [8].细菌Ⅷ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0(09)
    • [9].牛源性肠炎沙门氏菌的三型分泌系统基因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10].布鲁氏菌的Ⅳ型分泌系统[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2(09)
    • [11].大肠埃希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分泌蛋白检测[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1)
    • [12].细菌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1(03)
    • [13].细菌Ⅶ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与感染 2015(02)
    • [14].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大理学院学报 2012(12)
    • [15].细菌Ⅶ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12)
    • [16].结核分枝杆菌Ⅶ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08)
    • [17].细菌Ⅳ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疾病监测 2012(11)
    • [18].结核分枝杆菌ESX分泌系统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9(10)
    • [19].细菌Ⅵ型分泌系统结构与调控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3(06)
    • [20].牙龈卟啉单胞菌第Ⅸ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7(05)
    • [21].铜绿假单胞菌中Ⅵ型分泌系统及其参与铁离子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20(05)
    • [22].革兰氏阴性细菌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06)
    • [23].一个细菌的致命之旅——嗜肺军团菌分泌系统及效应蛋白的研究进展[J]. 遗传 2011(10)
    • [24].青枯菌三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5(06)
    • [25].VI型分泌系统核心组分VgrG的致病功能[J]. 微生物学通报 2016(09)
    • [26].细菌的IV型分泌系统[J]. 生命的化学 2011(01)
    • [27].Ⅵ型分泌系统与革兰氏阴性病原细菌致病性的关系[J]. 植物保护 2011(03)
    • [28].细菌Ⅵ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 2013(08)
    • [29].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敲除及其功能特性[J]. 微生物学报 2020(08)
    • [30].细菌IV型分泌系统结构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3)

    标签:;  ;  ;  

    细菌三型分泌系统输出蛋白分泌信号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