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及道路基体结构论文和设计-夏林军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及道路基体结构。本申请结构包括蓄水池、若干分散节流管;所述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与蓄水池的侧面连通,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低于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蓄水池的侧面或顶端设置有初期雨水入口;分散节流管内穿过有亲水纤维无纺布;亲水纤维无纺布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的部分设置在蓄水池内,其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靠近植株根系。本申请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道路积水的情况,同时可以实现对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的有效截留,并通过植株根系和土壤进行净化,有效缓解初期雨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

主设计要求

1.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若干分散节流管;所述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与蓄水池的侧面连通,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低于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蓄水池的侧面或顶端设置有初期雨水入口;分散节流管内穿过有亲水纤维无纺布;亲水纤维无纺布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的部分设置在蓄水池内,其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靠近植株根系。

设计方案

1.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若干分散节流管;所述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与蓄水池的侧面连通,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低于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蓄水池的侧面或顶端设置有初期雨水入口;

分散节流管内穿过有亲水纤维无纺布;亲水纤维无纺布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的部分设置在蓄水池内,其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靠近植株根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外周设置有凝胶高分子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分散节流管成直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初期雨水入口设置在蓄水池的侧面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与蓄水池的底端的距离不超过蓄水池的高度的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与蓄水池的底端的距离不低于蓄水池的高度的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亲水纤维无纺布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的部分的长度至少是15cm,其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至少是1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顶端设置有开关部。

9.道路基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植株;所述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设置在植株根系的周边;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接近植株根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道路基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设置在植株所在区域道路下方,所述区域道路包括人行道路或园艺道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及道路基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的排水功能通常是在道路设置有雨水口,并且将雨水口连通道路基体结构下方的排水管网,通过排水管网将降水排放至自然水体。在雨季,道路往往积水严重,甚至出现洪涝灾害。而且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较多,虽然可以采取截留的方式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但污水处理厂的压力极大。在截留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初期雨水如果直接排放,还会污染自然水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及道路基体结构,其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道路积水的情况,同时可以实现对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的有效截留,并通过植株根系和土壤进行净化,有效缓解初期雨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

为此,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如下: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包括蓄水池、若干分散节流管;所述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与蓄水池的侧面连通,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低于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蓄水池的侧面或顶端设置有初期雨水入口。

分散节流管内穿过有亲水纤维无纺布;亲水纤维无纺布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的部分设置在蓄水池内,其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靠近植株根系。

可选的,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外周设置有凝胶高分子材料。

可选的,分散节流管成直管结构。

可选的,初期雨水入口设置在蓄水池的侧面顶部。

可选的,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与蓄水池的底端的距离不超过蓄水池的高度的50%。

可选的,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与蓄水池的底端的距离不低于蓄水池的高度的5%。

可选的,亲水纤维无纺布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的部分的长度至少是15cm,其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至少是15cm。

可选的,所述蓄水池的顶端设置有开关部。

本申请还提供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即道路基体结构,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植株;所述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设置在植株根系的周边;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接近植株根系。

可选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设置在植株所在区域道路下方,所述区域道路包括人行道路或园艺道路。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及道路基体结构,其利用增设的蓄水池、分散节流管,并且通过亲水纤维无纺布的毛细吸水作用,缓慢释放出蓄水池内的初期雨水,并将其扩散至植株的根系附近,从而实现对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的有效截留,并通过植株根系和土壤进行净化,有效缓解初期雨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可有效缓解道路积水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道路基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10包括蓄水池11、若干分散节流管12;所述分散节流管12的入口端12-1与蓄水池11的侧面连通,分散节流管12的出口端12-2低于分散节流管12的入口端12-1;蓄水池11的侧面或顶端设置有初期雨水入口14;分散节流管12内穿过有亲水纤维无纺布17;亲水纤维无纺布17超出分散节流管12的入口端12-1的部分13设置在蓄水池11内,其超出分散节流管12的出口端12-2的另一部分15靠近植株根系,分散节流管12成直管结构。

分散节流管12的出口端12-2的外周设置有凝胶高分子材料,初期雨水入口14设置在蓄水池11的侧面顶部;亲水纤维无纺布17超出分散节流管12的入口端12-1的部分13的长度至少是15cm,其超出分散节流管12的出口端12-2的另一部分15的长度至少是15cm,所述蓄水池11的顶端设置有开关部16。

分散节流管12的入口端12-1与蓄水池11的底端的距离不超过蓄水池11的高度的50%,同时前述距离不低于蓄水池11的高度的5%。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采用亲水纤维无纺布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的部分的长度至少是15cm,其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至少是15cm;亲水纤维无纺布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另一部分的长度若较长,可减少对植株根系的伤害,其可以根据植株根系的具体情况进行位置的变动设置;若亲水纤维无纺布超出分散节流管的入口端的部分的长度较长,可较多的吸收蓄水池内的初期雨水,减少出现积水过多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开关部的设置可以便于人工对蓄水池内存留的杂物进行清理,以免堵塞分散节流管。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将初期雨水入口设置蓄水池的顶端,可最大程度上提高蓄水池的蓄水量,提高对初期雨水的分散作用。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的外周设置有凝胶高分子材料,其在吸水后变成凝胶,可进一步的控制分散节流管的雨水渗流速度。

请参考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道路基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所示的道路基体结构,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例如10、植株41;所述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10设置在植株41根系的周边;分散节流管的出口端接近植株41根系。

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10设置在植株41所在区域道路51下方,所述区域道路51包括人行道路或园艺道路。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及道路基体结构,其利用增设的蓄水池、分散节流管,并且通过亲水纤维无纺布的毛细吸水作用,缓慢释放出蓄水池内的初期雨水,并将其扩散至植株的根系附近,从而实现对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的有效截留,并通过植株根系和土壤进行净化,有效缓解初期雨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可有效缓解道路积水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及道路基体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2031.4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58525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E03F 5/06

专利分类号:E03F5/06;E03F5/10;E03F5/14

范畴分类:36B;

申请人:成都城格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成都城格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173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百草路366号萃峰国际8栋2号

发明人:夏林军;朱春碧;吴洪伟;蔡正洪

第一发明人:夏林军

当前权利人:成都城格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新祥;丁亮

代理机构:51275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智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应用于道路的初期雨水分散收集和利用结构及道路基体结构论文和设计-夏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