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论文_宋明涛,曹凝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装置,针孔,应力,真空,电荷,粒子。

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宋明涛,曹凝[1](2012)在《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1科学背景重离子微束装置是将重离子束的束斑缩小到微米尺度,并能对重离子进行准确定位/定点(位置精确到微米量级)和精确计数(准确计数到单个离子)。利用重离子定位定量照射靶材料(细胞或其他非生物材料),可以揭示重离子辐照效应产生的本质,是探索离子——物质相互作用效应机理及其应用途径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院刊》期刊2012年06期)

杜广华[2](2011)在《重离子微束装置首次细胞辐照实验(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Since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onizing radiation induced bystander effect[1], microbeam has become a powerful irradiation tool in the study of bystander effect, low dose effect, targeted effect and early cellular response to ionizing radiation. To study the above mentioned radiobiological aspects of heavy ions with relativistic energy, which can produce complex and severe DNA damages, a high energy heavy ion microbeam facility has been under construction since 2008 at IMP[2]. This work introduces the cell irradiation system at the high energy heavy ion microbeam facility and the first cell irradiation experiment performed recently.(本文来源于《IMP & HIRFL Annual Report》期刊2011年00期)

惠宁,许谨诚,郭刚,沈东军,史淑廷[3](2010)在《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中针孔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宇宙空间存在不同能量的各种带电粒子,它们可使在轨运行的卫星发生故障,缩短工作寿命,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在辐射造成的故障中,由单粒子效应引起的故障占卫星故障的大部分。因此,在卫星中使用抗辐射加固微电子器件是保证卫星正常运行的关键。随着半导体技术和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半导体器件的单粒子效应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明确的应用价值。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10年00期)

盛丽娜,宋明涛,刘杰[4](2008)在《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真空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辐照生物活细胞,束流须经由真空隔离窗引入大气环境中.在真空隔离窗的设计中,对结构、材料种类及其厚度的选择既要尽可能地减小束斑展宽,又要兼顾安全性.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真空窗进行受力分析,模拟真空窗的形变和等效应力,运用强度理论考察候选真空窗的安全性;并运用SRIM程序模拟离子的小角散射、横向射程,计算入射离子的能量、真空窗材料及其厚度、空气层对束斑展宽的影响;最后提出真空窗适宜的结构、材料及厚度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物理C》期刊2008年S1期)

宋明涛,盛丽娜,王志光,何源,高大庆[5](2008)在《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束辐照装置是将辐照样品的束斑缩小到微米量级,能够对辐照粒子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计数的实验平台,是开展辐照材料学、辐照生物学、辐照生物医学以及微加工的有力工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正在研制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该装置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系统提供的中能和低能重离子束流为基础,采用磁聚焦方式形成微米束.束运线上两台铅垂方向的偏转磁铁辅以四极磁铁构成对称消色差系统,将束流导向地下室,再用高梯度的叁组合四极透镜强聚焦形成微米束斑,在真空中或大气中辐照样品.它将成为国内首台能够提供从低能(10MeV/u)到中能(100MeV/u)的重离子微束的公共实验平台,用于定位、定量照射靶物质(生物细胞、组织或其它非生物材料等),有助于深入揭示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也为探索重离子辐照效应的应用提供新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物理C》期刊2008年S1期)

宋明涛[6](2007)在《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束辐照装置是将辐照样品的束斑缩小到微米量级,能够对辐照粒子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计数的实验平台,是开展辐照材料学、辐照生物学、辐照生物医学以及微加工的有力工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正在研制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该装置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系统提供的中能和低能重离子束流为基础,采用磁聚焦形成微米束斑。束运线线上两台铅垂方向的偏转磁铁辅以四(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9-01)

盛丽娜,宋明涛,刘杰[7](2007)在《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真空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辐照生物活细胞,束流须经由真空隔离窗引入大气环境中.在真空隔离窗的设计中,对结构、材料种类及其厚度的选择既要尽可能地减小束斑展宽,又要兼顾安全性.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的真空窗进行受力分析,模拟真空窗的形变和等效应力,运用强度理论考察候选真空窗的安全性;并运用SRIM程序模拟离子的小角散射、横向射程,计算入射离子的能量、真空窗材料及其厚度、空气层对束斑展宽的影响;最后提出真空窗适宜的结构、材料及厚度范围.(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1)

宋明涛,盛丽娜,王志光,何源,高大庆[8](2007)在《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束辐照装置是将辐照样品的束斑缩小到微米量级,能够对辐照粒子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计数的实验平台,是开展辐照材料学、辐照生物学、辐照生物医学以及微加工的有力工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正在研制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该装置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系统提供的中能和低能重离子束流为基础,采用磁聚焦方式形成微米束.束运线上两台铅垂方向的偏转磁铁辅以四极磁铁构成对称消色差系统,将束流导向地下室,再用高梯度的叁组合四极透镜强聚焦形成微米束斑,在真空中或大气中辐照样品.它将成为国内首台能够提供从低能(10MeV/u)到中能(100MeV/u)的重离子微束的公共实验平台,用于定位、定量照射靶物质(生物细胞、组织或其它非生物材料等),有助于深入揭示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本质,也为探索重离子辐照效应的应用提供新的手段.(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7-09-01)

郭刚,沈东军,许谨诚,陈泉,惠宁[9](2004)在《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针孔准直技术,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建立了微电子器件单粒子效应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该装置主要由5个主要部分组成:产生微束装置、定位装置、样品运动控制装置、束流注量检测装置和单粒子效应测量装置组成。图1为装置的平面布局图。装置建立后,使用能量为48M(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2004年00期)

沈东军[10](2004)在《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是一种将常规加速器产生的重离子束斑(直径为毫米量级)通过准直或聚焦的方法限制到微米水平的辐照装置。除了获得直径在微米水平的束点以外,该装置可以用该束点定点辐照样品——即微束斑能精确地注入到待测样品某一指定位置。 从1992年以来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就一直在利用常规束流的地面模拟试验手段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开展辐射效应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关于单粒子效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涉足,在国内也无合适的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提供技术支撑。而国家在这一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所以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基于CIAE串列加速器,在国内研制出首台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将我院变成我国研究条件最完备的重离子辐射效应模拟研究基地,为开展单粒子效应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从而为我国独立自主研制芯片做出贡献。 在微束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用了叁年时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出我国首台采用针孔准直法的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并使用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48 MeV~(32)S重离子束流,对装置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在束检验。通过使用2.0×3.2μm~2矩形针孔获得了小于2.7×4.1μm~2的矩形束点,辐照样品的定位精度达到0.4μm。并第一次利用此束点辐照二极管测试其电荷收集与入射位置的关系,说明此装置已可应用于开展单粒子效应机理研究。相信随着科研资助渠道的落实,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以及工作重心逐渐向开展器件辐照的转移,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会对开展单粒子效应机理研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论文详细地介绍了这套装置目前的结构,给出了研制初期装置的平移台性能测试结果及其后的改进结果。就微束装置的在束性能检验探讨了检验方法,分析评估了装置的研制水平。另外对二极管电荷收集实验也给出了初步的处理与分析。 基于理解的需要,论文对整个装置的建设过程也作了介绍。整个装置研制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我的论文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整个装置的研制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精密平移台的安装、调试;负责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试、实验前各平台的初步定位、实验过程中各平台的操纵以及实验后PET膜的处理及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最近负责的一次微束实验中的微束性能检验部分(二极管电荷收集部分主要是由郭刚组长负责)。在本实验中我负责设计了整个微束出束实验方案、样品平台及芯片平台的设计加工以及实验后PET膜的离子径迹处理与分析。关键词: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单粒子效应,针孔,电荷收集。(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期刊2004-06-01)

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Since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onizing radiation induced bystander effect[1], microbeam has become a powerful irradiation tool in the study of bystander effect, low dose effect, targeted effect and early cellular response to ionizing radiation. To study the above mentioned radiobiological aspects of heavy ions with relativistic energy, which can produce complex and severe DNA damages, a high energy heavy ion microbeam facility has been under construction since 2008 at IMP[2]. This work introduces the cell irradiation system at the high energy heavy ion microbeam facility and the first cell irradiation experiment performed recently.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宋明涛,曹凝.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

[2].杜广华.重离子微束装置首次细胞辐照实验(英文)[J].IMP&HIRFLAnnualReport.2011

[3].惠宁,许谨诚,郭刚,沈东军,史淑廷.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中针孔的改进[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0

[4].盛丽娜,宋明涛,刘杰.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真空窗[J].中国物理C.2008

[5].宋明涛,盛丽娜,王志光,何源,高大庆.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研制[J].中国物理C.2008

[6].宋明涛.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研制[C].第叁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07

[7].盛丽娜,宋明涛,刘杰.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真空窗[C].第叁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

[8].宋明涛,盛丽娜,王志光,何源,高大庆.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研制[C].第叁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

[9].郭刚,沈东军,许谨诚,陈泉,惠宁.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

[10].沈东军.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的研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

论文知识图

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示意图(a)HIRFL高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780.5MeV/u12C6+微米束斑...重离子微束辐照靶室内设备布局图320 kV高压高电荷态离子综合研究平台重离子微束装置测量与控制电子学系统原...

标签:;  ;  ;  ;  ;  ;  ;  

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论文_宋明涛,曹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