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乳酸论文_刘垚杉,吴海林,贾智,杜博,刘大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性聚乳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乳酸,纤维素,纳米,硅烷,复合材料,环氧,马来。

改性聚乳酸论文文献综述

刘垚杉,吴海林,贾智,杜博,刘大勇[1](2019)在《丝素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孔微球作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递送载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合成适合细胞叁维培养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多孔微球,并对其表面进行丝素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对改性前后PLGA多孔微球的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原代培养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成骨(茜素红染色)成脂(油红O染色)分化鉴定.通过负压混悬法将牙龈干细胞负载于丝素改性的PLGA多孔微球上进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 U)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牙龈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负载在丝素改性的PLGA多孔微球上的细胞有利于细胞增殖.丝素改性的PLGA多孔微球是良好的细胞递送载体,为进一步修复牙槽骨缺损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璇,杨鹏,周琳翔,宋立美[2](2019)在《改性纳米纤维素对聚乳酸热降解动力学行为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纤维素进行表面硅烷化改性,通过溶液浇筑法制备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膜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分析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聚乳酸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和不同升温速率下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机制。结果表明,硅烷化改性成功发生在纳米纤维素的表面,且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性好。通过CR和IKR模型分析得出改性前后纳米纤维素对聚乳酸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热降解机制。(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梁孝林,刘文毅,章丰凯,杨雯迪,施冬健[3](2019)在《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对聚乳酸/环氧大豆油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种基于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LM)、环氧大豆油(ESO)与聚乳酸(PLA)的全生物基复合材料(PLA/ESO/L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LM进行测试与分析,确认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的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等研究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及内部结构。结果表明,与PLA相比,PLA/ESO/LM复合材料冷结晶温度降低,结晶行为增强,结晶度提高;同时PLA/ESO/LM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比PLA提高了35℃,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的比例得出PLA/20ESO/0.5LM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拉伸强度为55 MPa,断裂伸长率提升到198%,约为PLA的20倍,PLA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极大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王保营,王超群,李璐瑶,向华,张岩[4](2019)在《MOF-199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乳酸(PLA)为基材,配位聚合物MOF-199为改性剂,采用溶液流延的方式制备了不同MOF-199含量的改性PLA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IR)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通过热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式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LA相比,MOF-199的加入可显着提高PLA复合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拓宽了PLA复合材料的热加工温度范围,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和结晶度随MOF-199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冷结晶温度逐渐降低,当MOF-199的含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起始热分解温度提高了约36. 9℃,结晶度提高了约139%。(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9年05期)

杨政,贾付华,张蕤[5](2019)在《层状α-磷酸锆的有机改性及其与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层状α-磷酸锆进行二次改性,制备具有力学性能改善的聚乳酸复合材料。首先合成一种新型阳离子插层剂十一烷醇叁甲基溴化铵(UHTB),并将其用于层状化合物α-磷酸锆(α-ZrP)的改性,制备得到UHTB与α-ZrP杂化物(UHTB-ZrP),然后,利用丙交酯原位聚合对UHTB-ZrP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得到二次改性层状α-MZrP,进而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乳酸/有机改性α-磷酸锆复合材料(PLA/MZrP)。分别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旋转流变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层状α-ZrP的插层过程、微观结构以及PLA/MZrP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和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一次改性可获得层间距达到1.40 nm的UHTB-ZrP,经两步改性可获得层间距达3.80 nm的MZrP,这种纳米片层能均匀分散在PLA基体中形成纳米复合结构,并使其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MZrP时,PLA/MZr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31.3 MPa提高到53.5 MPa,比纯PLA提高了70.9%,而复数黏度则随着MZrP含量的增加而显着降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MZrP时,在170℃10 Hz时其复数黏度从968.1 Pa·s降低到78.7 Pa·s,比纯PLA降低了91.9%。此外,添加少量的MZrP后,PLA/MZr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也得到一定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林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凯丽,陆建晓,杨可欣,孙川越,杨赟[6](2019)在《纳米纤维素晶体改性聚乳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晶体(NCC)/聚乳酸(PLA)纳米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NCC对PLA结晶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CC能够促进PLA成核,提高其结晶度;NCC作为增强材料,能够提高聚乳酸的拉伸强度。当NCC的添加量为2%时,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高达33.86%,与纯PLA相比,提高了18.1%;其拉伸强度高达53.99 MPa,比纯PLA提高了34.57%,但断裂伸长率稍有下降。此外,添加NCC到PLA中会使材料的热稳定性稍有下降。(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胡宽,江海,黄冬,刘畅,张坤玉[7](2019)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氯醚弹性体协同增韧改性聚乳酸多元共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来源于可再生资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氯醚橡胶(ECO)作为聚乳酸(PLA)的增韧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LA/PBS/ECO叁元共混体系。动态力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ECO促进了PBS和PLA之间的相容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ECO与PBS可实现对聚乳酸基体的协同增韧:PLA/PBS/ECO(70/20/10)显示出最优的拉伸性能,断裂伸长率高达270%; PLA/PBS/ECO(70/10/20)的冲击强度提高至23. 7 k J/m2,是纯聚乳酸的12倍。结合形态结构和冲击断面形貌分析表明ECO的存在可起到增容/增韧双重作用,与柔性PBS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有效改善聚乳酸材料的韧性。我们的研究表明,构造PLA-柔性生物聚酯和生物基弹性体多元共混体系是一种获得高性能生物基材料简单高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张春梅,朱家展,曹子婷,罗勇悦[8](2019)在《环氧化天然橡胶/纤维素纳米晶共混改性聚乳酸》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纤维素纳米晶(PLA/CNC)和聚乳酸/环氧化天然橡胶/纤维素纳米晶(PLA/ENR/CNC)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共混物的断面形貌,发现PLA/ENR/CNC共混物中ENR和CNC各自以微球和团聚体微粒独立分散于PLA基体相中。拉伸测试结果表明,PLA/ENR/CNC共混物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显着提高,PLA/ENR/CNC(1%)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为32.6%。冲击测试结果表明,ENR的引入使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显着提高,PLA/ENR/CNC(1%)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高为9.4kJ/m~2。CNC的引入使PLA的结晶温度降低,ENR的引入使PLA的结晶温度提高。PLA/CNC共混物的热稳定性高于纯PLA,而ENR的引入使PLA/ENR共混物的初始分解温度降低,终止分解温度升高。(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黄爽,孙旭鹏,朱爽,韩克清[9](2019)在《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增韧聚乳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聚乳酸(PLA)韧性差的特点,采用有机硅改性热塑性聚氨酯(TPSiU)对PLA通过熔融共混进行增韧改性,考察了TPSiU含量对PLA/TPSiU共混物微观结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PSiU的加入,使PLA由脆性材料转变为韧性材料,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均随TPSiU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TPSiU的质量分数为20%时,PLA/TPSiU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提高约8倍。PLA/TPSiU共混物中两相呈海-岛结构,相容性欠佳,而且随着TPSiU含量的增加,"岛"相尺寸逐渐增大。另外,TPSiU的加入对PLA的热性能稍有影响,当TPSiU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体系的耐热性与纯PLA相当。(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林建云,罗时荷,杨丽庭,王能,邬昕妍[10](2019)在《直接熔融缩聚法改性聚乳酸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直接熔融缩聚法改性PLA是一种既环保又高效地制备高性能PLA的途径,具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价值。本文从改性物质、催化剂种类和聚合方式等方面综述了2010年以来,国内外直接熔融缩聚法改性PLA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研究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应用方向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改性聚乳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纤维素进行表面硅烷化改性,通过溶液浇筑法制备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膜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分析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聚乳酸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和不同升温速率下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机制。结果表明,硅烷化改性成功发生在纳米纤维素的表面,且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性好。通过CR和IKR模型分析得出改性前后纳米纤维素对聚乳酸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热降解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性聚乳酸论文参考文献

[1].刘垚杉,吴海林,贾智,杜博,刘大勇.丝素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孔微球作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递送载体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王璇,杨鹏,周琳翔,宋立美.改性纳米纤维素对聚乳酸热降解动力学行为影响研究[J].功能材料.2019

[3].梁孝林,刘文毅,章丰凯,杨雯迪,施冬健.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对聚乳酸/环氧大豆油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4].王保营,王超群,李璐瑶,向华,张岩.MOF-199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力学性能[J].塑料.2019

[5].杨政,贾付华,张蕤.层状α-磷酸锆的有机改性及其与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J].林业工程学报.2019

[6].王凯丽,陆建晓,杨可欣,孙川越,杨赟.纳米纤维素晶体改性聚乳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塑料工业.2019

[7].胡宽,江海,黄冬,刘畅,张坤玉.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氯醚弹性体协同增韧改性聚乳酸多元共混体系[J].应用化学.2019

[8].张春梅,朱家展,曹子婷,罗勇悦.环氧化天然橡胶/纤维素纳米晶共混改性聚乳酸[J].工程塑料应用.2019

[9].黄爽,孙旭鹏,朱爽,韩克清.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增韧聚乳酸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9

[10].林建云,罗时荷,杨丽庭,王能,邬昕妍.直接熔融缩聚法改性聚乳酸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线性PDLLA(绿线)与支化DPLA(黑线...分子量与半径的关系图的分子量与半径的散点图成骨细胞接种于PDLLA和GPC-PLA膜的形...不同聚乳酸膜表面的蛋白吸附及血小板...接枝共聚物在37℃1/15MKH2PO4/Na2...

标签:;  ;  ;  ;  ;  ;  ;  

改性聚乳酸论文_刘垚杉,吴海林,贾智,杜博,刘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