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间包用中大型耐火预制块制造技术领域。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及其制作工装,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包括吊装环和连接条,连接条下部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中,上部与吊装环固定连接;其中,连接条的突出中包用预制块部分设置为直线形,当吊装环由于受力而变形时,不会影响连接条预埋到中包用预制块中的形状,因而不容易使预制块与连接条连接的部位掉块,连接条不容易从中包用预制块中脱落;制作工装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边缘顺次设置有一号立柱、二号立柱和三号立柱,所述三号立柱的直径大于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的直径,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之间的间隙小于二号立柱和三号立柱之间的间隙,制作工装使用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环;和连接条,其下部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中,上部与吊装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条的突出中包用预制块部分设置为直线形。
设计方案
1.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吊装环;
和连接条,其下部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中,上部与吊装环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条的突出中包用预制块部分设置为直线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环为封闭的圆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的部分为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和吊装环为用一条钢筋弯折而成,所述吊装环与连接条连接处采用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的部分设置为矩形波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的部分包括直线形本体及焊接连接在直线形本体侧边的分支钢条。
7.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边缘顺次设置有一号立柱、二号立柱和三号立柱,所述三号立柱的直径大于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的直径,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之间的间隙小于二号立柱和三号立柱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上还设有用于弯折直角的弯折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间包用中大型耐火预制块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及其制作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中大型预制块(50Kg-300Kg)生产时,由于重量过大,移动时需要用到天车或叉车,为了吊装方便,预制块本身会在生产时加装吊环,但是现有吊环仅仅是使用5mm直径钢筋,折弯后,底部打弯来制作(附图1为老式吊环),使用中吊环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容易从预制块中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及其制作工装,本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在预制块装配中使用时更牢固,且采用本实用新型制作工装制作吊环的工序不需要太复杂。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及其制作工装,包括:吊装环;和连接条,其下部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中,上部与吊装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条的突出中包用预制块部分设置为直线形。
根据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及其制作工装,所述吊装环为封闭的圆环。
根据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所述连接条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的部分为L形。
根据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所述连接条和吊装环为用一条钢筋弯折而成,所述吊装环与连接条连接处采用焊接连接。
根据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所述连接条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的部分设置为矩形波形。
根据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所述连接条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的部分包括直线形本体及焊接连接在直线形本体侧边的分支钢条。
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制作工装,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一侧边缘顺次设置有一号立柱、二号立柱和三号立柱,所述三号立柱的直径大于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的直径,所述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之间的间隙小于二号立柱和三号立柱之间的间隙。
根据所述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制作工装,所述工作平台上还设有用于弯折直角的弯折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使用安全,且加强原有预制块吊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设计合理、制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制作工装使用方便,所含的工作平台可应用到其余类似形状的工具制作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示出了现有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受到吊具吊装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制作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为工作平台、2为一号立柱、3为二号立柱、4为三号立柱、5为折弯孔、6为现有吊环、7为吊装环、8为焊接点、9为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图1位现有吊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吊环6吊装受力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2可看出,现有吊环6在受力时,其与中包用预制块连接位置会由于上部的变形,导致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中的部分由于与上部为一体结构,也会有产生变形的趋势,从而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导致中包用预制块容易掉块,最终造成现有吊环6从中包用预制块中脱落。
参见图3-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包括吊装环7和连接条9,连接条9下部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中,上部与吊装环7固定连接;其中,连接条9的突出中包用预制块部分设置为直线形,当吊装环7由于受力而变形时,不会影响连接条9预埋到中包用预制块中的形状,因而不容易使预制块与连接条9连接的部位掉块,连接条9不容易从中包用预制块中脱落,使用时更安全,并且在工厂经过长时间试用,并未出现安全问题。
为了使吊装环7吊装时不容易脱钩,吊装环7设置为封闭的圆环。
连接条9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的部分为L形,连接条9和吊装环7为用一条钢筋弯折而成,制作方便,工序少,弯折时实现一次成型,吊装环7与连接条9连接处采用焊接连接,焊接点8为条状,更结实。
为了增加连接条9在中包用预制块中的结合力,连接条9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的部分设置为矩形波形或者连接条9预埋在中包用预制块的部分包括直线形本体及焊接连接在直线形本体侧边的分支钢条10。
参见图6,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制作工装,包括工作平台1,工作平台1选用铁制,工作平台1厚度需保证20mm左右,工作平台1的一侧边缘顺次焊接设置有一号立柱2、二号立柱3和三号立柱4,三号立柱4的直径大于一号立柱2和二号立柱3的直径,一号立柱2和二号立柱3之间的间隙小于二号立柱3和三号立柱4之间的间隙;以加工5mm钢筋为例,其中一号立柱2和二号立柱3可使用直径10mm—15mm,高度20mm—30mm的钢筋制作,三号立柱4的直径根据所需吊环吊装孔大小自行设定。
一号立柱2和二号立柱3之间的空隙为8mm-10mm。
工作平台1上还设有用于弯折直角的弯折孔5,弯折孔5是以6mm直径钻头在工作平台1上打孔制作。
使用本实施例的中包用预制块用吊环制作工装制作吊环的步骤如下:根据吊环所需长度截取直径为5mm的钢筋,截取后的钢筋横向放在1号和2号立柱间,工人站在工作平台1右侧,将钢筋右侧向下折90°直角弯,前端折弯部分视需要焊接长短来余留,然后将折好的直角向上平移放入2号立柱和3号立柱之间,焊接部分放在2号立柱方向,然后用一根内径大于5mm,长度20mm--30mm的钢管套入钢筋的横向段,然后将钢管沿3号立柱外围方向折弯至2号立柱与3号立柱空隙处,取出钢筋,此时吊环吊装部分折弯完毕,用电焊将焊接点焊接牢固,根据需要埋入预制块的深浅截取剩余钢筋,然后将剩余部分插入折弯孔内,折直角弯或其他形状,吊环制作完成。
经实际操作证明,此过程熟练后,仅需1-2分钟即可完成一个吊环的制作。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 “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6775.1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536790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6C 1/22
专利分类号:B66C1/22;B21F1/00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河南竹林庆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南竹林庆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1255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竹林镇顺河街165号
发明人:李志强;刘寺强
第一发明人:李志强
当前权利人:河南竹林庆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黎晓丹
代理机构:41111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李志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