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渗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尾矿,强度,混凝土,骨料,抗压强度,基材,钢渣。
抗渗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波,张玉鑫,王钟锐,王亮量,李兴[1](2019)在《石墨尾矿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石墨尾矿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使用石墨尾矿替代部分天然砂并分析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石墨尾矿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及孔结构分布,阐释石墨尾矿对水泥砂浆宏观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尾矿替代量升高,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先升高后降低,当石墨尾矿替代量为20%时,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达到最优,水泥砂浆的孔结构分布合理、孔隙率最低。(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海贞,张戎令,王起才,代金鹏,娄许煜[2](2019)在《负温条件和矿物掺合料耦合作用对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矿物掺合料在负温养护条件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的影响规律,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内在机理,进行-3℃养护条件下双掺不同掺量粉煤灰、矿粉和叁掺不同掺量粉煤灰、矿粉、硅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结构和电通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养护条件下,掺入矿物掺合料均降低了混凝土早期的抗压强度,但在双掺10%粉煤灰和10%矿粉的基础上,掺入不同掺量的硅灰,掺量为1%时,可有效改善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从其渗透性来看,矿物掺合料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细观孔结构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朱训国,王兆毅,何传琪,王利芬,赵双[3](2019)在《低强度钢渣混凝土抗压及抗渗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低强度钢渣混凝土的抗压及抗渗性能,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磨细钢渣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渣代替细骨料配制胶砂试件和低强度混凝土试块,通过胶砂试件强度和流动度的测定得出,不同钢渣掺量对胶砂试件强度和流动度的影响是非常敏感的,其强度随着掺量的增加整体呈降低的趋势;流动度亦呈现类似的变化特征,但钢渣掺量的比例易控制在20%~30%之间。本次试验所用钢渣宜制备低强度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其抗渗性能也随着钢渣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其内部结构增加了更多的孔隙水通道,导致其抗压强度也随之降低。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低强度钢渣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梁柯鑫,王起才,张凯,崔晓宁,李进前[4](2019)在《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早期强度及抗渗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西部严寒及多盐渍地区灌注桩混凝土,通过正交试验,主要研究了水胶比、引气剂掺量以及养护温度3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对混凝土早期强度以及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混凝土强度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因素A(水胶比),其次是因素C(养护温度),而因素B(引气剂)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最小;对混凝土电通量起主导作用的是因素C,因素A影响次之,因素B对混凝土的电通量影响最小;通过因素指标分析得到,随着水灰比增加平均强度逐渐降低,平均电通量逐渐增大;随着引气剂掺量增加平均强度逐渐降低,平均电通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平均强度逐渐增大,平均电通量呈现降低趋势,正交试验得出的因素A、B、C对混凝土强度以及抗渗性的影响与单一变量试验结果一致;在本次正交试验中,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并没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5期)
沈士杰[5](2019)在《细集料含泥量对C30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原材料均不改变的情况下,掺入泥粉,调节细集料的含泥量,进行C30混凝土试配,研究细集料含泥量对C30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细集料含泥量对C30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均有不利影响,建议含泥量不宜超过1%。(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9年05期)
尚刚,孟令其[6](2018)在《钢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基础上,利用水压力渗透法,研究了钢纤维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纤维的掺入可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能,且小掺量钢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渗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8年10期)
孙熙宁,王会云,王旭,李志达,吴坤[7](2018)在《尾矿砂中掺入水泥粘土增强其强度及抗渗性的应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尾矿中的有害成分污染环境,尾矿库需采取防渗措施。采用水平防渗的尾矿库,防渗土工膜存在缺陷或在尾矿库投入运行后出现破坏,将无法修复,只能对破损部位上部的尾矿作防渗处理进行弥补。本文采用高压旋喷法在尾矿砂中掺入水泥粘土形成增强体和防渗体的处理方法,可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设计》期刊2018年03期)
范灵芝[8](2018)在《等强度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进行研究,研究等强度条件下粉煤灰掺量、砂率与骨料取代率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通过极差、方差分析表明:粉煤灰掺量和骨料取代率是影响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显着性因素,砂率为不显着因素;掺入粉煤灰可以增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且最优掺量为25%。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渗透系数与粉煤灰掺量、砂率、骨料取代率的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23期)
梁柯鑫,王起才,张凯,张戎令,崔晓宁[9](2018)在《低温(3℃)养护条件下引气混凝土孔结构对强度与抗渗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低温(3℃)养护环境下28 d、56 d龄期下引气混凝土孔结构参数对早期强度以及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气量的增加,孔隙率增加,混凝土强度逐渐降低,抗渗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掺入适量引气剂时,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达到最佳,此时氯离子渗透路径变长,抗渗性能达增强;低温(3℃)养护条件导致混凝土孔径分布劣化,主要孔径分布范围明显变大,随着龄期增长,混凝土孔径朝着大孔减小,小孔增大的趋势发展,但是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白帅[10](2017)在《早龄期受冻水泥基材料的孔结构、抗渗性和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的早期冻害会造成其内部孔结构的严重损伤,而混凝土的孔结构特征强烈地影响着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孔隙微观结构的变化,探讨早期受冻环境下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的发展规律,掌握早期冻害的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将分形理论应用到早期受冻水泥基材料的研究中,根据分形维数的无标度性对孔径进行自主划分,并验证分形维数的物理意义即定量描述孔结构的复杂程度。研究了早期受冻条件下,不同试验因素的水泥基材料氯离子扩散和强度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基于孔结构给出了变化规律的内在机制,研究了早期受冻温度对水泥基材料孔结构发展规律的影响,并阐述了早期冻害的作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早期受冻水泥基材料的孔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性,利用无标度性对孔径进行自主划分,发现其孔径范围不受试验因素的影响,但净浆和砂浆的孔径分布并不相同。在早期受冻的条件下,对于预养24h的净浆,10~350nm的孔径影响早期强度增长,350~6000nm的孔径影响后期强度的增长;对于预养24h的砂浆而言,10~2000nm的孔径是影响强度的主要因素;预养不充分对净浆强度造成的损失非常大,并且预养24h后大于6000nm的孔径基本趋于稳定;而砂浆中大于2000nm的孔径在影响强度的同时,也受预养时间的影响,同样预养24h之后该范围内的孔径趋于稳定。每个区域内的孔径对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预养24h的砂浆,10~100nm范围内孔径作用效果更大,而对于预养24h的净浆,10~6000nm范围内的孔径则是影响氯离子扩散系数的主要因素。早期受冻会改变水泥基材料内部的孔径分布,其中受冻温度会影响孔径的变化范围,研究发现早期受冻的作用过程是孔结构劣化和填补修复同时进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液态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分的迁移、冰晶的形成与扩散对孔结构造成了不可恢复的损失。(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抗渗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矿物掺合料在负温养护条件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性的影响规律,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内在机理,进行-3℃养护条件下双掺不同掺量粉煤灰、矿粉和叁掺不同掺量粉煤灰、矿粉、硅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孔隙结构和电通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3℃养护条件下,掺入矿物掺合料均降低了混凝土早期的抗压强度,但在双掺10%粉煤灰和10%矿粉的基础上,掺入不同掺量的硅灰,掺量为1%时,可有效改善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从其渗透性来看,矿物掺合料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细观孔结构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渗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洪波,张玉鑫,王钟锐,王亮量,李兴.石墨尾矿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与抗渗性能研究[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9
[2].郭海贞,张戎令,王起才,代金鹏,娄许煜.负温条件和矿物掺合料耦合作用对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3].朱训国,王兆毅,何传琪,王利芬,赵双.低强度钢渣混凝土抗压及抗渗性能试验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9
[4].梁柯鑫,王起才,张凯,崔晓宁,李进前.多因素作用下混凝土早期强度及抗渗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9
[5].沈士杰.细集料含泥量对C30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能影响研究[J].广东建材.2019
[6].尚刚,孟令其.钢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渗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
[7].孙熙宁,王会云,王旭,李志达,吴坤.尾矿砂中掺入水泥粘土增强其强度及抗渗性的应用探索[J].有色金属设计.2018
[8].范灵芝.等强度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研究[J].科技视界.2018
[9].梁柯鑫,王起才,张凯,张戎令,崔晓宁.低温(3℃)养护条件下引气混凝土孔结构对强度与抗渗性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8
[10].白帅.早龄期受冻水泥基材料的孔结构、抗渗性和强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