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论文和设计-赵民生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包括机架、胶浆罐、第一称重台、第二称重台、第一胶浆桶、第二胶浆桶、配胶池、回胶池以及PLC控制器,所述第一胶浆桶和第二胶浆桶分别设置在第一称重台和第二称重台上,所述配胶池和回胶池并排设置在机架下方,所述胶浆罐设置在机架的中间位置并通过第一管道与配胶池连接,所述第一胶浆桶和第二胶浆桶分别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配胶池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称重台实现了胶浆的自动称重,提高了称重精度以及产品稳定性;并且实现了全程自动化配胶,减少了工人在生产车间的滞留时间,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该自动配胶装置不使用胶浆泵,降低了设备成本及耗电量,节省了生产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胶浆罐、第一称重台、第二称重台、第一胶浆桶、第二胶浆桶、配胶池、回胶池以及PLC控制器,所述第一称重台和第二称重台并排设置在机架上方,所述第一胶浆桶和第二胶浆桶分别设置在第一称重台和第二称重台上,所述配胶池和回胶池并排设置在机架下方,所述胶浆罐设置在机架的中间位置并通过第一管道与配胶池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气动球阀和第一隔膜泵,所述配胶池和回胶池上方设有第二隔膜泵,所述第一胶浆桶和第二胶浆桶分别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配胶池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二气动球阀和第三气动球阀,所述第二隔膜泵两端分别通过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与配胶池和回胶池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机架一侧,所述第一称重台、第二称重台、第一气动球阀、第二气动球阀、第三气动球阀、第一隔膜泵、第二隔膜泵分别通过电信号与PLC控制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胶浆罐、第一称重台、第二称重台、第一胶浆桶、第二胶浆桶、配胶池、回胶池以及PLC控制器,所述第一称重台和第二称重台并排设置在机架上方,所述第一胶浆桶和第二胶浆桶分别设置在第一称重台和第二称重台上,所述配胶池和回胶池并排设置在机架下方,所述胶浆罐设置在机架的中间位置并通过第一管道与配胶池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气动球阀和第一隔膜泵,所述配胶池和回胶池上方设有第二隔膜泵,所述第一胶浆桶和第二胶浆桶分别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配胶池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二气动球阀和第三气动球阀,所述第二隔膜泵两端分别通过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与配胶池和回胶池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机架一侧,所述第一称重台、第二称重台、第一气动球阀、第二气动球阀、第三气动球阀、第一隔膜泵、第二隔膜泵分别通过电信号与PLC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伸入回胶池的底部,所述第五管道位于配胶池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浆罐顶部设有雷达液位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浆罐顶部还设有泄压阀和充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浆罐底部通过第六管道与喷胶设备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胶池上方设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胶池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回胶池内设有第二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胶池底部通过高压气管与空压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胶池通过回胶管道与喷胶设备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备用胶浆桶、备用称重台、备用胶浆罐以及备用胶池,所述备用称重台设置在第二称重台一侧的机架上,所述备用胶浆桶设置在备用称重台上,所述备用胶浆罐设置在备用胶浆桶的下方,所述备用胶池设置在备用胶浆罐的下方,所述备用胶浆罐通过电信号与PLC控制器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配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纺布的生产工艺中,浸胶是重要的步骤之一,以便将多层纤维网粘合在一起。浸胶工艺所使用的胶水需要预先配置,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以人工配胶为主,首先将盛有不同胶水的胶浆桶分别进行称重,确定符合配方比例要求的胶浆,再通过胶浆泵将各种胶浆输送到配胶池;该过程大部分工序都需要通过人工完成,因此会存在以下问题:

1、称重精度差,导致配制成的胶水粘合质量差,产品稳定性较差;

2、由于胶浆异味较大,因此工作环境差,对人体也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3、胶浆泵成本高,单机价格达到几十万元,且耗电量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包括机架、胶浆罐、第一称重台、第二称重台、第一胶浆桶、第二胶浆桶、配胶池、回胶池以及PLC控制器,所述第一称重台和第二称重台并排设置在机架上方,所述第一胶浆桶和第二胶浆桶分别设置在第一称重台和第二称重台上,所述配胶池和回胶池并排设置在机架下方,所述胶浆罐设置在机架的中间位置并通过第一管道与配胶池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气动球阀和第一隔膜泵,所述配胶池和回胶池上方设有第二隔膜泵,所述第一胶浆桶和第二胶浆桶分别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配胶池连接,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二气动球阀和第三气动球阀,所述第二隔膜泵两端分别通过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与配胶池和回胶池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固定设置在机架一侧,所述第一称重台、第二称重台、第一气动球阀、第二气动球阀、第三气动球阀、第一隔膜泵、第二隔膜泵分别通过电信号与PLC控制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管道伸入回胶池的底部,所述第五管道位于配胶池的上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浆罐顶部设有雷达液位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浆罐顶部还设有泄压阀和充气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浆罐底部通过第六管道与喷胶设备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胶池上方设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胶池内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回胶池内设有第二过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胶池底部通过高压气管与空压机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胶池通过回胶管道与喷胶设备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动配胶装置还包括备用胶浆桶、备用称重台、备用胶浆罐以及备用胶池,所述备用称重台设置在第二称重台一侧的机架上,所述备用胶浆桶设置在备用称重台上,所述备用胶浆罐设置在备用胶浆桶的下方,所述备用胶池设置在备用胶浆罐的下方,所述备用胶浆罐通过电信号与PLC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称重台实现了胶浆的自动称重,提高了称重精度以及产品稳定性;

2、该自动配胶装置实现了全程自动化配胶,减少了工人在生产车间的滞留时间,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3、该自动配胶装置不使用胶浆泵,降低了设备成本及耗电量,节省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架;2-胶浆罐;3-第一称重台;4-第二称重台;5-第一胶浆桶;6-第二胶浆桶;7-配胶池;8-回胶池;9-PLC控制器;10-第一管道;11-第一气动球阀;12-第一隔膜泵;13-第二隔膜泵;14-第二管道;15-第三管道;16-第二气动球阀;17-第三气动球阀;18-第四管道;19-第五管道;20-雷达液位计;21-泄压阀;22-充气阀;23-第六管道;24-回胶管道;25-高压气管;26-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7-第一过滤网;28-第二过滤网;29-备用胶浆桶;30-备用称重台;31-备用胶浆罐;32-备用胶池;33-第三隔膜泵;34-第四气动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包括机架1、胶浆罐2、第一称重台3、第二称重台4、第一胶浆桶5、第二胶浆桶6、配胶池7、回胶池8以及PLC控制器9。

第一称重台3和第二称重台4并排设置在机架1上方,第一胶浆桶5和第二胶浆桶6分别设置在第一称重台3和第二称重台4上,配胶池7和回胶池8并排设置在机架1下方。

胶浆罐2设置在机架1的中间位置并通过第一管道10与配胶池7连接,第一管道10上设有第一气动球阀11和第一隔膜泵12,配胶池7和回胶池8上方设有第二隔膜泵13,第一胶浆桶5和第二胶浆桶6分别通过第二管道14和第三管道15与配胶池7连接,第二管道14和第三管道15上分别设有第二气动球阀16和第三气动球阀17,第二隔膜泵13两端分别与通过第四管道18和第五管道19与配胶池7和回胶池8连接,第四管道18伸入回胶池8的底部,第五管道19位于配胶池7的上部。

PLC控制器9固定设置在机架1一侧,第一称重台3、第二称重台4、第一气动球阀11、第二气动球阀16、第三气动球阀17、第一隔膜泵12、第二隔膜泵13分别通过电信号与PLC控制器9连接。

胶浆罐2顶部设有雷达液位计20,胶浆罐2顶部还设有泄压阀21和充气阀22。

胶浆罐2底部通过第六管道23与喷胶设备连接,回胶池8通过回胶管道24与喷胶设备连接(图中未示出喷胶设备),配胶池7底部通过高压气管25与空压机连接(图中未示出空压机)。

配胶池7上方设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6,配胶池7内设有第一过滤网27,回胶池8内设有第二过滤网28。

该自动配胶装置还包括自动配胶装置还包括备用胶浆桶29、备用称重台30、备用胶浆罐31以及备用胶池32;备用称重台30设置在第二称重台4一侧的机架1上,备用胶浆桶29设置在备用称重台30上,备用胶浆罐31设置在备用胶浆桶29的下方,备用胶池32设置在备用胶浆罐31的下方,备用胶浆罐31通过电信号与PLC控制器9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胶浆桶5和第二胶浆桶6分别用于盛放配胶用的硬胶浆和软胶浆,通过第一称重台3和第二称重台4分别称出硬胶浆和软胶浆的重量,第一称重台3和第二称重台4的称重传感器将数据传送给PLC控制器9,并通过人工将胶水的配方及比例数据输入PLC控制器9。

PLC控制器9控制第一隔膜泵12启动,将回胶池8内的回胶水抽入配胶池7,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2将检测到的液位高度数据传送给PLC控制器9,达到设定的配方高度后第一隔膜泵12停止工作;回胶池8内的胶水来自喷胶设备回收的二次胶浆。

PLC控制器9继续控制第二气动球阀16和第三气动球阀17开启,将第一胶浆桶5和第二胶浆桶6内硬胶浆和软胶浆输送入配胶池7内;同时空压机通过高压气管25将高压气体输送入配胶池7内,通过高压气流产生的气包进行胶浆的搅拌。

PLC控制器9控制关闭第二气动球阀16和第三气动球阀17,同时泄压阀21开始泄压,使胶浆罐2内的压力降低;紧接着PLC控制器9控制第一气动球阀11开启,第一隔膜泵12将配置好的胶浆打入胶浆罐2,雷达液位计20探测到液面达到设定高度后,第一隔膜泵12停止工作;同时第一气动球阀11关闭,泄压阀21关闭,充气阀22开启;至此,胶浆罐2的备料完毕。

备用胶浆罐30的备料过程与上述流程基本一致,这里只做简单说明,不再赘述其备料过程。

首先通过备用称重台30称量出备用胶浆桶29内的胶浆重量,并将重量数据传送给PLC控制器9;PLC控制器9控制设置在备用胶池32上方的第三隔膜泵33将胶浆抽入配胶池7内,达到设定液位高度后第三隔膜泵33停止工作;搅拌均匀后,通过PLC控制器9控制与备用胶浆罐30连接的第四气动球阀34工作,将配置好的胶浆打入备用胶浆罐30内,从而完成备用胶浆罐30的备料。

本实用新型通过称重台实现了胶浆的自动称重,提高了称重精度以及产品稳定性;同时实现了全程自动化配胶,减少了工人在生产车间的滞留时间,有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并且该自动配胶装置不使用胶浆泵,降低了设备成本及耗电量,节省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9131.X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5(青岛)

授权编号:CN209752814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01F15/04

专利分类号:B01F15/04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山东天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天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双拥路南端(前程社区)

发明人:赵民生;赵洪涛

第一发明人:赵民生

当前权利人:山东天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晓

代理机构:37273

代理机构编号:青岛科通知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的自动配胶装置论文和设计-赵民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