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黎紫书在《余生》中花了较多的篇幅对近代文明、科学理性进行反思,包括"除魅"带来的伦理道德的堕落、"去人性化"带来的人的异化和扭曲、人工智能带来的人的生存困境等等,并以政治寓言的形式反思清理低端人口的问题。该种反思构成了黎紫书创作的一个突破,这与她多年跨区域、跨国度的文化行旅密切相关。令人玩味的是,小说的这一创作理念与小说出版宣传的理念形成了反讽性的冲突。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梁立平
关键词: 黎紫书,余生,科学理性,反思
来源: 梧州学院学报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业: 世界文学
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分类号: I338.074
页码: 63-68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92K
下载量: 37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黎紫书作品中现代焦虑的哥特式形态[J]. 华文文学 2018(02)
- [2].边界超越与世界游走——以黎紫书微型小说的“世界意识”为考察中心[J]. 华文文学 2017(04)
- [3].“告别”的姿态和意义——论黎紫书的《告别的年代》[J]. 南方文坛 2015(01)
- [4].论黎紫书小说的“故”“事”“性”及其限制[J]. 当代文坛 2015(04)
- [5].盲女古银霞的奇遇——关于黎紫书《流俗地》(评论)[J]. 山花 2020(05)
- [6].浅议黎紫书小说中的懦弱男子形象[J]. 文教资料 2014(16)
- [7].论黎紫书小说中的寓言化叙事[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7)
- [8].黎紫书:告而不别[J]. 齐鲁周刊 2017(38)
- [9].世界行旅与南洋经验——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访谈[J]. 广州文艺 2017(10)
- [10].黎紫书小说新解读——以《告别的年代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2(21)
- [11].怎样寻找? 如何告别?——评黎紫书《告别的年代》[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06)
- [12].论黎紫书小说中的身份主题与符号身份[J]. 小说评论 2015(03)
- [13].异化的国族,错位的寓言——黎紫书《野菩萨》[J]. 当代作家评论 2013(02)
- [14].关于告别与成长的想象之书——读黎紫书《告别的年代》[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3(03)
- [15].黎紫书论:男女爱欲、父爱匮乏及细碎多变[J]. 东吴学术 2013(05)
- [16].披着女巫外衣的精灵——黎紫书小说创作主题研究[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2(02)
- [17].在父的国度:黎紫书小说的女性空间[J]. 华文文学 2008(01)
- [18].论黎紫书小说的三重色彩[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01)
- [19].解析黎紫书短篇小说中的符号取向——以短篇小说集《野菩萨》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04)
- [20].试论黎紫书小说中“窥探者”的形象——以《某个平常的四月天》和《有天使走过的街道》为例[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3(04)
- [21].论黎紫书《告别的年代》中的死亡书写[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2(02)
- [22].日对魔镜幻化人生的阴暗女巫——马华女作家黎紫书小说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3].黎紫书:新生代马华女作家[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08(02)
- [24].论黎紫书小说的儿童视角下的“丑父”形象[J]. 名作欣赏 2012(26)
- [25].他城与自我建构——论马华作家黎紫书散文中的行旅书写[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3(02)
- [26].生命的震颤——黎紫书、黄锦树小说的死亡叙述对比[J]. 名作欣赏 2013(32)
- [27].论黎紫书小说中“身份焦虑”问题[J]. 华文文学评论 2013(00)
- [28].从黎紫书创作看当代马华新生代文学观念的演进[J]. 电影评介 2012(02)
- [29].边缘的开放性:黎紫书论[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10)
- [30].《余生》[J]. 广州文艺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