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区域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公路,层次分析法,边界划分方法,社会经济影响区域
经济区域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杨媛媛,王屏[1](2019)在《高速公路社会经济影响区域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具体分析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对其周边区域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需首先划分其影响区域的范围。文中在借鉴分析多种边界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高速公路的影响区域进行划分。并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直接影响点、产业带、影响区3个层次的数据各有特点,但应该以产业带数据为主,直接影响点和影响区的数据作为补充。(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马姣姣[2](2018)在《基于SOM算法的综合经济区域划分及其公路货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运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我国货物运输的主要承担方式。公路运输具有时间自主性、适应能力强、机动灵活性等特性,且公路路网密度大于铁路网和水路网密度,可提供“门到门”的短途运输,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对经济发展具有引导功能。同样,公路运输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起来的,但不同区域的经济特性存在差异,对公路货物运输需求在规模、结构、层次上也将产生差异。为了制定合理的区域公路运输规划,切实可行的区域运输战略,发挥自身引导经济发展的作用,应利用与公路货运相关的经济、设施可达性等指标开展区域划分研究,寻求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间的可达性水平相似的区域,从而根据不同区域的货运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货运政策,能够为区域公路运输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统计数据及公路货运活跃水平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基础,选取与公路货运相关的经济、设施和公路可达性等指标,通过构建空间聚类模型,对区域进行划分后分析区域公路货运特征。以Matlab编程软件和R语言为技术支撑,利用Matlab编写自组织映射模型(SOM)算法模型,R语言实现货运变化趋势相似性度量,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研究。首先,参考现有文献中所选取的指标,以数据可获得性、科学性、准确性为原则,选取指标后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数据基础。再次,对选取指标进行筛选与剔除,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等分析,获得空间上具有集聚特征及数据间不具有相关性的指标,进一步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选取指标对公路货运相关数据的解释能力。然后,应用构建的聚类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区域划分相邻原则,初步分为九大类,但结果存在不符合划分原则的省份,进一步对产业结构做聚类分析后将特殊情况的省份进行归类。为了验证特殊省份归类的合理性,采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对其及相邻省份的货运活跃水平变化趋势进行相似性度量,进一步证明了特殊省份归类的合理性,最终得到七大经济区域。最后,基于区域划分分析区域公路货运特征,从公路货运分布情况及影响区域公路货运因素大小入手进行了分析,并最终给出相应的货运发展建议,可为不同区域制定未来公路货运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26)
刘艳[3](2017)在《财政视角下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研究——基于模糊聚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家经济区域进行详细划分研究是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区域经济政策精准调控的前提基础,伴随着我国经济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攀升,区域划分越来越细,标准也不断变化。本文在分析过往经济区域划分演进史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聚类算法结合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发现利用FCM划分为Ⅰ、Ⅱ、Ⅲ、Ⅳ共计四个综合经济区域比较合理,在经济新常态下可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宏观政策调控,尤其是宏观财政政策精准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物价》期刊2017年12期)
邹凤琼,张刚华[4](2017)在《基于多尺度空间聚类的江西省经济区域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区划是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传统聚类方法进行的经济区划不能兼顾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运用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空间聚类方法、综合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对江西省县域单元经济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可划分为五类经济区,分别是昌九经济区、赣东北经济区、赣西北经济区、赣中南经济区和赣南经济区,区划结果与江西省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05期)
林坤伟,余航,毕素娟[5](2017)在《柘岱口乡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至浙闽交界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林坤伟 通讯员 余航 毕素娟)日前,福建省浦城县忠信镇际洋村村民巫平松来到位于遂昌县柘岱口乡的农商银行分理处,办理了10万元贷款手续,用来扩建自家的石蛙养殖场。“只要一个电话,信贷员马上就到实地帮我们认证。放款也很快,半天就可以到(本文来源于《丽水日报》期刊2017-07-24)
曾小平,闫卫阳[6](2017)在《基于多要素迭加的经济区域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计算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聚类确定出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然后,以37个中心城市为发生元,通过多要素迭加分析,对我国一级经济区和二级经济区的理论边界进行渐进式调整,以确定我国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范围边界。(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徐学柳,马文强,李瑞[7](2017)在《我国经济社会“五位一体”的区域划分——基于省际统计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位一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布局,经济社会区域的划分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融入政治因素,构建反映经济社会的经济实力、社会对外联系、人文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四类指标,对近五年的省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针对不同指标,经济社会区域的划分在不断调整。因此,证明了"动态经济板块"设想;并且这种调整有从地域结合转向空间关联的趋势,但是这种转变是基于一定的地域基础,并进一步揭示了东部沿海省际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而,为制定差异性和时效性的区域化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7年01期)
张娟[8](2016)在《中国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变化与区域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始终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着,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也出现了很多潜在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省域、城乡、行业发展并不同步所导致省域的发展不均衡。近年来,很多学者开展了地区综合竞争力发展与空间集聚现象等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综合竞争力发展具有很强的惯性影响,对经济现象做单点分析与描述,会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无法清晰显示。故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结果差强人意。因此,区域综合竞争力区划与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研究的难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本文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的精度,根据区域综合竞争力演变机理及传统密度聚类DBSCAN算法原理,抓住研究周期和指标数据对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的作用,将1996-2013年共计18年的研究期划分为每两年为一个研究周期的区间型,共计分为9个研究周期,设计区间型密度聚类DBSCAN算法,构建区间型密度聚类DBSCAN算法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模型,解决了对区间型指标数据刻画不足的问题。其次,引入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指标,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以及区位熵对全国省域经济展开空间集聚特征分析,并结合区域空间集聚特征指数的变化,对全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展开时空演变研究;最后,本文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除香港、澳门、台湾)为研究区,探讨全国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和空间集聚特征分析的各自特点与相互联系,分别采用了 GIS技术、聚类分析密度聚类DBSCAN方法以及空间集聚特征指数分析对省域间综合竞争力及经济空间集聚进行区划评价分析。利用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与省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分析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的办法,开展全国省域竞争力区划与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变化联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区间型密度聚类DBSCAN算法进行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省域发展情况吻合,合理反映研究区内综合竞争力发展的总体特性;(2)根据省域间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以及区位熵的计算结果,所显示的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过程真实可靠;(3)区间型密度聚类DBSCAN省域竞争力区划模型结合省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过程的分析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现象反作用与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评价,具有引导作用。为省域综合竞争力区划与其空间集聚现象分析带来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郭文娟[9](2016)在《茶业经济区域划分价值与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产业的兴起及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性的茶叶经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结合茶产业区域化的发展特点,对茶叶经济区域划分的价值以及其在今后的发展策略进行简要的阐述,从而明确区域性的茶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6年04期)
白璧玲,许盘清,马宝记[10](2016)在《《史记·货殖列传》经济区域划分与文化地图绘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所划分的经济区域,为其总结自古以来习用的《禹贡》九州体系,再结合多方实地考察所得,反映着西汉盛世的区域经济特性。《货殖列传》所述空间范畴为四个大区,即山西、山东、江南及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各以山川地形之自然分界为区隔,其下又考量物产、风俗、交通等特性,各分为若干亚区。《史记·货殖列传》所述经济分区涉及之地名,辅以相关研究资料进行考证,进而运用GIS来汇整历史地名、河川、地形起伏等基本地图数据,对于分区所指涉之空间范畴及界划所在,作一厘清,并透过地图结合文本记录内容来呈现,以概览其地域经济与文化特性之时空意义。(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经济区域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路运输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我国货物运输的主要承担方式。公路运输具有时间自主性、适应能力强、机动灵活性等特性,且公路路网密度大于铁路网和水路网密度,可提供“门到门”的短途运输,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对经济发展具有引导功能。同样,公路运输是依托区域经济发展起来的,但不同区域的经济特性存在差异,对公路货物运输需求在规模、结构、层次上也将产生差异。为了制定合理的区域公路运输规划,切实可行的区域运输战略,发挥自身引导经济发展的作用,应利用与公路货运相关的经济、设施可达性等指标开展区域划分研究,寻求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间的可达性水平相似的区域,从而根据不同区域的货运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货运政策,能够为区域公路运输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统计数据及公路货运活跃水平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基础,选取与公路货运相关的经济、设施和公路可达性等指标,通过构建空间聚类模型,对区域进行划分后分析区域公路货运特征。以Matlab编程软件和R语言为技术支撑,利用Matlab编写自组织映射模型(SOM)算法模型,R语言实现货运变化趋势相似性度量,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研究。首先,参考现有文献中所选取的指标,以数据可获得性、科学性、准确性为原则,选取指标后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数据基础。再次,对选取指标进行筛选与剔除,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等分析,获得空间上具有集聚特征及数据间不具有相关性的指标,进一步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选取指标对公路货运相关数据的解释能力。然后,应用构建的聚类模型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区域划分相邻原则,初步分为九大类,但结果存在不符合划分原则的省份,进一步对产业结构做聚类分析后将特殊情况的省份进行归类。为了验证特殊省份归类的合理性,采用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对其及相邻省份的货运活跃水平变化趋势进行相似性度量,进一步证明了特殊省份归类的合理性,最终得到七大经济区域。最后,基于区域划分分析区域公路货运特征,从公路货运分布情况及影响区域公路货运因素大小入手进行了分析,并最终给出相应的货运发展建议,可为不同区域制定未来公路货运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区域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杨媛媛,王屏.高速公路社会经济影响区域划分研究[J].交通科技.2019
[2].马姣姣.基于SOM算法的综合经济区域划分及其公路货运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8
[3].刘艳.财政视角下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研究——基于模糊聚类算法[J].中国物价.2017
[4].邹凤琼,张刚华.基于多尺度空间聚类的江西省经济区域划分[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
[5].林坤伟,余航,毕素娟.柘岱口乡延伸金融服务触角至浙闽交界村[N].丽水日报.2017
[6].曾小平,闫卫阳.基于多要素迭加的经济区域划分[J].商业经济研究.2017
[7].徐学柳,马文强,李瑞.我国经济社会“五位一体”的区域划分——基于省际统计数据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7
[8].张娟.中国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变化与区域划分[D].江西理工大学.2016
[9].郭文娟.茶业经济区域划分价值与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
[10].白璧玲,许盘清,马宝记.《史记·货殖列传》经济区域划分与文化地图绘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