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勇
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523710
摘要:机械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点,对工程的效益、进度、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讨论怎么样搞好工程机械管理,首先对工程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机械工程;管理;对策探讨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生产企业不改革机械管理模式,完善机械管理制度,改善机械管理方法,那么,生产企业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本文提出保证企业机械管理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
一、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管理意识不高,规章制度不健全
我们都知道,机械管理属于长期、涉及层面多的工作,对于工程或生产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很多企业都有严格的登记管理。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即使对设备机械等有着严格的登记管理,但缺乏对机械维护、管理的意识,也没有良好的机械维护机制和管理机制,导致机械管理档案缺失,机械设备台账混乱。同时,很多企业决策人员没能重视到机械管理的重要性,认为机械管理只是简单的机械设备记录、维修等内容。
更有的企业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人员的行为和操作不注意,造成管理和现实的脱节,最终致使很多环节和组织发挥不了作用,使得机械管理出现漏洞,从而影响了工程顺利进行以及生产经营。
2、机械维修设施不足,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生产经营以及工程建设的关键内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效益或工程的顺利进行。多数企业或单位缺乏对机械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投入,维修和管理机械设备的人员积水水平低下,工作态度散漫。一方面,因缺乏投入,企业太过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没能及时更新和培训相关人员的知识和技术,导致在进行设备管理和维护时,人员的技能跟不上。另一方面,因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工程或者企业都开始使用尖端科技的配件,而对于很多技术人员来讲,因缺少提升的平台,自身技能水平有待提高。此外,因缺少专业性的管理,机械管理缺乏力量,管理人员受利益驱动,不重视机械维护与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3、机械更新不及时,施工效率低下
前面说到,很多时候企业看中的都是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缺乏对企业长远的考虑。因此,对于机械管理工作的投入较少,随着企业生产或者工程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大,机械设备基本随时处于工作状态,这就难免会出现机械老化、磨损的情况,这就给机械管理增加了很大一部分费用,造成了企业的生产、施工效率低下。而有的工程为了赶工期,超负荷完成工作,但因缺乏科学合理的机械管理,机械更新不及时,因此不能保证连续性的工作,最终不仅没有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还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再加上机械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稳定,很多时候关键技术人才流动,致使机械运转停止,而很多临时技术人员对于现场不熟,指导经验不足,最终都会影响到生产和施工。
二、常见的机械管理模式
(1)固定管理
机械设备固定管理是许多企业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保管机械设备,避免机械设备被过度使用,从而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只有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才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固定管理模式根本不能满足经济市场的竞争需要,难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这种管理模式必然被淘汰。
(2)租赁管理
机械设备租赁管理是一种非常灵活的管理方式,它可以实现机械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其具体做法是:企业可以把自己的机械设备放到租赁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这就让机械设备更好地被使用,当其他企业使用该设备时,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设备租赁费用,这样不仅减少了本公司的设备闲置,又增加了公司的经济利益,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3)综合管理
传统管理也不是完全落后的,传统管理中也有优势,例如:传统管理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性,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有效工作,这是许多管理模式不能够保证的。因此,综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把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中的优势作用结合起来,从而保证机械设备保养、维修、运行的协调发展,实现机械设备的合理工作,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水平,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综合管理模式是企业未来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三、机械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1、提高人员意识,完善机械管理制度
由上文可知,当前企业或工程中机械管理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想要提高机械管理水平,促进工程顺利进行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机械管理意识。施工单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工期,合理安排好施工流程和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一整套严格的保障措施。生产企业也应充分分析市场情况,根据自己的长期计划和目标,制定专门的机械管理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对机械管理重要性的人事,组织由专门的人员组成的负责管理、执行和监督机械管理的机构或者部门。同时要建立详细的机械技术资料,通过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监测,促使相关人员注重机械管理工作。此外,要将眼光放长远,不仅要注重利益和工期,更要注重机械管理的作用,加大对机械管理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械管理受到重视,并充分发挥机械管理的职能。
2、推行弹性机械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运转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机械的维护和管理是生产或施工的关键内容,良好的机械保养制度则是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此,为确保良好的机械运转,我们应进一步健全机械保养制度,推行弹性保养制度,并严格定期执行。受到工艺不一、机械复杂、种类繁多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机械管理工作更为复杂,而机械管理工作的可靠性则成为保障机械运转的关键途径。所以,通过以企业特点出发,制定出符合企业或施工单位自身实际情况的机械维护和保养制度,建立责任落实制度,将机械维护和管理工作落实到岗位中。同时,对机械的维护和保养进行及时的记录,以为后期的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更是责任落实的关键证据。
3、加强人员培训,创建综合素质较高的队伍
现阶段机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要确保机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和工程效率,最主要的就是要强化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也给机械管理和使用人员提出了挑战,企业或单位应加强对于机械设备使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多样的培训或者教育活动,不断丰富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从技术、行为以及综合素质上进行提升。此外,企业还应及时更新员工的知识,从根本上解决水平较低的现象,通过专业的培训,打造综合素质较高的队伍,有效保障机械管理工作效率。
4、加大投资,及时采购更新的设备
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直接影响企业的施工效率和竞争力。因此,作为企业要为长远利益着想,必须严格落实设备报废制度,做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在这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机械更新换代的原则,通过科学检测,将磨损严重、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修理维护费用高、已不能达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机械设备坚决进行更新,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另外,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工程机械,一律做报废处理,不得以各种原因继续使用,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只有确保了机械设备的良好状态,才能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机械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机械管理工作,不断改革机械管理模式,完善机械管理制度,改善机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让企业的机械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为企业顺利生产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饶锋。关于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
[2]严思梦。探讨当前机械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模式[J].商,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