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交通路障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向交通路障,由稳固件和升降件依次间隔交替连接构成;前述的稳固件和升降件通过连接件及连接轴连接到一起,前述的连接件为稳固件与升降件的共同底板,前述的连接件埋设在路面以下;前述的稳固件与升降件的顶部与路面齐平;前述的连接轴从稳固件与升降件的中部穿过将整个装置串接起来;前述的升降件包括阻行段和沉落段,前述的阻行段和沉落段为一个穿在前述的连接轴上并绕其自由转动的整体结构,前述的沉落段对连接轴的力矩大于阻行段对连接轴的力矩。本实用新型型式简单,操作方便,无人值守,且可循环利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单向交通路障,其特征在于:该交通路障横跨在路面上,由稳固件(1)和升降件(2)依次间隔交替连接构成;所述稳固件(1)和升降件(2)通过连接件(3)及连接轴(5)连接到一起,所述连接件(3)为稳固件(1)与升降件(2)的共同底板,所述连接件(3)埋设在路面以下;所述稳固件(1)与升降件(2)的顶部与路面齐平;所述连接轴(5)从稳固件(1)与升降件(2)的中部穿过将整个装置串接起来;所述升降件(2)包括阻行段(4)和沉落段(6),所述阻行段(4)和沉落段(6)为一个穿在所述连接轴(5)上并绕其自由转动的整体结构,所述沉落段(6)对连接轴(5)的力矩大于阻行段(4)对连接轴(5)的力矩。

设计方案

1.一种单向交通路障,其特征在于:该交通路障横跨在路面上,由稳固件(1)和升降件(2)依次间隔交替连接构成;所述稳固件(1)和升降件(2)通过连接件(3)及连接轴(5)连接到一起,所述连接件(3)为稳固件(1)与升降件(2)的共同底板,所述连接件(3)埋设在路面以下;所述稳固件(1)与升降件(2)的顶部与路面齐平;所述连接轴(5)从稳固件(1)与升降件(2)的中部穿过将整个装置串接起来;所述升降件(2)包括阻行段(4)和沉落段(6),所述阻行段(4)和沉落段(6)为一个穿在所述连接轴(5)上并绕其自由转动的整体结构,所述沉落段(6)对连接轴(5)的力矩大于阻行段(4)对连接轴(5)的力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交通路障,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行段(4)为长杆状结构,所述沉落段(6)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块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交通路障,其特征在于:所述沉落段(6)在重力作用下沉落在连接件(3)上,且此时所述沉落段(6)三角形截面结构的一条底边平放在连接件(3)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交通路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2)的宽度小于场内交通允许行驶车辆中最窄车胎的宽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电工程施工场内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向交通路障。

背景技术

水电工程施工场内交通中经常会遇到需限制双向道路中一个方向通行的情况,目前最为普遍的做法:①设置机械式道路路障,运行通行方向车辆来时开启,逆行方向不予开启,缺点是费人工、费机械。②安排专职人员站在路边进行交通疏导,需要耗费人工,且遇到车辆强行冲关时,无强制终止冲关的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水电工程场内交通中强制单向行驶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路障,型式简单,操作方便,无人值守,且可循环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向交通路障,该交通路障横跨在路面上,由稳固件和升降件依次间隔交替连接构成;前述的稳固件和升降件通过连接件及连接轴连接到一起,前述的连接件为稳固件与升降件的共同底板,前述的连接件埋设在路面以下;前述的稳固件与升降件的顶部与路面齐平;前述的连接轴从稳固件与升降件的中部穿过将整个装置串接起来;前述的升降件包括阻行段和沉落段,前述的阻行段和沉落段为一个穿在前述的连接轴上并绕其自由转动的整体结构,前述的沉落段对连接轴的力矩大于阻行段对连接轴的力矩。

进一步的,前述的阻行段为长杆状结构,前述的沉落段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块状结构。

进一步的,前述的沉落段在重力作用下沉落在连接件上,且此时前述的沉落段三角形截面结构的一条底边平放在连接件上。

进一步的,前述的升降件的宽度小于场内交通允许行驶车辆中最窄车胎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路障的稳定:路障放置到水平地面后,通过本身底部的平面可以和地面形成稳定的接触,自身稳定。稳固件与升降件通过连接件及连接轴连接,沉落段通过自重作用沉落在连接件的平面上,路障内部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也稳定可靠。

(2)单向交通路障的作用:经过单向交通路障的使用,可使允许通行方向的车辆正常行驶经过,逆向行驶车辆强制限制通过。

(3)运行的便捷:使用时,只需要把路障放置到路面上,不用时通过设备抬走即可。路障本身及路障内部的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可无人值守、减少机械设备使用,可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单向交通路障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允许通行方向的车辆通行示意图;

图5是逆向行驶车辆不允许通行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稳固件,2-升降件,3-连接件,4-阻行段,5-连接轴,6-沉落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一步对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5:从图1可以看出,该交通路障横跨在路面上,由稳固件1和升降件2依次间隔交替连接构成,图1中共由6个稳固件1和5个升降件2构成;其中道路两侧为两个稳固件1,向内依次间隔设置4个稳固件1,稳固件1之间夹有升降件2。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稳固件1和升降件2通过连接件3及连接轴5连接到一起,连接件3为稳固件1与升降件2的共同底板,连接件3埋设在路面以下;稳固件1的中上部设有通孔用于穿过连接轴5,而升降件2则穿在连接轴5上。稳固件1与升降件2的顶部与路面齐平;连接轴5从稳固件1与升降件2的中上部穿过将整个装置串接起来。

如图3所示,升降件2包括阻行段4和沉落段6,阻行段4和沉落段6为一个穿在连接轴5上并绕其自由转动的整体结构,沉落段6对连接轴5的力矩大于阻行段4对连接轴5的力矩。阻行段4为长杆状结构,沉落段6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块状结构,但是沉落段6的三角形的一条边与阻行段4构成了位于一线上的背部,这样当沉落段6翻转到与阻行段4水平时,两者位于上方的背部为一条与路面平行的水平线。

图4和图5展示了升降件2在连接轴5上自由转动的状态。可以看出,在无车通行的状态下,沉落段6在重力作用下沉落在连接件3上,且此时所述沉落段6三角形截面结构的一条底边平放在连接件3上,而阻行段4此时形成倾斜向上的状态,对于不允许通行方向上逆行的车辆构成阻行,即图5所示的状态。当允许通行的方向有车来时,如图4所示,车轮碾压阻行件4,使升降件2绕连接轴5逆时针转动,沉落段6翘起至升降件2的背部与路面平行,此时允许通行方向的车辆可以通行,而通行过后,由于沉落段6比阻行段4沉重,因此沉落段6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落带动升降件2顺时针转动,又回到图5所示的状态。

另外,升降件2的宽度小于场内交通允许行驶车辆中最窄车胎的宽度。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单向交通路障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5401.2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2(贵州)

授权编号:CN209836864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E01F13/10

专利分类号:E01F13/10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兴黔路16号

发明人:刘明;葛小博;张建博

第一发明人:刘明

当前权利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楠;李余江

代理机构:52100

代理机构编号: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单向交通路障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