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发电论文_康彦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散发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散,算法,陕北,自律性,鱼群,神经网络,系统。

分散发电论文文献综述

康彦青[1](2019)在《太阳能发电与空气源热泵联合供暖在陕北地区分散式住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陕北地区分散式住宅,提出太阳能发电与空气源热泵联合供暖方案。选定对象,通过相关负荷数值计算,设计并构建供暖系统,系统利用光伏阵列集热发电,为空气源热泵供暖过程中各部分电负荷提供电力支持。采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通过热平衡法实现负荷模拟,分别计算系统运行能效、室内舒适性等参数,根据计算结果,分别从围护结构、水箱容积和控制策略几方面对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耐碱网格布将烯塑料泡沫板拼接上,在保证聚苯板表层没有长期在外裸露的情况下,当聚苯板安装之后,在其外层设置抹面层,并给出了墙体组合材料具体参数,实现围护结构优化。利用TRNSYS经模拟获取不同建筑负荷相应最优水箱容积。从室外温度、启停、变流量、间歇等方面优化系统控制策略,并建议在各个房间中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当供水温度和流量保持不变时,把室内供暖温度当成控制参量,利用采暖回路中阀门实现系统控制。经实验验证,所提方案可综合考虑到能效、经济以及环保等方面,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范博,杨秦敏,刘文新[2](2019)在《微电网中并联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分散式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通常由负载、储能系统以及分布式发电单元组成。由于其惯性小和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微电网控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针对微电网中的并联分布式发电单元提出了一种分散式控制算法,提高了分布式发电单元之间的负载电流分配精度,并使系统的母线电压可以跟踪电压参考轨迹。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9年10期)

吴成鹏[3](2018)在《刍议风力发电场规划选址技术与方法——以佛子山分散式风力发电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城乡规划视角阐述了风力发电场选址论证的技术与方法体系,认为评判一个风力发电场项目选址是否可行,需要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基地条件的可行性、相关规划的协调性、项目环境影响性,以及经济社会效益与工程管理5个方面进行论证,并以湖北省天门市佛子山分散式风力发电场为例,进行了选址论证思路演示。(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8年14期)

潘宁,陈祎,刘蔚,张廷军,马宗虎[4](2018)在《生物燃气发电项目控制系统的分散控制与集中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生物燃气电厂项目的全厂控制系统多延用火电厂的一些规范及控制方式。火电厂在物料来源上相对稳定,而且对机组运行的控制要求非常苛刻,在控制系统的配置上是根据"不可停机"的理念而设计的。而对于生物燃气电厂,如果仍然沿用该方式来控制,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控制。从生物燃气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提出了"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控制方式,该方式重点考虑了各单元环节的平衡耦合关系,可使系统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提高了发电效率。(本文来源于《华电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王赫[5](2017)在《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的分散式风力发电优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相应的能源消耗也不断增加,不过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在能源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为此就很有必要综合利用一些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相关的节约能源要求。在此形势下分散式风电技术开始被研究出来,此技术可以降低网损,改善电压分布性能,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因而开始成为风力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应用了一些模型进行了分散式风力发电的相关研究,讨论了这种发电设备的安装和布置情况,进行了优化改进。文章在研究中首先简要论述了分散式风电的接入位置和容量相关概念,接着对其和电网中网损、电压分布和稳定性之间的影响关系做了具体分析,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此种模式发电配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简要分析了此种模型的性质,发现其可以较好的反映分散式风力发电对配电网的影响情况,且计算简单,可灵敏的反映分散式发电的性能特征。随后对风力发电的随机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异步电动机的结构进行了论述,并确定了相应的潮流计算相关节点处理方法。接着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优化了配置模型,在数据模拟基础上对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发现其存在参数较多,分析难度大等相关缺陷。为了应对这种缺陷,文章接着在人工鱼群算法基础上优化而得到蒙特卡罗后算法(后文用M-C算法代替)。通过分析发现改进后的这种算法对参数不敏感,且有效的避免了早熟的缺陷。综上所述,文章主要对分散式风力发电机的性能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加入风力发电机对电网的影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优化配置模型,并通过数据验证对此种算法的有效性和优点进行了论证,所得结果可以为电力网络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9-01)

李清[6](2016)在《基于分散强化学习算法的虚拟发电部落AGC功率动态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智能电网分散自治的发展趋势,本文搭建了计及EV充换电站的虚拟发电部落两层AGC功率分配框架,以解决机组规模较大导致的“维数灾难”问题。在此控制框架下,AGC功率分配主要包括两个过程:1)将区域电网的总功率指令分配到各个虚拟发电部落;2)将各个虚拟发电部落的总功率指令分配到EV充换电站和传统发电机组。本文提出采用一致性迁移Q学习算法进行第一个过程的功率分配,第二个分配过程由于机组规模庞大,为提高优化计算速度,本文采用简单的一致性算法进行功率分配。当第二个功率分配过程计及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参与时,考虑EV充换电站具有调频时延短的优势,优先让EV充换电站参与调频,剩余的功率缺额由传统机组承担,其中EV充换电站的AGC功率分配是采用调节成本一致性算法,传统机组的AGC功率分配是采用爬升时间一致性算法。智能体间采用虚拟一致性变量作为一致性交互计算信息,同时以真实一致性变量确定充换电站和传统机组的AGC功率,提高了算法的应用灵活性。海南电网模型仿真表明:一致性算法不仅可以减少电网调节成本,提高区域电网的控制性能标准,而且能有效实现EV参与电网AGC功率分配的自律调频。当第一个功率分配采用一致性迁移Q学习算法时,在每个部落与其相邻部落进行值函数矩阵的交互一致性计算后,部落领导者能自组织地协同各个部落的发电功率,从而达到“分散自治,集中协调”的效果。在引入迁移学习后,算法能有效地利用历史优化信息进行快速的功率动态分配优化,以满足AGC的控制时间尺度要求。广东电网模型仿真表明:与集中式分配算法相比,本文所提算法能有效解决复杂大规模电网AGC功率动态分配的分散式优化问题,在减少AGC机组调节费用的同时,可以提高区域电网的控制性能标准。(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6)

李晓明[7](2016)在《多源发电过程分散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电力来自于燃烧化石燃料。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上升,化石能源终将枯竭,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替代能源。风力发电技术是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全球已有大量风电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化成功案例。风电机组接入电网,必然影响接入地区的电压稳定性和系统阻尼。传统电力系统分散协调控制仅基于同步发电机组设计,而风电机组多使用感应发电机——异步发电机的一种,感应发电机的机电特性和控制方式与同步机均有较大差别。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传统电力系统分散协调控制显然不能满足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需求。基于以上考虑,该文推导了包含风电机组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关联测量模型,该模型将各发电机组之间的关联作用用本地可测变量表示,从而为新能源电力系统关联测量分散协调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模型基础;设计了基于状态调节器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关联测量分散协调控制器,并与可选择结构的分散协调控制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电力系统关联测量分散协调控制对控制器结构没有限制,设计方法灵活,可进行最优控制,具有较好控制效果。为了改善跟踪控制效果和系统阻尼,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神经自适应分散协调预测控制策略(Neural Adaptive Decentralized-coordinat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NADMPC).该方法以各典型工况点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关联测量模型构建预测模型库,利用在线训练Elman人工神经网络加权控制器计算各模型权值,从而实现了一种闭环、非线性、自适应加权控制;加权、拟合后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关联测量模型送入模型预测控制器以实现闭环控制。为了提高基于双馈风机(Double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风电场的故障穿越能力,提出了一种可选择结构的神经自适应电力系统稳定器(Neural Adaptive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NAPSS)设计方法。主导特征值分析和动态仿真表明了NADMPC和NAPSS的有效性。为了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和动态特性的精细控制,提出了一种具有区域极点配置约束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分散协调混合H2/H∞模糊比例积分控制策略。该方法以新能源电力系统关联测量模型为基础构建模糊状态观测器,并在模糊建模过程中考虑逼近误差。在区域极点配置约束和控制器比例积分结构约束下,将多约束条件下的混合H2/H∞控制问题转化为叁个特征值问题(Eigenvalue Problem, EVP),每个EVP又可用一系列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描述。求解LMI问题属于凸优化,借助MATLAB LMI Toolbox可轻松求得数值解。该方法同时采用鲁棒镇定技术克服逼近误差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特征值分析和动态仿真表明了分散协调混合H2/H∞模糊比例积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6-03-01)

石淇逾[8](2015)在《分散式光伏发电系统信号干扰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 2014年底建成并网发电的梅钢20MW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中,宝菱电气负责提供了包括主要发电设备及后台通信在内的部分设备,全程参与了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在项目调试过程中,宝菱电气特别针对设备通信质量的保证和干扰抑制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5-09-08)

顾云杰[9](2015)在《新能源发电直流微网分散对等运行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微网是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接入电力系统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直流微网与较多新能源电源、储能装置以及越来越多的低压负荷兼容,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传输容量和系统灵活性,因此成为近年来学术界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聚焦于新能源直流微网的运行控制技术,发展了对等控制思想,通过分散终端的自律、自适应和自组织控制,在多样性资源即插即用所导致的时变结构和开放边界条件下,实现有效的系统稳定、功率分配和能量管理,形成了一套分散对等的新能源直流微网运行控制解决方案。首先,提出了自律性系统稳定概念。直流微网中因多源共存导致存在源-源振荡的风险,而且多源即插即用造成的时变结构使其分析更为复杂。自律性系统稳定概念采用分散致稳的思路,克服了稳定性分析对微网整体模型的依赖性,通过变流器的分散自律控制保证时变结构微网的稳定运行。引入导纳无源性理论建立了变流器自律稳定准则,并且进一步提出了无源裕度准则以提升微网的自律稳定裕度,阐明了基于无源性的自律准则与传统阻抗比准则的关系,指出无源裕度准则本质上是传统阻抗比相位裕度准则的分散化形式。利用电压前馈设计了变流器无源化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到Boost电路和叁相电压源AC-DC电路中。其次,提出了自适应功率分配策略。通过充分挖掘直流微网电压中蕴含的静态、动态信息,提出了模态自适应和动态自适应功率分配方法,实现分散对等的模态切换和动态功率分配,以契合新能源直流微网中不同资源的多样运行模态和多样行为动态,方便其即插即用灵活接入。其中模态自适应控制将直流电压区间与微网运行模态相关联,在不同区间由不同类型的资源主导微网电压和功率平衡调节。如此,分散的可控资源可以根据电压区间自主调整控制目标,实现灵活的模态切换。动态自适应控制从直流电压的时域波动信号中提取动态信息,通过频域功率分配器分配动态功率,与可控资源自身的动态响应能力相匹配。模态自适应和动态自适应控制组合形成的自适应功率分配方案可以在没有通信的苛刻条件下,保证直流微网中的可控资源能够结合自身属性与系统需求,适应复杂多变的微网工况,以分散对等的方式共同维护微网可靠的功率平衡。第叁,提出了自组织能量管理方案。利用对等广播通信网络作为直流微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各个终端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去中心化的共同决策,以平等协商的自组织方式解决即插即用的开放边界条件下的能量管理问题。根据不同时间尺度和管理目标,将能量管理功能划分为电能质量、实时调度和日前计划叁个方面,为每项功能设计了分散自组织算法。其中电能质量管理负责在若干秒内优化微网电压品质,通过各个终端电压的一致偏移使微网电压快速趋向于额定值。实时调度由储能装置和公共电网分担分钟级的调峰和小时级的负荷跟踪任务,使其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微网实时能量充裕和平衡。日前计划使用基于电力市场的多智体系统,借助预测数据规划未来一日的运行安排,优化经济效益。利用直流微网与公共电网空间上的解耦特性,避免了复杂的并网-孤岛切换逻辑,统一了并网和孤岛条件下的能量管理模式。最后,将上述策略整合成一套相互衔接、彼此协调的新能源直流微网运行控制解决方案,通过重构经典的交流电力系统控制层级,提出了由变流器控制层、电压协同层和通信调度层组成的叁层控制架构,在其中分别嵌入了自律性系统稳定、自适应功率分配和自组织能量管理策略,以分散对等的控制方式保证直流微网在即插即用的条件下安全、可靠、优化运行。搭建了一套直流微网运行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同时也为推进直流微网技术的产业应用提供了具有较好展示性的系统样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7-01)

刘吴骥[10](2015)在《含分散式双馈风力发电的配电网线路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紧张,可再生能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可再生能源分散式接入中压配电网已成为我国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DER)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配电网结构以及故障后的电流特性都将发生较大变化,使得传统配电网的继电保护难以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因此研究含DER配电网的线路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双馈型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暂态模型,分析了 DFIG接入后对传统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因素。针对DFIG接入位置上游配电网传统电流保护容易误动、拒动的特点,通过对DFIG故障电流的暂态推导,分析短路电流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研究故障发生后配有撬棒保护(Crowbar)的DFIG在失去大电网支撑情况下故障电流的频率特性,研究一种基于电流频率差的配电网线路纵联保护,该方案通过比较线路两端电流的频率差与保护动作条件来判断线路区内外的故障。针对DFIG并网后会对接入点下游助增短路电流而导致传统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扩大甚至越级的问题,推导DFIG的短路电流与DFIG输出功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一种实时接收风场输出功率情况来调整接入点下游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值的自适应保护方案,该方案通过不断调整保护动作值来保证电流速断保护的保护范围。通过PSCAD/EMTDC软件平台搭建典型配电网模型,通过不同故障类型及不同故障位置等多种情况对本文所研究的保护原理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保护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5-06-30)

分散发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电网通常由负载、储能系统以及分布式发电单元组成。由于其惯性小和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微电网控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针对微电网中的并联分布式发电单元提出了一种分散式控制算法,提高了分布式发电单元之间的负载电流分配精度,并使系统的母线电压可以跟踪电压参考轨迹。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散发电论文参考文献

[1].康彦青.太阳能发电与空气源热泵联合供暖在陕北地区分散式住宅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9

[2].范博,杨秦敏,刘文新.微电网中并联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分散式控制算法研究[J].浙江电力.2019

[3].吴成鹏.刍议风力发电场规划选址技术与方法——以佛子山分散式风力发电场为例[J].智能城市.2018

[4].潘宁,陈祎,刘蔚,张廷军,马宗虎.生物燃气发电项目控制系统的分散控制与集中管理[J].华电技术.2018

[5].王赫.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的分散式风力发电优化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7

[6].李清.基于分散强化学习算法的虚拟发电部落AGC功率动态分配[D].华南理工大学.2016

[7].李晓明.多源发电过程分散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8].石淇逾.分散式光伏发电系统信号干扰抑制[N].世界金属导报.2015

[9].顾云杰.新能源发电直流微网分散对等运行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

[10].刘吴骥.含分散式双馈风力发电的配电网线路保护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典型住宅并网光伏系统示意图PEM FC分散发电系统基本组成几种聚类分组的功率因数曲线3.7.3#~和限制下逆变器年有功和无功输出参考...一13140%负荷水平下增加DG前后线路电流...分散式电力系统示意图

标签:;  ;  ;  ;  ;  ;  ;  

分散发电论文_康彦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