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达克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达克罗,涂层,技术,机理,耐蚀,电化学,微粒。
达克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崔廷昌[1](2018)在《无铬达克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克罗为锌铬涂层,达克罗涂层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不足。其中的六价铬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介绍了达克罗的起源、性能、技术及应用情况以及六价铬的替代物质。指出现行达克罗涂层在硬度、色彩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温烧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相应的技术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解决方案;同时对无铬达克罗的技术性能和耐久性评价做了归纳,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8年03期)
蒋穹[2](2014)在《基于达克罗技术的Zn-Al基合金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无铬锌铝涂层作为达克罗涂层的替代产品,除了继承达克罗涂层高耐蚀、无氢脆、高耐热和涂层薄等优势外,因彻底摒弃了有毒的Cr6+的使用,而具有更加环保的特性,但是现有的水性无铬锌铝涂层存在耐蚀性不足、价格昂贵、涂液存储时间短等诸多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本课题针对无铬达克罗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从涂液组分设计,缓蚀剂和粘结剂的作用机理,涂层成分及成分均匀性改善,水性涂液的析氢抑制等角度出发,开发出一系列不同铝含量的长寿命耐海洋气候腐蚀的低温固化水性无铬Zn-Al基多元合金涂料,深入探讨Al含量对涂层防护机制影响,剖析涂层耐蚀机理,为解决钢结构在海洋性气候的长效防护提供技术支撑。论文首先对涂液的各组分进行设计筛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Zn-20Al合金涂料的优化配方和涂层制备工艺。涂液优化配方为:片状Zn-Al合金粉20%,AC66 5%,磷钼酸钠1~1.2%,Tween-20 2.4%,乙二醇8%,硅烷水解助剂甲醇,消泡剂道康宁和增稠剂羟乙基纤维素醚少量,其余为水。最佳固化工艺为:工件浸涂甩液后,100℃预烘,保温10min,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80℃,保温25min。经二涂二烘后,获得到10~15μm的涂层,该涂层可耐中性盐雾实验1200h左右,10%Na Cl溶液浸泡时间150d左右。在Zn-20Al合金涂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分散剂含量制备出Zn-30Al、Zn-40Al、Zn-55Al和Zn-65Al合金涂层,通过10%Na Cl溶液加速浸泡实验评价涂层耐蚀性能,Zn-55Al耐盐水性能最好,浸泡205d后无明显红锈出现。硅烷水解程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涂液状态和涂层的外观、附着力及耐蚀性。通过考察水解溶剂、p H值、添加剂等对硅烷处理液的电导率随水解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水解工艺:硅烷(AC66):甲醇:H2O=1:1:3,p H值=5,乙二醇0.15%,既能保证水解产生较大量的硅醇,又能够使之稳定存在,水解效果最好。采用硅烷水解优化工艺配置涂液,进一步优化涂液的配置工艺。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磷钼酸钠与硅烷水解液兼容性较好,一定程度有利于水解,进一步证明采用硅烷AC66与磷钼酸盐复配使用配置锌铝合金涂液的可行性。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涂层的固化过程,结合B.Arkles的化学键合理论探讨环氧基硅烷AC66在锌铝粉涂层中的成膜机理,并绘出锌-铝粉硅烷膜涂层的结构示意图。采用SEM、EDS和XRD研究Zn-20Al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均匀性。考察涂层腐蚀产物形貌、成分随浸泡时间变化,探讨了腐蚀产物形成机理。通过考察腐蚀电位、|Z|0.01和电化学阻抗谱随时间变化,系统研究完好涂层在5%Na Cl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并采用合理的等效电路对各阶段的阻抗数据拟合进行的解析。结果表明,涂层的腐蚀过程分为叁个阶段,牺牲阳极保护作用为其主要防护机制。研究了不同宽度人工划痕涂层试样在Na Cl溶液中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随时间的变化,划痕宽度越大,电位正移速度越快,阻抗谱形状与完好涂层差异越显着。通过绘出Zn-Al涂层人工划痕附近不同区域腐蚀示意图,解释了不同划痕宽度涂层的腐蚀行为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了铝含量对锌铝合金涂层光泽度和耐蚀性能影响,随着锌铝合金粉中Al含量的增加,涂层光泽度越来越好,且涂层耐盐水浸泡性能增加,但是当粉末中铝含量达到65%,涂层的耐盐水腐蚀性能反而下降。通过系统地研究涂层在盐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及腐蚀产物形貌、组成随铝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铝含量的0.5mm人工划痕涂层的Ecorr-t曲线和划痕处腐蚀形貌随时间变化,深入地探讨了铝含量对涂层腐蚀机制变化的影响规律。随着铝含量提高,涂层牺牲阳极作用减弱,腐蚀产物膜钝化作用增强。Zn-Al合金涂层的防护机制是钝化机制和牺牲阳极作用机制交互作用结果,涂层的耐蚀性能与这两种机制的贡献率有关。为进一步提高涂层的综合性能,在55Al-Zn合金研究基础上,添加微量的Si和RE合金元素等,形成了Al-Zn-Si-RE多元合金,并制备了无铬Al-Zn-Si-RE多元合金涂料。系统地研究了Al-Zn-Si-RE涂层在0.5%Na 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建立了不同腐蚀阶段等效电路模型,深入探讨涂层的防护机制。Al-Zn-Si-RE涂层的腐蚀过程分为4个阶段,涂层的主要防护机制表现为金属粉的微弱牺牲阳极作用和腐蚀产物的屏蔽效应。通过腐蚀产物形貌及成分演化规律分析,发现Al-Zn-Si-RE合金涂层在腐蚀过程中形成非常致密的含非晶、纳米晶的腐蚀产物层,探讨了非晶、纳米晶的腐蚀产物的形成机理。富铝的水性涂液析氢腐蚀更加严峻,通过析氢实验,筛选出Al-Zn-Si基合金粉有效析氢抑制剂及其最佳添加量:m(TBAB):m(powder)=0.5:1时,缓蚀效率为78.99%。对经抑制剂处理的铝锌硅合金粉析氢前后进行SEM和XRD测试,并结合电位-p H图分析,解释了Al-Zn基合金粉析氢腐蚀机制。Al-Zn-Si合金粉由于微区存在电化学不均匀性,当粉末表面吸附的抑氢剂覆盖不完全时,裸露部分易形成微电偶对,发生局部微电偶腐蚀,加速电位较低的富铝相析氢腐蚀。对缓蚀剂TBAB的缓蚀机理进行探讨,季铵阳离子(N+)不断在带负电荷的金属粉表面吸附,在金属粉界面上形成一层吸附保护膜,该疏水膜阻碍和腐蚀有关的微粒的传输和接触,有效地抑制阳极反应而使金属粉析氢腐蚀减缓。(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4-10-01)
杨明明,白振岳,董进喜,郭建平[3](2014)在《浅析达克罗技术在加固计算机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固计算机在武器装备上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武器装备在湿热、霉菌和盐雾等环境中使用,这些环境因素对计算机带来较大影响,从而导致武器装备性能下降甚至不能正常工作。为了防止这些环境因素对计算机造成的影响,一般在计算机机械结构件的表面涂覆保护膜。本文介绍了化学导电氧化和达克罗两种涂覆层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最后探讨了达克罗技术在军用加固计算机的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段利中,范宝安,吴保全,张亮,徐建旭[4](2013)在《新型无铬达克罗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达克罗技术研究的新进展,阐述了无铬达克罗技术的配方,介绍了无铬达克罗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未来达克罗技术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3年08期)
宋新民,张广冰[5](2011)在《达克罗技术在电力装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零部件的达克罗工艺、处理特点、加工方式,分析了达克罗技术在电力装备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1年28期)
柯昌美,周黎琴,汤宁,胡永,王全全[6](2010)在《绿色达克罗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克罗涂层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其工艺简单、无污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防腐领域的基材表面处理。介绍了国内外达克罗技术的发展史,概括了达克罗膜层的性能特点及耐蚀机理,综述了对达克罗涂液主要原材料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该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其今后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0年05期)
周丽,赵春伟,陈韶欣[7](2008)在《达克罗技术在冷却系统管路防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达克罗技术的特点及防锈机理;针对冷却系统水系管路的内表面防腐问题,通过分析及试验验证,改进并完善了达克罗技术,提出了适用的达克罗处理工艺。(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08年12期)
杨艳玲[8](2008)在《达克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达克罗技术是当今世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达克罗技术的现状,论述了达克罗涂层的优势,着重分析了达克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潍坊高等职业教育》期刊2008年03期)
潘文昆[9](2008)在《关于达克罗技术引进、国产化、产业化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达克罗技术由来和国内引进、国产化、产业化概况及其意见。(本文来源于《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马壮,黄圣玲,李智超,李威[10](2008)在《达克罗技术近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达克罗技术的近期研究进展,指出通过添加二氧化硅、碳化硅等纳米微粒可有效提高涂层的性能;最新研制出的无铬达克罗可有效提高其环境友好性。(本文来源于《现代涂料与涂装》期刊2008年06期)
达克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性无铬锌铝涂层作为达克罗涂层的替代产品,除了继承达克罗涂层高耐蚀、无氢脆、高耐热和涂层薄等优势外,因彻底摒弃了有毒的Cr6+的使用,而具有更加环保的特性,但是现有的水性无铬锌铝涂层存在耐蚀性不足、价格昂贵、涂液存储时间短等诸多问题,因而限制了其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本课题针对无铬达克罗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从涂液组分设计,缓蚀剂和粘结剂的作用机理,涂层成分及成分均匀性改善,水性涂液的析氢抑制等角度出发,开发出一系列不同铝含量的长寿命耐海洋气候腐蚀的低温固化水性无铬Zn-Al基多元合金涂料,深入探讨Al含量对涂层防护机制影响,剖析涂层耐蚀机理,为解决钢结构在海洋性气候的长效防护提供技术支撑。论文首先对涂液的各组分进行设计筛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Zn-20Al合金涂料的优化配方和涂层制备工艺。涂液优化配方为:片状Zn-Al合金粉20%,AC66 5%,磷钼酸钠1~1.2%,Tween-20 2.4%,乙二醇8%,硅烷水解助剂甲醇,消泡剂道康宁和增稠剂羟乙基纤维素醚少量,其余为水。最佳固化工艺为:工件浸涂甩液后,100℃预烘,保温10min,再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80℃,保温25min。经二涂二烘后,获得到10~15μm的涂层,该涂层可耐中性盐雾实验1200h左右,10%Na Cl溶液浸泡时间150d左右。在Zn-20Al合金涂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分散剂含量制备出Zn-30Al、Zn-40Al、Zn-55Al和Zn-65Al合金涂层,通过10%Na Cl溶液加速浸泡实验评价涂层耐蚀性能,Zn-55Al耐盐水性能最好,浸泡205d后无明显红锈出现。硅烷水解程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涂液状态和涂层的外观、附着力及耐蚀性。通过考察水解溶剂、p H值、添加剂等对硅烷处理液的电导率随水解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水解工艺:硅烷(AC66):甲醇:H2O=1:1:3,p H值=5,乙二醇0.15%,既能保证水解产生较大量的硅醇,又能够使之稳定存在,水解效果最好。采用硅烷水解优化工艺配置涂液,进一步优化涂液的配置工艺。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磷钼酸钠与硅烷水解液兼容性较好,一定程度有利于水解,进一步证明采用硅烷AC66与磷钼酸盐复配使用配置锌铝合金涂液的可行性。采用红外光谱法研究涂层的固化过程,结合B.Arkles的化学键合理论探讨环氧基硅烷AC66在锌铝粉涂层中的成膜机理,并绘出锌-铝粉硅烷膜涂层的结构示意图。采用SEM、EDS和XRD研究Zn-20Al合金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均匀性。考察涂层腐蚀产物形貌、成分随浸泡时间变化,探讨了腐蚀产物形成机理。通过考察腐蚀电位、|Z|0.01和电化学阻抗谱随时间变化,系统研究完好涂层在5%Na Cl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并采用合理的等效电路对各阶段的阻抗数据拟合进行的解析。结果表明,涂层的腐蚀过程分为叁个阶段,牺牲阳极保护作用为其主要防护机制。研究了不同宽度人工划痕涂层试样在Na Cl溶液中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随时间的变化,划痕宽度越大,电位正移速度越快,阻抗谱形状与完好涂层差异越显着。通过绘出Zn-Al涂层人工划痕附近不同区域腐蚀示意图,解释了不同划痕宽度涂层的腐蚀行为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了铝含量对锌铝合金涂层光泽度和耐蚀性能影响,随着锌铝合金粉中Al含量的增加,涂层光泽度越来越好,且涂层耐盐水浸泡性能增加,但是当粉末中铝含量达到65%,涂层的耐盐水腐蚀性能反而下降。通过系统地研究涂层在盐水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及腐蚀产物形貌、组成随铝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铝含量的0.5mm人工划痕涂层的Ecorr-t曲线和划痕处腐蚀形貌随时间变化,深入地探讨了铝含量对涂层腐蚀机制变化的影响规律。随着铝含量提高,涂层牺牲阳极作用减弱,腐蚀产物膜钝化作用增强。Zn-Al合金涂层的防护机制是钝化机制和牺牲阳极作用机制交互作用结果,涂层的耐蚀性能与这两种机制的贡献率有关。为进一步提高涂层的综合性能,在55Al-Zn合金研究基础上,添加微量的Si和RE合金元素等,形成了Al-Zn-Si-RE多元合金,并制备了无铬Al-Zn-Si-RE多元合金涂料。系统地研究了Al-Zn-Si-RE涂层在0.5%Na 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建立了不同腐蚀阶段等效电路模型,深入探讨涂层的防护机制。Al-Zn-Si-RE涂层的腐蚀过程分为4个阶段,涂层的主要防护机制表现为金属粉的微弱牺牲阳极作用和腐蚀产物的屏蔽效应。通过腐蚀产物形貌及成分演化规律分析,发现Al-Zn-Si-RE合金涂层在腐蚀过程中形成非常致密的含非晶、纳米晶的腐蚀产物层,探讨了非晶、纳米晶的腐蚀产物的形成机理。富铝的水性涂液析氢腐蚀更加严峻,通过析氢实验,筛选出Al-Zn-Si基合金粉有效析氢抑制剂及其最佳添加量:m(TBAB):m(powder)=0.5:1时,缓蚀效率为78.99%。对经抑制剂处理的铝锌硅合金粉析氢前后进行SEM和XRD测试,并结合电位-p H图分析,解释了Al-Zn基合金粉析氢腐蚀机制。Al-Zn-Si合金粉由于微区存在电化学不均匀性,当粉末表面吸附的抑氢剂覆盖不完全时,裸露部分易形成微电偶对,发生局部微电偶腐蚀,加速电位较低的富铝相析氢腐蚀。对缓蚀剂TBAB的缓蚀机理进行探讨,季铵阳离子(N+)不断在带负电荷的金属粉表面吸附,在金属粉界面上形成一层吸附保护膜,该疏水膜阻碍和腐蚀有关的微粒的传输和接触,有效地抑制阳极反应而使金属粉析氢腐蚀减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达克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崔廷昌.无铬达克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材料保护.2018
[2].蒋穹.基于达克罗技术的Zn-Al基合金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3].杨明明,白振岳,董进喜,郭建平.浅析达克罗技术在加固计算机上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4].段利中,范宝安,吴保全,张亮,徐建旭.新型无铬达克罗技术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3
[5].宋新民,张广冰.达克罗技术在电力装备中的应用[J].才智.2011
[6].柯昌美,周黎琴,汤宁,胡永,王全全.绿色达克罗技术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0
[7].周丽,赵春伟,陈韶欣.达克罗技术在冷却系统管路防腐中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08
[8].杨艳玲.达克罗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
[9].潘文昆.关于达克罗技术引进、国产化、产业化的思考[C].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10].马壮,黄圣玲,李智超,李威.达克罗技术近期研究进展[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