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经籍志论文_魏俊美

导读:本文包含了隋书经籍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经籍,隋书,汉书,贞观,史记,文献,经部。

隋书经籍志论文文献综述

魏俊美[1](2019)在《《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与《隋书·经籍志》“经部”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我国古代目录发展史上的两大里程碑。《隋志》对《汉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两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本文以《汉志》"六艺略"与《隋志》"经部"为研究对象,从两志的分类形式、编纂体例及文献目录进行比较。(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9期)

赵建军[2](2019)在《论《隋书·经籍志》中的文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隋书·经籍志》本是目录学着作,但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思想。具体来说,它指出文学的言志抒情的本体特征,强调文学与政治教化的互动关系,标举形式与内容并重的审美理想。《隋书·经籍志》与《隋书·文学传序》同是研究初唐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阳清,何雪利[3](2018)在《《隋书·经籍志》着录重出文献述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献重出特指某种典籍重复出现目录学着作之中。古代学者针对《隋志》文献重出现象的举例和分析,不免流于宽泛。适当考虑典籍称名特别是严格要求卷数和撰者相同,应是判断《隋志》文献重出的前提条件。《隋志》着录重出文献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两种基本模式,亦即同一种文献在两种类别中出现、同一种文献在同一类别中两出,其实际分类则详细表现为七种情况。究其缘由,一方面缘于文献本身在形制和内涵方面的双重性、交叉性以及复杂性,以致撰者在文献归类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归因于撰者并未检读原典,而是直接综合前代目录学成果,甚至在文献归类后没有进行严格校勘。此外,撰人众多导致责任不明和体例不一,事后未经有效统改和严谨处理,同样容易出现重出和淆杂之弊。文献析出也会影响到宽泛意义上的文献重出。《隋志》文献重出现象足以给后学以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史学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孙振田[4](2018)在《《隋书·经籍志》标点考校二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书局1973年版《隋书·经籍志·序》中的谢灵运、王亮、谢朏、任昉、殷钧等之"《四部目录》"、王俭之"《目录》",包括梁有之"《五部目录》",其书名号均当去除。《隋志序》相关叙述重在交代目录着作的部类变化,"四部目录"、"五部目录"意指将书籍分为四部或五部的目录,而非目录着作的称名。加上书名号,掩盖了《隋志序》原本叙述目录部类划分的主观意图,使其目录学史料价值大打折扣。该版《隋书·经籍志》史部大序的最后"班固以《史记》附《春秋》"中的"《史记》",其书名号亦当以去除为是。(本文来源于《四川图书馆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伍微微[5](2017)在《《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之比较——以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史志目录学着作,旨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两部书目对小说文献目录的分类、对小说概念的认识,分析小说文体的源流和演进。(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马楠[6](2017)在《《隋书经籍志》着录撰人衔名来源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隋书经籍志》系点对贞观见存书,参酌损益"旧录"而成,"旧录"可分作两类:一是官修的秘书目录,一是王俭《七志》、阮孝绪《七录》等私撰的解题、叙录型目录。官修目录自荀勖《中经新簿》起就有据藏书写卷过录篇目的特点;而《七志》《七录》叙录则每就史书为撰人立一小传。与过去一般的认识不同,《隋志》着录撰人衔名以终官故衔(含赠官、征召官)为主,与解题、叙录关系更为密切,更基础的来源则为史书传记;同时《隋志》也存在题着书时官的情形,与直接或间接从写本过录结衔这一来源关系更为密切。区分《隋志》着录撰人衔名题终官故衔或题着书时官,可为补证撰人官阀仕履、推定着书时间提供文献支持。(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王齐洲[7](2017)在《《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小说观念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学人的精耕细作,在小说作者、版本考证、文体与类型的探讨、文本的解读、小说史的编纂、小说理论的阐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的文献资料的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以及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但有新的学术领域和问题的出现,已有的学术结论也需要重新审视。本栏目将陆续推出几组论文,对小说观念、小说类型、小说批评、小说创作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入探索。王齐洲教授的论文《〈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小说观念之比较》探讨了中国早期的小说观念,认为《汉志》和《隋志》虽不是文体分类,其中却有文体因子。二志都强调其所着录的小说作品提供了民情风俗和百姓对政教的意见,具有民间性、通俗性、琐碎性特点,但都没有强调故事性和虚构性,与现代小说观念颇有差异。傅承洲教授的《清代才学小说是否构成一个小说类型》对当下流行的才学小说类型概念提出了异议,认为从才学小说概念形成过程和小说类型构成要件的角度考察,《野叟曝言》、《蟫史》、《燕山外史》和《镜花缘》四部小说并不能构成一个小说类型。四部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均不相同,很难归入一类。炫才是文人创作小说的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不能成为小说类型的构成要件。几位学者都对古代小说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也许并不是定论,但定会对古代小说研究者有所启发,对古代小说与小说批评的研究有所推进。(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孙鸣晨[8](2017)在《“‘经史子集’始立于《隋书·经籍志》”说辨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录类着作以"经史子集"为部类名称始于《隋书·经籍志》,这一观点被作为目录学常识为学界普遍接受,但此说仍值得商榷。《隋书·经籍志》"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部类名称源于南北朝时已深入人心的"经史子集"的书籍分类观念,并极有可能直接袭自魏征于贞观年间所编的"贞观目"。今人对此问题的错误认识在于,把"现存最早"混同于"首次"。(本文来源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何雪利[9](2017)在《《隋书·经籍志》着录重出文献原因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探究《隋书·经籍志》着录重出文献的原因,笔者考察诸家仅胪列本志重出文献,且不全面,对于重出缘由亦未探寻。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翻检《隋书·经籍志》,整理出其重出文献条目,从重出文献条目考究出原因有叁:本志撰者非一人、文献分类不明、失于校勘叁个方面,其中失于校勘又细分化为亡而未亡、篇名不同、单行本与合本同行、同书不同卷、名与字皆行五种不同的情况。研究了《隋书·经籍志》在前期文献整理与后期文献分类的混乱问题,以至于出现重出文献。旨在深层次探究本志着录文献重出的原因,进一步完善本志着录文献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寇志强[10](2017)在《《玉烛宝典》所引《隋书·经籍志》未着录书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烛宝典》乃杜台卿撰于北齐,《隋书·经籍志》则为唐初官修史志,期间相隔七八十年,又历经数次战争,使得众多书籍流散乃至亡佚,故许多《玉烛宝典》所引之书,均不见《隋书·经籍志》着录。今兹考订其书,以补《隋书·经籍志》之阙。(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7年04期)

隋书经籍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隋书·经籍志》本是目录学着作,但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思想。具体来说,它指出文学的言志抒情的本体特征,强调文学与政治教化的互动关系,标举形式与内容并重的审美理想。《隋书·经籍志》与《隋书·文学传序》同是研究初唐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隋书经籍志论文参考文献

[1].魏俊美.《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与《隋书·经籍志》“经部”比较研究[J].长江丛刊.2019

[2].赵建军.论《隋书·经籍志》中的文学思想[J].阴山学刊.2019

[3].阳清,何雪利.《隋书·经籍志》着录重出文献述微[J].史学史研究.2018

[4].孙振田.《隋书·经籍志》标点考校二则[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

[5].伍微微.《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之比较——以小说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7

[6].马楠.《隋书经籍志》着录撰人衔名来源考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7].王齐洲.《汉书·艺文志》与《隋书·经籍志》小说观念之比较[J].河北学刊.2017

[8].孙鸣晨.“‘经史子集’始立于《隋书·经籍志》”说辨正[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

[9].何雪利.《隋书·经籍志》着录重出文献原因探赜[J].宿州学院学报.2017

[10].寇志强.《玉烛宝典》所引《隋书·经籍志》未着录书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

论文知识图

《泛胜之书》-各种版本《泛胜之书》书影旧日分类法篆书千字文残卷-篆书千字文残卷元始天尊-元始天尊 (北京白云观藏)《论语》教材-《论语》(汉代郑玄注)手抄本捶拓-毛公鼎拓片

标签:;  ;  ;  ;  ;  ;  ;  

隋书经籍志论文_魏俊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