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系谱论文-陈永水,陈剑洪,郭升垚,肖宇,陈茹艳

改良系谱论文-陈永水,陈剑洪,郭升垚,肖宇,陈茹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改良系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生,亲缘关系,共祖先度,主要性状

改良系谱论文文献综述

陈永水,陈剑洪,郭升垚,肖宇,陈茹艳[1](2014)在《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福建省花生品种的亲缘关系和主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为今后花生新品种选育和引种工作提供依据。对福建省开始开展花生品种审定工作至今审(认)定的29个花生品种进行系谱和共祖先度(或称亲本系数)分析以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结果表明,这29个花生品种共涉及38个直接亲本,92.11%来自广东和福建省,其中‘汕油523’、‘粤油92’、‘泉花10号’、‘泉花327’的利用频率较高;这些审(认)定品种系谱分析可追溯到47个祖先亲本,74.47%来自省外地方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但只有8个祖先亲本利用频率较高;主要由2个系谱树组成,‘粤油92’、‘泉花10号’、‘汕油523’、‘泉花327’是福建省审(认)定品种直接的骨干亲本。共祖先度分析进一步了解品种群内亲缘关系的远近。随着年代的推后,审(认)定品种的大多数主要性状得到了改良,百果重、百仁重对提高花生产量起了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审(认)定的花生品种其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系谱分析可充分了解品种的亲缘关系,而共祖先度(或亲本系数)则可从量上进一步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宜得彰。品种产量性状的改良应协调好与单株结果数、果仁大小、出仁率、以及植株性状等性状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18期)

张俊灵,孙美荣,张东旭,李岩华,申书珍[2](2011)在《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和系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均具有广泛的基因容量和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小麦品种选育中较好地利用了国外引进品种和山西省内外育种单位的中间材料,最主要的是把推广良种作为骨干亲本加以利用,骨干亲本各自在一定的育种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阶段的育种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小麦育种工作呈阶梯式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3期)

车京玉[3](2008)在《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产量遗传改良进度和系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选用黑龙江省春小麦育种史上有典型代表性的"克字号"春小麦系列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春小麦育种目标,分析了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的产量遗传改良进度与系谱,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品种产量结构中有利于增加产量的主要性状,如株粒重、株穗数、千粒重等均呈正向改进的趋势,遗传改良进度分别为50.94%、24.44%、19.70%,而且不同年代的遗传改良策略各异。在每次品种的大规模更新换代中骨干亲本起着关键作用,每个育种阶段都根据当时主栽品种的缺点及生产需要确定育种目标,有目的地引进优良亲本,进而选育出更好的品种,有效地提高小麦产量,为今后小麦育种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曾琦[4](2007)在《碱性脂肪酶产生菌扩展青霉改良系谱的遗传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对碱性脂肪酶产生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系谱内不同产酶水平的改良突变株进行遗传变异分析,作为寻找与扩展青霉脂肪酶(PEL)合成相关的调控因子的基础,为扩展青霉的分子育种提供基础数据。使用132个有效引物对扩展青霉系列改良突变株进行RAPD多态性检测,检测到条带752个,其中多态条带298个,多态条带比率39.63%。11株菌间平均Jaccard's相似系数为0.8602,来自扩展青霉改良系谱的10个突变株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8775。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将供试菌划归A、B、C叁大类:参考菌株CGMCC3.5175构成A类;改良系谱出发菌株UN503和系谱后期突变株FS1503构成B类;其余8株构成C类。主坐标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结果发现突变株S14与出发菌株UN503遗传相似系数小于其系谱后代突变株与UN503的相似系数,与原始系谱各突变株系统发生不完全一致,说明扩展青霉改良过程,突变的随机性、不定向性会使各改良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复杂化。根据扩展青霉系谱改良变株PF898已知的PEL(Penicillium expansum lipase)结构基因及5’端侧翼区序列,扩增出改良系谱内8株菌的PEL结构基因和5’端侧翼区序列,并进行测序。对系谱内8株变株的PEL结构基因和5`端侧翼区序列共2922 b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共发现22个点突变位点。其中在PEL结构基因外显子序列内有9个点突变位点,4个位点发生氨基酸错义突变,5个位点发生同义突变。发生氨基酸错义突变的3个突变株(FS1503,W468和F1382)的产酶水平在系谱中都处于低酶活水平。1个突变位点发生于变株FS1503脂肪酶基因的内含子2的保守末端剪接区域内。5’端侧翼区内有12个点突变位点。其中1个突变点位于可能的启动子区。对该序列进行可能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有11个真菌类的转录因子可能结合于5’端侧翼区上。其中发生在变株FS1503与W392的2个突变位点,由于碱基的突变导致3个转录因子(HSF,PHO4,StuAp)的结合发生变化。这些位点的变化都很可能与产酶水平相关,有关这些变异的功能尚需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5](2004)在《《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专着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由庄巧生院士主编,国家科学技术学术着作出版基金和华夏英才基金共同资助,中国农业出版社2 0 0 3年9月首版,定价1 55.0元。该书从亲本取才、组合选配和遗传资源利用的角度,按我国小麦区划分十大麦区阐明我国小麦品种改良事业(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王琦镕[6](2004)在《农学精品《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品种改良研究在我国已有近 9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 ,先后育成了数以千计的优良品种 ,每年“轮番”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役”的就有30 0 4 0 0个 ,为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近一个世纪特别是 2 0世纪下半叶的(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04年02期)

[7](2004)在《《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专着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巧生院士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首版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着作出版基金和华夏英才基金共同资助定价:155.00元本书从亲本取材,组合选配和遗传资源利用的角度,按我国小麦区划分十大麦区阐明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发展的历程、育成品种的生产利用及演变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李世平,杨玉景,董双全,程麦凤[8](2003)在《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来源。结果认为,这些优质品种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但优质品种间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不同优质源的利用,尤其异质优质源的结合,在小麦品质性状改良上,既要重视蛋白质含量,也要重视蛋白质质量即优质亚基组成。(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9](2003)在《《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庄巧生院士主编的《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已经完稿并交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预计将于 2 0 0 3年上半年与读者见面。该书是《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 1 983,农业出版社 )的续本 ,系统总结了我国过去 50多年的小麦育种经验 ,还包括抗病育(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侯东红,李世平,单杰[10](2003)在《山西省优质小麦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来源。分析结果认为,对单一品种来言,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而在品种间又存在着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的不足。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优质源的利用,尤其是国外优质源的引进、鉴定、测试、导入工作。在品质性状的改良上,既要重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也要重视优质亚基的组成。(本文来源于《小麦研究》期刊2003年01期)

改良系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和系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均具有广泛的基因容量和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小麦品种选育中较好地利用了国外引进品种和山西省内外育种单位的中间材料,最主要的是把推广良种作为骨干亲本加以利用,骨干亲本各自在一定的育种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后阶段的育种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小麦育种工作呈阶梯式向前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良系谱论文参考文献

[1].陈永水,陈剑洪,郭升垚,肖宇,陈茹艳.福建省审(认)定花生品种系谱及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

[2].张俊灵,孙美荣,张东旭,李岩华,申书珍.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1

[3].车京玉.不同年代春小麦品种产量遗传改良进度和系谱分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

[4].曾琦.碱性脂肪酶产生菌扩展青霉改良系谱的遗传变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5]..《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专着出版[J].麦类作物学报.2004

[6].王琦镕.农学精品《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4

[7]..《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专着出版[J].中国农业科学.2004

[8].李世平,杨玉景,董双全,程麦凤.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J].麦类作物学报.2003

[9]..《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3

[10].侯东红,李世平,单杰.山西省优质小麦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J].小麦研究.2003

标签:;  ;  ;  ;  

改良系谱论文-陈永水,陈剑洪,郭升垚,肖宇,陈茹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