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须公正严明议论文
2022-11-11阅读(919)
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 答:三条建议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1、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
2、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扩展资料: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上半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下半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参考资料来源: - 答:诸葛亮向后主提供的建议是:1、赏罚应公正严明,不能偏私;2、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多咨询和听取忠勇能臣的意见和建议; 3:亲贤远佞,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
其中第一条原文表述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第二条原文表述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第三条原文表述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梳理完这三条建议后,可以看出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原因在于:1、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和赏罚公正严明是施政的举措,而亲贤远佞是核心、是大方向和兴衰之道;
2、能否做到赏罚公正严明和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主要看能否做到亲贤远佞,因为无论集思广益还是赏罚等举措都要靠人来实施,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事物的具体发展方向,第三条意见是前两个意见的基石。
终上所述,所以诸葛亮才会把第三条意见看的尤为重要并最后强调,指出前汉兴隆、后汉倾颓之故,皆在“亲贤臣,远小人”与“亲小人,远贤臣”的区别,希望后主能亲贤远佞,兴隆汉室。 - 答: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问:《出师表》中,诸葛亮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为什么这样说?
- 答:原文: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先解答楼主的问题,“宫”:皇宫;“府”:丞相府。
楼主要知道,诸葛亮的职务是丞相,开府仪同三司,是有自己的开府议事之权的,在自己的丞相府中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这是丞相的权力。丞相府中的官员和朝廷的官员同为政府官员,因此两边的权力就是有所争斗的。
当时的情况是,刘禅刚刚坐稳位子,蜀汉则在诸葛丞相的辅佐下修养生息蒸蒸日上,事实上朝廷的官员:即听皇上话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即听诸葛丞相话的官员,是有所摩擦的。而当时刘禅并不敢也不好意思处置犯事的丞相府的官员。
因此,诸葛丞相在出征之际,规劝刘禅,要赏罚一体。大白话说就是:我要出征了,我府里面的人你也要管着,放心搞他们,要赏要罚,我都同意。 - 答:宫是宫内,主皇上日常,府是行政机构,主行政事务。宫是为皇上形成的,府是为人民形成的
- 答:针对刘禅对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法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 答:要赏罚分明,下面的官员才会认真办事,宫中指整个国家,府中是指皇帝自己的家庭,意思就是说,皇帝要把整个国家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对待
- 答:宫中 其实是指天子,皇室
府中 其实是指约束老百姓的地方
具为一体 有种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意思,无论奖惩都一律平等,不准有偏颇,有失公正。
问:从出师表一文看,诸葛亮提出赏罚分明建议的依据是什么
- 答:不要宠信内官....汉朝都这德性
- 答: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文: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 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 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答:从大的方面来讲,蜀国的形势很严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从诸葛亮的治蜀策略来讲,他是一直使用依法治国,比如说北伐失败,他自降其职。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 答:依据: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但是“赏罚分明”是在“亲贤远佞”旳基础上才可以做到旳
应该跟这两个都有关系吧 - 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