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其包括吊架、左支臂、右支臂,左支臂和右支臂分别设置在吊架的两侧;左支臂和右支臂的一端分别与吊架的两侧转动连接,左支臂和右支臂的另一端均分别连接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设有吊具前腿,吊具前腿连接设有前腿定位块和前定位销,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设有吊具后腿,吊具后腿连接设有后腿定位块和后腿支撑块,前腿定位块和后腿定位块的上表面均贯通设有梯形凹槽,前腿定位块的梯形凹槽和后腿定位块的梯形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都与连接杆平行,梯形凹槽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生产线不能满足不同宽度的车型同时生产装配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装配技术领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吊架、左支臂、右支臂,所述左支臂和所述右支臂分别设置在所述吊架的两侧;所述左支臂的一端、所述右支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吊架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左支臂的另一端、所述右支臂的另一端均分别连接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左支臂、所述右支臂分别形成L型结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设有吊具前腿,所述吊具前腿连接设有前腿定位块和前定位销,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设有吊具后腿,所述吊具后腿连接设有后腿定位块和后腿支撑块,所述吊具前腿和所述吊具后腿均与所述连接杆垂直,所述前腿定位块的上表面和所述后腿定位块的上表面均分别贯通设有梯形凹槽,所述前腿定位块的所述梯形凹槽和所述后腿定位块的所述梯形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都与所述连接杆平行。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吊架、左支臂、右支臂,所述左支臂和所述右支臂分别设置在所述吊架的两侧;所述左支臂的一端、所述右支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吊架的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左支臂的另一端、所述右支臂的另一端均分别连接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左支臂、所述右支臂分别形成L型结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设有吊具前腿,所述吊具前腿连接设有前腿定位块和前定位销,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设有吊具后腿,所述吊具后腿连接设有后腿定位块和后腿支撑块,所述吊具前腿和所述吊具后腿均与所述连接杆垂直,所述前腿定位块的上表面和所述后腿定位块的上表面均分别贯通设有梯形凹槽,所述前腿定位块的所述梯形凹槽和所述后腿定位块的所述梯形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都与所述连接杆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两根竖梁,所述前横梁、所述后横梁与两根所述竖梁固定连接为工字型结构,所述前横梁的中部和所述后横梁的中部均分别连接设有立柱,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均连接设有平衡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臂、所述右支臂均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加强杆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杆、所述加强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杆、所述第二支杆、所述加强杆形成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腿定位块的所述梯形凹槽与所述后腿定位块的所述梯形凹槽的支撑面宽度L均为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臂的上端连接设有第一吊具调整螺栓,所述右支臂的上端连接设有第二吊具调整螺栓,所述第一吊具调整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左支臂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吊具调整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吊架的下端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吊具调整螺栓的一端与所述右支臂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吊具调整螺栓的另一端与所述吊架的下端面相接触,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吊具调整螺栓的伸缩,将所述左支臂沿汽车车身宽度方向进行微调,通过调整所述第二吊具调整螺栓的伸缩,将所述右支臂沿汽车车身宽度方向进行微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汽车总装车间的汽车生产线悬链上,装配汽车的过程当中,需要用吊具将汽车车身吊起,但每种车型的汽车车身结构不一样,不同车型的汽车所需要的汽车总装用吊具结构也不相同,为了适应不同车型的装配需求,汽车总装车间需要针对每种车型单独设计不同的汽车总装用吊具,这无疑增加了投入成本,因此在不能长时间停产改造的情况下,如何投入较少的成本使汽车总装用吊具适应不同车型的汽车共线生产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满足不同车型共线生产的汽车总装用吊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其包括吊架、左支臂、右支臂,左支臂和右支臂分别设置在吊架的两侧;左支臂的一端、右支臂的一端分别与吊架的两侧转动连接,左支臂的另一端、右支臂的另一端均分别连接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左支臂、右支臂分别形成L型结构;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设有吊具前腿,吊具前腿连接设有前腿定位块和前定位销,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设有吊具后腿,吊具后腿连接设有后腿定位块和后腿支撑块,吊具前腿和吊具后腿均与连接杆垂直,前腿定位块的上表面和后腿定位块的上表面均分别贯通设有梯形凹槽,前腿定位块的梯形凹槽和后腿定位块的梯形凹槽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都与连接杆平行。
优选的,吊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两根竖梁,前横梁、后横梁与两根竖梁固定连接为工字型结构,前横梁的中部和后横梁的中部均分别连接设有立柱,前横梁的两端均连接设有平衡轮。
优选的,左支臂、右支臂均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加强杆和支撑杆,第二支杆、加强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的上端,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加强杆形成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前腿定位块的梯形凹槽与后腿定位块的梯形凹槽的支撑面宽度L均为60mm。
优选的,左支臂的上端连接设有第一吊具调整螺栓,右支臂的上端连接设有第二吊具调整螺栓,第一吊具调整螺栓的一端与左支臂的上端相连接,第一吊具调整螺栓的另一端与吊架的下端面相接触,第二吊具调整螺栓的一端与右支臂的上端相连接,第二吊具调整螺栓的另一端与吊架的下端面相接触,通过调整第一吊具调整螺栓的伸缩,将左支臂沿汽车车身宽度方向进行微调,通过调整第二吊具调整螺栓的伸缩,将右支臂沿汽车车身宽度方向进行微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通过在前腿定位块的上表面和后腿定位块的上表面设置梯形凹槽,使窄体车型的下门槛的突起部与梯形凹槽的支撑面的内侧相接触,而宽体车型的下门槛的突起部与梯形凹槽的支撑面的外侧相接触,从而可以对不同车型的汽车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将不同车型的汽车车身吊起进行装配,梯形凹槽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汽车共线生产,而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原有的汽车总装用吊具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节约了成本,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吊具前腿和吊具后腿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腿定位块、后腿定位块的梯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吊架,2.左支臂,3.右支臂,4.连接杆,5.吊具前腿,6.吊具后腿,7.前定位销,8.前腿定位块,9.后腿定位块,10.后腿支撑块,11.梯形凹槽,12.前横梁,13.后横梁,14.竖梁,15.立柱,16.平衡轮,17.第一支杆,18.第二支杆,19.加强杆,20.支撑杆,21.第一吊具调整螺栓,22.第二吊具调整螺栓,2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由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总装用吊具,其包括吊架1、左支臂2、右支臂3,左支臂2和右支臂3分别设置在吊架1的两侧;左支臂2的一端、右支臂3的一端分别与吊架1的两侧转动连接,左支臂2的另一端和右支臂3的另一端均分别连接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4与左支臂2、右支臂3分别形成L型结构;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设有吊具前腿5,吊具前腿5连接设有前腿定位块8和前定位销7,连接杆4的另一端连接设有滑槽23,滑槽23内滑动连接设有吊具后腿6,吊具后腿6连接设有后腿定位块9和后腿支撑块10,吊具前腿5和吊具后腿6均与连接杆4垂直,吊具前腿5和吊具后腿6的设置可以对汽车车身起到更好的定位支撑作用,当用吊具吊装汽车车身时,吊具前腿5和吊具后腿6均伸入到汽车下地板的下方,左支臂的前定位销7和右支臂的前定位销7均分别对准并伸入车身下地板的定位孔,对汽车车身进行定位,前腿定位块8的上表面和后腿定位块9的上表面均分别贯通设有梯形凹槽11,前腿定位块8的梯形凹槽11和后腿定位块9的梯形凹槽11的延伸方向一致,且都与连接杆4平行,当需要装配的是窄体车型时,车身下门槛的凸起部与梯形凹槽11的支撑面的内侧相接触,将汽车车身定位支撑,当需要装配的是宽体车型时,车身下门槛的凸起部与梯形凹槽11的支撑面的外侧相接触,将汽车车身定位支撑,车身下门槛的突起部靠近汽车车身尾部的一端相对薄弱,容易挤压变形,后腿支撑块10的设置可以与车身下地板直接接触,对车身下地板起支撑作用的同时不会对车身下地板造成伤害,车身下门槛的突起部靠近汽车车身尾部一端也不会因为承受过重压力而被挤压变形。
左支臂2和右支臂3左右对称的设置在吊架1的两侧,左支臂2和右支臂3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相同,左支臂2连接设有的吊具前腿5和右支臂3连接设有的吊具前腿5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相同,左支臂2连接设有的吊具后腿6和右支臂3连接设有的吊具后腿6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也相同,左支臂2和右支臂3左右对称设置可以更稳定的支撑汽车车身。
吊架1包括前横梁12、后横梁13和两根竖梁14,前横梁12、后横梁13与两根竖梁14固定连接为工字型结构,前横梁12的中部和后横梁13的中部均分别连接设有立柱15,前横梁12的两端均连接设有平衡轮16,立柱15与汽车生产线悬链固定连接,平衡轮16与钢轨配合,通过汽车生产线悬链带动汽车总装用吊具沿钢轨运动,进行汽车装配。
左支臂2、右支臂3均包括第一支杆17、第二支杆18、加强杆19和支撑杆20,第二支杆18、加强杆19固定连接在支撑杆20的上端,第一支杆17、第二支杆18、加强杆19形成三角形结构,该结构形式较为稳固,第一支杆17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12的一端、后横梁13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一支杆17与竖梁14平行,整个左支臂2以第一支杆17为轴作旋转运动,打开或闭合左支臂2,整个右支臂3以另一个第一支杆17为轴作旋转运动,打开或闭合右支臂3,方便汽车车身的起吊,装卸。
前腿定位块8的梯形凹槽11与后腿定位块9的梯形凹槽11的宽度L均为60mm,窄体车型的车身下门槛的凸起部与梯形凹槽11的支撑面的内侧相接触,宽体车型的汽车车身宽度增加120mm时,宽体车型的车身下门槛的凸起部与梯形凹槽11的支撑面的外侧相接触,左支臂2的前腿定位块8、后腿定位块9与右支臂3的前腿定位块8、后腿定位块9相互配合,能够实现汽车整车宽度增加不超过120mm时不同车型的共线生产装配。
左支臂2的上端连接设有第一吊具调整螺栓21,右支臂3的上端连接设有第二吊具调整螺栓22,具体地说是第一吊具调整螺栓21的一端与左支臂2的第二支杆18的上端相连接,第一吊具调整螺栓21的另一端与吊架1的一根竖梁14的下端面相接触,第二吊具调整螺栓22的一端与右支臂3的第二支杆18的上端相连接,第二吊具调整螺栓22的另一端与吊架1的另一根竖梁14的下端面相接触,通过调整第一吊具调整螺栓21的伸缩,将左支臂2沿汽车车身宽度方向进行微调,通过调整第二吊具调整螺栓22的伸缩,将右支臂3沿汽车车身宽度方向进行微调,即以左支臂2的第一支杆17为轴向外打开左支臂2,以右支臂3的第一支杆17为轴向外打开右支臂3;当进行汽车车身吊装时,左支臂2、右支臂3调整过后与汽车车门间的距离会相应调整增大,方便工人安装操作,左支臂2、右支臂3的间距增大了,而车身下地板的定位孔不变,就需要在加工安装吊具前腿5时对前定位销7的位置作相应调整,使吊装汽车车身时前定位销7能对准车身下地板的定位孔,对汽车实现准确定位,整个改进都是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性调整,既能准确定位汽车车身又能满足不同车型汽车共线生产装配,节约了资源和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用汽车总装用吊具将汽车车身吊起时,首先将吊具前腿5和吊具后腿6均伸入到汽车下地板的下方,然后将前定位销7对准并插入车身下地板的定位孔,将汽车车身定位,当需要装配的是窄体车型时,车身下门槛的凸起部与前腿定位块8、后腿定位块9的梯形凹槽11的支撑面的内侧相接触,将汽车车身定位支撑,当需要装配的是宽体车型时,车身下门槛的凸起部与前腿定位块8、后腿定位块9的梯形凹槽11的支撑面的外侧相接触,将汽车车身定位支撑,同时后腿支撑块10支撑车身下地板,汽车总装用吊具将汽车车身吊起后就可以进行整车装配了。
需要说明的是,汽车车身、汽车车门、车身下地板、车身下地板的定位孔、车身下门槛、车身下门槛的凸起部及其汽车生产线悬链、钢轨由于属于现有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内容,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不再一一累述,其结构在图中也未示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顶”、“底”、“前”、“后”、“内”、“外”、“背”、“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7872.6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337951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B66C 1/10
专利分类号:B66C1/10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山东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南海新区龙海路东、现代路北
发明人:剧旭;于晓军;佟云飞
第一发明人:剧旭
当前权利人:山东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福新
代理机构:37260
代理机构编号: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