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牙齿动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牙齿,粒子束,后牙,频率,粘性,光束,弹性。
牙齿动度论文文献综述
辛海涛,李玉龙,郭伟国[1](2009)在《后牙牙周附着与牙齿振动频率和动度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上颌第一磨牙牙周附着水平与牙齿固有振动频率的关系,为定量描述牙周附着水平和牙齿动度等牙周组织的生理、病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T图像和3D-doctor图像成型软件对上颌后牙进行叁维重建,在此基础上构建反映牙周附着水平和牙周组织弹性特征的动态叁维有限元模型,对牙周附着水平与牙齿固有振动频率和动度的相互关系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振动由多阶振动所构成,前四阶振动为主要的振动形式,振型方向与临床常见的牙齿动度方向基本一致。随着牙槽骨的吸收和牙周附着水平的降低,前四阶振动频率逐渐降低,下降趋势与牙周附着水平相关。结论牙周附着水平与振动频率相关,通过牙齿振动频率可以描述出牙周附着水平的变化,牙周附着水平不同牙齿动度可以通过不同方向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定量表达。(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辛海涛,李玉龙,郭伟国[2](2008)在《有限元模拟牙周膜组织、牙齿振动频率和牙的动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动态有限元模型中正常前牙牙周附着水平与其固有振动频率和牙齿动度的关系,以及承担咬合力后受力状况,为定量描述牙周附着水平和牙齿动度等牙周组织的生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上颌前牙叁维结构基础上,构建反映牙周附着水平和牙周组织弹性特征的动态叁维有限元模型,对牙周附着水平、牙齿固有振动频率和牙齿动度的相互关系以及咬合力作用下应力传递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牙周健康上颌前牙振动是由多阶振动所构成,前四阶振动是其主要的振动形式,振动频率为1516.32、1761.44、2214.82、3243.98Hz,牙齿不同方向的动度与牙齿在该方向的振动频率与振型相关。结论:牙齿的动度可通过不同方向的振动频率及其振型定量表达,结合牙齿的动度、牙周附着水平和牙周组织力学特征进行动力学分析,能准确描述出牙齿和牙周组织的生理状况以及在行使功能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本文来源于《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期刊2008年11期)
邵长艳[3](2003)在《牙齿动度与牙周疾病》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常情况下牙齿有轻微的生理性动度。患牙周炎时 ,由于牙槽骨吸收、咬合创伤、急性炎症及其他牙周支持结构的破坏而使牙的动度超过了生理性动度的范围 ,出现了病理性的牙松动。牙齿动度 (Toothmobility ,TM )是牙周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同时也被认为(本文来源于《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施生根,张铭,袁井圻,更谷启治,田中昌博[4](1998)在《牙齿动度与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牙齿动度自动诊断系统测量值与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能的关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透明环氧树脂有牙颌模型为实验模型,其实验牙(1)的牙周膜用硅橡胶模拟。用牙齿动度自动诊断系统和Periotest分别测定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能(硬度、粘度)改变时的牙齿动度。结果:模拟牙周膜的Asker硬度和粘度增加,反映牙齿动度的粘性参数值c1、c2、k随之升高,但Periotest值则随之降低;粘弹性参数值与牙周膜Asker硬度和粘度呈显着正相关、与Periotest值呈显着负相关。结论:①牙周膜组织变软将使粘弹性参数值c1、c2、k降低。②粘弹性参数值降低标志着牙齿松动度增加。(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1998年02期)
更谷启治,川添尧彬,施生根,岗久雄[5](1997)在《牙齿动度测定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牙齿动度的测定,是观察牙周组织状态最基本的检查项目之一。临床上,常用口腔镊子和口镜柄来检查牙的松动情况,并根据牙齿松动程度分为4级。可是,这种检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往往由口腔医生的主观所决定,缺乏重现性,资料间比较也困难,因此临床医生一直期待着有一种能得到客观数据的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叁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1997-09-01)
罗桂云[6](1981)在《激光仪器测量牙齿动度》一文中研究指出Ryden等人用激光反射方法观察和测量牙齿动度,而且得到的结果是较精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改进这一新技术。(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期刊1981年05期)
牙齿动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动态有限元模型中正常前牙牙周附着水平与其固有振动频率和牙齿动度的关系,以及承担咬合力后受力状况,为定量描述牙周附着水平和牙齿动度等牙周组织的生理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上颌前牙叁维结构基础上,构建反映牙周附着水平和牙周组织弹性特征的动态叁维有限元模型,对牙周附着水平、牙齿固有振动频率和牙齿动度的相互关系以及咬合力作用下应力传递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牙周健康上颌前牙振动是由多阶振动所构成,前四阶振动是其主要的振动形式,振动频率为1516.32、1761.44、2214.82、3243.98Hz,牙齿不同方向的动度与牙齿在该方向的振动频率与振型相关。结论:牙齿的动度可通过不同方向的振动频率及其振型定量表达,结合牙齿的动度、牙周附着水平和牙周组织力学特征进行动力学分析,能准确描述出牙齿和牙周组织的生理状况以及在行使功能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齿动度论文参考文献
[1].辛海涛,李玉龙,郭伟国.后牙牙周附着与牙齿振动频率和动度的有限元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
[2].辛海涛,李玉龙,郭伟国.有限元模拟牙周膜组织、牙齿振动频率和牙的动度的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
[3].邵长艳.牙齿动度与牙周疾病[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
[4].施生根,张铭,袁井圻,更谷启治,田中昌博.牙齿动度与牙周膜生物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8
[5].更谷启治,川添尧彬,施生根,岗久雄.牙齿动度测定系统的开发及其应用[C].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叁次全国口腔修复学术会议论文集.1997
[6].罗桂云.激光仪器测量牙齿动度[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