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不同入路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侯忠军(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Ⅰ组(顺行髓内针)和Ⅱ组(逆行髓内针),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肘关节Mayo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患者的肩关节CM评分显著低于Ⅱ组,P<0.05;Ⅱ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顺行髓内针固定术可对患者肩关节功能造成影响,逆行髓内针固定术则容易引发医源性骨折,但顺行入路的可操作性更好。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针固定顺行入路逆行入路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85-01

在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常采用手术治疗后保守治疗方法,对于闭合性骨折,多采用保守疗法(石膏固定),针对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及保守疗法复位不满意者,则需采用手术疗法[1]。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常采用螺钉内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术,其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部分学者还将钢板内固定术视作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金标准。为探讨不同入路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72例采用不同入路行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31例,年龄在18~70岁,平均(37.5±2.6)岁,右侧肱骨干骨折34例,左侧肱骨干骨折38例。致伤原因:运动伤4例、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14例、机器绞伤22例、摔伤18例、车祸伤10例。根据骨折AO分型:A型28例(A1型6例、A2型12例、A3型10例);B型37例(B1型13例、B2型14例、B3型10例);C型7例(C1型1例、C2型5例、C3型1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Ⅰ组(顺行髓内针)和Ⅱ组(逆行髓内针),每组3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Ⅰ组:顺行髓内针固定术。取仰卧位,进行臂丛麻醉或全麻。麻醉后,沿肩峰外侧切开,顺着三角肌的纤维走行,切开三角肌,将部分肩袖切开,利用C臂(或G臂)透视机确定入点,对骨折进行闭合复位,然后插入导针,若有必要可进行扩髓,将髓内针远端置于鹰嘴窝上方1cm~2cm处,并以锁钉锁定髓内针远端及近端。

Ⅱ组:逆行髓内针固定术。取俯卧位,进行臂丛麻醉或全麻。在肘后正中做一切口,经切口劈开肱三头肌,在鹰嘴窝近端2.5cm的位置,开以大小在10mm×(20~25)cm的骨窗,对骨折端进行闭合复位,然后插入导针,若有必要可进行扩髓,将髓内针远端置于肱骨近端松质骨处,并以锁钉锁定髓内针远端及近端。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评分)等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计量数据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肘关节Mayo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患者的肩关节CM评分显著低于Ⅱ组,P<0.05。

表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关节功能评分比较(x-±s)

组别(n)手术时间(min)肩关节CM评分肘关节Mayo评分

Ⅰ组(36)95.8±10.194.5±5.399.1±0.4

Ⅱ组(36)102.8±11.399.5±0.499.5±0.3

Ⅰ组有1例(2.8%)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Ⅱ组有4例(11.1%)出现并发症,其中医源性神经损伤1例、肱骨远端骨质劈裂3例。Ⅱ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Ⅰ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3±1.8)周,Ⅱ组为(12.8±2.1)周,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据相关文献报道称[2],顺行带锁髓内针固定和钢板锁定内固定术,都能在生理负荷下形成相似的稳固性,但前者的失效负荷更高,针对多发性骨折,患肢需部分负重者可采用该术式。还有文献显示[3],对于绝大部分的肱骨干骨折患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愈合效果、功能恢复更好,并且再次手术率更低,其是除肥胖、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意外,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术式。针对节段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若行钢板螺钉固定,需要剥离大面积软组织,在此情况下,行带锁髓内针固定术具有显著优势。

带锁髓内针固定的入路方式包括顺行入路和逆行入路两种方式。由于近端髓内针突出,近端锁钉刺激以及肩袖受干扰等原因,文献报道顺行髓内针固定并肩部疼痛或僵硬者占5~27%[4]。本次研究中,顺行入路的Ⅰ组患者中,有5例主诉双肩活动不一致,但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均未受到影响。同时,本研究还显示Ⅱ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中有3例发生肱骨远端骨质劈裂骨折,其可能与入点扩充不充分有关。总之,顺行髓内针固定术可对患者肩关节功能造成影响,逆行髓内针固定术则容易引发医源性骨折,但顺行入路的可操作性更好。

参考文献

[1]牛小育.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J].骨科,2012,01:41-43.

[2]张进.肱骨干骨折两种固定术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2,09:1799-1800.

[3]董志勇.带锁髓内针固定和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525-526.

[4]周宏宇.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0:144.

标签:;  ;  ;  

不同入路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