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病人的临床护理

创伤病人的临床护理

马海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1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244-02

各种致伤因子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结构破坏和生理功能障碍统称为损伤。损伤按其病因不同分为四类:①机械性损伤:最常见,又称为创伤。指由机械性因素,如锐器刺割、钝器击打、重物挤压等所致的损伤。②物理性损伤:由物理性致伤因素,如高温、冷冻、电流、放射线等引起的损伤。③化学性损伤:由化学性因素,如强酸、强碱、毒气等造成的损伤。④生物性损伤:由于遭受动物,如犬、猫、毒蛇、昆虫等咬螫引起的损伤。

1护理评估

1.1健康史

了解有无锐器、钝性暴力、弹片,或高气压等暴力作用身体。了解受伤的时间、部位、所处姿势及伤后处理时间和经过。

1.2身心状况

1.2.1局部表现一般均有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

(1)疼痛:根据损伤的程度和部位,疼痛的程度不一。伤处活动时疼痛加重,制动可减轻。疼痛一般在伤后2~3日缓解,并发感染时则持续存在,甚至加重。局部常有明显压痛。

(2)肿胀:创伤可引起组织出血、渗出、局部出现肿胀,伴有瘀斑或血肿。

(3)功能障碍:受伤组织结构破坏、局部疼痛和炎症都引起功能障碍。

(4)伤口和出血:开放性创伤可见不同情况的伤口,其大小、形状、深浅不一,有外出血。

1.2.2全身反应轻者无明显全身表现。重者可发生全身反应。

(1)体温升高:伤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毒性产物吸收后作用于体温中枢可引起发热,一般在38℃左右。如发生脑损伤或继发感染,病人将出现高热。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由感染或严重创伤等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可有发热、脉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SIRS必须具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体征:①T>38℃或<36℃。②P>90次/分。③R>20次/分或PaCO2<32mmHg。④白细胞数>12.0×109/L或<4.0×109/L或幼稚细胞>10%。SIRS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2.3心理-社会状态创伤发生时,病人常出现复杂的心理反应,可能出现焦虑不安、暴躁易怒,甚至失去理智;肢体的伤残、面容的受损、个人前途及社交活动受影响等,也常使病人情绪抑郁,意志低沉,表现出自责、抱怨、悔恨,甚至绝望。

2护理措施

2.1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的原则是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急救工作,密切地观察伤情变化,遵医嘱保证各项治疗及时有效地实施。

2.1.1抢救生命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如心跳、呼吸骤停,窒息,活动性大出血,张力性或开放性气胸、休克、腹腔内脏脱出等。

2.1.2维持呼吸道通畅创伤病人可被血块、呕吐物或泥土等堵塞鼻咽腔和气管,以及昏迷后舌后坠,都可造成窒息,应迅速采取有效方法,恢复呼吸道的通畅。

2.1.3包扎伤口及止血根据条件,以无菌或清洁的敷料包扎伤口,防止加重污染和继续出血。如有出血病人,应进行紧急止血。使用止血带止血,需注意正确的缚扎部位、方法和持续时间。

2.1.4妥善固定骨折简单固定受伤骨关节可减轻疼痛,避免搬运时再损伤,便于搬运病人。搬运病人前应妥善固定四肢骨折;对疑有脊柱骨折的病人,要以平托法或滚动法将其轻放、平卧在硬板上,防止脊髓损伤。

2.1.5稳妥转运病人在运送途中应注意:①保持病人适当体位,尽量避免颠簸,防止再损伤。②保证有效输液,给予止痛,预防休克。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意识等,并认真做好记录。

2.2一般软组织闭合性创伤的护理

2.2.1一般护理抬高患肢15°~30°,减轻肿胀和疼痛。在受伤关节处可用绷带或夹板等包扎固定,局部制动可减轻疼痛,避免继发出血和加重损伤。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经静脉补充营养。

2.2.2病情观察对伤情较重者应注意观察局部症状、体征的演变;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了解有无深部组织器官损伤;对挤压伤病人须观察尿量、尿色、尿比重,注意是否发生急性肾衰竭。

2.2.3配合治疗护理①小范围软组织创伤后24小时内给予局部冷敷,以减少渗血和肿胀。24小时以后改用热敷和理疗,可促进吸收和炎症消退。②对血肿较大者,应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③遵医嘱外敷中西药物,以消肿止痛。④病情稳定后,可指导病人配合理疗、按摩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2.3一般软组织开放性创伤的护理

2.3.1术前准备按手术要求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药物过敏试验、配血、输液、局部X线摄片检查等。

2.3.2术后一般护理和病情观察根据病情需要安置合适体位,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活动性出血等情况的发生。观察伤口情况,如有感染征象时,应协助医生进行早期处理。注意伤肢末梢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等异常情况,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3.3配合治疗护理

(1)防治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防治休克:对血容量不足者,按医嘱给予输液、输血,维持体液平衡和充足的血容量。

(3)伤口护理: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换药;如伤口内放置有橡皮片引流条,应于术后24~48小时去除;如伤口已化脓,应及时拆除缝线,敞开伤口换药;抬高创伤肢体并适当固定制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4)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鼓励并协助病人进行早期活动,指导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2.4心理护理

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心理。安慰病人,尤其是对容貌受损或有致残可能的病人,多与其沟通,进行心理疏导,指导病人做自我心理治疗,稳定情绪,增强其恢复健康的信心。

2.5健康指导

教育病人及社区人群注意交通安全及劳动保护。指导病人加强营养,促使其组织和脏器功能恢复。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以促使患部功能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90.

[2]刘喜文.多发伤病人急救系列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166.

[3]张亚卓.严重创伤急救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1996,7:418.

[4]王玲.腹部外科手术后营养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9.

标签:;  ;  ;  

创伤病人的临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