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定位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权虎城[1](2020)在《奇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引起的会阴痛 ——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报告1例因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引起的慢性会阴痛患者,为之后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患者,女,63岁,汉族。主诉:会阴部烧灼样、坠胀样疼痛1 6年。病史:16年前开始出现阴道持续性烧灼样、坠胀样疼痛,春季、冬季以及情绪波动大时加重,睡眠差。病程期间阴道无异常出血,分泌物无明显异常,无不洁性生活史,无低热,无进行性消瘦,偶有尿频,经常便秘。自行口服包括氨酚羟考酮、曲马多在内的多种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曾就诊心理科诊断为“抑郁状态”,口服抗抑郁类药物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既往闭经年龄47岁。查体:颅神经粗查正常,步态正常,全身皮肤未见明显皮损;其他部位感觉无异常、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60分;ID Pain自评量表1分;数字评价量表4分。妇科查体见阴道萎缩性改变,阴道粘膜充血,无明显溃疡,宫颈光滑无异常。辅助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阴性,经阴道三维彩超子宫及双附件未见占位病变,骶椎、盆腔MRI未见着变,尿常规未见异常;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提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衰退;其他入院常规以及肿瘤标记物、出凝血时间测定等正常。临床诊断:①萎缩性阴道炎②慢性自发性会阴部疼痛。治疗方法:CT引导下奇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结果:术后住院观察期间会阴部烧灼样疼痛完全消失,坠胀样疼痛尚存,但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从持续性疼痛转变为间歇性疼痛(1~3次/日,3~5分钟/次),并且疼痛程度、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逐日减少并且不影响日常生活,睡眠明显改善,无痛醒现象,二便未见明显改变,未诉其他不适。查体,ID Pain自评量表0分,NRS 1分,穿刺点无感染征。术后1、3、6、12个月随访发现,烧灼样疼痛未发作,坠胀样疼痛从术后6个月开始逐渐加重,但疼痛程度低于术前。结论:奇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对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引起的会阴部烧灼样痛的治疗有一定潜力,有进一步临床对照研究的价值。
杨娟,高翃,罗裕辉,梁豪文,李卓伦,熊东林,蒋劲[2](2019)在《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40例第II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在X线下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至翼腭窝,穿刺圆孔并成功定位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40例病人均穿刺成功。其中38例病人术后第1天疼痛完全缓解伴颜面部第II支支配区麻木,无其他不良反应;2例术后疼痛有所减轻,发作频率及程度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1月随访所有病人疼痛均完全消失,优良率100%。随访1年无复发。术后VAS评分与术前评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线下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定位准确、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良好。
毛青青,段早辉,张晓辉,黄战荣,饶志翔,张镜寒[3](2018)在《MDCT低剂量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收集60例行CT引导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均分到常规剂量组(120k V、420m A)和3个低剂量组(120k V、200m A,120k V、100m A,120k V、70m A)中,对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图像质量、穿刺成功率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当m A值逐渐减低时,容积CT质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值均逐渐减低,而图像质量、穿刺成功率及疗效4组间无明显区别。结论 MDCT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中采用70m A较佳,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曹昭,李宁,李秀华,何亮亮,倪家骧[4](2018)在《大样本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CT或C型臂引导下经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605例曾行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例,术中采用CT或C型臂靶向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控制热凝温度6075℃,连续热凝时间3060 s。观察其近、远期疗效并总结分析并发症。结果射频热凝术后即时有效率91.09%,其中优良1320例(82.24%)、显效142例(8.85%)、无效143例(8.91%),术后随访10年内有效率均高于50%。射频热凝术及其他术式后复发的患者再行射频手术的有效率为88.45%。常见并发症有面部麻木(92.15%)、咀嚼肌力减退(8.97%)、眼睛干涩(3.86%)等。结论本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并且对微血管减压术(MVD)复发或无效、以及射频热凝术单次或多次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仍然存在良好的治疗效果。
陈冬雷,王翔,何玉泉,李小龙[5](2017)在《X线下2种穿刺方法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X线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和圆孔射频治疗上颌神经痛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08—2015年收治住院的69例单纯上颌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3例,穿刺卵圆孔,患者采用Hartel前入路法,根据射频针尖至耳-床线的垂直距离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热凝。B组:36例,穿刺圆孔,采用弯针穿刺进入翼腭窝,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1 m L,X线定位圆孔穿刺方向,再穿入圆孔,X线下定位确定进入圆孔后行射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内和卵圆孔内,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眶下区及上腭均有感觉迟钝。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两组3天有效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非患支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显着(P<0.05)。手术时间A组平均48.79 min,B组平均50.32 min;术中疼痛评分A组平均7.48分,B组平均2.92分;术中患者满意度评分A组平均2.64分,B组平均5.36分。两组在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术中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翼腭窝穿刺圆孔治疗上颌神经疼痛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陈冬雷,王翔,崔磊,何玉泉,叶蕾,陈勇军[6](2017)在《头颅前后位及侧位片在前入路圆孔穿刺的定位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头颅前后位及侧位片在前入路圆孔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对2012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住院的32例上颌神经痛患者圆孔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头颅前后位及侧位片定位后射频治疗,术后经CT检查确定穿刺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手术,定位成功率100%,手术有效率100%,所有患者三叉神经第Ⅱ支分布区域麻木,术后无疼痛发作,未出现第Ⅰ支及第Ⅲ支分布区域麻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所有患者经术后CT检查证实均穿刺进入圆孔。结论:头颅前后位及侧位片在X线下圆孔前入路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中可以准确定位,操作方便,时间短,辐射小,值得推广。
张慧东,葛建忠,靳文剑[7](2016)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引导下射频热凝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比较多,如口服卡马西平、伽马刀等,但都存在疗效不明显或者各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能耐受。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是一种常用的有效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因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在热凝毁损痛觉纤维的同时触觉神经纤维不可避免地将受到部分损伤,此与毁损温度相关[1]。因此,寻求一个既能毁损痛觉神经纤维同时又尽可能减
崔永华,张立勇,虞正权,陈恒林,夏咏本,韩清,何云峰,王张明,朱晓文[8](2015)在《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内定位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以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为定位标记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资料,根据定位标记不同分为卵圆孔组(21例)及半月节压迹组(22例)。2组患者均经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组经卵圆孔穿刺,调整穿刺深度,方波验证后热凝毁损;半月节压迹组以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为定位标记进行内定位。横向定位:下颌神经痛以压迹外1/3为靶点,上颌神经痛以压迹中1/3为靶点,眼神经痛以压迹内1/3为靶点;前后定位:以压迹骨面前方5mm以内为靶点。以穿刺时间衡量穿刺难度,比较2组穿刺难度、穿刺成功率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术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评估镇痛效果。结果 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卵圆孔组穿刺时间为(5.0±0.4)min,半月节压迹组穿刺时间为(12.0±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圆孔组穿刺并发症(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半月节压迹组4.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圆孔组射频并发症高于半月节压迹组,其中2组患者射频热凝累及正常三叉神经分支比例分别为42.9%%、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及运动纤维比例分别为1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内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射频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等优势,但对穿刺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王衍,陈玲,任国山,王娇,庞胤,刘文芳,张祥[9](2015)在《颅底卵圆孔穿刺路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构建》文中提出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对颅底卵圆孔穿刺定位问题研究较多,但多数定位方法对术者的个人经验要求较高,缺乏个体化的量化参数。目的:建立颅底卵圆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探索经皮穿刺颅底卵圆孔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合理手术穿刺路径及穿刺深度,探索个体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方法:获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头颅的CT图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生成颅骨及皮肤三维可视化模型,利用模型设计卵圆孔穿刺的路径,绘制颅底卵圆孔穿刺定位仪的初步模型。结果与结论:采用CT扫描图像,通过MIMICS软件,建立了颅底卵圆孔穿刺路径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为临床教学提供了可靠的解剖资料,同时也为颅骨卵圆孔穿刺的手术模拟奠定了基础。在颅底卵圆孔穿刺路径三维模型基础上确定了"进针点"、"靶点"、"中点"等3个穿刺参照点,确定了由上述3点围成三角形所在平面为"定位平面",以此为主要参数设计的定位仪,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度高,医患在射线下暴露时间短,在模拟层面,实现了颅底卵圆孔穿刺进针深度、进针方向的精确化、个体化。
陈玉明,王正凯,王德全,安丽娜,张杰,吴玉莲[10](2014)在《静脉麻醉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静脉麻醉下对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以指导临床。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在静脉全麻下行射频热凝治疗。参数设置为毁损模式70℃120 s,80℃120 s,观察术后NRS评分、疼痛缓解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出现。结果:32例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顺利穿刺至卵圆孔位置诱发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疼痛后给予射频热凝治疗,平均穿刺时间21min,术后6月总有效率93.75%(30/32),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CT辅助定位下,卵圆孔显示清晰、客观,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静脉麻醉避免了疼痛刺激和中枢神经反射,避免了围手术期应激状态,射频热凝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经临床证实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定位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定位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奇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引起的会阴痛 ——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1.3 试验药物 |
2.1.4 评估量表 |
2.2 病例报告 |
2.2.1 患者一般情况 |
2.2.2 诊疗过程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慢性会阴部疼痛的诊疗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ng depression scale,SDS) |
(2)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操作方法 |
(1) 仪器设备 |
(2) 治疗方法 |
3.疗效评价标准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3)MDCT低剂量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扫描方法 |
1.3 图像质量评价 |
1.4 疗效比较 |
2 结果 |
2.1 常规剂量组与3组低剂量组辐射剂量指标的对比 (表1) |
2.2 常规剂量组与3组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对比 (表2) |
2.3 常规剂量组与3组低剂量组穿刺成功率的对比 (表3) |
2.4 常规剂量组与3组低剂量组疗效的对比 |
3 讨论 |
(4)大样本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资料收集方式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疗效 |
2.2 并发症 |
3 讨论 |
(5)X线下2种穿刺方法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疗效 |
2.2 不良反应 |
2.3 手术时间、术中VAS疼痛评分及术后患者满意度PSS评分 |
3 讨论 |
(6)头颅前后位及侧位片在前入路圆孔穿刺的定位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头颅标本X线下成像实验 |
1.2.2 头颅标本圆孔穿刺后X线下成像实验 |
1.2.3 治疗方法 |
1.3 结果 |
2 讨论 |
(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引导下射频热凝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2 手术方法: |
1.3 仪器设备: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VAS评分: |
2.2 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颅底卵圆孔穿刺路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
0 引言 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 Subjects and methods |
2 结果 Results |
3 讨论 Discussion |
(10)静脉麻醉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设备 |
1.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副作用及并发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定位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奇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老年萎缩性阴道炎引起的会阴痛 ——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 权虎城. 延边大学, 2020(05)
- [2]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杨娟,高翃,罗裕辉,梁豪文,李卓伦,熊东林,蒋劲.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9(05)
- [3]MDCT低剂量后处理技术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J]. 毛青青,段早辉,张晓辉,黄战荣,饶志翔,张镜寒. 江西医药, 2018(04)
- [4]大样本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曹昭,李宁,李秀华,何亮亮,倪家骧.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07)
- [5]X线下2种穿刺方法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 陈冬雷,王翔,何玉泉,李小龙. 口腔医学, 2017(10)
- [6]头颅前后位及侧位片在前入路圆孔穿刺的定位应用[J]. 陈冬雷,王翔,崔磊,何玉泉,叶蕾,陈勇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3)
- [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引导下射频热凝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研究[J]. 张慧东,葛建忠,靳文剑.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10)
- [8]岩尖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迹内定位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 崔永华,张立勇,虞正权,陈恒林,夏咏本,韩清,何云峰,王张明,朱晓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5(09)
- [9]颅底卵圆孔穿刺路径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构建[J]. 王衍,陈玲,任国山,王娇,庞胤,刘文芳,张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05)
- [10]静脉麻醉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 陈玉明,王正凯,王德全,安丽娜,张杰,吴玉莲. 新疆医学, 2014(10)